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文理一堂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文理一堂>画廊动态>正文

广州艺博会:促艺术融入市井 让生活更显文化

2011-04-15 11:24:42          

广州雕塑家许鸿飞的胖女人系列之一《大地晨光》在去年的艺博会上亮相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中国内地三大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与音乐金钟奖并称为广州最重要的两个文化活动。

  索引

  1996年,首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从“中国艺术博览会”独立出来。自此,中国的艺术博览会开始呈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鼎立的姿态。

  广东一直在倡导建设文化大省,艺博会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09年举办的第14届艺博会成功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北京、上海、港澳台、欧美的画廊都前来参加,成交额高达7500万元,人流量高达20万次。

  唯心

  广州的艺术血统

  每个生灵都是造物主的心血之作,每座城市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血统!

  至于艺术,其实远没有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般飘渺寡众。世间万物,一事一物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构思精巧而创意高妙,殊非人力所能及。推及一座城池,不论历史多寡,风俗多样,凡有生灵,必有艺术。艺术本身就没有模板。

  美的,都是艺术的。

  艺术不囿于一幅画、一首歌、一幢建筑、一座雕塑。

  艺术以美为灵魂,广布于尘世间的方方面面;艺术以快乐为基固,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之于广州这样一座大象无形、包罗万象的城市,纵然在学术意义的艺术气质、文化氛围不如京沪扎眼,但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却蕴藏着最本质、最原始的艺术气质。在泱泱华夏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内,可以说是另类。而这气质,恰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真实。

  广州这座城市的很多东西都是因用而生,很少多余。也就是常说的“务实”。正是这务实的精神,使得阳春白雪的所谓高雅艺术曲高和寡。广州在艺术创作群体和艺术作品方向,较之他地,更加生活化和多元,也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而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则成为催生岭南画派与广东音乐的土壤。

  广州的艺术在美术上的表现,跟这座城的气质是一致的:真实、随意、洒脱而多元。这也便缺少了题材宏大、气吞山河、厚重深沉的作品,继而令习惯了“大是大非”的中国观众感觉不到广州艺术的存在,更进一步促成广州没文化的错觉。

  其实,艺术之于广州,已与这座城市的气质融为一体。怎么样的广州,就有怎么样的广州艺术。

  因为主持广州艺博会的组织工作,目睹2009年现场20万人次的客流量、近亿元的直接成交量以及平均万元以内的单件成交价,我真切地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潜藏在屋村社区那强劲的艺术需求和人们对适用艺术的极高的接受程度与喜爱。更有北京一家画廊评价广州艺术爱好者的素质,实超他城。

  不管是高剑父还是谢楚余;不管是红线女还是陈小奇。艺术于广州始终流淌在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中,与这座城市生生相息、共生共荣,从不流于表面,内敛而安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云中月)

第14届艺博会的人流量高达20万次。其中,艺术品收藏鉴定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参与度

  展·况

  一度陷入发展窘境

  创立于1996年的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虽然是中国举办历史最为长久的艺术博览会,但由于其定位模糊和形象低端,一直为人所诟病。随着北京、上海艺博会的发展以及香港艺博会的异军突起,广州艺博会的发展窘态,也体现得更为明显。

  2008年12月在锦汉中心举办的第13届广东艺博会上,一位奇异的“白漆人”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他的全身喷上一层白漆,头戴白色面具和太阳镜,“白漆人”自称姓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主要从事油画创作,他希望以自己的举动吸引公众对鹤洞沿江两岸工业区的关注和广州文化生态的思考。“广州已经快成了房地产的天下,鹤洞沿江两岸工业区是一处代表广州工业面貌的建筑群,目前却面临拆除的命运。”白漆人称,广州艺术家生存艰难,政府应该为一些艺术家提供一些租金低廉、自由创作的缓冲空间。他认为,倡议保护鹤洞沿江两岸工业区只是一个由头,他更期望社会警惕一个城市沦为“房地产丛林”的危险。

  事实上,广州虽然经济发展比较快,但一直扔不掉“文化沙漠”这个头衔,“穿拖鞋,开宝马”是不少人心目中广东企业家的标准形象。广东亿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第14届艺博会的具体执行作,广州文化局则行使监管职能)的曹云去朋友家做客,对方刚刚在花都芙蓉嶂买了一套上千万元的别墅,屋里装修得富丽堂皇,但墙上挂的却是几十块钱一幅的喷漆画。

  突出“博”字满足多层次需求

  艺博会其实最早发源于广州,但最近几年,却渐渐落在了北京、上海的后面,如何办好有广东特色的艺博会也是亿时代文化传播公司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认为广东还是有艺术市场的,而艺博会与三年展不一样,要突出一个“博”字,满足各种人群多层次的需求,你不能要求来的人都是李嘉诚。

  第1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成交金额高达7500万元,与北京、上海的艺博会所不同的是,广州艺博会的单幅成交价格并不高,但数量非常大,这说明买的人多,不少人都会买些油画、雕塑、坛坛罐罐。而在某些城市举办的艺博会上,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收藏家,他们把张大千、徐悲鸿的画悉数买下,一个人的交易额就高达5000万元,这样的成交额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北京易画廊负责人蔡先生参加了2009年12月第14届广州艺博会,他对展会赞不绝口:“这次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实际参观人数应该是国内三大艺术博览会中最多的,参观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最高的。从我们画廊销售的情况看,好多购买者都是具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其中有不少当地的画家也参与购买,这是很难看到的现象。”

  不比京沪同类展会逊色

  广州文理一堂的堂主林伟文参加了2009年12月举办的第14届广州艺博会,这次艺博会的地点改在了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林伟文本来还担心那么远的地方会不会没人来看。到了现场一看,从来没见过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会有那么多人,门口竟然还出现了倒票的黄牛党,20块钱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了30块,而且还出现了“山寨版”的假门票。

  由于是第一参加艺博会,林伟文并不打算在展会上卖画,而是把文理一堂的“镇馆之宝”都拿出来进行展示,其中有不少岭南画派的大家之作,还有一幅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早期的版画作品。这些珍品引起了观众们浓厚的兴趣,也让大家记住了“文理一堂”这个名字。

  位于二沙岛的三彩画廊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艺博会控”,从第八届开始就积极参与广州艺博会,上海、北京的艺术博览会他们也会去凑凑热闹。但今年由于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交通、住宿的成本都增加不少,他们就放弃了参加2010年上海艺博会的计划,反正12月9日广州艺博会就要在自己家门口举行了,而且经过了亿时代文化传播公司的“捣腾”,广州艺博会办得也一点不比上海、北京的逊色。

  展·品

  本地画廊是主体 欧美名作很抢眼

  本地画廊机构是2009年举办的第14届广州艺博会的主体,如意画廊推出了“未来不是梦———当代青年艺术联展”、原子空间也新推“董一点·油画新作展”、A R T 64画廊推出的是“亚洲厚音”系列的总结展。广州著名雕塑家许鸿飞的胖女人系列之一《大地晨光》也在艺博会上亮相。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来自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宝级画作,由于规模大、价值高,这些名画享受的是外国元首级别的安保待遇,各参展商在开展前便互相打探各家宝贝,先玩起了价格竞猜的游戏,一些保密工作做得好的画廊更是要在开幕当天才能展示价值不菲的宝贝。为保证展会艺术品的安全,展会期间24小时会有逾百保安轮流值班,并作红外线监控。这些画廊的老板还自配了身手不凡的“暗哨”保护名画,这些高手以参观者的身份潜伏在人群中,以便随时策应,如有观众忍不住上前抚摸画作,这些“暗哨”会及时制止。

  美国西岸画廊老板毛衣理带来了美国画家T .D etang的名作《金色的海》,画卷空间大气磅礴,远处海天镏金,近景旋波微荡,中景海浪热情洋溢,互为动静,画面和谐与完美交融在一起。

  “价值1560万元!”“classical·简”画廊挂出一幅柯罗的油画《诺曼底边界的池塘》,并称该画绝对是此次艺博会展品中价值最高的,没有最贵,只有更贵,还有一幅名叫《神龟》的照片开价两个亿,但不少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炒作。

  验明正身

  中国最早的艺博会———中国艺术博览会早在1993年就开始在广州举办,1995年第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当届展会同时在广州市设立分会场,1996年,首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从“中国艺术博览会”独立出来,由广州市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延伸。自此,中国的艺术博览会开始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鼎立的姿态,界定了业界的坐标与走向。

  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早的会展活动,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组织机构一直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繁荣中国艺术市场”为己任,现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大型国际性艺术品展会,不论展商规模、作品层次还是交易量,在中国乃至亚洲处于领先地位。第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即将于12月9-13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次艺博会的主题是“艺术岭南 艺术生活”。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海纳百川。图为2006年12月,观众在第11届艺博会上驻足观赏雕塑《吻》。

  策展人

  艺博会期待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

  ◎受访者:曹云 广州艺博会项目总监

  记者: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广东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曹云: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局承办,广东亿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执行的中国三大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也是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十大展会之一,广州最重要的年度文化活动之一,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改变了人们对广州没文化的印象。广东一直在倡导建设文化大省,艺博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记者:从第14届开始,广州艺博会从官办转向民办,其中有怎样的故事,亿时代公司接手后,艺博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曹云:广州艺博会一直到第14届才开始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政府和文化局采取了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广东亿时代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与以前的艺博会相比,第14届艺博会参展的范围扩大了,以往70%的参展商都是广东本省的,第14届艺博会成功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北京、上海、港澳台、欧美的画廊都前来参加。第14届艺博会的成交额高达7500万元,这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第14届艺博会举办的地点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与锦汉、流花、琶洲等展馆比起来,这里的交通略显不便,但正因为此,来的都是对艺术非常感兴趣的。第14届艺博会的成功也催生了众多的跟风之作,比如广东艺术品收藏博览会、艺术广东博览会、艺术品画廊画框展等类似的展览越来越多,催生了众多文化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记者:第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即将于12月9-13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次艺博会的主题是什么?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曹云:第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主题是“艺术岭南 艺术生活”,将继续突出广州艺博会的交易功能、发现价值和岭南特色文化,在内容、场地、组织形式方面均比上一届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展区面积将达到13000平方米,展位多达530个,目前展位已快被订购完。

  第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还将增设多个分主题、特别展示单元以及高品质的配套活动,扶持并鼓励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参与,在12月份的展会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艺术巡回展,在珠三角的一些楼盘会所里进行艺术品鉴赏,这既是一种预热,也能体现艺博会的服务教育功能。毕竟,艺术市场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一个展览、几天的狂热。

  展·开

  艺博会举办场地几经变迁

  到2010年,从1996年开始每年举行一届的广州艺术博览会已经开办至第15届,艺博会的地址也发生了几度变迁,老的锦汉、流花展馆虽然交通方便,但商业氛围太浓,人流也比较嘈杂,与艺术的高雅情调格格不入。

  从第14届开始,广州艺博会移师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这里的建筑非常新,设计很有艺术感,外省的参展商都对它赞不绝口,第14届艺博会举办了5天,人流量高达20万次,是上一届的3倍,停车场上2000多个车位全部停满了车,门卫不得不采取分段管理的方式控制人流,这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历史上都是未曾出现过的盛况,随着广州艺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后的展馆地址很有可能继续变迁,搬到新建的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官办”转“民办” 一改地摊形象

  2009年之前,广州艺博会一直由广州市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广州文化局承办,从第14届开始,艺博会的具体执行工作由广东亿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广州文化局仅行使监管职能。

  亿时代公司早前曾是南国书香节、广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展务负责方,有着丰富的展览资源和经验。该公司也认识到了艺博会的发展窘态,很多观众反映艺博会就像“画家摆地摊”,虽然短期内扭转这种局面不可能,但他们会逐年提高画廊、机构的参展比例,争取到16届实现画廊、机构参展比例达100%。目前,对于艺术品入场的门槛设置,亿时代公司在组委会的支持下组成了艺术评审组,对参展作品进行审核,决不允许那些打着艺术旗号而销售其他东西的贩子混入艺博会。

  展·望

  艺博会要整合广州多种资源

  ◎讲述人:朱凡 中国美协理事、战略发展部主任

  现在国内和国际上类似的艺术展览会越来越多,之前消费者只能在画廊、拍卖行接触到艺术品,而越来越多的艺术博览会拉近了普通百姓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把艺术博览会交给专业的展览公司进行运营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但如何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把艺术展览会办出特色也是每一个运营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地域的包容性非常强,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侨商和国际性的交流活动,每年两次的广交会更是世界闻名,广州艺博会应该结合、把握这个城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

  艺术品不像普通的商品那样都有行业标准和产业标准,艺术品的价值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观众进入展馆中会有点头脑发蒙,不知道如何欣赏,购买的时候心里也不太踏实,这就要求运营机构更好地把握参展作品的质量。在展会服务方面,应该做好区域划分工作,让观众一进入这个环境就知道哪个作家的作品在哪个区域,如果能够合理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学会欣赏、评估艺术品的价值就再好不过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