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空间站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空间站>画廊动态>正文

当代艺术:以挑战主流文化为使命

2011-04-15 11:31:41          

  中国当代艺术前两年曾经经历过一个大型展览密集出现的高峰期,作为这个展览高潮的副产品,就是当代艺术的体制化,在与资本与权力的联姻中蜕变为一种符号化、模式化的主流文化。这个主流化进程的极端表现,就是前不久出现的由官方颁发的中国当代艺术院的“院士”、“院长”与“艺术总监”之类的封号——当代艺术似乎从此与“先锋”、“前卫”所代表的“反叛”、“质疑”、“批判”的本质说“拜拜”了。不过,在今天中国各地仍有艺术家以反主流文化为己任。本版所报道的,就是这方面的三种表现形式。

  北京:

  “空间站”演绎空间探索

  在北京的实验艺术空间——“空间站”,上周日(11月29日)开幕的史金淞个展“卸甲山”令人关注。这是继2008年的“琰”和2008-2009年“华山计划”两个大型个展之后,艺术家又一重要的新作个展。

  表现艺术家的追问

  这次展览由19张用钢垫圈编结的兽皮锁子甲和60张飞鸟锁子甲组成,其中最大的虎皮甲重达200多斤,最小的飞鸟甲不足2两。为人格化的鸟兽所织就的锁子甲,以纵横交错的方式悬浮于展览空间。如同古老巫术图腾的灵魂附体,在光影的映照下,锁子甲闪烁出钻石和金银锦缎般的光芒,铺陈出一场华丽、流动、奢侈的现场感官盛宴。

  艺术家再次使用他经常会使用的材料——不锈钢。不过,他将大小不同的钢垫圈以多种编织方法连接成为柔软的,交错玲珑的锁子甲,消融了金属材料的刚性。他对记者表示,北京有座山叫卸甲山,展览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为在这个山上可能存在的动物、植物甚至石头做的一系列盔甲——“连环锁子甲”。

  “我在想山卸甲后的状态,比方说虎皮、兔子皮等打开后会是什么样?中国成语说‘卸甲归田’,归田后又会有什么?” 他说:“知识系统往往是有指向的,他的新作则在这些指向的空隙里发掘灵感,探讨开放与保护的关系,一种非知识系统的概念。”他还表示,展览的整体呈现铺陈一种可能的故事结构,让所有观看的人参与其中,结果可能是发散型的:那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戏,提供一个戏剧性的断面来抗衡流行的价值系统、现成的知识框架。

  针对主流的倾向

  在当代艺术圈内十分活跃的女策展人傅小东也表示,展览是一次对当代艺术的观念主义与社会学文本惯性的出逃,在屏蔽了常见的知识系统和价值判断之后,更多的是一种多重生命感觉经验的混合。她强调,展览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当下的语境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二个主流倾向:90年代的许多艺术家大多讨论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包括采用社会学的方法论;而一些年轻艺术家喜欢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身边的材料来表达。而史金淞的新个展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二种主流的表达方式。

  她指出,史金淞的由繁缛密集的人力劳动编织所组成的金属花纹兽皮甲,在得意忘形的勾勒下外柔内刚,既遒壮高扬,又温润婉切,绮靡诡丽的境界,粘连了魏晋风度与先秦楚文化的缝隙,以及巴洛克式的末世美学核心。他的作品既非针对社会重大的问题,亦非表达日常生活的感觉经验,其中金属的质感、在灯光下的璀璨、像编织物般的柔软、兽皮锁子甲上几点破洞的随意,所引发的身体的感觉、审美的经验是不一样的。

  探索空间可能性

  傅小东还表示,史金淞用悬挂的方式把整个展览空间当作材料,让观众产生不可替代的现场经验。她作为策展人,在与艺术家讨论的时候更侧重挖掘“空间”的可能性。她要让作品成为展览,而展览本身就是作品。要使非常了解当代艺术语境的人,在展览现场也会有一种陌生感。

  她强调,北京“空间站”不是画廊,而是一个策展实验室,每一个项目都指涉展览的方式,探索当代艺术作品形态的边界、作品的可能性极其展示呈现,来寻找什么是作品的答案。史金淞的展览是“空间站”继艺术家王卫的“故居”展览后的第二个。王卫的展览也是旨在挖掘空间的可能性。她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还很有限,需要更多智力与物质的准备。全球当代艺术有多年的积累,体制也丰富而多元,而中国却就这么几个老面孔,几种老方法,加上几种老套路的批评。因此他们要与那些主流倾向断裂。不过那不是破坏,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工作。她希望通过策展人与艺术家的深度结合,在策展人与艺术家两方面都产生新的跨越。

  上海与福冈:

  小山正摄影“双城记”

  本周末(12月5日)在上海大厦2楼Belle Vue 法式西餐厅将举办一个特别的展览,日本艺术家小山正(Oyama Tadashi)的摄影作品展《双城记:上海——福冈》。策展人赵丹虹女士表示,这不仅仅是小山正的首次摄影展,也是他反主流的艺术观的形象体现。

  倡导东亚视觉美学

  来自日本福冈的艺术家小山正早已经为上海的同行所熟悉:他曾于2002年在上海顶层画廊做过个展,此后还策划组织了三届《来自东亚之风——中日韩当代艺术展》。他把“东亚的视觉美学”作为抗衡当代艺术中占据主流的西方文化的武器,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在他所推动的展览中努力实践。

  小山的作品,多以数码印刷为媒介,探寻的,则是他所谓的“东亚的视觉美学”。这种视觉美学有其个人鲜明的图式——圆球。这既可以看作艺术家以他的艺术方式在唤起民众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道”的表达。同时,他往往刻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种人生情感,将其表现为一种在此时此地无声地个人化的凝视,揭示日常的美学背后的永恒,重新建立凝视和静止的视觉经验和形式上的美学。

  首开摄影展

  他经常来上海,用他的照相机记录了他心目中的上海,尤其是上海的风土与人情。这次在上海大厦展出的20张摄影作品,其中有10张就是他拍摄的上海的风土与人情,还有 10张是关于他的家乡福冈的。那是一个山明水秀、依山傍海的城市。

  赵丹虹表示,小山正拍照是为了积累艺术创作的素材,经常抓拍一些别人忽视的细节。他游历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也对亚洲的原生态地区特别感兴趣,会长时间地关注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他们曾经一起去上海周边的周庄、同里,他对民居里的木雕窗户感兴趣,许多照片都以窗框为视角构图,对旁边如潮的人流置若罔闻。他的摄影作品眼光敏锐,视角独特。

  赵丹虹还透露,小山正的45幅数码打印作品,也将在本周日(12月6日)起以《圆——小山正版画作品展2009》的名义,于上海虹庙艺术展出。

  上海大场:

  “M50涂鸦墙”成地标

  涂鸦居然成为文化地标,“M50涂鸦墙”在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副镇长龚烨华看来,和大场镇政府所倡导的“动漫大场”概念息息相关,成为大场镇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动漫文化的一个举措,一面旗帜,一个窗口。

  合理规划涂鸦墙

  大场镇决定以动漫产业及相关衍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龚烨华认为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大场镇政府说几句标语、喊几个口号,而是要推广到整个大场镇家家户户的居民中。“M50涂鸦墙”可以让大场地区的居民、企业从内心感受到动漫文化的气氛和渲染,也体现了大场镇对“动漫大场”项目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M50涂鸦墙”就是“动漫大场”计划的一部分,大场镇政府特意邀请了艺术家来进行设计和涂鸦,还决定每季度或者半年对该墙体进行主题的更换,希望让这种涂鸦文化成为所有大场居民的财富。

  涂鸦文化需要关注

  作为大场镇政府的合作方,M50创意园总经理金伟东表示,M50之所以会组织艺术家来参与这个项目,是从品牌的核心价值出发,致力于塑造一种多元表达的文化。他说,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本身就很开放,在这样一个开放空间中的市民或个体也应该有相同的心态。涂鸦这种艺术形式新颖、随意、自由,是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我们对此应有宽容及包涵的态度,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理应该有这类符号的一席之地。M50的品牌精神也是开放,所以我们会参与这样的活动。

  哈里是这次负责M50涂鸦墙整体墙面设计喷绘的Oops团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 “M50涂鸦墙”运用了许多活泼的动漫元素,加以强烈的色块及抽象化的涂鸦元素。他很高兴自己的团队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将涂鸦文化展现给社会大众,为普通的墙体注入全新的艺术生命,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活动,使大家更多关注上海本土的涂鸦团队,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涂鸦文化中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