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9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香港
2007年声势浩大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虽已缓缓落下帷幕,如火如荼的艺术品交易却风采依旧。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到2005年末,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经达到7000万人。两年后的今天,这人数有增无减。一次次刷新的拍卖纪录,不断攀长的交易数字,热情追捧的电视节目,高价热销的收藏类图书杂志,人潮人海的交易现场等这些“火焰”燃烧起来,升腾了收藏投资者的欲望,开始了一场全民的狂欢,宣告了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
拉动全民收藏的“四驾马车”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是有多重原因共同发力推动的。
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当其冲地成为第一驾马车。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显示,当经济实力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2000美元时,居民投资方向会渐渐由房地产、股票等转向需要相当专业水平的艺术品。而中国已经有许多城市达到这个标准,这就为收藏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些年,国内越来越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艺术品,在此氛围下的人们耳闻目睹,不懂收藏的开始懂了,不感兴趣的开始感兴趣了。老外们也看到这一趋势,千里迢迢把中国艺术品搬到中国来巡展。“哪里有中国艺术品,哪里就会有中国内地藏家的身影。”海外人士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
艺术品拍卖交易情况良好,人们看到了收藏的无限商机。仅以2007年春拍为例,在北京保利油画专场中,经过各路藏家多轮反复争夺,吴冠中1981年作的《交河故城》最终以407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今年内地春拍单件作品最高价和中国内地油画作品的最高纪录。中国嘉德的“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清早期瓷器”专场的成交率是100%,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改写了其个人画作拍卖纪录。高额的拍卖数字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成为引领全民收藏的巨型航母。
电视荧屏上收藏投资类娱乐节目大量传播收藏的信息资讯,推波助澜作用明显。有央视二套的《鉴宝》和《艺术品投资》,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宝藏》和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等10家节目每周定期开播,在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收藏资讯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全民收藏的氛围。
有专家分析指出,正处于第四次收藏热潮的中国,和前三次热潮一样,全国上下都以收藏为乐;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仿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层次繁多,满足不同民众审美的需求;理论研究兴起,文物保护力度加大。
与前三次热潮不同的是,当下的全民收藏更趋向大众化,收藏层次也比较繁杂。有成熟的收藏家,他们一般有很丰富的收藏知识,对收藏市场有较准确的独特判断;有的以投资理财为主要目的,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品位和鉴别眼力;还有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他们往往收藏一些虽不起眼但乐趣无穷的“小东西”……
“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
那些以藏为主的收藏者一般都是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收藏非常痴迷,一旦在市场上遇见符合自己收藏专题的,在可支付能力范围内,都会倾资收购。他们不仅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品,而且对艺术、对收藏有一个全局把握,有专业的收藏知识和鉴赏眼力。
这些收藏者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1、研究型收藏,收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研究,收藏的作品并非都是名家名作,只要有助于研究的作品都行。比如,进行中国古代书画流派研究的收藏家,就只需要收藏能够反映各流派特点的代表作品。2、专题收藏,即收藏不同艺术家、不同流派的同一题材作品,如荷花、梅花等。
他们认为,收藏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做一名收藏家需要很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知识。藏只是收藏的最低层次,赏、玩、鉴才是收藏的最终归宿。在真正的收藏家眼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往往让位于其艺术价值,他们注重的是收藏过程的快乐与体验。他们用心把玩艺术品,对喜欢的收藏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与情感,并且锲而不舍,并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收藏,“不以价高喜,不以价低悲”。
“我都是收藏那些在近现代艺术史上有一定位置和意义的,有研究价值和学理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并不是贵的。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著名书画家唐吟方道出自己的收藏理念。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者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者是艺术品市场的生力军和领军人物。他们主要通过拍卖会、画廊等交易市场进行收藏。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只是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进卖出,一旦遇上有利可图的艺术品,就出资购买。他们涉足收藏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品回报率高、升值空间大、买卖自由这些理性的经济因素。在他们的眼中,收藏不是一种喜好,投资理财才是“正道”。
他们逐渐把艺术市场的“星星之火”燎原成光芒四射的“熊熊大火”,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完整的艺术市场,所有艺术作品的价格低得难以想象。直到1992年,中国才真正形成当代艺术市场,其标志是北京92国际拍卖会。1992年到新世纪初,艺术品市场一直起起伏伏、时高时低。到2003年前后,艺术品市场突然“加速”,发展迅猛,2004年和2005年一直处于“高热”状态,2006年遭遇了“倒春寒”,大量资本从交易市场抽离,许多买家抱观望态度。而在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会上,各路收藏者们竞相争夺,频频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艺术品交易市场明显回暖。
依据资金实力的强弱,这些人又可以细分为三大类:1、有强大资金支撑的收藏巨家。这些人一般很早就开始收藏,对整个市场有相当深细的了解和把握。这部分人屈指可数,但影响力不小。2、背靠企业的收藏者,企业出钱、个人出眼光,实现双赢。如,香港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大连万达玥宝斋董事长郭庆祥等。这种结合方式受到收藏者的欢迎,此一类型的收藏者往往是市场上的“弄潮儿”。3、依靠工薪的人群。这部分人是市场主体,但由于个人眼光和资金限制,购买能力有限。
部分收藏者抱着很强的投机心态,艺术品市场上坑蒙拐骗的行为也主要出自这些人。黄金有价,玉无价。艺术品是一种主观的创作,买卖之间基本上凭的都是双方的“你情我愿”,到底值多少钱也没个严格的标准,这就给一些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使价格一路飙升,然后将买者“高位套牢”。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赝代真,以次充好,这其中巨大的利润差额使一些投资者铤而走险,制造出一些市场暗流,浑浊了整个艺术品市场。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队伍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一些缺乏鉴赏知识的买家,在拍卖会上常常表现“生猛”,盲目出价,拍卖会沦为高级的地摊。宋代五大官窑瓷有千年的历史,而清三代瓷距今不过三四百年,但在色彩、绘画、款题等方面达到高峰的清三代瓷正好符合某些鉴赏水平有限的“收藏家”要求,纷纷高价拍走清三代瓷,而代表古代工艺最高水平的宋代官窑瓷反而“门前冷落”。
平民百姓的收藏
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北京古玩城的“淘宝”场面比王府井闹市还要火爆。沿着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围墙,坐满了卖主,一小块布铺在地面,摆上自家的“宝贝”,吸引前来“淘宝者”驻足观赏。早上8点,旧货市场尚未开门,如潮的人群就堵在门口,人行道上,公交站台前,都挤满了人,一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景象。
每年春秋两次的地坛书市上,也能频繁看到古籍字画、仿古家具、玛瑙玉石、陶瓷、中外钱币、宗教用品、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等的身影。在流行歌曲的伴奏下,人们开始了买卖。
逛潘家园、地坛书市这样艺术品消费市场的,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北京《收藏家》杂志的执行编辑指出,“现在的收藏人群像金字塔结构,处于最低基座的普通爱好者是最多的。”这些人中又“藏”有许多收藏爱好者,他们收藏不是为了升值,也不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个人喜好,或者是出于某种纪念,或者只是为了打发闲暇时光。收藏的类别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火花、邮票、烟标、酒标、酒瓶子、历代地图……
资深的收藏爱好者进行收藏往往出于对某一物品的“情有独钟”,这种爱好也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收藏者也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快乐。以火花为例,方寸火花里竟然“藏”着“清明上河图”、“水浒一百单八将”、“兴汉伟人”,还有世界名人、各地风光、民族服饰……小小火花,展示的却是大千世界。这样的收藏能不快乐吗?天天看着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爱之物”,能不喜笑颜开吗?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唐惠民先生自从小时候看变形金刚动画片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不断搜罗各种版本的变形金刚,至今已经收藏了几百种、一千多个变形金刚玩具,其中贴纸未贴、导弹未剪的MIB微星大力金刚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只要谈到变形金刚,他就滔滔不绝,从变形金刚的起源,到收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他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7月26日至29日,他收藏的变形金刚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二层展厅精彩亮相,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观看。
有的人收藏各式各样的酒瓶、有的人收藏珍贵的邮票、有的人收藏美丽绝伦的蝴蝶标本,这些收藏可能并不能获得多少利益,值不了几个钱,但收藏爱好者们享受了收藏过程中的快乐,收藏没有铜臭味,快乐就来临了。
这三种类型的收藏人群彼此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要你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一名收藏爱好者逐渐上升为一名收藏专家。只要利己利人,无论你处于哪一种收藏层次都会获得相同的收藏快乐。
对于全民收藏,也有人持否定看法,认为使得艺术品收藏从精英降级为大众,品位降低了,艺术品变成了“一文不值”的消费品。其实,全民收藏并不会破坏高雅的艺术,也不会降低艺术品位,相反,全民收藏引起了人们对艺术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也可借机走向新的辉煌。
并且,从客观上说,全民收藏引起人们对文物,特别是对古典文物的珍视。和前些年相比,古代艺术作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与艺术能够传承至今,与收藏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开始寻根了,开始找自己的家园了,至少是弘扬我们中国民族文化。”许多人正面地看待全民收藏时代的来临。
上一篇:谈谈南海岩作品的收藏
下一篇:北京画院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