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艺品轩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艺品轩>画廊动态>正文

一个儒商的艺术情怀

2011-04-15 10:20:44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

  企业简介:广州市朱子美术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创办于1993年,直辖于朱子文化企业,旗下机构有:朱子画廊、香港朱子画廊、朱子画廊当代艺术中心、朱子书画院、朱子版画艺术馆、启德艺品轩、朱子书院连锁经营书店、朱子茶宫、朱子紫砂园、启德洋行。其中朱子画廊位于海珠区小洲艺术村,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以代理、推广、经营当代艺术家作品为主导,兼顾传统的名家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朱子书画院以历代名家国画及书法为收藏及经营主体,同时不定期举办各类雅集;朱子版画艺术馆专业收藏、经营各种类别的版画;启德艺品轩则以近千种艺术商品为经营对象。企业初期投资酒店业、百货业、汽车业、服装及化妆品行业,1999年进入艺术收藏阶段。2004年企业开始以文化产业为经营主体并变更为现有名称,同年在艺术领域进入商业运作阶段。

  一直以为,白手兴家创功立业的人,多少都会给人一种强势的压迫感。但见到颇具大家风范的朱述贤先生的那一刻,我们才恍然明白,温润谦和可以容纳天下,化解一切隔阂。坐在一起,如闲暇聊天般,朱述贤先生在不经意中将人生娓娓道来,谈到艺术事业之时,他更是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能投身所热爱的行业,朱述贤是幸运的,而我们能见证这位智者的多彩人生,又何其有幸。当他听到我们称他为“成功人士”时,他说:“称我为成功人士还为时过早,我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有些心得而已。”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把自己人生的某些经历和体会说出来,以期能抛砖引玉,为他人解除些许疑惑。

  家族再度崛起的希望

  阅历丰富的人,大都会深谙人生起落无常之理。而朱述贤的家族,伴随着时代的跌宕,亦有过一番起落。对于人生的起落无常,他的体会更是深刻。

  朱述贤是汕头澄海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之第26代裔孙。在其祖屋澄海“启德堂“的书斋门楣上至今尚留着“考亭世家”的铭文,大殿的梁上还挂着官府赠与先辈的“理学正宗”、“重教兴学”牌匾。家族的事业在在朱述贤曾祖父那一辈已打下根基,当时,在香港有“启德堂”等好几家商号。父亲是一位满腹诗书的纯粹的教书先生,不喜经商,因而祖业到了朱述贤父亲这一辈,便开始走下坡。

  朱述贤说,当年家族的败落,与时代格局也有密切关系。解放后,由于是“黑五类”出身,他们家很多财产都被没收了,一家人被赶进“牛棚”——一处破落不堪的房子中,自此一度陷入贫困的境地。当时的农民有米饭吃,但朱述贤一家却只能吃那个年代一般人不吃的“野菜”。对朱述贤来说,一天只吃一顿地瓜稀饭,饿着肚子上学是常事。记得12岁那年有一天中午,他饿着肚子背上书包走出家门去上学,炙热的阳光下只能沿着墙边走,在离家十几米远处一个不经意回望,只见母亲坐在门槛上靠着门框,茫然望着他,默默地流着泪…只因为,小儿子要去上学了却没有任何食物能让他吃饱肚子!朱述贤说,那个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至今常常令他伤感地想起母亲的哭泣,如此心酸的回忆真让人吁嘘不已!朱述贤对父母亲的孝顺并非挂在嘴上,除了父母亲的生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农历九月十五(先祖文公朱熹的诞辰纪念日)、冬至等日子必定回家外,其它时间则按照两个月为间隔回家一次,即使当年在北京工作也是三到四个月回一次老家。现在父亲已经仙逝十三个春秋,母亲也已经83岁高龄了。为了纪念父亲,朱述贤请来石雕技工,把武夷山九曲溪之五曲处先祖朱熹的笔迹“逝者如斯”翻刻在父亲墓道入口附近一处重达百吨以上的巨大岩石上。按朱述贤的理解,现在多回家看望母亲比什么都重要,就好像进入倒计时状态,要争取多看一次母亲,争取两次看望的时间间隔短一些。母亲年轻时的愿望他基本上一个一个地帮她实现,比如到北京天安门、长城、厦门鼓浪屿、香港、南华寺等,尽管到香港游玩时母亲已患老年痴呆症,第二天醒来时前一天的事情已忘光,但朱述贤仍无怨无悔地搀扶着母亲游玩香港各景点,还要不停地给予解释(因老母亲记不住,有时要重复一次又一次)。

  所幸,一个经过漫长时间构筑的书香门第并没有如流星一样轻易地没落在世间。而它再度振兴的希望就在朱述贤身上。

  朱述贤自小就聪慧异常。自从小学时,他总是独占鳌头,特别是在数、理、化及外语方面表现出其独特的天赋,各科成绩远远领先于其他同学。刚上高一时,父亲当时就自豪地说:“我这个儿子一定能读大学。”朱述贤读高二时,当时困苦的家已经开始陆续为他张罗读大学的用品,如皮箱、手表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买一只海鸥牌手表需花掉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即使当时的升学率仅有千分之三,父亲也坚信他能考上大学。皇天不负有心人,聪慧的朱述贤按期在1981年如愿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当年的“华南工学院”)深造。

  自此,朱述贤拉开了他精彩的人生序幕,从国家部属研究所到大型合资企业到创办私营企业;从搞科学研究到设计工厂到经商开茶艺馆办画廊等等,他的事业扬帆启航了。

  朱述贤的家族是庞大的,他有七个姐姐,三个哥哥。家族中他排行最小,但由于他的正义和公正(他说也许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在家族中威望较高,大家相信他。邻里乡亲们会认为,朱述贤是家族里公认最成功的,但他自己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所谓的成功就是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比如他办酒楼的大哥和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建筑结构专家姐姐,他们也都收获各得其所的成功。

  经商之道=做人之道:换位思考

  朱述贤1985年本科毕业后第一家工作单位是国家电子工业部的直属研究所。此后,他先后经历攻读研究生、到国家机关工作、在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任职、参与筹建广州保税区等等。1993年,朱述贤创办私营企业,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

  朱述贤说他并不喜欢经商,或许身上流淌着潮汕人经商的天赋,他不由自主地“滑”入商海之中。他是那种“魄力”与“沉着”兼备的一类人,每每办事都胸有成竹,角色的转换并没有给他造成困扰。

  经商伊始,朱述贤并没有辞掉政府工作,而是聘请总经理管理公司,自己下班后和星期天就驻扎公司检查及理顺管理工作。后来公司经营形势的不乐观已到了极限,朱述贤才办理停薪留职自己出任企业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此,朱述贤就更加忙碌了。二十几年来,一直这样,他除了回家看望老母亲之外没有假期,更谈不上去享受旅游的乐趣了。他说过“母老勿远游”,其“勤”其“孝”可见一斑。

  在商海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朱述贤也有过失败和退出的经历。

  朱述贤经营过酒店用品的配套,象供应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广东外商活动中心、香港新世界大酒店等酒店从中餐厅、西餐厅、大堂、客房到总统套房的设备及用品,他就运作了十二年。开始时只有几家公司做酒店用品配套,供求关系较为正常,但后来陆续有好几百家公司加入,恶性竞争加剧了,形势也严峻了。经过冷静思考,他慎重地选择了退出。

  朱述贤也代理过泰国、美国几大品牌的化妆品。那时候他全国各地参加美容博览会,大江南北地跑。利润高,但是支出也大,收支基本持平。权衡再三,朱述贤说他感觉像在浪费生命,最后,他选择退出,将代理权转让给了他最优秀的一个客户。

  1998年,朱述贤在华中地区投资汽车公司。当地突遇洪灾,他的公司先后捐了两次款,共计30万。可天有不测风云,水灾过后不到半年,朱述贤的公司却遭遇诈骗,损失几百万,资金周转不过来,不得不将股份转让。

  面对着这些变故,朱述贤认为在商海中激流勇进与激流勇退都是常有的事情,即使亏损甚至破产,也不需要一蹶不振。谦和自信的朱述贤,始终相信,只要勤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会有大发展,即使空手也能找到商机的。只是,要开心愉快地赚钱,那就需要多花点心思,多动动脑筋。

  目前,朱述贤存留的产业有画廊、茶艺馆、艺术商品店、书店、百货等。他说这些行业都是他所需要的。文化产业是他的至爱,百货及艺术商品则是赚钱的机构,只有有了“赚钱机构”的经济支持,他才能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对于经营管理,朱述贤有一套自己的理念: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朱述贤认为,经商如做人,在商业活动中一定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善待别人。只要自己做到一流水准,就不愁没有顾客。

  他强调,要让顾客满意,就必须要站在顾客的位置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顾客的心。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产品的质量问题、运输问题、产品残损问题及积压问题等。面对这些情况,朱述贤说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处理,需要花费心力去应对。

  在长期的经营中,朱述贤坚持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思路,形成了一套处理模式。他说,商品由于顾客自身原因以致破损的,按规矩不得退换。针对顾客卖不出去的商品,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找出症结并且去解决,如果一味鼓励顾客把商品拿回来退换的话,那势必造成仓库积压的商品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朱述贤会按照时间长短,进行区别处理:三个月内,无条件退换;三个月至一年,按六折退换;超过一年的,一般三折退换;假若有质量问题或者产品定制规格有偏差的,不限时间,全额退换。

  不仅对待顾客如此,朱述贤在对待员工时,也总是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他说,他自己也曾经在国家单位及大型企业任过职,他非常明白获得一份应有的收入对于员工来说有多么重要。因而,从创办企业到现在,朱述贤从来没有亏欠过员工一分钱,也没有拖欠过员工一天的工资。即使在财政困难之际,他宁愿向朋友借钱,也要及时发放员工的工资。朱述贤说,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他的需要。员工们有的要等着工资去交租金;有的要等着钱寄回家,供养父母妻儿;或许有的要等着工资去供楼或付电脑的分期付款等等。他说他知道有些员工的工资花费计划是按日来计算的,计划哪一天能收到工资然后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对待员工,做领导的要常常处在他们的立场上结合他们的心态为他们多做一些设想。

  满载快乐的艺术天地

  朱述贤的人生在各种角色中不断转换,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过渡。2004年,他又迈步进入自己所钟爱的艺术领域。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向这么多个领域扩展并获得成功呢?

  其实,一切缘于朱述贤是个性情中人,他喜欢率性而为,且勇往直前。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他认为不开心或者很操心去赚一千万和开心愉快地赚十万,两者虽然相差一百倍,但他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他说:“人累不怕,怕的是心里苦,心里烦苦不会带来快乐。”

  1999年,朱述贤开办了第一家茶庄“朱子茶宫”,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喜欢喝茶。那时候即使远到广交会附近的兰圃或荔湾湖的茶艺乐园,他都会常常约朋友去喝茶,风雨不改。后来他想,既然为了喝茶如此劳顿,不如自己开茶庄,这样,既能为自己服务,也能为爱茶的朋友服务。想法一旦成熟,马上选址。首先选中广州碧桂园的会所,马上进入店面装修,不到一个月朱子茶宫就开张运营了。当时茶庄小小的,有六十平方,却还能盈利。接着,朱述贤的第二家、第三家茶庄不断发展起来了。茶庄也越办越大,后来他在深圳龙岗开的“朱子茶宫茶文化俱乐部”已经有六百多平方米的规模。

  如果说开茶庄是因为喜欢喝茶,那么,开画廊是因为喜欢字画。遇到喜欢的字画,朱述贤会毫不犹豫地尽自己所能去收藏。渐渐地,收藏品多了,资金投入也近两千万元。这时,朱述贤顿觉没有退路了。藏品多了就需要管理,需要有交流的平台,于是,办画廊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为此,他在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里办起了一家展览面积1300多平方米并连带2200多平方米果园及荷塘的休闲而别具一格的画廊。在画廊里,朱述贤可以尽情摆弄他的藏品,可以跟收藏家、画家,还有一般的艺术爱好者交流。

  因为喜爱艺术,所以相信艺术的感染力,朱述贤秉着“画好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将画廊设在小洲这个有点偏僻却很生态的村落。他说:“喜欢我的画廊的、愿意和我交流的、想来欣赏名家艺术的人自然会找得到;找不到的,只能解释为大家缘份未到。”

  朱述贤办画廊的目的是不带功利性的,他愿意给画家、美术毕业生的作品提供一个展览、交流的平台。为此,他每年对画廊的投入不低于一百万元人民币。恰恰正因为不带功利性,画廊不用受迫于人,也不用受社会环境的胁迫去做一些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事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情去经营。这种坚持自己趣味的独特性,其实又何尝不是画廊成功经营的一个原因呢。

  在充满快乐的艺术天地中,朱述贤的投资是感性的,风险方面他并没有太多去考虑。他认为办专业画廊是没有风险的,即使有,最大的风险也只是因作品无法卖出而转化为收藏。他买回来的每一幅画,其实都没有预期要卖出去。他说,对有收藏价值的名画来说,卖出去了不见得是好事,卖不出去也不见得是坏事。当然,能卖出去的话,可以用卖一幅画的钱再去买两叁幅画,这也是实际意义上的“赚了”。

  朱述贤在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地办画展,他把是否有收益放在第二位,办展览有一种更重要的收获是企业及品牌的知名度。他说,在展览过程中,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都会到场,这样可以给画廊营造一个高雅的、高层次的艺术氛围,那么,画展这个平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没有盈利的画展,作为商人的朱述贤为什么要坚持做呢?他说,要善用财富去做有意义而且开心的事情。善用财富,一定会伴随着开心和欢乐。而收藏艺术作品及办画展都能让人和企业都收获开心。记得哲人培根说过,“带着财富死去是可耻的。”同样,朱述贤也认为,拥有的财富需要合理使用,留着财富不用,那么财富其实并不属于你,甚至有一天会带来某种难以名状的灾难。所以,即使亏本,只要承受得起,朱述贤也乐意办画展。因为办一场画展就是一次“寻开心”的经历。

  谈到儿子,朱述贤说儿子很有志气,不喜欢艺术品,不会继承他的收藏。朱述贤说,将来总有一天,他会把他收藏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捐给艺术机构或慈善拍卖后捐给福利机构。对待慈善,朱述贤希望捐赠能落到点子上,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情怀

  对文化,朱述贤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所致。朱述贤的父亲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出口成章,小时候朱述贤犯错了,父亲总能信手粘来一个典故教育他,比如朱熹的【朱子家训】中的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受父亲影响,他很喜欢读书,常常不知疲倦地看书直到天亮了也不知觉,等听到楼下环卫工清晨打扫卫生的声音,方知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朱述贤常常为自己不能读文科而遗憾。在校期间,朱述贤一直坚持读一些人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还写过很多诗歌,散文。这份厚重的文化情怀使他对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沦落感到非常痛心。他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过五十年或一百年后,会被子孙后代责骂的,从历史角度来看,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是罪人。经济发展了,道德和传统文化却沦落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想要“捡起来”已经有了难度。现在有些人,就算让孩子读四书五经,也是乎是在做表面文章,并非发自内心的对其必要性的认识。当然,所缺失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正在一步一步恢复,这需要全民族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痛心,朱述贤对传统文化的扶植一直不遗余力。朱述贤是广东省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的副会长及世界朱氏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同时也是中国白鹿洞书院(庐山)的国学教授及中国书院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他每年几次应邀到各地去开会和讲课。最近,武夷山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文化旅游线路叫“朱子之路”,也邀请朱述贤前往讲学。朱述贤在这方面写了很多关于朱熹学术思想研究论文和著作,比如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朱熹与中国书院文物探索》、《朱熹诗文大全集》及中国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朱熹画传》、《朱熹书法拓本集粹》、《朱熹的诗及其书情画意》,还有正在撰写的《朱熹的艺术世界》等。

  2010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为了传承老祖宗朱子的文化,朱述贤不辞劳苦,他今年纪念文公朱熹方面的计划里就有:五月份去韩国首尔,六月份去越南河内、北京、武夷山,七月份去广西、安徽开会,八月份武夷山“朱子之路”讲学,十月份先去日本参加国际朱熹学术思想研讨会,后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暨弘扬朱子学术思想研讨会,再到温州参加世界朱氏联合会运营会议,会议一结束马上到文公朱熹的诞生地福建尤溪参加国家邮政部朱熹纪念邮票的首发仪式,然后在10月22日到达武夷山参加“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暨第三届世界朱子文化节闭幕式”,十一月份还到台北市参加朱子学论坛。

  也因为深爱传统文化,朱述贤没有像个别企业家那样,把儿子送出国。对于出国,朱述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孩子出国是可以,但要等到读完本科或研究生之后,旅游、出公差、留学、做访问学者等等都可以,因为那时候孩子脑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及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人生观及价值观基本定型。把孩子自小学就送出去读书甚至以后留在国外,朱述贤说他看不出有什么好处,他说这样做的结果长远地看对一个家长来说等于是多了一门在外国的“洋”亲戚,却少了一个好儿女。

  对于文化,朱述贤认为东西方文化是可以相融的,就如俄罗斯、英国的金发碧眼美女,穿上中国的旗袍,走在广州的老城区西关,那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有的画家不赞成他在画廊挂西方油画的地方摆放古典的红木家私,朱述贤认为,那是他们的艺术本位主义在作怪,他们的审美取向及层次有局限性,认识有待提高。朱述贤说他的画廊可以并存东西方文化,有国画、中国书法,也可以有油画、水彩画、版画、雕塑等。他要让人知道,作为国粹的中国画及中国书法,是完全能够同西方文化相媲美的,甚至还有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朱述贤在成都看到一家规模颇大的汉服专门店,服饰之优美让人叹服,很想买来穿,但他明白现在大环境还不具备,不能做与时代太不相称的事。朱述贤希望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氛围,那么公司的全体员工都穿汉服上班。他认为穿汉服的环境照样可以悬挂西画经营西画,决不会不协调的。在红墙绿瓦布满古典红木家俬的家里挂上几幅好油画,依然是美不胜收。

  朱述贤最喜欢的画家是莫奈,他最喜欢印象派作品。在艺术领域,传统和现代泾渭分明,甚至互相攻击,但朱述贤却能找到共同点。他认为“美术”即“美之术,”是一门创造美的技术也是审美的艺术,首先是美,有些是结构上的美,有些是造型上的美,有些是色彩或视觉上的美。美能给你一种漂浮的绝妙的想象力,给人一个美妙绝伦的想象空间。对着一幅画,你定能从中捕抓到美之所在。但是,社会上有种现象偏走极端,下意识地认为看不懂的就是高层次的,其实,难懂的绝不代表就是高明的。

  朱述贤还经常写一些文章,探讨艺品与人品的深层次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同源,如果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艺术修养到家,那他做什么事都会有分寸。但艺品好,人品未必好。因为艺术需要些许天分,技艺能靠苦练提升,人的品德却需要个人修养的不断锤炼。人品不好的人在其作品中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到的。在同样的技艺下,好的人品对艺品必定会有一种潜在的提升力。可以说,人品艺品兼修的艺术家,其作品无疑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多社会角色的多味人生

  如何称呼朱述贤,是一个难题,因为他有多重社会身份。在工业技术领域,人们称呼他为“工程师”;在朱子学研究领域,人们称其“教授”;在商业领域,大部分人称他为“朱总”;而在艺术领域,年轻艺术家称他为“老师”,老艺术家或大师们叫他“小朱”或“朱老板”。

  对于这些尊称,朱述贤说有时会很不习惯,当一些美院的年轻教授也称他为老师的时候,真觉愧不敢当。他说,怎么称呼他都无所谓,随意就行了,他并不计较这些。

  如此多重身份,朱述贤说工程师的身份最适合他了,因为这是他的本行。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曾为多家化工厂、玻璃厂及陶瓷厂进行工艺设计及总体设计。

  作为一位高级工程师的朱述贤,如果他做教授,一定也会是一位出色的教授。在中大做合作研究的时候,两年内,他写出近十篇国际论文,大部分被国际学术会议录用。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做实验的方法独特、快速而高效。朱述贤采用的是立体的交叉的实验方法,一次实验所得数据就有十几套到几十套而不是一次一套,这是在预想到未来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需要什么数据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一个实验出来的数据,现在不用,以后也可以用,这样效率就非常高。几个月的科学实验出来的数据,可以整理成几篇论文。朱述贤的论文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是有数据有依据的,篇篇都有血有肉,有独到的见解。

  在多个领域都有精彩人生的朱述贤,奉行的原则是:【干一行 ,爱一行,精通一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如果不爱,就没有动力去学习,想精通那就更无从谈起了。就如男女朋友,你不爱对方,就用不了心,自然就了解不够深入,结果可能是分手,结了婚的也不会太融洽的,缺乏真感情而结成硕果的几率一定不会太高。基于这个原则,对于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朱述贤都因热爱而投入大量的心血。开茶馆,于是他对茶的知识涉猎甚广,在他的书柜中,与茶有关的书有一千多本。同样,关于艺术的、关于朱子文化研究的书,书柜里也是比比皆是。当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研究陶瓷的时候,他就不放过世界范围内出版的任何一本有关陶瓷的文献,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日本、俄国、德国、捷克等国的陶瓷学专著。大约在1984年,朱述贤通过海外多层关系,几经周折买到一本捷克文的陶瓷专著,看不懂,他又花了两个月时间筹借到一千多元钱,求广东科学馆一位懂捷克文的老同志利用业余时间把全书翻译成中文。多么执着的一个人!

  朱述贤是理工科背景,同时又是商人,有些画家先入为主不喜欢他这样的身份,认为他只会赚钱不懂艺术。但现在,朱述贤与有些美术院校的教授探讨一些艺术领域的事情,教授们很吃惊地说:“看来你比画家还‘画家’嘛。”其实这是由于朱述贤很注重学术及理论层面,而很多人没有加以重视。他知道的,很多画家未必知道。他说,重要的是要把学术理论加以提炼,提炼成指导思想,那才是最终的目的。

  面对各种社会角色,从政与经商,都不是朱述贤最爱的,他说艺术才是他永远的追求。他愿意倾其所有,只为一幅画。朱述贤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收到一幅好作品,他可以在那里来来回回地欣赏,流连忘返,通宵不眠。他说好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拥有一幅好作品要比公司多赚了十万八万还更值得令人兴奋。朱述贤收藏版画是缘于为版画浓郁的书卷气及文化气息所倾倒。他建议大家现在可以多收藏点版画,更建议长官们、老总们的办公室可以挂些版画。他作了个比喻,一位总经理在他的办公室挂一幅价值三百万的名画,那么来宾或朋友们看到后的感觉大多是“真有实力”、“好有钱”、“真华贵”等,那是一种浮夸的表面的暂时性的印象。但如果挂的是一幅精美的版画,虽然价值只有几千到几万元,给人留下的是浓厚的文人气息,是有内涵的、低调的、永久性的印象。这两种结果显然是大相径庭的。朱述贤说,他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到他的公司及画廊参观指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