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给我送来一本久违了的《美术》杂志,一翻竟是2005年第4期,上面连篇累牍对我评论十届全国美展的文章进行了抨击。本来,对十届全国美展的争论已告一段落,没有必要再让它活泛起来。但对辩护者断章取义和偷梁换柱的行为,我觉得有必要加以澄清。
辩护者说:“事实上,任何一届全国美展结束以后,不管失意者曾经表达过什么样的偏激之词,他们绝大部分下一届还会倾全力卷土重来。”你想过没有,这是我们的展览和利益机制造成的,对于一个功不成名不就的作者,一要吃饭,二要养家糊口,三要开创事业。因此,能决定工资、待遇、职称、地位的全国美展入选证和获奖证他敢不重视吗?如同关羽战秦琼,你不演,人家不管饭吃,为了温饱和生计只能这样跟着主人的眼色走。因我们官方只承认这种官办的展览,否则,任何奖项和入选都是徒劳。如果不是这种待遇机制,谁还会自觉自愿地参与呢?包括辩护者本人恐怕也会打退堂鼓。
辩护者说:“令人奇怪的是除了组织者之外,仍然一如既往地很少有人公开对全国美展给予肯定和理解,好像不批评就等于默认自己的欣赏水平低,表扬就等于承认自己的艺术素质差。”这里不是“好像”的问题,面对一个漏洞百出、丑闻不断的全国大展,人们当然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艺术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必须经得起众人的评头论足。如果画界对一个全国大展万马齐谙,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关于表扬此次全国美展就是承认自己的艺术素质差的问题,恰似面对一个虱子满头的人,你非要把他评为先进卫生工作者,这已经不是素质低下的问题,而是心术正与歪的问题了。
辩护者说:“如果评委会的组成不合理,评委的威望不够高,评选的程序不合法,评出的结果难以服众,自然需要整改,但这也不是展览本身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展览本身,难道展览本身仅仅是在美术馆里布置画面吗?这说法显然苍白无力。批评这届展览出的问题,首先是组织和评选问题,这组织和评选难道不是本届全国美展最大最重要的问题吗?
辩护者在这里引用了我一段话,“‘艺术作品的上乘和平庸,体现在内容和形式要素的优劣上,图象的大小只能说明该作品的面积以及付出的体力劳动的工作量,它跟作品的艺术优劣毫无关系。可是,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导致入闱的图象越来越大,’……‘画面大了,内容少了,气势小了,空洞无物也就在所难免。’”(这里,辩护者省略掉了我的主要内容,“大则醒目变成了大则大气,大气则美的逻辑推理……于是,画幅几乎都成了展墙,满满堵堵地支撑着展厅,艺术的美在这种扩张拥挤中不见了。”)随后,辩护者说:“大固然不等同于优,但也不等同于劣;”一幅内涵苍白,形式平庸,技巧低劣的大幅面作品,它的劣等程度必然大于同样劣等的小幅作品。就跟一个罗嗦半天,不知所云的假、大、空的发言,它令人厌恶的程度怎么说也在说错个只言片语之上。辩护者接着说,“付出的体力劳动量多与优劣无关,付出的体力劳动量少也跟优劣无关。”这跟我文章的观点非常吻合。辩护者又说,“中外美术史上,巨大而杰出的作品比比皆是。”的确,在中外美术史上有不少优秀的大幅作品。但小而精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再说,那些优秀的大幅作品是人家外国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古代的,不是现代的;是往届的,不是你十届美展的。辩护者说,“像博大、壮阔、宏伟的视觉效果,小幅作品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的。”如此说来,小幅作品的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简代繁,短小精悍,娇小玲珑,小而精道的艺术特点,大幅画面是无论如何也体现不了的。试想,如果一个展览让几个百米长卷占去,那还有什么意思?
有关收费问题,辩护者说:“以新疆美协为例,在十届美展的评选送件中,据我所知是贴了钱的。”这能服众吗?即使新疆美协真的贴了钱,也不能依此来证明别的美协都贴了进去。既然你美协能贴钱,那为什么还要让作者们掏腰包呢?全贴上去,皆大欢喜不是更好吗?
辩护者在肯定我讲的有道理同时,这样说道:“这话是有道理的,但也并不尽然,岂不知同行专家艺术观点的分歧、对立,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有时比局外人还要严重。”这就是否定和代替内行、同行的理由吗?当然,我批评十届全国美展是同行之批评,辩护者批评我也是同行之批评,因为都能谈出个门门道道来。同行相争,顶多是懂而自私,如果换上外行,即使是大公无私又有何用?更何况不懂装懂,再加上狭隘的山头主义、自私的地方保护以及朋友、同事、熟人间的拉票等等,岂不更坏事!
辩护者说:“不同画种的技法的确差异很大,但艺术规律却是相通的,尤其是这种包含所有美术门类的综合性全国大展,评价目标主要是作品的整体效果而非技术细节,作出的结论是审美评价而非技术鉴定。因此,用‘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苛求全国美展的总评委就显得有些狭隘。”既然承认“不同画种的技法的确相差很大,”却用艺术规律一般性来代替各画种的特殊性,而艺术表现中的技能因素和技法规律是艺术总规律的非常重要一环。这里强调综合性的全国大展评审的目标是整体效果,难道全国性的各单项展览的评审目标不是整体艺术效果而纯粹是技术细节?再说,我指的评委“乱点鸳鸯谱”,到底是指全国总评委还是指省级评委,恳请这位辩护者冷静下来再细致地读上一遍。
在这次全国美展给设计七块金牌的问题上,辩护者认为是“全国美展顺应时代潮流接受艺术设计,不失为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呵呵!好一个殷勤献媚的“接受”,有这样接受的吗?辩护者说:“艺术设计的社会作用和现实影响也已今非昔比。目前它是与现代艺术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最为紧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最为直接的美术专业,完全有资格与传统架上艺术在‘国家美术殿堂’中‘同殿称臣’,平起平坐。”这里,辩护者把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最为紧密”作为其跟架上绘画平起平坐的重要理由。大家知道,艺术是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而科学则是经济基础范畴,两者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就是说,设计跟科学贴的越紧密,他的矛盾就越尖锐越突出,也就越来越丧失其艺术性。如果以跟人们生活紧密来衡量,那就该算上建筑、广告、影视艺术、美容、美发、美甲美体等等,他们都可因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密切而在美术殿堂跟绘画平起平坐。话说回来,欲“平起平坐”,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错开时间,先后在美术馆举办展览,为什么非要跟传统绘画挤在一起,搅合成一团才叫“平起平坐”呢?
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辩护者竟将我的一段文字拆掉,补上别人或者它自己杜撰的东西,采用偷梁换柱的组合方式。我的原文是:“美协成了造就山大王们特权的水泊梁山,全国美展给山大王们搭建了一个招安授官的舞台。这个舞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推理公式:美协行政领导===评委===专家权威===名士学者===价值的资格证书。这些人成了全国美展的最大赢家,拿了不菲的评审费,自己的作品免费上了展览,更因当评委而成了画坛的知名人士,使自己身价倍增,这身后的好处和利益将源源不断。这种眼前和潜在的利益诱惑,是当代中国画坛美术行政化、官美术猖獗的主要根源。在如此恶劣的全国美展语境下,特权阶层霸道作风,一些掌握话语权的重量级人物对版画的歧视,甚至是嫉妒,加上无知和愚昧,便出现了导致版画毁灭性的结果。”辩护者却进行了这样的组合,“‘美协成了造就山大王们特权的水泊梁山,全国美展给山大王们搭建了一个招安授官的舞台。这个舞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推理公式:美协行政领导===评委===专家权威===名士学者===价值的资格证书。这些人成了全国美展的最大赢家,拿了不菲的评审费,自己的作品免费上了展览,更因当评委而成了画坛的知名人士,使自己身价倍增,这身后的好处和利益将源源不断。’事实上能够成为美术领导那样的人只能成为美术官,而不能称为艺术家,因为这是很明确的,如果以当代艺术制度的要求来做的,就像他们喜欢用双年展这个名称去做全国美展那样,所谓的靳尚谊、刘大为的绘画只能在小商业画廊展览和销售,根本不可能进入学术领域(专业画廊、学术画廊、非营利艺术空间、美术馆),因为他们的画一点学术性都没有。而且由于他们并不知道学术的工作应该如何去做,而且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去做学术性的工作,因为做了这个工作就会让自己落到一个没有学术的地步,所以美协所搞的那些活动都是业余性的。”大凡读过我那篇文章的都会有印象,我评论的是美展及组织,根本没有也不想对靳尚谊、刘大为先生的个人艺术有什么说词,这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码事,该辩护者如此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是何居心?!
辩护者在引用我文章结尾时,几乎将那段文字如数抄录下来,却惟独缺少最后的结尾句,“这种使画者功利的展览对中国美术家的误导和浪费将是我国产生美术大师和经典之作的最大障碍。”如此这般的抽筋动骨,我的文章就成了“在旧的思维和价值模式下,全国美展被拔高成至高无上的权威展览,获得此等奖项或入选就成了含金量最高的荣誉,这已在美术界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入选了这个展览,作品如同镀了层金而被罩上一层光环,于是便有了“美术贵族”的地位,按照文件政策套上一些待遇,评上个什么职称,甚至提拔个处长馆长的风光一番。所以,这个展览对画家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为了使作品入选,作者们可谓绞尽脑汁,揣摩评委的口味,使尽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登场,有的押题材,有的赶形式,跟着风向,忽一会儿朝东,忽一会儿往西,疲惫地追来赶去,艺术早被丢弃的一干二净。全国美展成了具有极大诱惑力的鱼饵,吸引着众多可怜的画家(特别是新手)倾全力拼在这根独木桥上,你挤我拥,绝大多数人被无情地挤入河中,有的甚至几挤几掉,失魂落魄者将不仅是财物的损失,更是时间青春的极大浪费。”这样,辩护者发起了猛烈攻击:“以上言论,既是对全国美展影响力的承认,也是对全国美展获奖者的嫉恨。”我如果嫉恨获奖者,还会为版画、雕塑无金牌鸣不平吗?接着他又说:“又是对难以入选全国美展的悲叹,复杂的心情和矛盾的心理溢于言表。”此话荒唐可笑,极似泼妇骂街,一副小人得志心态。说实话,我已连续两届未送作品,因没有时间应付那个手续(装框、托运、交费等)一个艺术展览,竟不能容忍别人批评和评论,听到反对声音就火冒三丈,这是多么狭隘可笑的心理,哪里还有艺术家的味道!我想问,入选的或获奖的作者,难道都众口一词赞美这次展览吗?艺术贵在争鸣,只有获得争鸣的艺术才有生命力。有不同的声音,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争鸣,这对艺术来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想听到山呼万岁,而对不同声音砍之杀之,那是专制独裁的帝王作风,难道美协和这位仁兄也要效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