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他的名著《艺术的故事》开篇就写到:“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在全书的后段,他又再一次回到这个出发点:“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稀罕的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他们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唾手可得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踏踏实实地经历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艺术家,作为独立的个体,不断地自我探索,用自己的作品传达着对于自我和世界的思考。
近年来,互联网革命和创业创新的精神带来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随之而来的诸多变化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变化是“个体价值”的崛起和释放,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甚至组织中的关键节点都是当今社会独立的“强个体”。当前,这些“强个体”面临的共同环境是持续的不确定性、无法判断的未来、以及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更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个体发展战略从“求赢”转向“寻找生长空间”,而“强个体”之间更需要现实意义上的互相连接。这种连接在现实中可能是随机的、无序的,而我们希望和提倡的连接方式是——“共生”。
“共生”,作为新的组织进化形式,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在她的著作《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中创新性地提出的。在她看来,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去中心化”、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其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可以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共生组织”的信仰包括自我约束、中和利他、致力生长三个方面。能够自我约束的个体,致力于自我探索,知道选择不做什么,聚焦核心价值;中和利他的个体会拥有真正的、长期的合作伙伴;致力生长则帮助个体超越竞争,持续成长。同样的,我们互码投资所提倡的各成体系、相互加码、共同成长的“互码”原则和“共生组织”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为“强个体”的生长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投资人梁宁老师也举过自然界的例子来阐述她所理解的“共生效应”: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矮小和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会根深叶茂。“共生”,是万物演化的机制,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也没有愿意成为孤单个体的人,大家都会以某种方式进入一种共生状态。
而在这种“共生状态”中,不应该也绝对不能缺少“艺术”和“艺术家”这个“强个体”。
法国作家夏赛奥说过:“艺术是造化加速、神明放缓。” 原句是:“Art is nature speed up and God Slow down”。把大自然加速,变成了艺术,神明的行为被放缓,也成为了艺术。艺术是介于自然与神之间的一个东西,而“艺术家”正是探索其中奥秘的人。人们的精神世界分为“理性”和“感性”两个部分,理性思考的支点是万物之异,而感性想象的支点是万物之同。感性想象的领域是我们的情感世界,共情激发想象,其结晶就是艺术,在商业上表现为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人们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的,正如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所言,“人类的生活是建立在技术、科学、艺术和宗教之上的”。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最佳匹配式的企业,将获得持久发展的机会。这一点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的经营理念完美契合: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将艺术的光辉和人性的特点考虑进去,我们才能真正感知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商业才是有意义的。
艺术是我们理解人生的另一种方式,艺术家是我们最好的“共生”伙伴之一。王尔德说,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是的,我们说,不是艺术融入生活,而是生活融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