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1
  • 印象:
    摩登范儿~ 拥挤 很时尚 空间小 很好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84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沟通中西文化,把握未来趋势

2011-04-15 11:31:31          

  一、收藏峰会首次移师中国

  “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肇始于2004年的英国,其核心是由英国“战略对话研究院”(Institute of Strategic Dialogue,简称ISD)创设的“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 (The Arts in the Global Society)主题论坛。论坛每年邀请全球最顶级的收藏家、艺术基金会、艺术捐助人或机构、美术馆与博物馆的策展人或馆长、艺术院校院长、知名专家等收藏界顶尖人物,以及与艺术品创作、收藏有关的政府机构首脑参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作为艺术品收藏的高端论坛与全球峰会,论坛对全球艺术收藏界影响深刻,是公认的价值风向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009年的金秋,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Global Collecting Forum)第一次走出欧洲,移师北京。作为近年来最高级别的专业论坛,本届论坛云集世界各国艺术品收藏界的代表人物,其宗旨为加强东西方文化间的了解,研究金融危机形势下艺术品收藏的应对策略,探讨艺术收藏家的社会责任,搭建一个深入沟通、深层对话的交流平台。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明的一次尖端对话,也是中国收藏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

  二、闭门会议:求同存异,激情对话

  本届论坛的闭门会议部分,在强调坦诚沟通、深层对话的基础上,将议题集中在中国艺术市场、面对金融危机的西方艺术市场与收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馆交流和互动以及亚洲与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关系等方面。

  本届论坛的闭门会议,一共邀请了75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端专家,其中的24位专家在闭门会议发表了自己的专题演讲,在讨论的环节中所有的与会者都展开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因此,论坛充满了开放性与建设性,所有的结论都不是所谓的定论,很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的展开。

  概括起来,论坛认为全球的视觉艺术,既存在着许多的共同性,同样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性。在共同性方面,全球范围内的视觉艺术同样反映出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而且这一共同性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源头,也就说在艺术的基本价值观方面我们是共享的。

  虽然彼此存在着许多共性,但是在中西方各自的发展演变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性,我们必须承认并强调这些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具有高度批判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加深入的对话。

  差异性的最大不同,就是我们往往以差异化非常大的语境来各自表述那些相同的概念。尤其对于当代而言,我们既不应该过度拘泥于沿革至今的传统、当代与前卫的界限,我们也绝不能够对这些概念做僵硬的界定,我们更应该怀抱着一种充分开放的态度。

  在西方,艺术进步往往被认为是从原始到现代、从不成熟到走向完美的过程,这是西方的看法。但是这种西方的看法,这种西方的理论,论坛的很多发言者都谈到了它们对于中国的影响,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界定也采纳了这样的见解,这无疑是非常糟糕的,也是值得质疑的认识模式。

  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论坛认为无论是传统艺术品的市场还是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中国以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浓缩了欧洲艺术市场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也意味着这样的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

  无论针对传统还是针对现当代的艺术品,博物馆在推动公共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博物馆在成长和扩展的进程之中,目前也开始致力于现当代艺术的推动,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历史过往的艺术。而值得欣喜的是,在中国的艺术教育中、在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化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要超越西方博物馆的作用。

  论坛也注意到了一些中西方之间的不一样的情况:譬如说中国强调并力图确立起自己的自主性,以保护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中,则更注重如何把全球性的元素吸收进来,并竭力保持其的特殊性语境;中国当代的收藏界越来越重视当代艺术的收藏,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前景,而西方的大型博物馆以及画廊面对金融危机则需要不断解决筹资募集等现实性的问题;西方的拍卖行会用一些标签来标注或归纳中国当代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体性的拍卖,而西方的公共收藏机构或者美术馆,总是立足于西方的新鲜性和新颖性的角度来进行判别,这样既不符合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中国当代艺术置于西方的前卫框架当中加以界定,同时也反映出对于中国艺术西方的兴趣还是相当得狭隘。

  论坛也展开了关于艺术市场的广泛讨论。艺术市场对我们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市场的衰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论坛认为目前全球艺术市场出现了大幅的缩水,然而一方面在总体收入下降的时候,仍然有一些作品的价格可以保持不变,同时各地区出现的情况又不太一致,譬如说中国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俄罗斯等地区相比要更差一点,而中国的艺术市场是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相一致的。此外,艺术市场的价格形成的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针对艺术市场中的泡沫化问题,尤其是中国艺术品价格暴涨的问题,论坛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仍然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在发展。论坛也谈到对于市场的炒作操纵,论坛认为这些做法对于市场而言是不利的,过热的市场对于经济的波动性是非常脆弱的,是易受影响的,甚至会造成艺术市场的局部消失,这就是有些发言人提出的“市场蒸发”这个词。市场过热也不利于艺术家深思熟虑基础上的创作,只是寻求一种极其的满足,以及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荒诞性创作;过热的市场也可能造成一种更加接近同质化商品的市场,而不能足够地反映艺术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于当代的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各个艺术机构而言,他们必须更系统地去讨论与解决艺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的价值。面对目前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体系缺乏足够深度的认识,西方必须更加加强思考与深入研究;在另一方面,在中国如何探讨艺术的价值和做出恰当的评判,眼前的任务都显得更加的困难与复杂。

  全球化是闭门论坛一直提到的主题。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项目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像大英博物馆还有其它一些大型国际艺术机构都相继来到中国,但是除了这些大机构之外,我们仍然看到在中国多样化、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三、公开论坛:直面金融风暴

  2009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在延续了传统的“闭门会议”的同时,又首次创新性地举办公共性的论坛,这是全球顶级艺术收藏力量和代表人物在中国的一次整体亮相。为了更好地达成交流和合作的目标,公共论坛一方面邀请国内收藏家、收藏机构的代表人物参与,另一方面在组织与会者和媒体宣传上力求达成高端又广泛的社会效应。

  2009全球艺术品收藏公共论坛,“华彬论坛/2009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简称华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以艺术品收藏为对象,集中讨论公共收藏、私人收藏及艺术市场等热点话题。内容涉及美术博物馆的合作、建立公共收藏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机制、强调私人收藏的公共使命以及在经济危机下画廊运作的对策等。我们相信这样的讨论,不仅针对于全球艺术品收藏的现状而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以及在中国刚刚起步的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公共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公共收藏的现在与未来”部分,邀请8位嘉宾参与演讲与讨论。论坛讨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美术博物馆收藏的应对策略;美术博物馆针对当代艺术收藏的标准与判定;全球化时代美术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与展览合作;建立新机制,美术博物馆、艺术基金会、艺术捐助的聚合力等4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主持人为原英国艺术基金会的大卫·柏瑞、著名旅英作家孙书云,演讲嘉宾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蒋迎春、美国巴恩斯艺术基金会总监德里克·吉尔曼、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主席盖瑞·丁特罗、维也纳列支敦士登博物馆馆长乔纳·卡尔夫纳、英国考陶德艺术学院总监德博拉·斯瓦罗等。各演讲嘉宾根据议题,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并根据自己所熟悉领域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与听众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公共论坛在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所举办的“直面金融风暴的私人收藏与艺术市场”,则集中讨论艺术市场从当前经济形势中所汲取的经验与教训;私人收藏和画廊应对动荡的艺术市场所采用的策略;私人收藏家的公共使命;私人收藏对当代艺术的推动与扶持等4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主持人为英国卢森伯格艺术基金会主席戴尼尔·卢森博格,演讲嘉宾包括私人收藏家张皓铭、德国Volker Diehl画廊创始人沃尔克·迪尔、高古轩画廊亚洲总监尼克·斯莫诺维克、荷中艺术基金会总裁马迪金·桑德斯、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以及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安东尼·格姆雷。在论坛中,嘉宾们对于当前艺术市场变化有了明确的共识,也就是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艺术品市场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是这是外部的影响问题,嘉宾在发言中认为当代艺术为创新而创新的创作目的,以及缺乏明确价值判断标准的事实,已经令艺术市场本身充满矛盾。此外由于各地区经济情况的不同,因此艺术市场的未来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发言中,嘉宾们普遍认为艺术价值是唯一性的考量标准,而收藏家也应当以此为出发点来认识而发展自己的收藏。而私人收藏一方面是个人性的行为,同时也是个人对社会文化的具体贡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