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台湾-台湾地区
中国有句老话『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此际,拿这句话套用在经营大陆艺术作品的台湾画廊身上,恐怕是再贴合不过的事。〈当代艺术新闻〉在10月规划推出了【台湾画廊产业从本土出走】专题报导(上篇)之后,受到相当热烈的反映,也带给产业界诸多讨论,再度证明对于两岸三地艺术产业关切程度方面,〈当代艺术新闻〉还是优于其它传统媒体。在这个月的(下篇)专题报导中,我们再度抽样访问几家代表性画廊,焦点则聚集在以经营大陆艺术品为主轴的画廊身上,访问过程里,我们深刻发现到这些位画廊负责人;本质上都不能算是传统台湾画廊的经营者,他们更贴切的身分应该是收藏家兼画廊主持人。因此,当传统台湾画廊以举办展览为唯一职志,却丝毫不懂得该建立库藏之下,现在华人艺术市场景况看俏,很自然就只有那些过去有库藏的画廊,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市场的甜美滋味。有趣的是,这样性格的画廊在台湾本土艺术市场正好时刻,似乎特别显得格格不入,可是这些人毕竟熬得住环境的寂寞,一点也没有遏止他们坚持的脚步。现在,库藏纷纷回卖到中国,过去的进价与现在的卖价,个中差距少辄3倍、多辄达到5倍,而由于中国艺术市场需求甚殷,画价还呈现一日三变的状况。另外,这些画廊比较没有感觉到画廊成本倍增的困扰,原因出在他们一开始经营大陆艺术品时,就是以买断的方式来合作,不过相对之下,受访的画廊也表示;现在买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确实是无法与过去同日而语。其次,访问中也发现到,严格讲这些台湾画廊手中的中国艺术家作品,除了极少数的少数之外,可能都没有办法像德国或欧美的画廊;甚或是香港的画廊,一开始买入的中国艺术品就是现阶段当红四大天王!普遍而言,台湾画廊所拥有的中国艺术家作品,都还算是二线到三线的当代艺术家,如果依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未来当然是有可期,但还得待时间来证明。综观来说,经营中国艺术品的台湾画廊,现阶段能够享受到亚洲艺术市场改变所带来的利润,堪对称得上守得云开见日月,而他们也是一批最早把经营的脚步从本土跨出去的画廊,当环境的眼光投以妒羡之际,或许更应该想想这些画廊都曾走过一段很长耕耘时间,走出谷底的勇气和耐力,押对宝的眼光,确实该给予正面的肯定才是。
索卡艺术中心萧富元/艺术品都是一刀两刃 眼光与心理都须冷静才抓得准
萧富元始终坚信,好的艺术品是会轮涨。1987年他就投入台湾本土油画的收藏,1992年他意识到这些作品画价过高,迟早会发生崩盘,在当年年底,他卖掉手中台湾老辈画家作品,准备投入另一个目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设画廊,可是却已经感受到海外华人艺术家蓄势待发的情况,尤其又是以法国这个系统。只是对于这个块面,我没有接触的经验,这个市场看得到却碰不到。所以,不得不重新寻找另一个可能性。而之所以会对中国油画开始着手,应该是看到整个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经济实力的厚薄,势必会带动其它产业市场的消长。大陆油画因为经历过文革,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本来就具备其稀有性,固然它是比较有区域市场的格局,但因为中国幅员够大,假如光是以它的区域性来讲,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市场绝对是够大」。事实也证明,萧富元当初的看法,现在看来仍旧是有其正确性。因此,他个人觉得,中国第一代油画在市场上,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比之下,勃兴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这部分,他抱持的态度也比较保守,他认为现在局势仍嫌混乱些。「老辈画家作品因为已具备历史定位,也就是说;它早已经被历史给筛选过,能够存下来,就会存下来。尽管它的爆点可能无法与当代所具备的无限大相较,问题是,当代这部分仍在继续发生中,历史还没有就定位,所谓的无限大也就等于有无限大危险」。萧富元也提到,能够在这一波中国市场里尝到甜头的台湾画廊,都是因为有库存,作为一个画廊假如没有库存,其实赚到的真只有一点点微薄的利差。「台湾的画廊最大问题,其实就在眼光过窄,长期以来没有养成多看、多走的习惯,市场的空间又如何能够扩大」?「在我眼里,作为一个画廊或收藏家也好,真正能够赚钱艺术只有20%;80%都是亏钱的。问题就在,你如何选对或成为那20%的部分呢?看的是长期的眼光,而不是眼前的热钱」。
林明哲:出价,就买 再等,什么也买不到
资深艺术收藏家林明哲面对这一波中国油画市场火热情形,言简意赅地说「现在,只要画家出价,就买。再等,你什么也买不到了」。他说,实际上以现在中国前50名当代油画家来讲,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在画价到底涨幅多寡;而是在根本手中就没有画可以卖。他举何多苓来做例子,早些时候他买何多苓的画,一张是人民币10万,现在则已经是30万;以前是付订金,现在不但是付全额;而且还未必能买得到画。因为,画家自己根本就没有画可卖。因此,林明哲觉得,以中国当代油画的未来涨幅来看,其实不是5倍、10倍,真确讲应该是10-20倍,现在的涨幅根本还不算什么,严格讲中国油画的行情还只是停留在山脚下,未来还有一波更巨大的市场行情会出现。至于被问到是否会有所谓泡沫化问题?林明哲则这样回答,二年前大家不也在担心中国水墨市场是否会出现泡沫化吗?结果,现在水墨画市场还不是持续在走高!中国当代油画的市场因为面分散太广,牵扯的范围是跨域性,出现泡沫化的情况会比较低。另外,中国本身的市场幅员大,不同的艺术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结构,相对之下就会发展出不同的市场价值,单一世代的作品有人追逐;也会有人不喜欢,所以出现泡沫状况恐怕很难。再被问到未来中国油画的走向问题时,林明哲则很坦白说,纯中国性、纯绘画性的作品,还是会占据主流市场的位置,比较倾向观念性的艺术创作,恐怕还得有些时间来考验。
第雅艺术吴青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80%底盘是国外藏家 非台湾经验能判读
吴青峰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可说是台湾画廊唯一称得上是现阶段华人当代艺术市场一线主力。不少台湾画廊耳语说,吴青峰囤积这些作品相当多,原因是在他都不出手。对于这个说法,他表示「一个画廊怎么可能不卖画?我当然有在卖画,差别只在我并没有卖给台湾藏家,而是台湾以外的藏家。我曾说过,卖一张就等于少一张,真正意义其实是在,假如你能充分掌握还能拿到等同质量的作品,那当然可以卖。否则,不就真的是卖一张少一张了吗」?他也说到,台湾艺术市场的经验只能适用在中国老画家作品市场,完全不适用中国当代艺术。原因很简单,中国老画家的市场主力仍是在台湾画廊与藏家手中,这就与台湾老辈画家市场是一模一样,你丢出一张廖继春,市场人士大概就猜得出画源来自那里。至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一块,80%国外的画廊很早就介入,它所呈现的分布式市场结构,底盘深不可测无法想象,它基本上不属于历史的基础;而是创造历史,台湾艺术市场经验都没有经历过此,更何况是中国艺术市场,那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吴青峰认为,台湾的画廊以为买进、卖出,就好象已经沾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主流圈,其实是未必。这种短期似乎赚到热钱,长期不仅与艺术家难建立永续关系,也等于只是看现象猜未来,对自己日后发展不见得是有所助益。
台湾大环境不好 影响到艺术市场价值的确认
台湾的画廊业现在都有个很健康的心态,那就是与其等待政府部门释出善意来关切艺术产业生态消长;倒不如自己打开门,找机会来得实际些。不过,普遍画廊对于台湾前辈艺术家及当代艺术家都有相当深化的信心,但关键点则是有感于台湾整体环境不好,在信心指数不够雄浑的情况下,自然就创造不出新价值观。这个现象,最能够拿现阶段中国艺术环境来做比喻。中国经济环境指数看好,那是一个基础背景,但艺术产业人士抓准机会攀爬的旺盛斗志,却是催化亚洲华人艺术市场成熟最大触媒。这个当中,有一个台湾经验从头到尾都无法掌握到力量,那就是来自国际艺术产业人士投入。中国艺术市场的白热化,甚至中国画廊的发展,海外经验的大量投入或植入,恐怕是亚洲国家未曾拥有过的现象,西方商业体系再度发挥先知者角色,当中国本地或台湾画廊都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就已经着手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当中国艺术环境日趋热络,这批市场宠儿的作品,多数掌握在国际画廊或基金会、收藏家手里,所以市场所创造出来的利润,真正获利者未必是中国本地的画廊或收藏家。其实,这个现象绝对会拉长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时效。因为,假如这批中国当代艺术明星作品被台湾悉数掌握,那就会引发过度炒作的恶状,如同台湾画廊业流行的一则黄金定律『平均三年做死一位艺术家』。另外,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因为市场底盘一开始就做开来,就避开被特定收藏对象垄断情形,在多方人士共同参与之下,这个块面的市场绩效是为多数人所成就出来的,而没有形成艺术寡头政治。因此,谈论台湾的艺术产业提振乏力,大环境对自己的艺术产业信心不足,固然是主因之一,但环境缺乏诱人的国际语言,恐怕也是长期被漠视的原因吧!
八大画廊许东荣/经营画廊懂得买画比懂得卖画还重要
许东荣是台湾画廊界的异类。他自己既是一位画家、雕刻家,却也是一位极端成功的画商,自认这样的特质,让他比别的画廊还要敏感,尽管多数的同行并不见得对他表示认同,但多年来他似乎不曾因为外界的眼光而改变过什么。比如说,台湾的艺术市场还没有投入朱德群画作市场的时候,他就奋不顾身买进,那个时候一号5000台币,现在起码已经翻了10倍,他更说「朱德群的市场,预估一号可到20万台币」。所以,在许东荣的画廊里,赵无极的作品最起码都会维持有3张的量、朱德群至少在15–20张左右,至于其它的台湾艺术家作品,诸如席德进水彩画就有20张、油画也有一定的量。他说「画廊根本不在大小的问题,重要的是在画源。一个画廊更要懂得买画,而不是只在卖画」。所以,许东荣从早期画廊开始经营,一路从本土到海外华人,再到中国当代,他的时间只有拨快没有慢分过。五年前,台湾的画廊或收藏界根本没有把眼光放在中国当代艺术家身上,许东荣已经动身买进张晓刚、王广义、岳敏君,这些目前正当红的中国艺术家。但,许东荣对于中国艺术家作品的选择,其实也采取两条轴线走,一条就是纯然写实绘画风格;另一条则是走比较当代路线。对于之所以特别钟情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许东荣的回答格外麻辣。「台湾当代画家的作品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文化风格摇摆不定,二是写实功力不够厚。台湾、日本、韩国三个地方的艺术风格都太近似,特色不显著,尤其台湾画家的作品又与日本极为相似,如果拿到国际平台去相较,很难能够赢得注意,拿到日本又会出现没有日本画家强烈,这种文化摇摆不定是一大问题。我也发现到台湾画家普遍在绘画技巧功力都没有厚实,写实技巧比不上中国当代那批硬底子的当红画家;要不就会出现越画越太往素人风格靠,整体的层次很难提升」。许东荣认为,中国当代这批画家,成长背景相似,在那个环境底下,政治议题不能碰、经济问题又是尾大不掉的旧课题,因此他们只能以自己(人)来作为调侃的对象来讽刺社会主义。「这样的做法,打破传统高山流水、人体的绘画题材,利用概念性符号(卡通)自成一种风格,而不纯然是欧美的绘画形式,这个特色相当鲜明,使得作品被放到国际平台就容易吸引注意力」。「我觉得,台湾画家的作品普遍没有冲激性,原因就是出在生活太安逸」。对许东荣来说,经营画廊与作为一位画家,都应该要懂得时代变化、要知道什么时候要踏上板块,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新美画廊刘新达/定位具代表性画家 就会有收藏价值空间
新美画廊负责人刘新达自1983年创立新美画廊。紧随着大陆开放的脚步,台湾当时的水墨市场热络,因此新美画廊很早就进入大陆收购水墨及油画,并积极推动大陆油画的收藏。廿多年来,成为台中相当具有知名度的老牌画廊。「画廊的经营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及洞悉性」。刘新达谈到在经营复制画与石版画一段时间之后,适逢大陆开放,刘新达便积极深入大陆。当时设定方向为:「定位在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例如美术馆收藏过、具有全国知名度或者比赛得奖的作品,绝对具有收藏与增值的价值。以敏锐的眼光找到好作品,介绍给收藏家,让他们所购得的作品,是有潜力、有增值性,收藏家便会对画廊产生信赖与支持。」由于当时水墨产量太大,及老画家假画赝品甚多,造成市场混乱,收藏者信心不佳,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新达在十多年前毅然开始专注经营大陆油画。在风格众多的大陆美术环境中,刘新达眼光望向的,是四川地区。「四川画派」是指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四川美院的一批油画创作群。随着后文革时期的「伤痕美术」潮流,四川画派的作品主要为乡土农民风俗画、西南少数民族题材,以及批判现实主义、反省文革的「伤痕美术」题材作品,主要艺术家有:四川美院崛起的高小华、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朱毅勇、周春芽、杨谦等人,被称为「伤痕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们扮演8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角色,引领一股人道主义关怀的写实画风直至85新潮美术崛起,在中国是一种突起化的现象。我当时在做市场研究的时候,觉得这些画家将来在全国必占有一席之地,不输给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他决定将重心放在四川,直至现在,外界都将新美画廊定位为一家主要经营中国艺术家作品的画廊。现在证明了当时的眼光是对的!目前从拍卖市场上,可看出艺术品回流是一种事实。圆明园的古物、宋徽宗的字画屡创拍卖纪录的天价,看来再高的代价都要保有它。艺术市场的新契机在中国,未来,中国画家的油画肯定会有大幅增值的机会。」
传承艺术中心张逸群/眼光要超前三步 脚程要超前两步 才有未来的赢面
张逸群从1991年就开始投入经营中国画家的作品,那个时候台湾对中国艺术家作品并没有高度兴趣。张逸群坦承,之所以选择中国艺术家;除了当时画价合理,也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其吸引力在。另外,最主要是因为根本切不入台湾老辈画家的市场。趣味的是,如果以当时台湾的画廊经营路线80%都走油画来看,水墨反倒没有那么多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张逸群所选择的新水墨路线,更跳开传统水墨那一挂的发展轴线。事实也证明,当这些年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走俏,水墨的确是先尝到甜头;这两年才轮到油画走红。张逸群所选择新浙派水墨艺术家,更是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位置,画价也日渐扶摇直上。比如说,当初一张画是5万5台币,现在则可以28万5台币卖出,但;这样的价钱如果再转手,作价的空间恐怕又更不只这个钱了。张逸群所采取的策略,应该也算是算是收藏型画廊的营运模式,也就是很大量的买进艺术家作品,很谨慎地推、出售,然后再回头又去补进作品,尽量让自己有相当充足的作品量。「除了严格管理手中艺术家作品的数量之外,我比其它的画廊更清楚自己所卖出的作品在那里。因此,我的收藏家一旦想将手中的作品转售,通常还是第一个找我,而我出的价钱永远不会让对方吃亏。这种买家买作品、卖作品都有相对性利润空间,多少也让我的作品藏量有相当数目」。对新水墨的经营策略是如此,张逸群同样对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作品,也耗费相当心血研究和买进,至于这个市场的空间则只能以爆红来形容,老油画现在的市场行情,都比原初买进足足调涨了10倍之多。「这个行业没有其它窍门,熟门熟路很重要,懂得市场行情更重要」他说。不过,问他会不会想追逐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行情?张逸群的回答是「不!太高了。现在追逐四大天王的行情,以后并不见得讨好,更何况仔细想想,就算目前亚洲华人艺术市场那么火热,真正获利者不在画廊而在艺术家身上。现在,最重要事先保持冷静之后,重新部署眼光把投资放在下一波艺术家身上,那才是可以让自己赢面的机会」。
晴山艺术中心陈仁寿/没在中国市场抢到锋头 却在台湾市场尝甜头
陈仁寿一开始经营艺术,切入点是俄罗斯绘画,时间是1993年。陈仁寿提到,之所以会从俄罗斯绘画着手,完全是看到当初台湾美术圈从老辈画家受到日本画家影响的重视,进而就想到中国美术的发展也受到俄罗斯绘画极大冲激,可是那个时候俄罗斯绘画对大家其实都是相当陌生,台湾也没有画廊在经营。「基于此,才觉得是个可以耕耘的园地」。做了三年,陈仁寿在俄罗斯遭遇到一些个人安全的问题,再加上台湾毕竟与俄罗斯的隔阂有极大距离,俄罗斯画家名字一大串,念起来就很口口;何况还要记得呢!在市场反应平平的状况下,有一年在美国芝加哥兄长那里,正好去参观涂志伟的画展,就这样埋下后来合作的开始,也是从那个时间画廊全力投入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经营。陈仁寿所规划的海外华人艺术家,多数是以文革之后离开中国转往国外发展的艺术家;而且都是南方的艺术家,作品的风格也以写实为主。不过,陈仁寿也坦承在这一波中国艺术热潮之下,由于手中这些艺术家都是文革之后就离开中国,而且是南方人,对北方就比较陌生,不认识自然就比较没有办法产生价值。「所以,我倒没有像其它经营大陆画家的画廊,在这股市场热潮中赚到钱,倒是在台湾的市场非常好,而且涂志伟的画价也已经进入高单价时代」。陈仁寿颇有感慨说,这二年中国油画价格上涨,但由于现在中国艺术家面对的窗口多,画廊对艺术家来讲已经没有太深的意义,维持既定的合作关系,也就成为多数画廊的方法。
新苑艺术张学孔/往中国寻找机会是整个大趋势必然性
张学孔认为,以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绝对会落在中国。他说,中国的经济力与消费力是不容小看,再加上这几年下来,它吸引了国际画廊、收藏家、艺术相关的专业人士都到这个地方来,甚至台湾以前比较走本土路线的画廊、收藏家,也都已经抵不住这股趋势的驱动,不论是去观察或者已经投入购买作品的行列,这都证明到中国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已经成为这大趋势的必然发展。基于此,张学孔也将要到北京观音堂设据点,自然也是在顺应这个趋势的发展。
奕源庄林礼铨/画作难求也没有便宜画可买
对于中国油画市场的热络情况,林礼铨个人觉得是有点一窝蜂,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画家,现在于拍卖市场都卖得不错,让人当然会担心是否会有泡沫化危险,差别的只是在;这个泡沫化会出现在那个时间?他也承认现在油画市场的价格差距很大,根本没有便宜的作品可买。以前中国画家都很欢迎买家能够多买些作品,现在则根本就没有画可以多卖,甚至希望买的号数也少一些,可以想见中国画家自己也都在控制作品的流量,这应该是中国油画市场热落后的奇异现象吧。
敦煌画廊洪莉萍/画廊要有存画观念 才能抢到市场浪头
「敦煌」可说是开启台湾经营水墨艺术优质画廊的先河,最早含括赵少昂,杨善琛、江兆申、李义弘甚或至年纪更往下降的陈永模、小鱼、许郭璜都是由这个画廊所推动,当时的创办人洪平涛自己本身就是画水墨,自然也就很有心来经营这块市场,因为非常专业与投入,在台湾早年的画廊经营史当中,获得的评价非常高。现在的经营者洪莉萍回忆说,大陆开放之后,我们就发现到不管是画廊或个人都会带回一些水墨画,参与的人多了,固然带动水墨市场热络化,但因为大陆水墨那个时期单价低,香港的竞争有开始加入,逐渐炒热名家的作品往高单价攀升,再加上台湾油画市场慢慢上扬,我们察觉市场有转移的迹象,想要再像过去以低价来拿大陆水墨的时代似乎已远离,想要切入台湾油画市场更是困难,飙高的画价让我们已下不了手。因此,希望一方面藉台湾油画涨势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区隔市场,就决定先从那个时候并没有人作的学院画家入手,一方面也参考美术史的定位,从第一代慢慢扩展到第二代。「因为投入的时间早,而就第二代的大陆画家来讲,那个时候知名度都十分有限,所以谈合作或者买画也就十分顺利。严格讲,我们是从1993年开始有系统来买画,94年先以联展的方式来试探台湾市场反应。没想到,反应出奇地好,让我们有信心全心全力投入中国油画这个市场的经营」。洪莉萍指出,平均「敦煌」在那个时候,每位大陆画家库存作品量至少都有70、80张。至于,画价在这几年的又到底翻了多少转呢?
以崔开玺的作品来举例,当年买的时候一号是台币1000–2000,现在则是台币10000–20000。「以画廊来讲,如果不是因为一开始有库存,现在大陆油画那么热,画廊其实一点也无法沾上任何利润」。「现在经营画廊面对的竞争又更激烈,除了大陆的画廊之外,拍卖公司应该是最影响到画廊的生态。现在,画家根本是不想与画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画价更是涨幅没有既定常理,归本的原因就出在拍卖公司通常都直接找画家拿画,而且也都买断之后送拍,这样的风气推波助燃下,画廊的经营成本只有看涨的份」。
不到大陆设点但积极参与艺博会 亦是曝光好机会
敦煌画廊洪莉萍并不像其它台湾画廊投入转战大陆的打算,她的想法,由于目前画廊并不是以举办展览为主要,而是所谓收藏型画廊及帮客人作艺术收藏规划,既然如此,地点在那里并不是问题。不过,虽然没打算到北京或上海设点,但却想积极参与大陆的艺术博览会。理由是,中国大陆的艺博会是被认识及买家常出现的场所,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活动内容。
协民国际艺术钱文雷/有眼光才能嗅出未来 有财力才能实践理想
钱文雷应该算是台湾画廊最早提出「大华人艺术圈」观点的人。如今,这个局面果然已经形成,而他长期所代理的大陆艺术家,在目前的华人艺术市场也都极受到瞩目。钱文雷认为,画廊;严格讲来并非一般人都能经营的,它得建立在两个基础点上,一是眼光;二是财力。当初,他个人充分感受到未来亚洲艺术市场的潮流,一定会逐渐趋向于华人艺术圈,而画廊就应该将眼光调得远。问题是,画廊走在前,后面没有人紧跟着上来,终不免会让人感觉孤独。所以,他觉得;经营画廊一定要有耐心、要有所坚持、要有信念,否则到了后来就会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在白做工。至于,财力则是很重要一环。他说,谈代理其实也就是买断,没有钱,自然一切都难。他就举了一个近例,99年他签了贾涤非,现在市场的成交价一张作品是40万人民币。最近因为合约到期,他再度与贾涤非商议续约。贾涤非也相当有义气的说:那我就算一张30人民币。「我想,贾涤非一定觉得自己已经很够意思,我心理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没办法呀!现在市场是到达这个价位,他并没有提出过份的价格」。今非昔比,都让这些长期经营大陆艺术家作品的资深画廊感到生态丕变,也就更不必谈现在才想杀进来的画廊;自然都得花更高昂的价位、也未必买得到市场画作了。
没库藏就没甜头 最终发觉只是在原地踏步
钱文雷说自己现在经营画廊,心理很轻松也很自在。原因只有一项,就是过去库藏量够丰厚。他个人觉得,现在画廊会认为经营成本变高,那是很自然的事。毕竟现在一日三市,不买就没了。可是,抢高未必是良策,个中有很大风险。因此,平常的时候,就要懂得「签他就等于是收他」,一定要养成买画、藏画的习惯。同时,一定要有策略,不能把艺术品视为商品,左手进右手出,得要有一番包装,如此才能在获利与后续上有可能。所以,现在市场景况见好,能够获得福荫的都是以前就建立库藏的画廊,否则市场好也沾不上身,午夜梦回更会惊醒;自己只在原地踏步罢了。
北庄艺术中心林永山/不中介只代理 作品藏量指数成为市场最佳温度计
林永山从91年开始代理周春芽的作品到现在,周春芽的作品100%只有在「北庄」,从中不难算出林永山手里到底有多少件周春芽作品。套一句他讲的话「我只要将周春芽的作品放到大陆去,就可以开一家非常象样的画廊。因为,没有一个人有如此整齐的作品」。当初之所以开始作大陆艺术家作品,也是因为80末、90年初,台湾艺术市场景气正好,艺术家根本就不愿意与画廊签定长期合作关系,相较之下;大陆艺术家就没有画廊在经营,基于此,才决定转向到大陆艺术家。不过,林永山一开始就打定不采取传统画廊中介模式来与艺术家合作,他个人觉得,帮艺术家办个展览,然后才来算卖出多少画、抽一定成数佣金,并不是很理想的方法。所以,他完全采取代理制,一旦签定合作约,所有的作品就只能有一个对口。这样的方式,在起初或许会让同行觉得过于冒险,但走到现在,则证明因为坚持这样方法,「北庄」在作品的藏量上,确实让林永山现阶段最能享受到画市荣景所带来的作用。举例来讲,91年周春芽的作品,一号是台币4,000;此刻则是一号台币15,000。可是,艺术家画价冲得太快,他不免也会觉得忧虑,很怕与台湾当日艺术市场鼎盛时期一样,最终还是会遭遇到泡沫化。问题是,大陆市场正热,价格恐怕也不是能够压得住。
台湾画廊筹码稀薄 面对竞争更要懂得策略
尽管现在华人油画市场正红火,但林永山也很明确指出,台湾画廊却未必个个都能从这当中获得利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手头没东西,人家扛钱来也没用。他认为,台湾画廊在过去就没有累积筹码的习惯,现在就算拿钱去买二线艺术家作品,作品的价格也都已经上扬,更不必谈想追一线艺术家作品,因为;排队买画的人实在太多。林永山就建议,台湾的画廊应该要致力建构自己的品牌,培养自己能够掌控的艺术家,不要做多;但要做得深入。另外,也可以采取策略联盟的方式共同来经营,也许两家画廊同时来经营一位艺术家,如此的话;扛起来的利润未必不好。其次,台湾3、40岁艺术家也是可以留意的合作对象,目前这个年龄上下的台湾艺术家;都较过去的台湾艺术家有更好的合作共识能够建立,作品也都有一定水平,倒不失一个参考的内容。
朝代艺术中心刘忠河/现在画廊经营拼的库藏而不是门面
刘忠河认为,现在画廊的经营面已经拉得很广,过去关起门来;以甜言蜜语来麻醉客人的方式已经不再管用。因此,刘忠河以「纵深性」来形容目前画廊的变局。所谓纵深性指的是,画廊的藏量要够丰、艺术家的选择要够优。也就是说,画廊经营一定要「对路」。他就说,以私人情感来讲,他私底下会收购台湾艺术家作品,可经营画廊则完全理智化,必须很清楚未来趋势在那里。当初也是基于台湾画价过高,才花费多时的精神从百余位艺术家当中,选出几位艺术家来,结果一合作就是14年没有变过。这当中,「朝代」并没有涉入市场的运作,市场调动了画价,他手中的这些作品才跟着上扬,平均来讲;过去买进到现在卖出,价格高了三倍之多。「而且,『朝代』从大陆买;也一样是在大陆卖,台湾的市场倒没有特别突出表现」。「所以,现在画廊经营拼的库藏而不是门面,在各凭本事的前提之下,何尝不也在赌画廊负责人的眼光准不准。只是,像这种市场的荣景,台湾艺术市场也曾经拥有过,但现在呢?因此,现在轮到大陆艺术家为主戏,但下半场又会是那一出呢?不就更值得期待吗」!
下一篇:熟读标准件 雾里明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