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8月31日,《印度现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印度当代艺术展》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印度旋风已经入境,全球艺术炒作的“接力棒”似乎又从中国传送到了印度。
历史总在不断重演?自2007年伦敦最具市场敏感度的蛇形画廊开始力推印度的当代艺术以来,全球艺术炒作的“接力棒”似乎又从中国传送到了印度。
印度一位叫苏波·古塔(Subodh Gupta)的45岁艺术家开始被英国艺术品商人推介为新的“达明安· 赫斯特”——英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这不免让人想起5年前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开始饱受市场追捧的年代,那时,张晓刚也刚刚度过45岁的生日。
这股旋风已经愈演愈烈。在中国人还未彻底明白前几年为什么自己的艺术家在国外如此吃香之时,印度旋风已经入境。7月16日至8月31日,《印度现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印度当代艺术展》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包括印度明星艺术家苏波·古塔在内,21位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入中国展览。
事实上,印度与中国在艺术市场有太多的相似性,处于经济上升的国家环境,艺术市场机制同样是有机可乘的。两个市场时间上的“接轨”也证明了西方资本是如何发挥他们的话语权的。2005年,苏波·古塔的一幅绘画作品《渔民》在苏富比仅拍卖了1.7万欧元,到2007年,作为印度明星艺术家,其作品价格居然涨到了13万欧元至28万欧元之间。而如今,他的雕塑作品已经上涨到百万欧元。
2008年,英国著名艺术网站Artprice相应地出具一份颇有“说服力”的报告:到2008年7月,印度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预测上涨指数相较于10年前增长了3230%。容易让人忽略的事实是,这其中大部分的增长相对集中在过去的三年间——在西方资本开始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撤退,动手介入印度当代艺术市场之后。
除了蛇形画廊,英国当代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在他位于切尔西的画廊正在筹备一个新的艺术展:《帝国的回归:今日的印度艺术》。苏富比“印度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的火热程度已经取代了当年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的热度。一时之间,印度艺术的审美价值突然如同金子一样出现。
要知道,长久以来,印度的艺术作品并未受到国际收藏家的青睐,就其原初意义而言,印度艺术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或哲学观念的隐喻。即便拿它的传统艺术作品和中国的传统艺术作品相比,两者在国际收藏界的地位一直保持悬殊态势,中国的传统艺术品在佳士得等国际拍场的拍价通常以百万美元计,而印度的传统艺术品能进入国际拍场的数量则少之又少,且能拍到1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已是非常了不得。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新兴城市提升成为国际大都市。然而当国家向着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它也在加强本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展览的设计基于这样一个共同主题,表现印度在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它对于外国媒体所报道的‘印度特性’的反馈。” 《印度现在》展览策展人亚历山大·基夫(Alexander Keefe)如此表示。
苏波·古塔本身以雕塑为名,他成长于印度北部比哈尔(Bihar)。Gupta因出身自佛教发源地,艺术家对于印度传统文化与所在地习俗的关心,每每转化成创作之核心概念。他一尊以不同尺寸锅具和钢杯拼合而成的巨大骷髅头,也在去年斐列兹艺术博览会上的雕塑公园待价而沽。
这次其在上海的展览作品,名叫《Saat Samundra》,一辆老式的印度车上,载满了居民迁移的包裹。苏波·古塔欲表达出在高度全球化之下的当代印度,许多所在地固有文化正被快速汰换的情况。这种表达非常符合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市场的炒作题材。当年,中国的当代艺术明星艺术家也正是以这种政治波谱、消费主义等资本主义关心的论题而进入世界市场的。
相关链接:
上一篇:保罗·赫斯李亚洲巡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