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大象艺术空间馆
积分:15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3
  • 印象:
    很酷 一般 位置好 有凳子 展览不错
    确定
  • 经营时间:
    1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台湾
您所在的位置:大象艺术空间馆>展览>展览详情

象与像-视觉艺术的两个维度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象与像:视觉艺术的两个维度
文 / 策展人:高岭

最近十年大陆艺术理论界关于艺术形态探讨最多的,莫过于抽象艺术。近二十年来,有不少水墨艺术家,摆脱了将内心“取像(picking-up image)的书写性"外化为“成像(drawing-down image)的书写性"的单一方式,而采用了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摄取物象世界的方法,突破了建立于同时也局限于笔墨书写的水墨艺术的范围,进入到对水墨媒介本身和水墨媒介得以承载的水墨文化的探索中。

尽管人类最初的艺术形态的发生经历了从简单的具有抽象元素的工具形式形态向复杂的抽象装饰形态,从身体感受向视觉感受,从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领域,从对形式的无意识感受到有意识的审美这样一个漫长的生成和转换的历史过程,但它清楚地表明人类自从成为人类开始,就有了追求事物应有的样子的意识维度。

于这次展览中,张羽的“指印",将水墨媒介的探索从非具像图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首先是他革了构图形象的命,作品不再以造型形象的描绘和结构为形式之能事,而是采取了指纹留痕的方式;其次他革了毛笔的命,他与世界的物件性关系从心、手、笔、纸的转换,迈进为心、手与纸或其他各种现成物质材料的关系;再次是人、物、场的关系取代了人通过笔墨、纸绢的中介在平面二维中虚拟一个场的关系,主体人和指印都成为现实空间的一部分,而非通过平面去在想像中营造一个空间。而秦冲虽仍一笔在手,却并未给成像的书写性留有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方,反倒是在纸与墨、线与形的空间关系和透视关系上,拓展了传统水墨、新水墨和现代水墨等等的表现力,在层层叠置的纸上,实现了墨色与空间的透视关系,让白纸本身成为独立的媒介来中和和转换空间中的形象,于是,纸质画面上有了空间感。白明也是一笔在手,但除了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反反覆覆地垂直运笔,却未见形象结构的描绘和象形会意的部首。这是一种消解形象和意图的努力,也是一种自我的修行和领悟,在类似日常书写的用墨用笔行为(“用")中,呈现的是不是有形的外物,而是缄默的墨之痕迹,它似线还面,似连又断,似有若无,宛若冥冥中世界应有的样子,得静中之“体"。

如果说,张、秦、白三人多少因为自身学养的渊源,面对的是纸本与水墨的媒介问题,并由此探索更加准确表达人与世界的物件性关系的新途径,那么,对于吴达新和关音夫二位年轻艺术家来说,对新的媒介和材料的敏感,促使他们选择更加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来表达对有形事物的超越。从吴达新的作品中看到金属制的铁板上那时有时无的形象,不用色也不用形,来自于空气,凝结成像,又消散得无影无踪。对“象"的体认,对“像"的超越,除了要有古人的天地方圆和四维八极的意识外,其实,观看角度和光源的变化也尤为重要:关音夫的作品,改变了工业钢材的冷漠和机械,让钢面形象流光溢彩,波动起伏,似无而非有,似虚而非实,超越了具体的像,勾起观赏者无限的遐思。

无论是西方曾经的抽象艺术,还是中国的成像书写性艺术,其产生和活跃的时代和历史节点都意在对“像"的视觉提出质疑,都视“像"的世界为虚妄,都意在追求世界应有的样子。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全新环境下,建立人与世界的物件性关系的途径和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重要的是不可将这种“像"所包围的世界当成实有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在视觉上,将颠倒了的谬见重新颠倒过来,还世界以其应有的样子,而纠缠于抽象不抽象、水墨不水墨,反倒是枝节名相问题。(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