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艾米李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6
  • 印象:
    参观的人少 作品很丰富 有影响力的 有品位 舒适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40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您所在的位置:艾米李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马嬿泠:我画的是“光阴”

2011-04-15 11:26:42          

  2010年6月26日下午4点,北京对画空间画廊[Dialogue Space]“花样年华—马嬿泠个展”开幕。此次展览全面展示马嬿泠最近一年的新作品。

  马嬿泠在摄影、行为、绘画等各艺术门类皆有涉猎并表现出色,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真实的个人体验展开。不同于行为和摄影作品的直接,马嬿泠的绘画把个人情绪隐秘地融入到金钩笔绘制的线条中,这种带有书写性质的描画,每一笔都反映了绘画者的心绪起伏。线条组成的网淡淡地笼罩住画中人物,隔开了那些曾经或风华绝代或叱咤风云的偶像与试图一窥究竟的我们。“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她们依然明眸皓齿,依然唇红齿白,但一切都风流云散,任谁也无法绕开时光的流逝。我们只能透过马嬿泠笔下朦胧而又清晰的线条,在尘封的记忆里怀恋她们的花样年华,回顾有她们陪伴的那个时代。

《奥黛丽·赫本》 布面丙烯+中国墨 100×80cm 2010

  花样年华

  策展人李颖对马嬿泠的作品有着深入敏感的体验和认知:马嬿泠的作品在提醒着人们逝去年代里曾经的美好,她用一个个曼妙的偶像穿起了时光流逝中永驻人心的花样年华。

  美是永恒的主题,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关于美的永恒范式,而各个时代里风华绝代的丽人倩影则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美的共识。如同倾倒上海滩的胡蝶,美国女神玛丽莲·梦露,以及风靡英国的戴安娜。她们的美丽不仅是来自她们自身,更来自人们在她们身上投射的对于美的认同和期待。她们的一颦一笑,她们的花边轶事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带着时代赋予的特殊性,最终穿越时光成为传奇,成为我们无法回溯的时代的象征。

  马嬿泠重新塑造了那些已经远去的偶像们。这是她与她们的私密对话,是带有强烈个人情绪的描绘,不需要逼真细致地刻画,只在画面上留下最激荡心弦的亮点——曾经征服所有人的眼神,曾经吸引所有人的红唇,是马嬿泠重新解读她们的入口。尽管她们被追忆和议论重重包围,马嬿泠却直接找到了她们之所以穿越时光而不老的原因——最能体现美的本质的,是气质和魅力。不需要描绘她们的全身,姿态有时候反而多余,只有一张张浮现在画布上的面孔,其他的特征已经变得模糊,只有眼睛和嘴唇异常清晰,反射着动人的光芒。时光只是把她们排进了历史的坐标系中,却永远无法磨灭那动人心魄的美。

  马嬿泠把个人情绪隐秘地融入到覆盖在人物面孔之上由金钩笔绘制而成的线条中。这种间隔极小排列整齐的线条构造曾经作为单独的作品出现在马嬿泠的作品体系里。带有中国传统书写性质的描画,每一笔都反映了绘画者的心绪起伏。这是一种与自我的对话,一支笔,一个空白的画面营造了真空之境。在这个空间里,只有笔墨绘制的线条,只有安静平和的心态,只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思绪,从画面的一端绵延到另一端,一气呵成。而当空白的底面浮现出那些若隐若现的面孔,马嬿泠开始了与这些时代偶像间的对话。

  这仍然是纯净私密的对话,我们无从知晓马嬿泠与她们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无从知晓马嬿泠是怀着怎样的情绪把她们覆盖在线条之下。呈现在画面上的,只是仿佛时光编织的网,隔开了那些曾经或风华绝代或叱咤风云的偶像与试图一窥究竟的我们。但是这张笔墨绘制的时光之网,并没有模糊掉偶像们的面容。恰恰相反,她们的面孔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仿佛一种定格,让她们最美好的一瞬间完全凝固在画面上。马嬿泠把她的情绪和思考凝结在线条上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回忆起那些偶像的过程,一条条细腻线条的绘制虽然与一层层时间迷雾的拨开,虽然过程正好相反,但我们最终回忆起来的,却如同马嬿泠描绘的那样,是清晰生动的最美好的一瞬。

  虽然我们无法参与到马嬿泠与偶像们的对话中,却在马嬿泠精致的描绘里,找到了自己与偶像们若即若离的关系,完成了自己与她们的对话。这些隐秘安静的对话汇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过往偶像们的看法。也许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也许都会共同感叹岁月的无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她们依然明眸皓齿,依然唇红齿白,但一切都风流云散,任谁也无法绕开时光的流逝。我们只能透过马嬿泠笔下朦胧而又清晰的线条,在尘封的记忆里怀恋她们的花样年华,回顾有她们陪伴的那个时代。

《阮玲玉》 布面丙烯+中国墨 70×55cm 2010

  我画的是“光阴”

  马嬿泠对不同空间的人与物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化表达: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曹植说,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罗大佑说: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北岛说: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老去……

  人生最敏感的莫过于时间,最眷恋的莫过于“花样年华”。照片和影像有幸为我们留下记忆的样本,比如可以偶尔翻翻老相册看看老电影怀旧寻梦。而我则从这里找到了另一重意义——用时间过程的体验去解读这些记忆。

  我选择了重复的画线去消解形象,正如栗宪庭先生所言:“………马嬿泠以繁复的线条格子,不是凸现其视觉结果,而在乎的是整个绘制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就像生活本身,如同流水的人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时间才是这一类艺术家所强调的东西,他们的人生就‘消磨’在这简单、繁复的工作中,作品中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格子,就象人生的每一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繁复复,逝者如斯,表达的不是观念,而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这些被消解的形象,我选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外的电影女明星,她们是一个往昔时代的集体记忆,也将是旷世久传的美人。她们在世的时候,时光领略了她们活生生的风情,在某一部影片里你定能觅见那些芳踪丽影;如今她们依然香魂蕴茵,凝炼成晶莹四射的星光,回眸着你的仰望,让你相信有一个星永远占据着你心底的夜空。

  我用中国绘画的古典白描,为这些容颜蒙上一层面纱,就像时间为记忆蒙上了尘埃。于是,我的笔尖就成了时钟的秒针,一笔笔丈量出一根根线条,编织出一张时间之网,用它去定格某一瞬间的“花样年华”,这时,那些容颜是谁并不重要了,因为我画的是“光阴”。

 

 

《孟小冬》布面丙烯+中国墨 70×55cm 2010

  马嬿泠简历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个展:

  2010“花样年华·马嬿泠2010个展”,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09 “怀旧·北京巴黎”,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我在天安门——马嬿泠绘画展”,当代艺术中心,洛杉矶,美国

  2008 “天安门——马嬿泠作品展”,798Avant画廊,纽约,美国

  2007 “枪——马嬿泠行为摄影展”,北京记忆空间,北京,中国

  “马嬿泠——绘画摄影作品展”,北京前进当代,北京,中国

  主要群展:

  2010 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艺术北京,北京,中国

  香港艺博会,香港,中国

  《Jas China art 》,英国DRGallery,

  《自然》当代艺术展,北京龙德轩艺术中心

  《OSMOSIS》,德国Artodrome,Berlin

  《中国新摄影》艺术展,上海前进当代画廊

  2009 《态度》当代艺术展,北京龙德轩艺术中心

  《三人行》 精艺轩,香港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首展”,WHITE RABBIT美术馆,澳洲

  2008 “超以像外——抽象绘画展”, De Arte De艺术博物馆,澳门, 中国

  “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北京实验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身体艺术:新艺术在中国”,丹佛美术馆,美国

  “摄影地图——当代摄影展”,北京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心斋——专题艺术展”,龙德轩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 亚洲行为艺术邀请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画中有话——开幕展”,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07 “中国行为摄影文献展”,映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生活在宋庄——艺术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众里·众言——当代艺术展”,para/site艺术空间,香港,中国

  “第12回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东京、长野、名古屋,日本

  2006 “大唐——现场艺术”北京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内伤II——当代艺术展”, 玛蕊乐画廊,米兰,意大利

  “来自北京——摄影展”,先锋画廊,纽约,美国

  “大道——现场艺术节”南门空间,北京,中国

  “第一次吃饭——现场艺术”比利时驻华大使馆,北京,中国

  2005 第三届“超越语言:行为艺术展”,东京艺术工程,北京,中国

  “内伤I——当代艺术展”, 玛蕊乐画廊,意大利

  “汉字世纪——汉字艺术大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03 “我是中国——中国影像展”,北京SOHO,北京,中国

  “念珠与笔触——平面艺术展”,东京艺术工程,北京,中国

  “DNA——影像展”,北京南新仓博物馆,北京,中国

  “呼吸——中国观念摄影学术展”,纽约大学,美国

  2002 “伪——中国影像展”,北京艺术仓库,北京,中国

  “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