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台湾-台湾地区
图一:访谈现场
图二:王一涵(北京索卡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图三:王漱菡(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访谈时间:2005年4月21日下午4点至5点半
嘉宾: 王一涵(北京索卡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王漱菡(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主持:吴鸿(TOM美术同盟主编)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系列访谈第三场,今天请来的嘉宾是北京索卡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王一涵小姐,以及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王漱菡小姐。
王一涵:大家好,我是王一涵。
王漱菡:大家好,我是王漱菡。
主持人:北京索卡可以说是台湾索卡的分店,你们分支机构和母体是一种什么关系?
王一涵:北京索卡不是台湾索卡的分支,因此我们开店之后逐渐把业务移到了大陆。在韩国也有韩国的索卡,但这个三个索卡都是以北京为核心,而且最近我们还有了一个北京索卡当代空间。就台湾而言,像亚洲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的艺术发展最繁荣阶段已经过去了,如果亚洲还有一个市场,那就是中国。
主持人:你说的“繁荣”,是指艺术创作还是艺术市场?
王一涵:艺术市场。
主持人:当时台湾索卡做了这个决定还是看好大陆潜在的市场?
王一涵:对。
主持人:你们在这之前有没有在国外参加一些类似的博览会?
王一涵:有,像韩国、法国都有参加过。但是像台湾离大陆比较近,交流起来比较方便,最主要的前提是对大陆经济发展的信心。
主持人:前几年,在北京的一些境外画廊的分支机构的很大作用就是在大陆发现一些艺术家,或者是收集一些作品比较便利。我想问的是索卡是不是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核心业务”放在大陆?
王一涵:北京大部分境外画廊都是把它当做“窗口”。而台湾索卡在台湾经营也主要是大陆的艺术家,在台湾卖的也很好。基于这个考量,台湾来大陆也很方便,我们来这边主要是开拓销售市场。从一开始到现在也是这样做的。
主持人:销售策略转变以后,有没有比较好的回报?
王一涵:有。北京索卡的成长完全依靠中国大陆艺术家的支持。
主持人: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你们收藏团体的大致构成?
王一涵:我们2001年开在北京的使馆区,当时考虑大陆人能买画的只是一部分,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群体,所以我们靠近使馆区和商务区,会有一些外国人来买画,但只是我们结构中间的一部分。后来因为“9·11”之后对使馆区的交通封锁,所以就搬到现在这个位置。当时,我们的主顾中70%都是华人,外国人有30%。我们移到“东四”的时候,在金额上华人收藏家占的比重就更多了,几乎占90%。有本地的企业家,不仅仅包括北京,特别是近年以来浙江和江苏苏州一带的企业家居多。今年元旦本来我们应该放三天假,但我们没有放假,因为元旦之前浙江的企业家就打电话说,他们放假要在北京买画。
主持人:他们一般买什么样的作品?
王一涵:国内的收藏家,比如我们成交量比较大的,还是华人前辈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像第一代油画家徐悲鸿、关良、潘玉良等人的作品。也有第二代油画家,相对一般大众比较陌生,但但对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比较了解的。目前国内的收藏对于我们来说,客户所占的金额量大的还是这一块。
主持人:可是这种方式做画廊,不具备有代表性,因为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现在不太好找,做这样的作品对一般的画廊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收藏群体也是特定的群体。前不久你们开设了一个北京索卡的当代艺术中心,是不是考虑想在原有的经营模式之外,找到另外的业务增长点?
王一涵:这些年我们同时也的关注当代艺术,也关注一些当代艺术家。我们签约的画家中,也有一些中青辈的,属于“当代”概念中偏于“传统”一些的,也有比较新的艺术家,原来只是在索卡经营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前辈西画家作品的业务是一般画廊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它需要大量的库存。索卡开店差不多10年前就开始收藏了,库存都是我们自己的。一般画廊很难有这样的库存量,而且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别人也不相信你,这给我们带来很可观的利润。这样,我们就有基础签约一些当代艺术家,由于我们签约艺术家的作品都是独家代理,需要投入,如果没有企业支撑是不行的。不久前,就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开始筹备索卡当代艺术中心,过去是因为当时没有画廊经营,当时八几年没有人注意这东西珍贵。现在随着大家对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开的画廊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画都跟古董一样,是不可以再生的。我们想如果当老画越来越少,而收藏的人的越来越多,他们买什么呢?肯定买当代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每一个画廊的从业者,都是对艺术有特别的兴趣,不仅仅把它当成生意做,不管做怎样类型的画廊,都会关注艺术的现象。
主持人: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一些新的艺术?
王一涵:对。
主持人:从你们现在经营的份额来看,还是以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为主?
王一涵:其实也不一定。
主持人:第一届的博览会你们参加了吗?
王一涵:参加了。
主持人:做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艺术家和作品在美术史上是有一定定位的;另外收藏的人也不会是一般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这样,似乎跟媒体、展会接触的意义不大。而你们连续两届参加了这个“画廊博览会”,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一涵:之前中国没有纯粹画廊的博览会,中国的博览会很多人都可以参加,各地的画家可以参加,我们参加,一方面是支持博览会本身,我们是好朋友,而且中国到了这个情况需要非常好的画廊博览会,也许它能够成为世界第五大艺术博览会。作为北京一家不能说特别有实力,但也算是大家都知道的画廊,这种参与也算是一种支持。另一方面,像我们第一次参加他们博览会,我们是把展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展前辈画家的作品,另一部分是展现代的画家,像郭伟、季大纯等人的作品。既然定位为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肯定会有国外画廊来看,你作为本土的画廊你有义务介绍本土的艺术家。
主持人:有没有商业上的考虑?
王一涵:商业上的考量是其次的,因为参加博览会的费用很高。我们还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画廊,让别人更多了解你的渠道。虽然在第一届,我们尽管把商业考虑在其次,但我们是商业上也是成功的,可能我们是在博览会上是卖的最好的画廊。
主持人:不同类型的画廊,比方说在北京的画廊和在北京以外的画廊;或者说,国内的画廊和国外的画廊可能有不同的诉求点,参加博览会的目的也不一样。下面我想请王漱菡介绍一下参加第二届画廊博览会的画廊里边,国内、国外画廊的比例?
王漱菡:这一届参展的画廊比上一次增加了,上一届确切的数量应该是69家,但我们这一次已经是近百家的画廊。比例上的增加主要是在欧美方面有一个数量上的增加,但我们打的主要还是“亚洲牌”,毕竟涉及到运输方面的费用,还牵涉到一些其它的费用。
主持人:我觉得这次韩国、日本的画廊多一些?
王漱菡:对,在亚洲地区韩国和日本画廊相对比较发达,而且地理位置离的比较近,参展比较方便。所以,主要是日本、韩国的画廊占的比重大一些。中国台湾最优秀的画廊也差不多都到齐了,香港也有三家画廊也来参加我们的博览会。连续两届参加的也很多,像日本的小山画廊等等一系列的,还有贝斯画廊也是很有名的,上一届也来了,可能是上一届给他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小山画廊,我在上一届看了他们的展位,它主要代理奈良美智的作品,它在现场卖一些用奈良美智作品的“形象延伸”产品,象一些工艺品,但是不卖作品。我不知道它参加这个博览会的目的是什么?
王漱菡:可能这个画廊欧美的顾客多一些,因为奈良美智作品的价位比较高。它也考虑到中国市场消费的能力,所以带了一些衍生品来销售。它来参加也是看到了中国大陆艺术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还有像上海、北京优秀的画廊基本上都参加了。基本上这届博览会构成是这样的。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这次画廊博览会还做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展,一个是引入比较新颖的概念,叫可替代空间,另外是比较符合当下国际投资热点趋势就是录像艺术,可能给大家比较新鲜的视觉感受。
主持人:能不能介绍一下展场的情况?
王漱菡:进入展区在最靠前的位置是展览的A区,应该说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从参观顺序来看。
主持人:也就是实力比较强的画廊在这里,像索卡……
王漱菡:不完全是这样,但比较优秀的画廊都集中在A区。中间我们有一个休息区,大家可以休息一下。然后往后面走就是比较多一些的画廊,就是B区。我刚才说过了,应该是90多家画廊。如果了解情况的观众可能会知道,我们第一届是在科技会展中心做的,这一届一个是考虑到交通方面的原因,另外就是处于五一黄金周展场设施的考虑,我们把它挪到了国贸,整个展区是在一个平面。而不是像第一届上下两层分开,大家参观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展位找不到,所以我们做了详细的导览图,应该说是很方便的。另外我们在B区还设立了一个信息中心,在那里面大家可以查询到画廊的资料,可以做一些问询,都是很方便的。
主持人:今天关注我们聊天的朋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媒体的朋友,如果有一些媒体记者想提前取得一些资料可以通过那些途径?
王漱菡:可以直接跟我们联系,打咨询电话也可以,也可以直接到展场跟我们联系,我们有专门负责接待媒体的新闻中心和专人。
主持人:说到媒体,刚才王一涵也说了,参加这个博览会经济效益是放在第二位,昨天到我们的聊天室的另外两位来自画廊的嘉宾也说到,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影响潜在的收藏群体。所以说,画廊博览会自身形象的宣传也非常的重要,这次宣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式?
王漱菡:肯定有,不像第一届了。第一届毕竟是新鲜的事物,当时在做的时候大家都是没有底的,摸着石头过河,做到第二届大家心理上也不能说有十足的把握,但我们还是做最大的努力为画廊做更多的宣传,包括我们要在很多很多的媒体上给画廊做宣传。相信大家可能也看得到一些专业的媒体以及一些大众媒体上面都有我们的报道。这是在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做过的一些相关系列的宣传,等于为画廊做了比较多一些的服务,也是在推广画廊,引入经纪人的机制。再有一个给大家感触比较多的,也是广大网友感触比较大的,就是跟“TOM美术同盟”做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专题页面的设立,也包括一系列的访谈,都是比较新的举措。我个人感觉网络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也是非常大的资源,等待我们开发的资源。如果画廊博览会要想做的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它,吸引更多的力量,也要更多的借助网络。
网友:请问所卡画廊签约当地艺术家需要什么条件?
王一涵:首先我们要喜欢他的作品。我们考量一个艺术家,在看他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喜欢,然后了解他,了解他之前画什么,之前一系列的东西,然后了解他接下来做什么,会了解很多。艺术到现在来讲,本质都需要创新,我们签的艺术家不管是表达内容还是方式上,都要有他自己的语言和东西,是属于他的。
主持人:你们选择一个年轻艺术家,你们会看重他作品比较好卖;还是他作品比较有个性,有发展潜力呢?
王一涵:当然要看有个性和发展潜力了。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在作品卖的比较好的时候,可能就会不断的复制自己了。已经有了这样一些例子。
王一涵:这个我承认是有的,所以需要画廊和画家的合作,一方面看作品;另外就是为什么需要很长的所谓的考察过程,要了解这个艺术家,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艺术创作是很严肃的创作,还是当成谋生的手段。有的很有才华,他觉得不需要什么东西,只喜欢画一画,能卖也可以。像你讲的例子,很多时候他会一直实验不同的东西,因为他想哪一种好卖,他就画哪一种。但是,如果是不断的有个性的探索,相对来讲是相当好的艺术家。
网友:现在很多作品有一些和日本漫画风格比较接近的作品,你们对这类作品有没有什么看法?
王一涵:日本现在很多,出现一系列这样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比较少,但也有一些新的人去尝试。
主持人:现在很多的年轻的艺术家都在画这种风格,有的刚刚出道价格就卖的很高了。
王漱菡:像刘野的作品,我觉得更好接受一些,装饰性更强一些。
主持人:刘野的风格已经不是我说的这一代的了……
王一涵:我不是这样觉得,我觉得这类作品,其实艺术在事实上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现象,一个表现。当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社会文化有什么特征会通过不同形式表现,通过音乐、文学、建筑、美术、绘画、雕塑等等表现,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卡通一代,而且现在艺术没有界线。我跟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交往比较多,他们可能有很多钱会买玩具,我一开始不知道那些玩具很贵,你喜欢这样的东西再画那样的东西,一点儿不难理解。
主持人:这种流行趋势是不是能够被当代人认可?
王一涵:因为现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包容,什么东西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一定是这当中好的东西才能留下来。
主持人:作为比较成熟的画廊,它发现一个年轻的艺术家,然后把他推广出来,之后作品会在市场当中逐渐有一个升值的过程,会不会有一些策略或者手段?
王一涵:是有的。比如我们签约艺术家我们会分析他,他的作品适合做什么样的推广。有的人适合国内先开始,接着整个中国当代文化被广大关注的时候才会到国外去。如果比较前卫一些,国人接受比较有困难,这样的艺术家就推荐到国外。这是不同的。有的艺术家已经有些活动,只是他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经营,我们会侧重市场那一块。还有一些艺术家比较年轻,我们没有必要着急做市场,这时候我们就会给他增加在国外办展览的机会和被国外美术馆收藏的机会。每一个艺术家到我们这里,我们就根据情况给他制定不同的推广方案。
主持人:昨天我们说到了画廊与艺术家的合作方式一般有“代理”和“合作”两种,你们现在跟艺术家合作的基本方式是否也是以代理为主呢?
王一涵:目前是以代理为主,可是越往后我们所经营的艺术越来越广泛之后,可能那时候合作方式会有一些变化。
主持人:你们一般发现年轻艺术家的途径是什么?
王一涵:途径有很多种,我们会看很多的展览,各种展览,比如说平面的,或者网络的介绍、宣传,还有一些跟我们比较好的艺术家的推荐。有好多。
主持人:我在意的是我们“美术同盟”推荐的艺术家你们有没有在意?
王一涵:会啊,我经常看你们的网站。
主持人:谢谢。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比较关心的,一个是这个画廊有没有实力,作品代理以后作品能不能卖掉;另外就关心画廊把他作品卖掉之后,给你付钱的时候,是否能按照一开始说好的时间、比例兑现?我相信你们画廊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目前在北京还是有一些画廊存在这样的问题。
王一涵:我们是相反的,我们是事先买断的。跟我们合作的艺术家都是提前签约,比如一年拿出多少幅。艺术家不可能每一张都那么好,自己都满意,如果不满意可以就不拿出来。商量一个数量之后,他们交给我们作品,我们马上付钱。我们什么时候卖掉就跟他没有关系了,因为已经付钱了。所以画廊需要事先投入很多钱,风险就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对艺术家充分的了解,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的签一个艺术家。
主持人:一个画廊博览会,肯定是有很多画廊参加,这对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机会。我在上一届的时候,碰到很多艺术家在向画廊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一些也是我的朋友,他们看到我都不好意思。他们会看中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想,作为博览会的组织者,有没有想到有一个统一的方式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一下这方面的便利?
王漱菡:我们画廊博览会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除了画廊展示它的作品,还是有一部分原因,年轻画家也可以介绍他们自己。因为我们本身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年轻画家更多想展示自己,可以通过沙龙的形式,或者一种参加针对个人的博览会,可能对于他们来讲费用比较低一些,展示的效果也更好一些。我们专门针对的是经纪人,或者实体参展的博览会,对于画家来讲,去了解每个画廊收藏风格,可能这方面的目的更多一些。针对不同的博览会,参展人群不同,它的意义也应该是不同的,它的目标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作为画廊如果挑选比较年轻的画家,或者作为画家的选秀场,可能艺术沙龙更合适一些。
主持人:我想可能会有一些国外的画廊,他们会想利用在北京参加博览会的这几天,经过他们自己的眼睛发现一些年轻或者不太知名的艺术家。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让这种想法能够实现?
王漱菡:这在展场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展场的气氛需要控制。作为主办方来讲,还没有做这方面的尝试,也许以后会做专门针对选秀场一样的博览会,对于画家的考虑多一些。应该可以,年轻的画家肯定会来,他们也有机会互相的接触,但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作为我们主办方不好讲了。
王一涵:这倒也简单,如果事前做一些工作。因为在博览会期间画家拿资料给画廊看,效果并不好。本地的画廊还好,国外的画廊不可能带很多人来,每天都很忙碌,不可能有好的时间和状态看你的作品。
主持人:王一涵是不是建议拿一个画廊的名片和联系方式,以后再与他们沟通,效果会更好些?
王一涵:对。另外博览会也可以做一个工作,增加一个项目。博览会有他们的网站,他们可以事先发布消息,他们可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比如年轻的画家可以把作品统一编辑成册,然后上面有画家个人网站等等,这样还是比较有作用的。
王漱菡:毕竟展览时间有限,要想做充分的交流还是比较困难,展后做的工作比较多。
网友:能不能告诉我索卡画廊的联系方式?
王一涵:我们画廊的联系电话是84012377,地址在北京东四北大街104号“天海商务大厦”。
主持人:作为一个老牌的画廊,怎么看那些新出的画廊呢?会不会认为画廊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
王一涵:我们觉得北京的画廊还不够多,再多些更好。因为现在整个北京,包括整个国家还缺乏画廊的意识,还没有那种氛围。
主持人:你觉得画廊多了以后,一条街上有几十个画廊?
王一涵:那倒未必,像国外一样,我们都喜欢逛画廊,国外的大城市画廊都很多,北京算是少的。我只希望对年轻的画廊说:画廊不是容易做的事情,开一个画廊容易,但能够坚持一直开下去,可能也不是那么轻松。
主持人:前两天我们做访谈的时候,黄燎原就说到现在女孩都喜欢开一个画廊,认为这是很时尚的事情,是不是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的残酷性?
王一涵:对,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美好,像舞蹈很美,电影很好看,但一旦成为你的专业都不会是看起来那么优美轻松的事情。
主持人:把自己的爱好作为谋生手段也是很痛苦的?
王一涵:那倒不一定。
主持人:像你们画廊经营比较好,当然不是很痛苦,但作为新的画廊而言,市场经营还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在不涉及到你们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对新开的画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
王一涵:依我们来看,很多新开的画廊希望大家知道它,早一点儿被艺术爱好者、收藏家知道,所以它们会做很多的活动等等。在我看来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能够做好的。要多想我们要成为什么风格,要成为什么样的画廊,“定位”是非常的重要。现在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来讲,写实的绘画更容易接受,但我们很少做这样的展览,也不是没有机会,艺术家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但画廊要有明确的风格,这个很重要。还有踏实也是很重要的,比较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也很重要。
主持人:我也有一些朋友开画廊,他们也会有一个风格上的“定位”,展览做的也很认真。但是可能来展览的大部分还是“圈内”的艺术家来参加,很难碰到有收藏意向的。如果出现这类情况怎么办?
王一涵:我想第一看它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家,就目前来讲,当然什么艺术品都会它喜欢的人群,你总能找到相对应的人,如果你急于养活你的画廊,有的是理想的事情,有的是现实的事情,如果你不想理想和现实,你只能取一个折中。
主持人:请说的具体一点儿。
王一涵:比如我们现在做展览,我们做一个当代空间的开幕展,我们没有追求报酬,花了蛮大的资金,投入很大。
主持人:可能对于一个年轻的画廊来讲,这样状况就意味着吃了这一顿就没有下一顿了。
王一涵: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刚才跟大家说的,我们有别的东西支撑着。年轻的画廊没有画家的积累和别的积累,他就不能做太大的展览。可能要把这个钱分配好,做成五个展览或者四个展览。像我有一个朋友在上海开画廊,他说我开画廊不希望别人夸奖我,只要他们能想起我就可以了。你要考虑能够长久的做下去,而不能追求一时的效果。
网友:艺术市场有一些问题,画廊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做的也有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艺术主流圈子做的不够好。包括艺术家跟画廊合作的经验,或者合作的方式,可能也会有一些误会?
王一涵:这都是难免的。我不知道这位网友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任何事情都是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像艺术家和画廊合作,也有合作非常的愉快,也有艺术家跟我们合作很短暂,可能大家觉得不适合,一个是艺术家发展,或者我们认为在艺术理解上不能认同,价值观不一样,这样也没有办法合作下去。
主持人:我有一些艺术家朋友也经常跟我聊一些画廊合作的经验,合作比较好就是画廊和艺术家像亲戚或者一家人的关系……
王一涵:这个很重要,现在更为重要。之前好一些,而且当时的文化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越来越个体化,艺术的表达也是一样,不像原来一个作品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鸣,我就想表达,总会有理解它的人。所以我们跟一些年纪大的艺术家交往的时候,你会发现跟他们就是君子之交,他们互相之间也很尊敬,关系也很好,但我不需要说一定要很密切。但对年轻的艺术家来说,就需要你跟他很好的交流。
网友:展览需不需要门票?如果需要多少钱一张?
王漱菡:展览是需要门票的,可能50块钱一张。
主持人:还是比较贵的。
王漱菡:对,但我相信肯定是物有所值的,如果是爱好者,对他来讲50块钱并不会阻挡他的兴趣。
主持人:如果是非常好的展览,你花50块钱看作品也是比较值的事情。
王漱菡:对,非常值得。大家有心情花50块钱看这样一场展览,这个效果不亚于你看一部大片,肯定是物有所值。
主持人:你们博览会在其他媒体会不会有详细的介绍?
王漱菡:都会有,北京《青年周刊》《青年报》《晚报》《晨报》《信报》等等,还有杂志上都有报道,都可以看得到。
网友:广告学和艺术管理有哪些联系?
王漱菡:这还真的没有讲过这方面,广告学在学科分类里面比较专一点儿。
网友:大众艺术欣赏水平会随着商业运作而提高,作为一个画廊,对于培养国内新一代收藏群体有什么期待?
王一涵:因为我们觉得国内的收藏家希望有真正喜欢收藏,而不是为了短期的投资。
主持人:专业的收藏家毕竟还是属于少数,更多的可能还是些喜欢收藏一些艺术品的艺术爱好者,他们也可能仅仅是想买一幅艺术品挂在家里,升值和保值都是次要的,对这种家庭型的收藏群体你们怎么看?另外,他们跟收藏家相比较,艺术市场的常识可能并不是很专业,所以,他们会觉得花2万块钱买一幅画都很贵了。但是作为一个潜在的艺术品消费群体对于艺术市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毕竟他是有了一个购买艺术品的欲望,像这样的人到你们画廊来,你们会怎么看他们?
王一涵:首先他们来我们画廊我们很高兴,因为他喜欢艺术,也想购买它,这都值得赞扬和鼓励。我们会给他讲课,我们画廊的作品定价是有客观定价的,但我们不会像卖其它商品那样打折,只有客气性的打小折。像我遇到的情况比较多,他们会跟你讨论有关艺术上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处于刚刚接触不是很了解,很多看法可能在我们专业人眼里是比较简单的认识。但没有问题,只要能欣赏就很好了,如果有时间我们会耐心跟他讨论艺术的现象等等。
主持人:他自己可能也没有多少信心衡量自己买来的东西是不是物有所值,所以,可能跟你讨论一下午,最后一幅作品都没有买。
王一涵:这没有关系,这很正常。
主持人:这样的人多不多?
王一涵:我们画廊不多。以后画廊也会有所分工,你做的艺术家不一样,展览的艺术形式也不一样,另外功能上也会有区分,比如面向一般的收藏者,像白领、中产阶级,面对这样一系列收藏体系的收藏家。
主持人:艺术市场逐渐成熟,画廊本身面对是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也应该有一个层次上的分类。
王一涵: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化。
主持人:王漱菡有没有对整个参加你们博览会的画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刚才说的他们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个问题。
王漱菡:我还是从参观的人群来讲,占的比重比较大的一部分还是你刚才提到的中产阶级这一部分,新兴起来的,比较追求时尚、品位的人。当然其中参观的人群也有各个画廊比较固定的专门客户,他们也都支持画廊参加博览会,选择艺术作品,也有专业的收藏人士在里面,这两部分人在参观人群当中可能占的比重比较大一些。当然也会有一些爱好艺术的业余的人士来看我们博览会,我们当然也非常的欢迎,毕竟作为艺术的普及教育,我们也非常希望尽我们一份力量。主要是这三块人群。
主持人:上一届现场成交的作品多不多?
王漱菡:我们可能做博览会来讲,现场成交并不是很看重,当然我们有一部分。画廊参加博览会,当然希望把作品卖掉,但它并不是非常看重这一块。
主持人: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有些刚刚开始做的画廊,没有参加这些博览会,它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博览会现场成交的作品,是否应该跟你们有一个分成的比例?
王漱菡:没有,完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网友:我认为画廊应该培养更多优秀的画家,像国外很多的画廊对艺术家提供很好的条件,所以我认为咱们的画廊是否也能做到,1、引导艺术主流,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欣赏能力。2、更好的为艺术家提供一些资料?
王一涵:比如像他讲的影响整个社会对艺术欣赏的水平,这是画廊的义务之一,这个我承认。事实上在国外靠画廊、美术馆,这一个循环会影响大众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他说给艺术家、画家提供资料,我不知道资料是指什么资料。
网友:一对夫子在一个酒店面前停了一辆高档车,儿子对老爸说,开这种车一定没有修养,老爸说这样话的人一定没有钱,这是我们当前艺术收藏的现状。
王一涵:他可能认为说很多现在的收藏家,比如说年轻喜欢买艺术品标榜自己有品位,但他选择的艺术品未必是真正有涵养、好的艺术家。所以很多人说他选择的东西肯定没有品位,说这话的,人呵呵……
主持人:我有一些朋友想买一些艺术品,但不知道有没有增值的可能,你在这方面能不能给一些建议?
王一涵:我买一幅画2万块钱以内我就想我喜欢就行了,最后能不能保值、增值就不考虑了。但到一定金额以后,就会想当我有一天不喜欢了……
主持人:或者哪一天我缺钱了。
王一涵:对,处于这样的考虑对艺术品选择要慎重,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标准,标准我也没有办法用几句话说明白标准在哪里。像以前很多人买画,说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
主持人:对,以后这个“标准”也就变成一个市场了。80年代、90年代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有人编“书画名人录”,你花多少钱就可以上这个名人录。登上了之后,有人找我买画我就可以把名人录给他看。这其实也是钻了一个艺术市场不太成熟的空子。
王一涵: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所以买画要看画本身。
主持人:肯定是“看画”本身是要比较靠谱一点儿,但毕竟大部分人是非专业人士,依靠自己的判断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我们刚才说了,靠一些名人录也不太靠谱,相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不一定是很可靠的依据……
王一涵:所以这时候他就应该去画廊。
主持人:准确的说去正规的画廊。
王一涵:对。
主持人:我们前两天和另外的嘉宾谈到了“画廊”和“画店”的概念。我原来在杭州上学的时候,西湖边上有很多的画店,卖的画并不一定是标签上的艺术家画的,或者还有其它的欺骗行为,也许那些作品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但是,你上当之后,对它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游人嘛,流动性很大,它每天接触的人都是新的。而对于正规的画廊来说,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商业信誉会更加看重些。这些对于有收藏艺术品兴趣,又非专业的人士,倒是非常好的建议。
王一涵:或者说你要有好的顾问,你就要去画廊。
王漱菡:这对了解艺术市场不是很深的人是非常好的、快捷的方法。
主持人:今天访谈的时间就要到了,感觉有很多的话题还没有深入,今后还会请你们来就一些艺术市场的相关问题跟网友进行交流。最后你们每个人可以跟网友再补充一些还没有充分表达的观点。
王一涵:我觉得对于网友来讲,艺术家部分,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很好的阶段,艺术创作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比原来的环境宽松多了,是很值得珍惜的。只要你有才华了,你对艺术很执着,我想一定会有机会。对于收藏家来讲,收藏艺术品说难也难,如果没有好的顾问你真的会瞎花很多钱得不到回报,其实也很简单,你可以到一些正规的画廊,能够想到买画的人应该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虽然不懂画,但对“人”还是应该比较能了解的。
王漱菡:如果广大网友想认识正规的画廊,你们可以在5月2号到5号到我们画廊博览会来,也就是在国贸展厅。欢迎你们!
主持人:感谢二位嘉宾参与我们的聊天,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王一涵、王漱菡:谢谢主持人!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系列访谈(1)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系列访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