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9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草场地
在周金华对作品的自述中了解到,因为喜欢用更广阔的视野看世界,所以他选择用俯视,所以他会营造超广角镜头中的画面。在高处可以望远,可以俯瞰,因为有了距离。有了这份距离也就有了相对的自由。这份“自由和距离”可以方便了解、观察,太过复杂和浑浊的生活与人性。俯瞰的视角让作者不在场,因为不在场才可以冷静、理性。画面上保持的这份距离,也不由得让人心生一股“苍凉”。作为70年代生人无法回避的面对社会处于变革的大时代,多元化、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日益越发凸显的混杂状态,生活于都市的钢筋水泥中时,常心生“逃离”之感。
对于周金华而言他并没有“逃离”,在他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人性、宇宙、现实的多重思考。2009年4月4日在北京草场地的北京空间画廊的《齐物论》周金华个展上,充斥与空间并与空间有机结合的展览形式很好的展现了这种思考。庄子《齐物论》中“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诸多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庄子充满辩证的著作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宏大、深刻的思想基础。从周金华作品延展到展览空间的墙面与地面的人物、草树、景观,仿佛是在提示走进展厅的“你”“我”和一切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不存在区别,因为最终都会转化、消解回到统一,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这时候让我想到陶渊明早有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管是旧有的秩序还是新生的秩序,都在不停地在解构、转化着。不断运动的“物与我”对于艺术家来讲同时也是丰富的创作资源。在不断发展、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中意识形态、思想、景观空前的丰富,对于艺术家来讲冷静的思考与选择尤为重要。在周金华“苍凉”的画面气质背后隐喻着社会、环境、人性诸多问题的关注。画面上如“末日”般的汪洋,每个孤独的灵魂都有可以残喘而栖的一枝半叶吗?延展向远方的海岸,在哪里才是每个灵魂要去的彼岸?正是对“存在之人”的关怀,才有身处市井却俯瞰世俗红尘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