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艾米李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6
  • 印象:
    参观的人少 作品很丰富 有影响力的 有品位 舒适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40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您所在的位置:艾米李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马丹的梦

2011-04-15 11:26:42          

马丹 自拍2  布面油画 160×200cm 2010

  我也是一个从小梦多的人,无论是白天的梦还是夜晚的梦都很多,有些梦不断在做,有些梦境反复出现,我没有办法完全忘记和忽略自己的梦,但也沒法一一去解读它们。梦是一种情调,一种特别的氛围,一种压力,一种惊讶,也是一种生活。日积月累,这梦的负担不知有多重,幸好在少年和青年时代遇上了艺术,让我在绘画上卸下了不少精神的负担,否则我走不到今天。

  马丹的创作也起源于她无数的梦。她是我的学生,当我和张晓刚、潘德海等人在八十年代的昆明创作那些被批评界称为“生命之流”的绘画时(这些作品具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表达了青春的各种恶梦和白日幻想),她才出生。在2004年她考入了我任教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笫二工作室,马丹所在的这个班很特别,十一个同学全部来自云南各地,除一人外全都来自乡村和村镇,我把他们称为“云南的种子”。(这个班后来凸现出一批有个性的画家,象陶发,李瑞,荀贵品,苏斌,普艳包括马丹的作品正被当代艺术圈所认同,近两年来分别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改造历史--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2010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的特别邀请展--《我的风景-我的乌托邦》;对画空间《过桥米线--云南年轻艺术家作品展》以及在伦敦举办的《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等当代艺术的展览活动。)

马丹 守候云端  布面油画 130×170cm 2011

        在工作室的专业学习中, 马丹在绘画中的表现一直很努力, 从一开始去解决那些客观的描绘对象的问题到追求主观性的表达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有一点需特别指出工作室每年都会安排一段时间,少则十日多则一个多月去设在云南圭山的糯黑村教学基地进行教学。在这个远离城嚣有着古老的撒尼族文明和现代艺术传统的原始村落,云南的种子们很容易找到艺术的感觉,马丹也不例外。她自2006年以来的圭山写生已经开始有了主观化的尝试,而且至今每年都会去圭山画画,越来越自信于自己的感觉。她内心里梦的感觉在圭山打开了,到2008年的大学本科毕业创作阶段己经领悟到艺术与她个人的关系,走向了用绘画(去)表达内心世界的道路。当然这样的进步与她所在的工作室所倡导的学风紧密相关,学生们都在努力寻找个人的表达方式,马丹正是在这种鼓励创造的氛围中成长的。

  从马丹近两年的创作来看,作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便是描绘以云南圭山地区为原型的作品,它是从带主观色彩的写生开始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描绘乡间田园牧歌,赞美大自然的梦境般的作品,象《路上真美》2009,《那边还有……》2010,《暖丘》系列2010,《葵花地的诱惑》2010.11,《走过后山》2010.12,马丹用朴实无华的笔法,用心编织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色------红土蓝天金色饱满的向日葵、肥(大)硕的绿叶和健壮的植物、红色的甲壳虫以及农人的田间的劳作,这些作品极其单纯有力,保持着人类的童心和天真,让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它排除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尤其是人进入社会之后所不可避免的)失去天真和纯朴之后的成熟。这类作品从艺术史的角度将法国原始派艺术家卢棱的艺术和中国‘85新潮中表现回归自然的作品又联接了起来。在当代社会面临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的不平衡时,这些赞美土地与自然的绿色作品更有其特殊的价值, 它把我们疲惫的灵魂带到一片安宁祥和有着泥土和植物芳香的世界,这个世界曾经是我们的家园, 现在离我们如此遥远!只有“乘着歌声(艺术)的翅膀”才能再次抵达。这批感人的作品宛如阳光和大地的梦, 它联系着所有人的幻想。

 

马丹 “孤独”展 A布面油画  115×145cm 2010

         马丹的另一类创作是关注和描绘了她夜间的梦,也就是绘画了她的潜意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8年以来她开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梦,用文字和图画把梦里发生的并不符合常理的叙事和情节以及奇异的空间和怪异的形象记下来。她认为:梦尽管常常令她恐惧但它本身却有着奇特的美感。梦是虚幻的但也包含了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某些真实的状态,所以对梦的追逐和崇拜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同时也打开了艺术朝潜意识深入表现的方向,对非理性非逻辑性的价值肯定再次开拓了艺术的天地,也加深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我无意将马丹的创作动机与超现实主义硬拉在一起,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历史, 从而成了之后所有艺术家有意或无意使用的经验。马丹的作品自有她自然成形的过程,她的这类作品从《我的图书》系列(200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交叉地画着那些以圭山为原型的绿色阳光梦)。她对梦的描绘并非是非理性的,在这个系列中,马丹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形象——一个可爱的穿着浅色衣裙(又常常換成红色衣裙)的有着浓密黑色短发的小女孩。要注意她始终是背对着观者,在我看来她就是马丹个人内心的自画像,在这个小女孩的“导游”下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奇异的画面:有着巨大书架和书柜的房间——《我的图书》2008;一片广阔无边的灰兰色剑麻一直伸延到远山——《白菜给的浪漫》2010,8;一条夜晚无人的街道正中佇立着一只黑猫——《那晚,路口》2010,9;站在一些巨大的机械齿轮上放风筝《风筝还未断线》——2010;或者走在兰色剑麻宽阔的叶片上——《盲从》2010;用向日葵遮住脸在自拍的小孩——《自拍》2010;有时她会象甲壳虫站在一丛绿色的叶瓣上——《幸运满地》2010,9。在所有这些作品中強调出)人(代表作者内心形象的小女孩)或动物与四周环境在比例上的巨大反差,正是这种反差导致了一种梦境的空间, 人和动物都显得渺小, 在这些梦境中人和动物就象一些弱小的昆虫, 显得茫然、陌生、孤独、无助而盲从, 它的存在(由于只能看到小女孩的背影)会给人一种不安和神秘感, 因为它有一种被某种莫名的东西所窥视的感觉, 然而你不知窥视者在何处和为什么,周遭的环境是巨大的沉默的, 这些作品给我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 而且(是)对人的心理存在的一种隐喻。

马丹 白菜给的浪漫 布面油画 115×145cm 2010

      作为艺术家,马丹的内心是孤独而宁静的。我不知道太多她在童年的往事, 在与她的交谈中略知一二些片断, 这个80年代出生在云南宣威(地区)一个小村镇上的孩子, 其父由于命运的坎坷对子女尤为严厉。童年的她也经历过“留守儿童”时期, 父母都弃农经商把孩子留在乡间交给老人照看,孤寂使她去朝向乡间的大自然去寻求对话(这已成为她现在的绘画所热衷表现的方面)。(无师自通的父亲在小镇上开起了电器修理店, 那些复杂的电路板、各种形状的零部件、交错的线头对马丹很有吸引力, 她说有神秘感, 象梦里的空间, (其实)她曾经也画过这些电器零件。家父常和孩子一起看卓别林的那些既辛酸又喜剧的老电影,在马丹看来推理片和科幻片是她的最爱, 既使是老牌的推理片《尼罗河上的惨案》, 新片中喜欢《盗梦空间》. 这些片断并不能解释马丹的梦, 考大学时她自作主张选择了绘画专业, 这令家长大为光火,不过今天看来性情内向的她的确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马丹在两类不同的梦境中为我们提供了人生中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对梦的追寻和表达,主要源自一种艺术家她不愿放弃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 一种要抓住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望导致了艺术的产生, 这就是今天从事艺术的深层原因,一旦离开了这个核心,创作活动就停止了。艺术无疑有助于表现梦的存在,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梦是很难表述清楚的,然而越是难表达的东西越能抓住内心,艺术如此,人生亦如此。

  马丹的作品在一个普遍感到虚幻无梦的后现代状态里,对我们的内心是弥足珍贵的,在一个匆匆忙忙功利十足的资本时代,马丹这样的艺术家还保持着人类天真无邪的内心世界,她画面上塑造的那个短发的小女孩,健康然而又十分弱小,正是她个人的自画像,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子,是她真实的自我状态------孤独、纯情、善良。她的作品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梦境,一种充满阳光,一种有着夜晚的阴影,这是一个生命对世界的完整体验和表露,世界正是由阴阳两极所构成并相互作用,她的创作也符合了这个古老的规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