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一片猜测与争论声中,艺术品市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毕竟2005年冬天的市场有点冷。2006年的市场又会怎样,新春的市场还会有寒意吗?这是广大藏家及投资人士热切关心的话题。本刊就这一话题,邀请了业内资深的收藏家马未都、黄英、刘益谦、邢继柱;表演艺术家、收藏家王刚;香港收藏家萧晖荣、翟建民;澳门收藏家赵汝健;艺品轩画廊赵旭、拍卖师左安平、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嘉德拍卖油画部艺术总监刘刚、保利油画艺术部经理常天鹄、荣宝拍卖油画顾问伍劲、世纪翰墨画廊林松等座谈,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各抒己见,与广大读者交流,共同展望未来的市场。
书画市场前景看好
与会专家
张 苑 《艺术市场》执行副主编
刘益谦 上海大藏家
董国强 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赵 旭 艺品轩画廊经理
左安平 拍卖师
艺术品价值的定位是一个学术话题
艺术品市场命运又是一种经济现象
张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是大家最近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这关系到今年及未来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今天《艺术市场》杂志有幸邀请诸位专家再次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诸位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多年来发展的历史。在经历了去年底书画市场低成交量的现状后,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对艺术品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定位,这不仅是一个市场话题,我认为更应该是一个学术话题。历史上的名作,并没有因为时间及政治时局的变迁而受影响。张伯驹为展子虔《游春图》而甘愿倾其全部家当,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故宫博物院为获《十咏图》斥近2000万元巨资,一批优秀作品在十年前已创造了中国书画市场的神话,这是因为它们本身有学术的沉淀。
艺术品的价值定位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现象,它的市场命运完全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国现在艺术品还远未达到它应有的世界范围的价格体系,中国艺术品的文化推广战略还很局限。艺术品的价值定会随国力的增强而迎来真正的春天,还原它应有的价值。
在此次会议前我先后听取了北京著名收藏家黄英、香港收藏家萧晖荣及澳门收藏家赵汝健先生对艺术品市场的看法,以下是摘录他们的观点,算是抛砖引玉。
黄英(北京收藏家):
市场的价格太高不正常,市场的价格过低也不正常,我认为市场中的精品永远不会跌,因为艺术品本身被赋予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肯定会受收藏家的青睐,收藏家最好能有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心态,发扬光大我们的优秀文明,少点投机心理。前些年我在荣宝拍得的宋元时期著名书法家赵孟亲手制作的“龙吟虎啸”古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举办一个有关她的赏琴会,想让她重焕生命,让更多的人能聆听这把古琴的美韵音色。
萧晖荣(香港收藏家):
市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坏,在大家认为市场不好的时候,我却买了好多东西,今天我在嘉德买了近200万元。20多年来,我一直在买,从几元到几百万,我认为我与我买的艺术品有一种天然的缘分,只不过现在买东西的时候,更要凭眼力。
赵汝健(澳门收藏家):
我主要收藏油画,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赚钱,实际上我以前收藏的艺术品,都有大幅地增值。我喜欢与艺术家交流,与他们沟通有一种快感,很轻松。我收藏他们的作品有一种满足感,我一直关注写实性的油画,我生活在澳门,在澳门很少能看到好的艺术品,最近我来北京的机会增多了,也常去上海,以前我比较关注陈逸飞先生的作品,现在收藏的范围扩大了,只要是精品,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收藏。
反思2005年秋拍
董国强:2005秋拍书画市场整体处于疲态,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不如春拍,但是外界关注的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认为,2005秋拍表现不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2005秋拍市场拍品数量过多,使得资金的准备不足,所以无论是成交金额还是成交率都不太理想,于是出现了市场要崩盘的担忧论。其实不然,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倒啤酒,这个杯子能容50毫升,如果你倒得太猛了,它很快就满了,可能只是装了15毫升,其他的都是泡沫,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杯子就只能容纳这么多,如果我们慢慢地倒,就会发现它是能够容纳50毫升的。第二,2005年拍卖会太多,市场被整体分流,买家一年四季奔走于各个拍卖场,到秋拍时已经处于疲态。第三,很多新入市者抱着投机心态而入,刚在这个拍卖会买了,还没打开就又送进另外一个拍卖会,急着赚钱。而真正的藏家恰恰相反,看中一件书画,纯粹是喜欢,价格涨幅对他喜欢这件书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第四,分析2005秋拍,拍卖成交不理想的多是近两年频繁露面的拍品,即“浮在上面的筹码”,市场需要时间消化这些东西,而真正的精品、好的东西价格依然贵,征集过程中就发现藏家、好的行家不愿把好的书画拿出来,不担心市场滑落。第五,人们期望值过高也是这次秋拍表现不好的一个原因,2004秋拍、2005春拍一路上涨,人们理所当然地对秋拍过高估计,一旦价格不再上涨,或者成交率低于春拍,大家就对市场前景堪忧。
资金决定市场表现
赵旭:刚才董先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了2005市场现状,我再从客观(资金、政策)角度加以补充。总结近几年秋拍成交率,都没有春拍理想,这是因为藏家、企业家受到客观因素(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2005秋拍,嘉德、保利、诚轩几大公司几乎同时举办拍卖,可以说投拍数量非常可观,人们都没有预测到需要这么庞大的资金量,就我所知,每年常来常往的买家也就3000多人,还要被分流到各个拍卖场,他们的资金量就会被分流,再加上十天之后的荣宝、佳士得拍卖会,这两个拍卖会加起来有五六个亿,使得资金再次被分流,中茂圣佳是书画市场上的航空母舰,秋拍时间与上海手法细腻的嘉泰拍卖相撞车,嘉泰是低价位拍卖,吸引了南方一部分藏家的资金,而北京翰海又和这两个公司时间相差太近,买家一年四季就像赶场,疲于各个拍卖。雅昌网数据显示,2005年拍卖达370多场,这就使得整体上成交不理想。但却我认为,给人感觉成交结果不理想,主要是资金的准备不足所致,其实2005秋拍好于春拍,因为在经过春拍的喜人成绩后,各拍卖公司受到很大的鼓舞,秋拍征集到更高质量的精品。
刘益谦:赵先生的观点我很同意,2005秋拍不是书画市场出现滑落,只是资金的问题起了决定作用。书画市场前景发展得好,不是说价格涨了就是好,就说市场健康了,也不是说价格跌了就是不健康,书画市场就要崩盘,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书画市场也是一样,市场发展十多年,不能以成交数量论成绩,更不能以一次拍卖来断定整个书画市场的走势,我觉得“崩盘”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书画市场本身波动很大,无论涨与跌,都很正常,与真正的藏家和拍卖公司没有太大关系,市场发展好的标志在于参与者的多少,而参与者多少的决定因素是对书画的喜好程度。我们看到,2005年秋拍参与人数多了不少,这就表明书画市场在发展。
市场需要消化吸收
左安平:2005年下半年拍卖市场并没有下跌,原因在于外界的错误导向。书画市场的长期高涨给外界造成一种错觉,2005年下半年没有再涨,所以人们就认为秋拍下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好像一个人要爬20层的楼梯,当他爬到10层时,累了,需要停下来休息,书画市场也是一样,也有一个休整的过程。综观书画市场,从1989年第一场拍卖会开始到现在,书画市场整体上处于稳中有升的线性发展,在这段时间,有很多人进进出出,资金也是来回滚动,在任何一个点上,都可能有藏家走出,也可能有新藏家进来,有时候一下子走出去资金太多,新进的资金又没能及时跟上,2005年秋拍可能正处于这个交替点,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我们不能用一个阶段的走势来解释整个书画市场的趋势,据雅昌网的记录,真正好的作品价格依然保持增长。所以我认为,任何市场发展都会有一个吸纳、消化的过程,就如同在股市上的平台整理期,我们要给藏家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
另外,中国的书画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传统文化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都已经是根深蒂固,我们应当把书画市场抬高到一个高度,不能以成交量来衡量书画市场的成功或失败。
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
董国强:书画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把藏家转成行家,我们各方人士应当正确引导藏家,把更多的学术问题揭示出来,行家和学者对书画市场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行家有行家的优势,学者有学者的特长,行家在鉴定真伪上是学者无法相比的,行家只关心真伪,不注重艺术价值。而学者对美术史的了解、画家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则是行家无法比拟的,两者需要结合才能培育健康的书画市场,而现在这两个方阵却互相对立,中国的书画市场需要在鉴定真伪的基础上把学术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对市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不管是拍卖公司还是行家、经纪人对新入市的有志于收藏书画的藏家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过于强化经济利益,不能把买书画仅仅当作一种投资,不要告诉他这件东西多么便宜,这是一个误导。由于受利益的驱动,这可能改变了他收藏书画的初衷,他买了本来是因为喜欢而收藏,经过这个说多么便宜,那个说升值多快,最后他也想赚钱,卖了一件尝到了甜头,最后又买了一大批回来,使得一个本来能成为藏家的人变成了行家。其实一个真正的藏家买了书画不是马上赚钱,书画是要经过放、留,在把玩的过程中,精神上得到愉悦满足之后再考虑投资来获得物质的利益,如此的反复。
说到藏家,苏富比此次作为专场推出的张宗宪就是一位大藏家,我认为此次专场肯定会拍得好,当年张宗宪买东西时几乎没有考虑价格的问题,也没想过什么时候要卖的问题,更没有考虑能赚多少钱的问题,所以当时购买的价格让所有的人都感觉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可以看看书画给他的回报有多大,今天他的一场抵得过行家十年的投资,因为他的东西经得起留、放这个过程。其实他的有些东西也是1997年、1998年甚至是2000年才买的,和他同时代的那些行家这几年投入的资金比他的要多得多,回报上却远远少于他,不管是精神上的享受还是物质上的利益。这就是藏家与行家的区别,藏家的优势在于资金,是靠财力和行家竞争,如果考眼力和勤奋,那他的投资和回报肯定不及行家。
2006年春拍前瞻
董国强:从长期看书画市场是朝着健康有序地发展,前景看好这是毋庸置疑的,2006春拍目前还无法预测,无论谁也没有发言权,但是不可否认,沉淀了十年的书画市场有着一批坚定的群众基础,应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赵旭:我在1996年去新加坡、中国香港购买书画,当时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一直处于经济稳定状态下的那些大企业家、大藏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感到恐慌,他们的财政出现问题,第一件要卖出的首先是书画,但现在中国的经济稳定,书画市场也会稳定地发展,所以不可能出现东南亚危机那样导致书画价格下跌的现象。所以,我对2006年的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左安平:像保利、嘉德、翰海这些大的拍卖公司,依然投入巨资在做书画,因为他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我也可以这么说,2006年春拍甚至以后,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中国的经济继续稳步发展,中国的书画市场就会继续发展。
刘益谦:别人我不知道,我收藏书画纯粹是喜欢,只要是我喜欢的,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我一般都会买下来。
收藏家,古董商,经纪人:一个都不能少
收藏家王刚:中庸,内敛,笑看狗年
王刚,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年轻时便对历史与旧物产生浓厚兴趣,他表示自己真正意义的收藏不过七八年,主要藏品为瓷器及明清家具。
采访时间:2006年2月27日 22:40
恐慌的永远只是投机者,2006年春拍展望不必悲观
马继东(以下称记者):对于新一年的艺术品市场行情,目前的舆论普遍持观望态度,其中不乏“泡沫论”的悲观情绪。作为一名收藏家,您如何看待即将开始的春季大拍?
王刚:收藏家不敢当。对于2006年即将开始的春拍,我觉得大可不必悲观。如果说在2004年、2005年这两年是抱着投机或炒作心态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或许此时会心里发慌。但就个人而言,我的心里很踏实、平稳。原因很简单,虚高的东西我从来不买,因为我购买艺术品不是为了投资,更不会去投机,我乐意看到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繁荣,对此我充满信心。
经济环境决定市场前景看好,收藏投资人群步入理性阶段
记者:什么理由让您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
王刚:首先,我们判断一个市场是否繁荣主要看资金多少,资金是否转移等等。仅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钱往哪个领域好呢,房地产还是股市?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其次,艺术品市场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很多腰包鼓起来的人,附庸风雅也好,陶冶情操也罢,开始了形而上的追求。此外还有很多集团大笔资金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以日本为例,在经济泡沫时期,他们可以花最高的价钱买毕加索,买凡·高;近两年经济动荡滑坡,他们也逐渐退出了国际舞台中心。而中国的情况不同,以目前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长势头来看,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将极为可观。
记者:今年的市场与过去两年相比会有哪些变化?
王刚:我想今年的市场应该不会出现2004年、2005年某些领域行情飞速上涨的局面,市场全面进入盘整阶段,收藏家、投资人群会变得更加理性,新添一批规范运作拍卖公司。
精品瓷器杂项稳中有升,当代油画最具投资潜力
记者:能否具体预测一下2006年各个收藏领域的市场前景?
王刚:古代艺术品中,瓷器稳中有升,尤其是那些精品:元青花、明代永乐宣德青花、清三代官窑乃至嘉庆道光的官窑,价位仍将持续上升。由于有国际行情的保证,购买精品瓷器会比较稳妥;漆器、掐丝珐琅等杂项也属同样道理。
古代书画精品、近现代书画大师精品行情应该不会下跌,如果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话,可能还会略微增长。
明清家具中,紫檀、黄花梨这些好的东西已经很难碰到,加之其最容易与人建立感情,家里一旦拥有往往舍不得出让,所以不易市场流通。
最具投资潜力的应该是写实主义画派的中青年画家作品。这类艺术品在真伪辨别方面可令买家放心,特别是对入门者来说,不用像在其他领域里那样头疼。此外,这类作品对“工”很崇尚,何况作者都还在世,与大写意相比较,要想仿造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然,画家完成一幅作品投入的时间与花费的心血并不是优秀作品唯一的判断标准,还要看有无创造力,有无艺术价值。
收藏只为寻求精神慰藉,寂寞守望文化瑰宝
记者:在您看来收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王刚:古代艺术品呈现出来的美感承载着中国的传统观念,那是一种内敛、中庸、平和的心态,置身艺术品的海洋中,你必须心静如水。收藏,更多时候是在当下浮躁的生活中寻求一份精神慰藉;收藏中国艺术品,每个人都是这批珍贵文化遗产的精神守望者。
后记: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王刚对记者表示,自己也是《艺术市场》杂志的忠实读者,既可以及时获悉艺术资讯和市场行情,又能丰富自己的收藏理念,他对艺术品市场的很多看法也受到了这本杂志的启发。
古董商翟建民:人人都来“举一口”
翟建民,知名国际古董商,最近几年代表作如下:2002年香港佳士得,以3252万港元拍下清雍正珐琅彩梅竹纹盘;2003年香港苏富比,以2918万港元拍下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纹碗;2005年香港苏富比,更以1.15亿港元拍下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这一系列辉煌的战绩,也令翟建民成为当今国际古董市场炙手可热的人物。
采访时间:2006年3月3日 11:30
中档器物价位能否保持值得关注
记者:目前内地的瓷器市场行情比较低迷,对于新一年即将开始的春拍,您有什么看法?
翟建民:如果按照2005年整个国际市场的表现来看,陶瓷价格并没有下滑的迹象。反而,2005年还是一个破纪录的年份,不论是元青花鬼谷下山罐,还是清乾隆珐琅彩锦鸡瓶,都突破了亿元大关。当然,如果说这几件比较特殊的话,其他上千万元的拍品也不少。总的来说,一流器物的价位应该不会滑落。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中上、中下档次的器物,它们的价位会不会继续保持?这是应该真正关注的地方。
看好未来20年,欧美大财团加入中国瓷器的收藏队伍
记者:您似乎对一流器物的价位很有信心。
翟建民:好的器物过去一直是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客人收藏,最近几年则多了中国内地的市场。到了2004、2005两年,还多了一些欧美大财团、大藏家,他们也加入到收藏中国瓷器的队伍中来。以去年为例:苏富比4000多万元成交的清乾隆冬青釉瓶被欧洲客人买走,欧洲客人还花4000多万元买走了苏富比一件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梅瓶;美国客人则用3000多万元买走了佳士得的一件永乐青花大碗,并以2000多万元在苏富比拍得一件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笔筒,等等。当然,尽管这些都是一流的器物,但是还达不到顶级,可见整个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注: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记者:什么原因使得欧美财团的大笔资金进入中国瓷器市场?
翟建民:外国人的热心参与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看好这个领域20年之内的潜力。一般来讲,外国财团不会轻易在一个他们没有信心的领域里投入上千万元。
谨慎应对近两年涨幅过快的中低档瓷器
记者:能否预测一下2006年的整个国际陶瓷市场的大风气?
翟建民:今年市场的大方向应该是买家积极参与的局面,一流器物的行情将继续保持,进而带动中上档次的器物的行情,我是指那些价位超过百万元的(中高档)器物。中下档次的器物则具备一定承托的能力,当然,这里不包含过去一两年里那些涨得过快的某几类瓷器。比如一些普通的赏瓶、筒瓶,价格突然跑太高,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容易造成“有行无市”的局面。
记者:请举例说明。
翟建民:比如光绪的赏瓶。以前正常的价位也就是五六万元到八九万元之间,到了2005年年中,一下子翻到20万元左右,年底更是接近30万元,对于并非稀有的器物来说,这样的价位是很难再涨上去了。你若花28万买进,哪怕只是29万卖出估计都没有人接。当然,中低档次的器物对于内地买家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毕竟在赝品较多的情况下,买家更看重的是“真”。
内地市场受限于当前的《文物法》、汇率制度
记者:内地瓷器市场能否在国际行情的带动下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
翟建民:我个人认为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低迷并不仅仅源自买家对拍卖行有无信心,当然,对于内地一些成交价不被行内公认的状况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只是提醒买家应该醒目,谨慎分析。造成低迷的真正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好的器物难找,瓷器的数量比书画要少许多;另一方面,一些政策法规的限制也使得它的前景不被看好。
记者:请您具体分析后面一个原因。
翟建民:内地的《文物法》如果不开放的话,瓷器市场将会维持低迷状况。同时,汇率的不公开,造成海外藏家(委托方)在成交后收钱的不畅顺,如果收的是人民币,如何带出去?同样,那些世界级买家如果想在内地购买一件器物,也不能直接从外国汇款到中国来;若说明了汇款理由,器物也不能随意带出中国。这些原因造成了那些特别好的器物,只可能放在香港或者欧美交易。
全世界都参与的拍卖会,价位也才会是全世界的
记者:您理想中的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局面?
翟建民:我举个例子,在香港,或者在纽约、伦敦,很多中国艺术品的成交,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件好的拍品报出估价后,香港人举一口,台湾人举一口,美国人举一口,欧洲人举一口,这一下子就报出了四口价,想不涨也难。内地的市场往往只是一口价,主要还是内地的买家在参与,这是不利的条件,只有全世界都参与的拍卖会,价位也才会是全世界的。如果说书画市场还可以凭借内地众多的收藏家、企业热情参与,依靠自身便可以翻天覆地、无需外国介入的话,内地的瓷器市场只能寄希望于某一天某一笔大资金的进入了,或许那时会有些变化吧。
后记:翟建民先生经常往返于伦敦、纽约、香港、北京之间,所以其观点也很有国际性,虽然讨论的是内地瓷器市场的未来,但他更多地着眼于一个全球的市场,一个全世界都可以参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经纪人马未都:“愤青”的几点忠告
马未都,藏界名角儿。写过畅销小说,创办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多家电视台访谈节目常客,同时替诸多名人长眼买货、开杂评专栏、出鉴定专著。目前最正式的身份是艺术品经纪人。
采访时间:2006年3月3日 22:30
拒绝市场短期利益的投资行为
记者:作为艺术品经纪人的身份,2006年您有哪些计划?
马未都:说实话,我不会刻意做什么特别的计划。理由很简单:入行时间长,专业好,领域宽,客人的素质高。这些原因也使我稳健地去做事,不受市场行情左右,不受市场短期利益诱惑。
记者:能否举例说说哪些是市场短期利益的投资行为?
马未都:说句绝非危言耸听的话,中国画这一拨五年内没有人再敢接手了。现在我们市场里很多画家作品已经被抬到过高的地步,比如程十发、白雪石、王雪涛、刘旦宅,等等,太多太多例子,这跟当年台湾、香港市场炒作本土画家的模式惊人的相似。举个例子,程十发凭什么1100万元?这样的恶炒行为其实并没有支撑点,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是坍塌。包括现在去谈陆俨少的艺术成就有多高,我看一切评论为时尚早。
真正优秀的书画作品需要经受历史考验
记者:在您看来哪些作品才是真正的大师级作品?
马未都:真正的大家作品、优秀作品是哪些,需要放到百年以后去看,真正的大家需要时间的检验。太早的不去追溯,仅说明清两朝,600多年,好的画家也就是几十人:唐伯虎的作品留存不多,类似花鸟的李季,包括四僧、四王、新明八家、扬州八怪等等,真正数得上号的不超过50人。如此对照,你再看看今天我们的画家有多少,价位涨得有多高!目前不少画家缺乏一种普遍的道德约束,而一旦创作的目的发生变质,产生的作品还能有多高艺术性可言?
陶瓷、家具、杂项市场拥有国际支撑点
记者:能否整体评价一下中国艺术品的未来市场趋势?
马未都:艺术品是我们最后一件奢侈的消费品,如果买来的目的只是为了投资,艺术品或许真的就完了。陶瓷、家具、杂项等领域的中国艺术品,由于拥有国际支撑点,应该可以保持缓慢地增长。不论是欧美,还是日本、东南亚、港台,中国古董都拥有广泛的市场支撑点。目前来看,真实的高成交大多数发生在海外,苏富比、佳士得经营亚洲艺术品30年,积攒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记者:您说陶瓷杂项的高端市场在海外,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未都:内地市场也有好东西,但是流出去的很多。以翰海、嘉德两大拍卖行为例,这十余年来的不少好拍品都流走了。好的厨师需要好的材料去炒菜,今天鲍鱼没有了,我们说换鱼翅,鱼翅没了换海参,海参再没了呢?
《拍卖法》如何保护买受人的权利?
记者:内地市场如何才能进一步规范,从而吸引更多的好拍品,更多的大买家?
马未都:首先我认为应该尽快完善《拍卖法》。目前的《拍卖法》只保护了拍卖人,并不保护买受人,这也造成中介机构的无本万利。其次是谁来限制拍卖人的权利?文物局只负责审查超标文物,工商局则是看企业有无拍卖资质,具体由谁来审核也是一个问题。此外,面对目前市场里不少拍卖企业知假贩假、虚假成交的现状,我们的行业协会如何去管理?我们的行业协会又在做什么事情?不久前,号称内地首席的拍卖师刘新惠被取消了拍卖师资格,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参照其他行业的例子:律师证是司法部核发,并非律师协会;会计证是商务部核发,并非会计师协会;驾照是公安交管局核发,也不是什么驾驶员协会。再拿我自己来说,我不是作协会员,但并不妨碍我一样可以写作。非行政部门究竟可以行使多少行政权力,这对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记者:最后,能否对那些正在进入市场的藏家提几点忠告?
马未都:也就三条:第一,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第二,找一个好的老师;第三,不要盲目跟风,谨慎投资。完了。
后记:称马未都为“愤青”事出有因,原计划的采访提纲是希望他能聊聊今年市场的希望所在,但或许是“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作祟,马未都一直都不愿进入这个主题,谈话的重心多次转移到批判目前内地市场的种种弊端,颇具“愤青”姿态。最末,应记者一再要求,他才对收藏者提出了最后那几条忠告。
艺坛博弈 谁操胜券
写实油画将继续走高
邢继柱(北京收藏家):今年市场不会爆长,但会稳步地增长。今年是进货的大好时机,因为油画经过2005年的飞涨后,市场向好的信心会促使老藏家把好东西拿出来变现,这样入市的好作品将会大量增加,量的增加势必会压制价格的涨幅,买家的介入也会增多。市场好了,藏家还要谨慎购买,因为市场向好的因素会刺激画家加强量的供应,这样会让拍品质量相差悬殊。广大画家面对这个大好形势,要善待自己,拿出更好的作品出来,毕竟藏家的眼光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进步很快的,大浪淘沙,最终能留在市场里毕竟是有限的。从油画的种类来说,写实画派藏家群体以中老年居多;现代派的当代油画收藏群体则以中青年为主,现代派的油画有它的艺术思想和哲学观念,内涵丰富。但夸张、变形和抽象程度不宜太过,毕竟艺术品应给人直观的美的感受,让人看得懂,如果需要过多的解释,其他艺术种类或许更适合些。写实油画需要的基本功,但能坚持下来,能把基本功发挥到极致,写实得很有特点的人还是少数,杨飞云、王沂东、艾轩写实中有自己的绘画语言,有独到的地方,今年还将被人看好的。写实画派中,未来几年内,成交价可能会有冲1000万的,我认为,王沂东的可能性最大。随着照相技术的发明和欧洲写实画派的日间式微,写实画派画家越来越少了,中国能涌现出以靳尚谊为首的一批写实画家,应该受到藏家的珍惜。以罗中立为首的川派画家何多苓、高小华、庞茂琨等是当今艺术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北京画家相比毫不逊色,值得关注。现代派的油画家值得关注的有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和王怀庆等;玩世主义值得关注则有刘小东、石良和李天元等。现实主义油画流派反映社会低层的生存状况,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从学术价值来看,容易流传后世,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时间长,场面要求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从事现实主义绘画的相对处于少数,但它深远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感以及记录历史,如果题材重大,往往深受市场欢迎。如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反映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毛主席对人民的关心,就在去年秋拍中以高价成交。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创作于1976年,也反映广大农民对毛主席逝世的悲痛心情。又如陈逸飞等人创作的《占领总统府》,表达了解放军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认为,传世之作,一定会是现实主义的画作。
当代艺术会迅速崛起
林松(世纪翰墨画廊总经理):我对今年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尤其是现代派的当代艺术板块能快速崛起。因为像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都开始关注并首拍中国当代艺术了,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变化。苏富比作为百年拍卖老企业,大规模地进行某项专拍,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才会进行的,苏富比专拍中国当代艺术,反映了国际艺术品资本的流向。在这种形势的带动下,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在内地肯定会走高。从影响市场的宏观经济层面来说,国家经济发展继续向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单从艺术品投资来看,据我了解,目前有3个带有国际化特点的基金准备在今年进入当代油画领域,大的上亿,小的也有几千万,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面是没有问题的。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见多识广,越来越重视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并重的创作理念;从藏家角度来说,已经确定了自己收藏审美标准,在吸收西方审美标准的同时,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取向,是对西方审美有益补充,同时对市场信心是也有的。就画廊的发展看,尽管目前的市场主导权在于拍卖公司,但是画廊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们是市场最基本的力量,这两年,单是北京上规模的画廊就由过去的一二十家,发展到了如今的七八十家。这充分证明市场在不断地扩容。从这些情况看,中国艺术品的交易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出几年,国际艺术品的交易中心有可能会从伦敦、纽约移至北京。
目前市场中不理性因素开始显现,例如某些领域开始出现炒作之风,藏家、画家、拍卖公司和画廊等市场各方应该有长远大计,持长线投资的理念,价格攀升应符合经济发展的势头。这两年一些人为了通过艺术品套利,频频使用技术手段,将价格做上去,这是不利市场发展的。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因为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规律,2005年,中国书画经过几年的价格飙升,终于出现价格回落的迹象,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进入了盘整期,这是一种好现象,是迟早要到来的。
新拍品将会不断涌现
林松认为,目前,传统的拍品如中国书画、油画、瓷器等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涨幅,这势必带动其他市场基础比较好的艺术品走上拍卖场。例如,油画价格高了,一些市场走俏油画家的素描便在市场上走红了;例如在中鸿信前不久的拍卖中,陈丹青的一幅人物素描便拍到了几十万元的高价。雕塑目前是在拍卖场上被相对忽视的艺术类别,但在国外,很受欢迎,成本高,价格也高,目前,在国内的一级市场也有很多在投资购买。此外,其他如摄影、装置、版画等艺术类别也会逐渐走入拍卖场。画廊作为市场最基础的部分,还要注意发掘新人新风格的艺术,通过市场培育,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人气。
市场各方不要拔苗助长
伍劲(北京荣宝拍卖油画主管):中国油画相对中国其他当代艺术品来说,有着更广泛市场基础,许多海外人士也参与进来了。因此,从市场面来说,上涨是没有疑问的,但现在市场出现了诸多的不理性因素,例如一些画家开始在拍场上无节制地比拼价格;一些藏家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肆意炒作,以图迅速从中套利。
邢继柱也认为,现在一些画家的心态非常浮躁,无论是一流、二流还是三流画家都认为自己的价格偏低,正着急地如何将自己的价格做上去。他认为,现在拍卖市场上出现四种不良现象,一是拍卖公司、画家和藏家场前协商买断。就是在拍卖会前三方将某拍品价格确定下来,然后在拍卖时,将价格举高,以图获得一个高价的成交记录,方便以后高价出手。二是藏家和画家协商在场前买断,然后到拍卖会上将价格举高,成交价格高出买断的部分,画家通过补画的形式来补偿,以达到做高作品价格的目的。三是画家和卖家直接到拍卖场上做价。操作方式是卖家或画家拿作品到拍卖场上只为了将价格举高,并不想真实成交。四是藏家献媚画家。例如某藏家看中某画家的作品,便到拍卖会上将该画家的作品举到很高的价格成交,以图获取该画家的好感和信赖,方便私下合作或低价取得该画家的作品。
邢继柱表示市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来之不易,市场各方应该珍惜这个市场,不要太心急,画家应该尊重藏家的资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画廊和拍卖公司应该多做些市场培育方面的工作,把真正好的作品发掘出来,这样我们的市场才能持续地好下去。
2006年艺术品市场有点特殊。特殊在于经过前几年市场的狂涨后,人们对这个市场的想法复杂了,声音多元了。从本刊接触的市场各方人士来看,大家基本呈现给我一个这样的事实,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由于受到赝品和仿品的困扰,成交率开始有所下降;中国当代书画受到量大、操盘不节制的影响,成交有点不真实了。中国油画经过近一年疯长,不理性的因素开始显现。尽管如此,各市场人士还是对2006年的市场持积极态度,认为从中国宏观经济和国际艺术品的趋势来看,艺术品再稳步上涨是没问题的。
在本刊发稿前,2006年的四季拍已落下帷幕,验证了诸位专家所言,人们在观望的同时,已理性地看待市场,作品的价值已回归本位,拍卖公司有节制地缩减了作品的数量,春拍大戏即将上演,藏家给予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