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香格纳画廊H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您所在的位置:香格纳画廊H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香格纳画廊:慢扩张

2011-04-15 11:34:06          

  在4月中旬开张的“M50”姊妹园——祁连山园区里,有一幢通体鲜红明亮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香格纳仓库美术馆就落户在这里,同时它也成为整个园区最大的亮点,因为这是全国第一家仓库型美术馆,香格纳画廊主人劳伦斯.何浦林带着一种低调的骄傲说:“两千多个平方!”这庞大的空间将有规划地展示香格纳15年来收集的大量当代艺术作品。算上仓库美术馆,香格纳目前总共拥有5个展示空间,合作代理的艺术家多达50余位,10年前一举打破中港台从未参加巴塞尔博览会的零记录,2008年底以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寒潮下仍举办大量展览。15年来,香格纳是中国当代艺术画廊里屹立不倒的传奇常青树,江湖大佬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起点:就当是卖不掉

  1996年,香格纳画廊开在波特曼酒店二楼的走廊里。严格说起来,当时劳伦斯拥有的展示空间就是走廊两侧的两面白墙和大理石墙。

  原本喜欢中国电影的劳伦斯,在香港万玉堂画廊工作的时候,看到了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从此对中国当代艺术发生浓厚兴趣。“看完‘后八九’我就在想,那些新的、没人知道的艺术家,我也可以做啊。”这念头如此强烈,他终于辞去万玉堂的工作,回到了一直喜欢的、曾度过大学时光的上海。

  劳伦斯有个朋友住在波特曼酒店,给他出主意说酒店走廊空着,不如你的画廊先办在这里。朋友将酒店总经理介绍给劳伦斯,谈妥不要租金,但是如果卖了画,就要跟酒店分成。“那时候我没什么投入,支出基本是印请柬和画册的费用,我的成本投入就是工作。”

  画廊第一个展览是丁乙的个展《十五红色》。丁乙如此描述当年:“其实在画廊开张前一年,劳伦斯就通过一个在上海做生意的意大利人联系到我,骑着自行车到我画室坐了一下午。那时候上海哪有画廊啊,只有一些画店,把画装裱好了售卖。当时国家对来中国的老外是有很多限制的,包括只能租住在指定的酒店宾馆,劳伦斯的画廊也只能开在酒店里。同时期北京也有一家老外开的画廊,是荷兰人汉斯开的,汉斯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居室开画廊,自己也住在里面,如果被警察发现,就得搬家。”

  在丁乙印象中,劳伦斯去哪都骑着自行车,“我还看过他一手扶着自行车龙头,另一手提着包裹好的画作,送去给客户。那时候上海别说货的了,连的士都没几辆。”

丁乙

  对于香格纳画廊来说,最苦的事情在于没有客户,没人信任,没人习惯买作品,甚至连艺术家们都不知道画廊是干什么的。丁乙个展《十五红色》,在当时可以用“盛况”来形容。劳伦斯说:“以前举办的展览,都是艺术家自己操办的,只有圈内人来看,观众很少,也没人知道展览的消息。那时候我做画廊的目的就是要拓展这个圈子。”在《十五红色》个展上,领事馆官员、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国人、酒店客人、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这个景况很符合劳伦斯对香格纳画廊的定位:发现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向西方推介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然而劳伦斯得到的反馈意见却相当驳杂,“当时丁乙已经有些名气了,因为他1993年就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有些西方人已经知道丁乙。但是他们如果在香港看到丁乙的画会去买,在这里看见,就觉得不放心,不敢买,以为是假的。不过也有人表示很高兴,终于能在中国境内有地方可以看到当代艺术。”

  劳伦斯收集了一份国外各大美术机构、画廊、策展人、收藏家的名单,用打字机打了百余封信寄出去,介绍香格纳画廊和中国当代艺术。“没人给我回信,只收到了一封策展人哈罗德.塞曼的回信,他说:OK,我很有兴趣,你们如果有展览请联系我。”此后但凡有展览,劳伦斯都给塞曼寄请柬。第二年,塞曼真的来了。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偶然在英文报刊上看到香格纳画廊的报道,以前来上海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看当代艺术的尤伦斯,立刻兴致勃勃跑到香格纳画廊参观。

  劳伦斯以这样一种集腋成裘的方式,慢慢积累着收藏家和艺术家的资源。丁乙说:“那时候上海不像现在有艺术区,艺术家们都住得很分散,劳伦斯是一个画室一个画室去找的。来了国外艺术机构的人,他也陪着,一个一个工作室看过去。他每星期固定抽一天时间跟家里人吃饭,其他时间都泡在画廊里。”

  说到当时开画廊的心态,劳伦斯说:“我就当我是卖不掉作品,所以如果卖了画,就非常开心。”

 

  支点:长线操作战略

  今天在香格纳画廊合作代理艺术家的名录上,可以看到许多炙手可热的名字:王广义、丁乙、周铁海、杨福东、徐震、杨振中、曾梵志、张恩利……劳伦斯挑选艺术作品的方式是相当感性同时又小心谨慎的:自己感受,外加反复倾听艺术家朋友们的意见。

  1996年打算举办丁乙个展之前,劳伦斯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张丁乙的画,那位朋友特别喜欢丁乙的作品。劳伦斯把画放在自己家里,每天看,看了几个星期。他说:“如果一张画你只看一分钟,可能觉得它不过是一块布;但是如果把它挂在家里天天看,就会发现它是有力量的。”

  抱着“卖不掉”的良好心态,劳伦斯只管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更多艺术家和作品上。丁乙说:“每隔一两个星期,劳伦斯就会约国外客户以及艺术家们到他家里,吃着保姆做的湘菜,聊艺术。”劳伦斯说自己从一开始到现在,从来都不急于卖作品,跟每一个艺术家都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常常是刚开始做一个艺术家,作品都没人买,但是五年之后突然发现他的作品很好卖。我们不会做一个展览马上卖掉东西,但是只要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有意思,早晚都会有人感兴趣。”

  最能证明劳伦斯这段话的,是关于曾梵志的一组数据——1998年,香格纳画廊举办了曾梵志的个展,其中《面具系列No.6》以1万5千美金售出;十年后的2008年,《面具系列No.6》在佳士得拍卖夜场上以970万美元的价格被某台湾藏家收入囊中。

  劳伦斯曾经说过一句话:“香格纳画廊的定位就是让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安心做作品。”圈内人都知道,劳伦斯曾经多次出资赞助艺术家的创作项目,对此,劳伦斯笑着说:“我有时候看到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好,觉得早晚都卖得掉,所以就会先给他们钱。”

  对于收藏家,香格纳画廊期待的最佳方式也是长期合作式的,希望藏家对感兴趣的艺术家和作品能有长期深入的了解。香格纳画廊从来不接待拍卖行的人,也从来不把艺术家的作品送拍,劳伦斯说:“早几年,常常有拍卖公司找上门来要作品,我都拒绝了。这两年他们很少来了,估计也知道,画廊是画廊,拍卖是拍卖,各司其职,互不搭界。”

  他非常在意艺术作品最终的归属是否确实落在真正的收藏家手里,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价格飙升的那些年里,他卖画反倒越来越谨慎。对于那些买下作品不出几个月就转手送拍的客户,画廊拒绝与之再度合作接洽。

  让劳伦斯觉得“太烦了!”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暴涨得让人弹眼落睛的时候,当时拍卖场上的艺术作品以十倍百倍的价格上涨,而香格纳画廊里作品的价格还是平常的售价,无数人扑上门来想买,劳伦斯干脆取消了售价牌,只许看不许买。劳伦斯开玩笑说:“现在我倒有点后悔当初没多卖一点出去,要不然现在可以有钱办更多的事。金融危机来的时候,画廊的运转资金明显少了,我们去年的目的就是最好不要花钱。不过金融危机来了也好,气氛清净多了,没有人疯狂地找上门来买画,舒服多了。这两年虽然美国的藏家来得少,但是欧洲藏家基本还在,而且中国本土的藏家队伍也在增多。”

  拐点:打破零记录

  1998年,西方的一些媒体对于香格纳画廊的态度还是很倨傲的,劳伦斯说:“他们讲:开在酒店里的画廊我们才不写!”但是,有一个人并不受此观念的影响,他就是巴塞尔博览会的亚洲观察员乔纳森.纳帕克,他正是在1998年到香格纳画廊来参观艺术家的作品。2000年,劳伦斯收到了巴塞尔博览会的信,让香格纳画廊填写申请。“刚收到信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这会有多重要,我当时只是觉得,嗯,是个机会,那就去吧。”

  首趟巴塞尔之旅的效果是惊人的。被《纽约时报》誉为“艺术世界的奥林匹克”的巴塞尔国际艺术年展,自1969年创始以来,从来没有中港台任何一家画廊获得过邀请,“他们认为好画廊肯定在西方,日本、韩国可能有一些,但中国不会有。”劳伦斯说。香格纳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媒体争相报道,许多大客户、大画廊都来香格纳的展位参观。当时香格纳参加的部分称为“艺术宣言”,以个展的形式出现,专为新16号楼生的优秀画廊及其先锋艺术家最富创新的艺术作品而设计。“艺术宣言”共设27个展位,总共有260多个画廊竞争,香格纳是最终的胜出者之一。“当时我们正好有一个周铁海的项目《安慰药》,包括装置和画作,这个个展也相当成功。”“参加巴塞尔,对画廊在国际声誉和信誉上的收益非常大。从那以后,香格纳就进入了国际性画廊的行列中。而且对一些客户来说,他们本来不相信中国有好画廊,如果知道你去过巴塞尔,他们就相信了,对他们来说,巴塞尔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和尺度。”劳伦斯说到这里微笑起来:“有的人看作品不是看作品本身,而是看它装在什么样的框子里,巴塞尔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好画框。”

  对劳伦斯个人来说,他在巴塞尔更关注的是那些国际上的大画廊都是怎么操作的。“我一直在中国做画廊,香格纳几乎就是个本土画廊。在巴塞尔看过那些大画廊,我觉出了所谓国际标准的压力。”

  2000年之后,香格纳画廊每年都受到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邀请前去参展,2001年起每年参加法国巴黎的FIAC艺术博览会,2004年开始每年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设的迈阿密分场,香格纳已经是各大国际艺术展会的常客。今年香格纳已经和将要参加的艺术展会包括:四月的“中艺博”、五月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六月的第41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九月的上海艺博会。

  聚点:营造艺术系统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一个突然暴涨的阶段,但是劳伦斯认为香格纳画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突然暴发的时期,“我们都是慢慢的。”劳伦斯固守的理念就香格纳画廊主人劳伦斯.何浦林是“不能快”。他也不认为画廊开始时艰难而后来有所好转,“任何时候都很艰难,每个时期的艰难不一样,每个时期都有问题要去面对。”

  香格纳刚开张的时候艰难地培养着当代艺术油画市场,油画市场慢慢起来了,又没人买照片。于是香格纳开始做照片。照片好卖之后他们又开始做录像。香格纳永远都在开拓和追逐新的人、新的艺术。“大家认可成名的艺术家,但是对于年轻的新人新作品,永远都是一样的问题:这是谁?”香格纳始终在做的,就是告诉大家“这是谁”。

  刘唯艰出生于1981年,是香格纳画廊合作艺术家中最年轻的80后。2006年,在策展人比利安娜策划的“明天的风景”三人联展上,劳伦斯问刘唯艰有没有作品资料。半年后,劳伦斯来到刘唯艰的工作室,买下了他4张画。第二年,双方正式确定了合作关系。当时刘唯艰在比翼艺术空间举办《乌鸦的话语》个展,劳伦斯出资印制了画册。今年,在赴巴塞尔博览会的艺术家名单里,有刘唯艰的名字。

 

刘唯艰

  培养一个艺术家,当他成名成熟之后,作品销售的资金便用来扶持下一个艺术家。这是香格纳一以贯之的做法。

  从香格纳地点的转换与扩张能看出画廊的成长与经营轨迹。1996年在波特曼二楼走道里;1998年迁入复兴公园内,面积一百多平米;2001年香格纳在M50建造了F空间;2002年在M50建起了H空间,面积700多平米;2008年,位于北京草场地的香格纳北京空间开张;2009年,位于寸土寸金的淮海路“香格纳画廊796”开张,位于著名的“双子别墅”内,是香格纳目前最豪华奢侈的展示空间,毗邻“江诗丹顿之家”,楼上是上海顶尖私人会所KEECLUB;2010年,祁连山园区的仓库美术馆开张,该园区吸引了不少多媒体艺术家入住,比如杨福东、刘建华、杨振中等。

  多年来香格纳的大多数展览都在H空间举办,淮海路空间是专门为高端客户建造的,舒适奢华。而仓库美术馆的建立,意味着劳伦斯的思路已经从做画廊明确转向了营造整个艺术系统上来。

  “现在中国的艺术系统状况是画廊过多,艺术家不够多,收藏家不够多,艺术媒体不够多。目前的问题是这个艺术系统如何能够发展成熟。”劳伦斯觉得,有些事情看上去似乎和画廊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好处,但是如果考虑到艺术系统的发展方向,他就会去做。在劳伦斯的设想里,仓库美术馆不仅仅是重新让“埋没”在仓库里的艺术作品再度向公众展示,十几年来画廊积存的作品库和文献资料,更可以让那些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艺术家与学者,便于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它们都是宝贵的历史见证,于教育协作和学术研究非常有益。所以,“仓库美术馆”将既是仓库,又是展示空间,还是教学空间、研究空间,乃至做项目的创作空间。

香格纳画廊主人劳伦斯· 何浦林

  今年5月,艾萨克.朱利安的最新影像装置作品《浪》,在香格纳画廊H空间展出,这是一部构思三年,与中国著名演员张曼玉、赵涛、诗人王屏、书法家巩法根、艺术家杨福东等人一起合作的作品,展览既是该作品的中国首映,也是香格纳画廊H空间第一次举办国外艺术家的个人展览。

  “我很有兴趣看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发展下去,我也相信今天的年轻艺术家里,将来必然会有大师。”劳伦斯如是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