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雕塑类提名
2011-04-15 11:37:40
1、 陈文令
提名理由:
陈文令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从融化状的《中国风景》、到物欲横流的《物神系列》、再到《被顶到墙上的麦道夫》,陈文令从戏剧性的造型到戏剧化的场景都在传达对于这个现实世界的思考。2010年11月今日美术馆展出的陈文令新作《悬案》呈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一个强壮的男人正落入鳄鱼的血盆大口;不可思议的是,此刻的鳄鱼几乎已被吞入河马的腹中;更蹊跷的是,河马此时又被一条鲨鱼咬住了尾部——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正处在悬而未决的临界点上。而所有这些杀戮者又都被一根紧紧抓在男人手里的钓索连接在一起——这个男人是垂钓者,他是这一捕杀与生死连环套中最关键的一环。与以往不同的是陈文令此次通过自己的亲身遭遇直指人类无法名状的生存困境。将动物作为人类的象征形象,借此讽喻人类的动物性缺陷,是陈文令长期以来的艺术创作策略,但将生与死引入创作主题对他而言还是第一次,对生死课题的探究使这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超越了现实和人性的表层、骤然跃升到一个崭新而崇高的境界。
提名理由:
艺术家曹晖199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雕塑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央美雕塑系教师。这样的经历使曹晖成为了一个出身学院背景,却具有强烈当代艺术观念的雕塑家。2009年9月曹晖个展“可视的体温”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行。此次展览是艺术家曹晖历经十年的创作积累、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也是展览同名系列新作的首展。曹晖试图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将人和动物肌体或表皮夸张地给予解剖、揭开,其特征在于把血腥的东西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形式感。2010年曹晖作品入选“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大展,再次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界的地位。曹晖作为中国重要的雕塑家之一,被业内誉为“技法一流”。近年来,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不受市场束缚,醉心于艺术创作和自我意识的超越与完善。他喜欢探索自然存在下的造物本质,运用极为逼真的写实手法诠释了真实形态下的隐喻。这种重新被诠释的现实感不是个人狭隘经验的自我抒发,而是对我们所共有的生命经验、生存方式的反思。


陈云岗代表作品有《大江东去》、《中国老子》、《竹林七贤》《中国汉子》、《摆动的风景》、《生命的植入》、《弦歌》、《张骞》、《基因的重合》、《玄音》等,先后参加过全国和青岛、福建、上海、深圳、浙江等地举办的国内国际展览,有些作品获奖和被收藏。并有专著《中国雕刻之文化方位》、《陈云岗美术文论集》集》、《世界城雕撷粹》。先后获得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等作品《大江东去》,以北宋文豪苏东坡一首千古绝唱之著名词篇为题材。
4、姜杰
提名理由:
姜杰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中央美院。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1992年中国美术馆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展,2001年“成都双年展” 等重要展览。2010年6月北京798艺术区别处空间举办姜杰个展“粉色乌托邦”以装置和影像的形式呈现她对幸福的观察和思考。展览中,艺术家将黑色瓦片装入制作好的粉色丝袋内。重新按照建筑房屋屋顶的铺设方法,摆放在室内空间的地面上,粉色丝绸的房顶犹如地毯,梦幻的铺陈开来,弥漫着乌托邦的家园气息,从坚硬变成更加脆弱柔软的所在。每一片屋瓦下都会承载着一个故事,一份记忆,幸福、喜乐、困苦、悲伤,所有的情感都随着这一片青瓦被温柔而永恒的包裹于丝袋之中,即使瓦片破碎,回忆仍在,幸福依旧。此次展览是姜杰自2006年后的首个个展,四年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现。在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空间、建筑以及传统和现实的共同关照。体现出艺术家对艺术本体以及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5、廖一百
提名理由:
廖一百以他极具黑色幽默的不锈钢雕塑作品著称。廖一百的作品,一向以光亮、流畅、轻快、浮粉及某种“可爱化”的外形出场。他的首次展览“假想敌”(Imaginary Enemy)引起了《纽约时报》、《ARTnews》、《雕塑杂志》(Sculpture Magazine)等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廖一百的作品正在丹麦ARoS美术馆的群展“I Love You”中展出。2010年他的个展“Real Fake(真实的假象)”在纽约Mike Weiss画廊再度登场。中国文化中充斥着众多假冒品牌,以至于很难断定什么是真实。廖一百的展览揭露了这种文化氛围,并在不同层面上对这种价值观念的扭曲提出质疑。超大号的手表、戒指、手袋、高跟鞋等雕塑是对当今社会铺天盖地的流行品牌及logo的直接对质。本次展览之雕塑作品皆为2010年新作。全新的作品全新的面貌,让人眼前着实一亮!新作品对奢侈品予以吹捧的同时又进行嘲笑,审视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奢侈品迷恋情绪。
6、罗中立
提名理由:
罗中立现任四川美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油画《父亲》之后罗中立的绘画呈现巨大的转型,在1981至1984年间创作的“故乡组曲”系列所描绘的四川大巴山农人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2010年6月26日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语言的轨迹》罗中立个展。展览中罗中立雕塑作品首次公开亮相。这批雕塑作品从三年前开始创作,雕塑中的大巴山农民,或背着孩子,或吹灯睡觉,夸张的造型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从《父亲》之后罗中立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这些玻璃钢雕塑是罗中立从平面转向立体的全新艺术尝试。
7、李红军
提名理由:
2010年11月,李红军个展“纸之钻营”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李红军的作品就像是他的为人,看似简单,但是柔顺、丰富和层次井然。他的作品化繁归简,看起来很像某种根据特殊运算得出的数学模型。李红军的作品,通对纸媒的运用,探讨蕴藏其中的 “物性”,从而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感受。在这里,每一个单独的物的摹仿是写实的,但是不同的纸媒材料的组合是主观化的,作品显示出李红军活跃的独立思考,即对于人与自然、生活用品和艺术作品的差异的认识。
8、 潘 鹤
提名理由: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2010年初,潘鹤获得中国美术界最高荣誉——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如今,86岁的潘鹤仍坚持创作,他的100余件大型户外雕塑安放在国内外60多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2010年在距离亚运会开幕只有5天的时间之际,85岁高龄的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为了表达对广州亚运会的一片真情,夜以继日地赶在亚运开幕前,完成了城市雕塑《启航》,向亚运献上一份厚礼。雕塑《启航》长5米、宽3.5米、高2米,历时近3个月,5易其稿。以广州亚运会“亚洲之路”所用的“阔阔真公主号”仿古木帆船为创作原型,如同一个南海螺号,寓意在为广州和亚运吹起嘹亮号角的同时,也为亚洲各国来穗参赛的运动健儿欢呼呐喊,更让和平的号角声响彻世界舞台。作为我国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家,潘鹤先生的雕塑创作被视为是记录了中国现当代历史的进程,同时深沉地体现了时代所赋予的内涵。
9、田世信
提名理由:
田世信1941年出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80年代初,他的19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11件被该馆收藏,受到美术界的普遍好评,艺术家以贵州特有的乡土气息和神秘氛围征服了首都的观众。80年代末,《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在北京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同年,田世信被调入中央美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工作。工作条件的改善,更使他在艺术上不断精进,以不间断的劳作和高度敬业的精神超越自我。2010年7月27日《田世信雕塑艺术展》于上海美术馆开幕。他的大型作品《王者之尊》,可以说是他艺术历程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件作品以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为创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以一种全新的观念驾驭历史题材,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视角去处理这一重大的历史主题,引出对中国历代君主政体的重新反思。《王者之尊》显示了它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它在呈现诸位王者至高尊严的同时,蕴涵其深层的批判态度也得以彰显。我们在观照这件作品时不得不思考王者与庶民、国家与个体、极权主义与自由精神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站在这六尊塑像面前,你不可能不思考,但也无需去做什么结论,因为《王者之尊》的价值与意义也正体现在一种持久的沉思之中。《王者之尊》组雕,正是他在年近七十的今天,在艺术上做出的新的跨越。
10、 吴为山
提名理由:
吴为山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四百多件中华文化名人雕塑,以及他创作的城市雕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群》,使他成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雕塑家,其作品广为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1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于北门广场隆重举行由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孔子”塑像落成仪式。塑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映辉。近十多年来,他先后塑造过多尊不同造型的孔子塑像,立于英国菲兹威廉博物馆及世界许多文化教育场所。新落成的孔子青铜像为了与周围的国家博物馆建筑融合,塑像又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整体上以山体的形象作为造型参考,意在表现孔子的正大气象;其次,在人物姿态上又借鉴了孔子的写实性造型,通过人物造型的谦恭、和善、仁义、智慧气质来表现孔子的内在文化精神。
11、 徐冰
提名理由:
徐冰现为中央美院副院长,他肩负着中央美院在艺术交流、学术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工作。2010年他先后主持了中央美院主办的“素描与我们”、“素描与艺术的深度”等专题研讨会、“十年曝光——中央美院与中国当代影像”的项目指导。2010年5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了他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3月27日,徐冰的最新力作《凤凰》在今日美术馆的上空腾飞展翅,引来艺术界内外的众多瞩目。《凤凰》创作初期时逢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建筑材料运输问题影响了创作的进程,之后又经历金融危机,起初带有调侃、反省、自嘲这一命题的《凤凰》又有了新的变化,转而表达对劳动、底层、资本之间关系和张力的一种解读。《凤凰》以建筑废料为基本材料,其意义并不在于作品本身,而是探讨艺术与资本之间既共谋又紧张的关系,以及通过劳动传递出来的物质的神性。《凤凰》的艺术语言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而是显示出中国方式艺术创造的魅力,如同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集体情感和愿望的写照。
12、杨茂源
提名理由:
杨茂源1966年生于辽宁大连,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是国内著名雕塑家。杨茂源与他的其他艺术同辈们不同,他没有选择文化大革命作为创作题材,也没有去做一种对当代生活、时尚的社会学观察或批评,而是始终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历史遗存作为他创作来源。“杨茂源2010”是北京今日美术馆在2010年推出的重要艺术家个展之一。展览作品既包括2009年杨茂源于意大利美第奇博物馆展出的大理石雕像新作,亦有近几年来创作的装置、纸上作品等;这次展览较全面地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工作、创作状况。杨茂源的创作自始自终贯穿着一种力量感,并且总能与观众构成一种对抗关系,而这样的特质集中反映在了他的此次个展中。杨茂源对中国文化和哲学历史遗存的深入挖掘,正是他与同辈艺术家区别开来的标志。
13、瞿广慈
提名理由:
瞿广慈1969年生于上海,1989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 ,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 。2010年12月18日“鸟儿问答——广慈作品展”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内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16件作品,是瞿广慈2009年年初来京二年的创作和心态记录,同样反映出艺术家本人在当下生存中面对的新问题:自身生态的交互关系成为人近中年的艺术家所面对和要解决的当下问题。艺术创作也由探究具体问题转换到关照具体的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中素有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状态的推崇,瞿广慈新作《鸟儿问答》、《寒雀图》等正是对这种自身状态关系的视觉呈现。作为中国雕塑界的中坚力量,瞿广慈从早期“革命浪漫主义”、“集体主义”到现在回归到人本身的“自然主义”,以自己的感悟化解一直以来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形式追逐,这种化解并不企图以自己的转化和现实的视觉符号做简单比照。
14、展望
提名理由:
展望中国当代雕塑家中身价最高的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家中,他的作品第一个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在过去近20年中通过《空灵空》,《新艺术速成车间》、《公海浮石漂流》、《佛药堂》、《第86尊圣像》等作品展望对“雕塑”进行了持续的解构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这门艺术的性质、边缘和潜能的思索。2010年8月2展望于今日美术馆展示其发明的“素园造石机”装置:它可以模拟自然现象“风、雨、浪、震、火”等,在一小时内完成制造有着天然形状的怪石的过程(怪石也被称为文人石或太湖石)。全部过程由一组大型机器装置互相配合实现,观众透过钢化玻璃可以看到全部过程。此次展览雕塑家展望通过雕塑、装置及表演艺术,扩大了“雕塑”的传统观念,展望的这一艺术计划是一次有激情的尝试,也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有启发意义的创新。这些计划都对常规的雕塑概念和形式提出挑战,但其目的都不是否定雕塑,而是希望提出有关这个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从而引导出新一轮的解构和重构。
15、隋建国
提名理由:

16、朱铭
提名理由:
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享誉国际的现代艺术大师,最具代表性的华人雕塑家之一。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论道:“朱铭在雕塑艺术上取材现实,参悟生活,收揽自然神韵,吸纳造化之气,创造出深含东方文化内涵而又独具个性面貌的雕塑风格,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开拓上堪称重量级的楷模。朱铭将毕生投入雕塑艺术,至今仍有丰沛的创作,在其即将迈入雕塑生涯的第72个年头之际,继四年前于中国北京展出“太极系列”雕塑后, 2010年7月19日朱铭先生的雕塑个展于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本展览为朱铭首次于中国展出“人间系列”作品之大型个展,展出朱铭1980年代开始发展迄今已逾三十年的人间系列作品,囊括人间系列全系列之重要代表作品。 其中展出了朱铭近期屡受注目之新作系列“人间系列-游泳”,雕塑作品的材质包含了木、石、陶、瓷、铜、不锈钢等,内容囊括各种人间主题,完整介绍朱铭“人间系列”的发展历程,对于多数未曾欣赏过朱铭“人间系列”雕塑的中国观众而言,此展是让中国观众认识朱铭多元创作且具丰富生命力之艺术世界的最佳切入点,此展也是朱铭新作“人间系列-囚”作品的全球首次发表之地。
上一篇:2010中国当代雕塑展览焦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