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顶层画廊今晚举办“来自东亚之风”当代艺术展开幕。
一、“来自东亚之风”当代艺术巡回展(第一站)
现代性城市已经在亚洲的后进现代化国家像韩国、日本、中国成为现实,楼群的高密度已经超过了欧洲,消费产品潮水般地从这些国家涌向世界各地,现代艺术实际上一直跟随着这样一种现代性进程陷于一种矛盾交错的内心冲突和视觉惶惑。一些艺术家试图从"新世界"的视觉结构、媒介和空间感觉来看待历史和当地性。从“新世界”的回望构成一种亚洲现代艺术的感伤的乡愁意识和迷离混杂的视觉景象,这一皈依现代的景象实质上来自奔向新世界的旅途,现在这些景象已经具有一种物是人非回望的诗意。东亚已经身处一种没有皈依的“新世界”,这个位置需要一种向内心凝视的自我转变,它和皈依现代同样会陷于一种痛楚和迷失。
第二回“来自东亚之风”当代艺术巡回展的第一站于2005年5月8日至25日在上海顶层画廊举行,由上海艺术家肖小兰和艺术家小山正策划,中国评论家朱其主持。此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表现形式有:丝网版画,铜版画,平面绘画,平面数码印刷等。
参展艺术家:
肖小兰 (Xiao Xiaolan) 丝网版画 (silk screen) (上海) Shanghai
卢治平 (Lu Zhiping) 铜版画 (etching) (上海)Shanghai
苏新平 (Su Xinping) 版画 (print making) (北京)Beijing
杨宏伟 (Yang Hongwei) 木刻版画 (print making) (天津)Tianjin
黄龙填 (Hwang Yong-Jin) 版画(lithograqhe) 汉城(「首尔」) Seoul
姜锦珠 (Kang Kum-Joo) 版画(lithograqhe) 釜山 Busan
裴静善 (Bae Jung-Sun) 写真 (Photographer) 釜山 Busan
平冢良一 (Hiratsuka Ryoichi) 平面绘画 Digital Wooden Panel 东京 Tokyo
小山正 (Oyama Tadashi) 平面数码印刷 Digital Print 福冈 Fukuoka
加藤仁美 (Kato Hitomi) 平面绘画 Pencil on Paper 神奈川 Kanagawa
策划:肖小兰,小山正
主持:朱其
开幕时间:2005年5月8日晚 7:30
展览时间:2005年5月8日至5月25日 15:00-23:00
地点:顶层画廊,南京东路479号先施大厦12层
附:东亚的凝视——记“来自东亚之风”当代艺术巡回展(第一站)
日本艺术家小山正从1990年代末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关于当代东亚的视觉美学。为此他每年多次往返中国、日本和韩国,寻找他的同道,并再三地策划了很多次展览。我与他在横滨、釜山和上海也一起策划过多次大型展览。其中最重要的巡回展则是2000年的《东亚的位置--横滨、釜山、上海巡回展》。
东亚有没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视觉美学?这仍然是一个针对西方艺术史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转变成“我们如何重新建构一种具有亚洲自我传承性的当代视觉”更有意义一点。“现代艺术”在中国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我更倾向于将中国的“现代艺术”称作为“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实践”。我想这个命题同样对日本和韩国也适用。
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实践到1990年代已经基本终结。“现代艺术”概念在中国的实践主要是媒介的引入和艺术的意识形态政治性的表现,它没有使中国的“现代艺术”找到与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艺术传统在语言谱系上的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继承性的还是反叛性的,实际上的还是虚构的。
以山水画为例,中国绘画传统实际上是一种“形制艺术”,而欧洲的“现代艺术”则是一种“反形制”艺术,两者实际上具有一种内在的根本差异和冲突。“现代艺术”在基本倾向上首先是以推翻艺术传统的整体性和思想基础为目标的;其次,“现代艺术”强调时代性、社会参与性以及人的情欲性的本能价值;另外,“现代艺术”强调脱离传统的语言谱系,重新引入新媒体。
从“形制”的绘画传统看,中国绘画传统是一种强调在固有图像形制的框架内在文人哲学和美学层次上进行的职业视觉游戏。这个游戏规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原则:1)保持基本的形式元素和图像系统,比如像山水画,每个时期只是在趣味和气质上可以进行基本的改变,其它方面不能有根本的变化;2)趣味和气质的变化可以在图像上有线条和物质形态的风格变化,但不能改变基本的图像形制;3)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趣味和气质的影响,但时代的现场、事件和社会思想并不是表现主体。换而言之,一切时代性和人性转变的吸收都必须通过绘画整体的趣味和气质层次去表现,但这并不是说它必须去直接表现关于时代性和欲望的现实图像;4)这个游戏主要强调一种超时代性的文人境界。这个境界在哲学和美学上旨在一种综合的自我境界的表现,并且主要跟历史上属于这个体系的文人群体发生联系。
但中国绘画传统在图像形制上是一种不具有摄影性形态的形式化的哲学的图像,或者说,它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视觉形制。西方古典油画即使是宗教绘画,它在哲学和宗教上与绘画图像实际上没有视觉形制化,或者说它没有像中国绘画传统那样在形式上本体化。这个问题是直到欧美现代艺术时期才开始解决的。
中国绘画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一段时期没有像欧洲那样表现出强烈地反叛或者推翻传统整体性的愿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作为文人身份的画家不像欧洲早期城市职业画家或者宫廷画师那样有着急切的经济目的,他们的性欲和情欲也很容易满足,因此也无需在画面上体现情欲和经济等级带来的表现冲动。但另一个更内在的原因,则可能在于中国绘画的形制模式在思想性和个人表现性方面是开放性的,但这个传统实际上是拒绝时代性凌驾于超时代的超验的文人境界之上的,而整个中国绘画传统向现代的转向,本质上是一个吸收现代性的问题,并且应该去维持一个超历史的群体传统。也就是说,这个传统中每个画家的时代性差异不太重要,他们只是约定爬同一座山,爬的时间和方式不同,高度不同,仅此而已。
因此,东亚的当代艺术如果要在语言具有原创力量,仍然必须保持这个地区的艺术传统在语言上的基本传承性。东亚的当代艺术当然可以不断的变换山头爬山,但这个地区的艺术精英仍然应该坚持长期爬一座山,这座山应该在我们自己本土。
在这次展览中,小山正和上海美术馆的肖小兰选择的众多作品有一个基本的视觉特征,那就是重新继承了东亚艺术传统中"安静"的视觉,这种安静表现为对于个人日常性的一种对于对象的"凝视",从而发现这个对象基本的视觉形式。这种形式又恰当的使用了当代艺术的形式,比如摄影、丝网版画,铜版画,平面数码印刷等。
关于静默和凝视的视觉主题,这个展览的女性和男性艺术家表现出不同的视觉经验。女性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肖小兰、韩国艺术家姜锦珠、日本艺术家加藤仁美等。肖小兰的摄影是一种借助于摄影的自我凝视,具有一种女性主义的静默的张力。姜锦珠的圆球形式的排列则具有一种女性气质的观念艺术,像是一种关于自然物体内在形式呈现。加藤仁美的绘画则是类似于一种宁静的佛手变得世俗和逐渐骚动不安。裴静善的摄影则是一种凝视性体验。
男性艺术家的所表现出的宁静和凝视要更具时间感,并且倾向于一种浑厚的气质。小山正的绘画一种具有一种通过世俗空间物象体现时间静默的流动感。他的同伴平冢良一则使雪花般的抽象视觉逐渐倾斜和凝重。苏新平的版画在骚动不安的现代人物姿态中实际上一直具有某种蒙古萨满传统的浑厚和时间的停滞感。卢治平的版画则具有一种东方式的灵动。杨宏伟的版画更偏向于一种日常性的专注。韩国艺术家黄龙填的版画则致力于对于生命形式和观念形式的一种视觉相似性。
这个展览反映出一种中日韩艺术家重新回到内心凝视和这种凝视所需要的安静的存在方式。这种凝视当然不可能在当代重新回到一种绝对安静的内心传统,这是现代性对于个人影响的一个结果。但这种逐渐有些骚动不安的静默和凝视至少形成一种当代艺术的视觉张力。
二、顶层DV沙龙 实验DV的可能性
林哲乐,1983年出生。上海大学广告系01届应届毕业生。热爱电影投身于电影制作。
从大三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自导,陆续完成了几部DV作品。期间,曾担任广告公司影视广告导演与制作。此回在顶层画廊和同伴交流的就是林哲乐近年创作的几部DV作品,形式涉及记录片,剧情片,广告片等,以次抛砖引玉,探索实验DV的可能性。
时间:2005年5月15日 周日下午3:00开始
地点:上海南京东路479号先施大厦12楼 顶层画廊
三、春·梦·呓——洪浩昌油画展
在美丽的背后,我被昏天黑地的抽象状态牵制。成为一个被动的精灵……
洪浩昌在媒材运用上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他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他的画是情绪化的,飞扬的,显而易见的是,情绪化并不是毫无目的,毫无准备的信笔涂鸦;飞扬的也不是为了追逐乌托邦梦想而付出的努力。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是一种以人文关怀为支持,以全面修养为根基的。
开幕时间:2005年5月28日晚 7:30
展览时间:2005年5月28日至6月16日15:00-23:00
地点:顶层画廊,南京东路479号先施大厦12层
四、“在象棋林荫道上”林燮展2003-2005作品展
林燮展,香港出生,旅居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来到上海。此次展览的是林燮展先生2003年至2005年在上海创作的作品。他的抽象作品色彩鲜亮,创作风格自由奔放,以排列的方式展示,就如同游走在棋盘的大道上。
开幕时间:2005年6月17日晚 7:30
展览时间:2005年6月17日至7月6日15:00-23:00
地点:顶层画廊,南京东路479号先施大厦1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