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初在北京偏锋艺术空间推出油彩个展“逍遥与边缘”之后,艺术家王川又把自己近年来新创作的水墨作品带到了深圳。6月26日“都在——王川纸上水墨作品个展”在深圳华侨城OCT艺术区babu画廊开幕。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王川2009年在深圳创作的水墨抽象作品。
从事抽象艺术近30年,这是王川首次与国内画廊合作举办个人抽象水墨展。过去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抽象画,受到商业触觉敏锐的画廊青睐,这是否意味着国内抽象画时代的到来?
“我的野心是对中国美术做贡献”
这是一个丰富的展览,那些随意的线条里蕴含着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展览,偌大的展厅里只挂了12幅一尺见方的作品。为什么作品如此之少?王川说:“我希望给观众充足的时间去欣赏一幅作品,而不是看完这一张,再匆匆赶着看下一张。事实上,我在北京的展览,一面墙往往只挂一幅画。”
作品虽少,却蕴含了王川从事抽象艺术30年的深厚积累。从1984年10月移居深圳,王川已经在深圳生活了25年。但在深圳的艺术活动中,却很少看到王川的身影。
王川曾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他的成名作《再见吧!小路》是“伤痕艺术”的重要代表,打动了一代知识青年的心。1981年,王川用一张残破的旧照片为主题,创作了作品《幸存者》,这幅作品被学者巫鸿判定为中国当代第一张用老照片进行创作的作品,为此,巫鸿对王川说:“如果你沿着这个轨迹创作下去,也许后来就没有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川在深圳创作装置行为作品《墨·点》,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有意思的是,从1980年油彩作品《再见吧!小路》到1990年的装置行为《墨·点》,王川的作品呈现出“两极分化”,从具象突然跳跃到抽象,从对情感的描绘直接飞跃到对概念的呈现。事实上,早在1982年王川已经开始了抽象画的创作,此后更是在这条寂寞的道路上坚持了30年。对于这种不寻常的选择,王川说:“我就是有点野心,想对中国美学有所贡献。”
在王川看来,抽象画是距离艺术本体最近的艺术,因为抽象画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也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如果说当年的“墨·点”还停留在对“点”的研究中间,那么王川今天的作品就是围绕着“线”的艺术展开了,这些弯曲的线条里,每一个颤动、每一个弯转,都有着艺术家丰富的情绪、感叹,甚至呼吸。这些线条脱胎于书法,在敏感的宣纸上展现艺术家私密的内心世界。
他感觉自己活得好像只剩下几分钟
中国的抽象画与西方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缺少精神性。而这一点,王川恰恰是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找到了。王川于1998年被诊断出胃癌第三期并做了胃切除百分之八十的手术,此后曾出现复发的迹象,这使他的生命时间始终处在极大的不确定之中,像他自己所说的“活得好像只剩下几分钟”。这反而让他在面对艺术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人一旦有所淘空,就等于是在低谷,而很少人能明白低谷其实也就是天空,因为,看开了嘛。”
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些命名为《日记》,这些作品的确就像王川的生命日记,他每天像写日记一样画画,想写就写,写坏了就扔掉,每天写一点,不去想一定要表达什么。即使在生病的时候,也仍然坚持画画,“那时候画得更好,不执着,更单纯,画画是可以治病的。”
与死神擦肩而过,让王川明白了生命要做减法,他的画也越画越单纯。“抽象艺术是精英文化”,王川感叹,这门艺术在中国一度无人问津,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这门艺术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抽象艺术的春天好像来了。
事实上,王川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最早走市场路线的艺术家。早在1987年,他的作品就被香港汉雅轩画廊带到米兰国际艺术节上,大受欢迎。很快他就和汉雅轩签订了长期合约。那时候,汉雅轩一个月给他5000元月费,这使王川成为当时艺术界有名的大款。20多年来,王川先后与香港、瑞士、美国的画廊合作,而与国内的画廊合作,这还是第一次。
近年来,一直处于边缘和非主流地位的中国抽象艺术开始走出低谷。很多国外策展人把展览和艺术家带到中国来,北京的抽象艺术展正在越来越多。这自然带动了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但正如一位外国策展人所说,中国的抽象艺术家要走向国际市场,还需要自己的艺术推手。王川与国内画廊的合作,也许正预示着,这个时机已经到来。
上一篇:“深圳切片”九人摄影展
下一篇:“他们——他们”展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