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思莱德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思莱德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灵魂深处的追问——华涌行为艺术《乞讨》

2011-04-15 11:32:04          

要闻联接:

华涌的行为艺术《乞讨》

谁在乞讨?

艺术家华涌用行为艺术《乞讨》呼唤信仰的回归

  当我们扪心拷问,我们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长久的缄默抑或含糊其辞的解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信仰。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饶的物质,随处可见现代社会之繁荣景象,而与此同时,个人信仰的支撑也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变得乏力,它正在被“轻浮”取代。不得不承认,信仰的缺失或真空之状已逐渐成为一种时代症候。

  你有信仰吗?

  “你有信仰吗?你信仰什么?你希望自己有信仰吗?”艺术家华涌身着、佩戴百元人民币制成的中山装及礼帽,与其他两位身着美金和欧元的外国人一同向路人“乞讨”和质问,此时人的特征已经弱化,蜕变为“金钱”符号。此行为艺术名为《乞讨》,是华涌继思莱德画廊“经济波普”系列之后,为完善创作内容,从人性角度,进一步挖掘、探讨经济危机背后所反应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艺术家分别选择了地铁口、小胡同、西单商场、北京西站、北京国际机场等,不同人群聚集场所进行表演活动。无论身份贵贱、无论贫富、无论来自哪里、将去何处,华涌均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路人交流,有时他是个倾诉者,有时又变成倾听者,平凡的问答间流露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感动。

  在这个拜金主义猖行,精神被物质和贪欲分割和占据的时代;在这个可以为名利寡廉鲜耻到损害他人利益,可以为金钱放弃道德底线的时代,有谁会停下来思考自己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你有信仰吗?——是对人性的追问,是深入灵魂的追问。

  经济危机与信仰危机

  深入灵魂的思考是哲学家与艺术家的天性,华涌为全球经济危机创作了系列作品后,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此次行为艺术创作的筹划。

  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就是好的吗?在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日趋增大,利益分配不均的社会转型期,人是否还有信仰,是否还有最起码的廉耻之心和敬畏之心?——此行为艺术《乞讨》就是基于对这些尖锐问题的思考。哲学大师康德曾有这样的感慨:“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它们就越是给人的心灵灌注新的能量和无已的赞叹、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不能否认,人的信价值及评判标准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在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时期,文化尤为兴盛繁荣,而百家争鸣的状况,或多或少成为信仰缺乏统一的原因之一,但生活于那一时期的百姓却是满足于衣能遮体,食能裹腹,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儒、释、道一直并存于中国传统社会中,近代以来,加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道德体系及信仰统一程度。

  以上观点仅构成信仰危机的部分外因,现代人信仰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产生的扩大化和多样化带来的消费市场的急速膨胀,在这种社会经济快速转型中所出现的文化断层。法国现代哲学大师让·鲍德里亚在其早期的著作《消费社会》中,从社会生产力、社会意识形态、消费人群等方面勾画了消费社会的整体图景,在此,我们所关注的是资本生产导致的人的异化——人的欲望和需求丧失了自主性,被迫在符号化的社会中寻找着身份的认同,而自身又物化为消费符号的一部分,加上网络时代,当代人交流的闭塞、误读的泛滥,更加导致了精神的匮乏。

  祈·讨信仰

  在笔者看来,华涌的作品可以叫作《祈·讨》:祈,有祈愿、祈祷、希望之意,作品看似追问当下人的精神信仰,映射出的更多是对未来的期望,艺术家希望借此作品可以唤起人类社会的共鸣。讨,乞讨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信仰、幸福感、安全感、道德感、诚信、尊严、爱心等人性向善的一面。

  艺术用感性的方式通过创作客体传达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体验。艺术家华涌敏锐的感知当今社会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他亲力亲为,经由行为活动将艺术观念和伦理判断传递于众,意在呼唤人性的回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