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See+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See+画廊>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拉夫·吉布森

拉夫·吉布森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籍    贯: 国外

艺术简介

“生命的非线性存在”
拉夫•吉布森的摄影

A. D. Coleman 文(节选)

“视觉化的思考是一种…非线性的生命存在方式。”
—— 摘自鲍勃•毕晓博1988年11月对拉夫•吉布森的采访
上世纪70年代,拉夫•吉布森从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来到纽约,并迅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在摄影领域的影响直接帮助塑造了摄影发展史上几十年的时间,而且今天依然在回荡。
吉布森的照片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有着独特的图形清晰度、高对比度和明显的颗粒(这也是由他控制曝光、显影和放大照片所产生的效果),这些特征在照片那倾诉般的、动感的并经常模棱两可的细节里得到集中扩大。吉布森有着掌控细小事物的天赋,孤独的事物、迷人的姿势和旁人无法抓住的碎片瞬间 — 牧师的衣领、桌上被风吹起的纸片,都在他的照片里显出迷人和梦幻的密度,传达出事物提纯后的重要本质,它双眼可及但却无以言表,这正是小说家、戏剧作家贝克特所称的“莫可名状”的视觉版本。
吉布森潜心研究他前辈的作品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体系,他称之为他的“视觉签名”。他曾师从于加州的桃乐茜•芮基和纽约的罗伯特•弗兰克,同时也很显然从许多别的摄影师那里受到了影响,他们包括比尔•布兰特(英国),赫伯特•李斯特(德国)以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随着他不断地从前辈那里吸收营养,并不断地进步,他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他的照片有一种不寻常的知性和感性之间的和谐张力,以及色情的暗涌,这使得他的作品几乎一眼便可辨认。那些干脆又紧凑的线条下所隐含的故事和情感主张本身就已经很强烈,而吉布森对出版物的编排和展览的布展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很讲究一套照片出现的顺序,因此他的作品的冲击力变得更强。吉布森曾说过他利用组织自己展览的机会来创造出“在墙上奔跑的一股能量”的效果。
吉普森对照片排序和最终成书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斟酌出来的照片排序和成书之间是个强有力的整体,它们共同承载着视觉传达效果的重任。吉布森从编纂自己的黑白照片三部曲开始出书:《梦游》(1970年), 《似曾相识》(1973年) 和《海上的日子》(1975年)。 在书中,他巧妙地平衡对开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