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区艺术大道”东起西三环的紫竹桥西,西至四季青杏石口路,经旱河路区域,一直延伸至西山脚下的西五环。
以“创意北京”项目为中心,大道沿线包括诚品建筑、马奈草地、坦博北京艺术中心、中间建筑等一大批新型文化聚集群。在几公里长的绿化带旁自发形成了一条集剧场演艺文化、画廊、艺术家工坊和艺术馆、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大道。现在,西区艺术大道在海淀区政府、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北京的西区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这里有国务院发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八十多所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林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如此沃土,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文化艺术的良好基础。
一批有眼光的投资人将目光锁定在此地,几年的努力,在“西区艺术大道”已播撒下文化创意的种子,艺术之树常青,艺术幼苗在茁壮成长。
创意北京——艺术大道的种子、未来
西区艺术大道的核心项目“创意北京”,由世博控股集团倾力开发。该项目位于海淀四季青镇兴业地区。项目用地总面积38.15公顷。项目占地815亩,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为54.5万平方米。该项目中不仅规划了拥有12个专业剧场及10个多功能电影厅的演出街区,还配备了近二十万平方米与之相呼应文化主题商业街,以及两座设计师创意酒店、16万平米的艺术家工作室和12.5万平米的创意文化办公区,以容纳满足各种创意制作、教育培训、文化论坛出版、展示博览等功能建设需求,形成一座完整的文化生态圈。未来将设有剧场街区、创意文化办公区、商业区、居住区和酒店等,多样化的物业类型充分满足了海淀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新需求, 十余个专业演出场所将弥补北京市专业演出场所缺乏的现状,剧院聚集效应与设计酒店、特色商业共同作用,必将成为引领国内外文艺演出市场的风向标,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和服务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西区艺术大道的文化艺术影响力。
2008年10月世博控股集团将美国百老汇的首席商业运营机构(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有限公司)引入“创意北京”项目,与此同时,整合国内的先进文化运营机构,建立包括演出艺术的市场化剧院管理、剧目的生产和输出、剧目的展演和创作、演艺产品的商业活动组织、文化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文化商品的交易以及围绕文化演艺市场功能的包括市场管理和各种经纪、经营、金融与法律顾问服务等符合完全的市场运行机制的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区和有形市场,形成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将演艺市场的产学研形成产业链。现在为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创意北京”项目计划在开发初期,将利用现有建筑先期改造建设三至五个小型先锋实验剧场,目前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内众多著名演出制作人的大力支持。
坦博北京艺术中心——艺术大道上的榕树,洒下一片阴凉
坦博北京艺术中心,位于西区艺术大道四季青杏石口路30号;由三大主体构成:奥林匹克艺术中心、坦博艺苑和名家御窑创作中心。
2008年,坦博北京艺术中心鼎力协办了国际奥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之后,又在国际奥委会的授权下,倾心筹建“永恒的奥林匹克艺术中心”,并将入选此次活动的所有艺术精品收藏陈列于此。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国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感受到人类对于体育、运动、和平、友谊的共同追求。
坦博艺苑的主体建筑物是一座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徽州祠堂。这座徽州祠堂是在安徽分拆后,原工原料、原拆原建、原汁原味的被移居过来的,期间,每一个零件都经过认真标号,分头组装,恢复原貌,连屋顶的破旧瓦片,都在原来位置上。偶有朽坏的柱脚,为了牢固安全,也是用老木头修旧。“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从五凤楼到七级浮屠的藻井,从六门戏楼到四水归堂的天井,其阔绰、考究的雕工俯仰皆是,美不胜收。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高脊飞檐、曲径回廊等的和谐組合,构成了它的基调。琴声绕梁,檀香弥漫,一壶香茗,一卷古书。谈笑有鸿儒,往来也不无白丁。繁华的都市中有这样一处地方,可以看到上万册的古籍善本,可以感受到明清瓷器的温润,可以触摸到古典硬木家具的纹理。这四百多年前的祠堂好似镶嵌在西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璨明珠。
名家御窑创作中心,采用明清官窑的制瓷工艺和艺术造型,邀请当代艺术大师烧制工艺和艺术合璧的瓷器精品,期望为这个时代创造一批陶瓷艺术珍品。
对于来此的访客而言,坦博北京艺术中心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又拓展了人文艺术,也增添了北京都市新的时代色彩。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北京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殿堂,各地人民创造的别样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坦博北京艺术中心正是以博大的胸怀迎接他乡文化,并且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让北京变得更加多姿。
l中间建筑——艺术大道上的幼苗,正在成长
项目简介
中间建筑创意园区位于西区艺术大道的最西端,离西山更近。建设用地面积约21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黑塔中路,南至西平庄规划道路,西至巨山路,北至杏石口路。
中间建筑创意园区的一期产品“中间艺术馆”、“艺术家工坊”和“创意工作室”,这些独特的现代建筑已矗立在北京西区。二期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2008年底,基地与清华科技园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将根据创意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清华科技园丰富的园区建设经验和客户基础,针对个人及小型创意机构创作、展示、交流和生活的需要,共同搭建企业成长发展平台,要成为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创意、空间、艺术、人
中间建筑是一个以创意为主题的园区。从项目立项之初,建设团队就希望能在北京风景最好的西山区域为国内外的艺术家、各界的创意人士量身打造一个符合艺术创作需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群落。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参考了韩国、法国等大量国内外艺术园区的先进成熟经验,并在清华美院等艺术家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的艺术工坊和第一批个人工作室已经面世并得到了各位艺术界人士和客户们的初步肯定,目前后期产品的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未来完整的创意园区不仅有适合于艺术家个人的工作室,还将有长期用于艺术展览、展示、交流的场所和各种配套设施。未来建设好的中间建筑将是一个能够满足艺术工作者们创作、交流、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园区,我们希望在这里的朋友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更能够感受到创意带给我们西区生活的改变!
目前先期投入使用的中间艺术馆A、B展馆,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展示平台,发现并推介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参与国际交流对话、培养公众对当代艺术与设计的鉴赏能力、鼓励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和新想法,成为创意者的乐园。”
曾于2008年3月在中间建筑艺术馆举办展览的,以大气、平和著称的北欧芬兰女艺术家莫莎给“中间建筑”以很高的赞誉:“由企业和艺术家的合作所引起的对于艺术和生活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是久违的,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很久没有人思考了。如此说来,第一次出面策划和主持艺术展的企业‘中间建筑’此举算得上是不同凡响”。而在芬兰方面,当莫莎把与中间建筑成功合作的成果带回芬兰后,引发了芬兰艺术理事会的重视,他们一直希望将芬兰的艺术成果带到东方来展示,但严谨的芬兰人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这一次他们从莫莎成功展览的报道中看到了希望。一年后的春天,芬兰艺术理事会又引来了芬兰十八位艺术家联合,成功举办了环保题材的“艺术设计展”,成为中芬艺术史上的一次佳话。从2008年开始,中间艺术馆各种高水准的展览常年不断,为北京西区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城市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未来的中间建筑,富有创意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仍将是西区艺术大道上美丽的城市风景。建设者更愿意在创意建筑的基础上对城市文化空间作更深入的解读,建筑本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更关注一个创意园区如何使其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空间的存在形态。中间建筑期待用适合于文化创意艺术类人群需要的产品,吸引并汇聚相关人才。
随着一期产品的交付使用,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已汇聚在这个建筑空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内、外艺术家在这个空间进行创作、交流,这里会成为国内外文化艺术资源的聚焦地,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此次,作为中关村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分馆,中间艺术馆A馆B馆9月6日同时启用,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艺术十杰”画展,及“艺术、空间、人——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对话”艺术展,为西区文化艺术生活增添色彩。
“中间建筑”的投资人相信,中国正走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上升通道上,关注艺术、文化,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企业健康、持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成为艺术创作的倡导者、推动者,为西区文化艺术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是企业的幸运也是企业的责任。
上一篇:中国艺术十杰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