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境 . 心象——朱汉云艺术作品展
出品人:张宝华
策展人:张宝华
主办单位:
感叹号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香港盈銮画廊
法国中西文化研究会
北京天艺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虚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
开幕时间:2019年12月1日下午15:00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5日
地址:798感叹号艺术空间
朱汉云:我的艺术观
问者:郑璐 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博导)
问:创作的动机、过程
答:要清楚地阐释自己的创作动机也许很困难,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而微妙心理现象,和个人潜意识中的精神表达需要有关。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是他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的职业,也是他多年训练而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当然,不可否认,对于一个有野心的艺术家来说,成名立腕,彪炳千秋,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抱负肯定是有的,古今概莫能外,但至于一个艺术家能不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则取决于他的才华和时代机遇,他是否为人类建立了新的审美范式,是否刷新和拓展了人类对艺术认知的深度和边界。
从生命角度来说,艺术创作应当源于人类生命繁衍的本能,就像生存与繁衍是所有生物的生命驱策力一样,人类不过是进化的更为高级、更复杂、更隐秘,由生物的生命繁衍和物种延续演变为精神与意识形态的传播,以文化人,达到精神层面的生生不息。
每个艺术家的创作方式都不会一样,有的人充满激情,有的人则很理性,有的人靠手艺,有的人靠才气,有的人靠观念和智慧。在我看来,创作的过程就像生命孕育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储备和等待,你要与古往今来心仪的大师圣贤神交,强健自己的筋骨血脉,你要和天地万物对话,吸收宇宙造化之精华,然后,在某一机缘的触发下,你的面前突然打开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如天光乍现、天机自动,艺术家只需要顺势而为,作品自然诞生。
问:画与画的关联以及不同之处
答:我在2013年之前的创作以版画为主,作品偏重于关注当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2013年开始转向水墨,开始也是延续版画创作中的一些思考,比如《乡关系列》作品,以横幅长构图表现我所感受到由于过度开发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改变,表达是一种当代的精神乡愁。2014年我创作了《山水》系列水墨作品,表现的是被人类过度干预和破坏后的碎片化的山水,完全迥异于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意趣。因为在我看来,传统山水画中的诗情画意在今天已荡然无存。2015年以后的创作则重新在作品中寻找诗意,表现是心中的理想化与人格化的山水,追求一种荒寒、沉寂、自在无人的山水,更符合自己的美学理想。
问:作画目的、短期、长期与终极目标
答:如果说作画的目的,一开始可能是缘于喜欢,觉得画画很神奇,被这种神奇所吸引,并从中得到快乐。但是当你把画画当成了事业,这其实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因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就不能把画画当成自娱自乐的杂耍或游戏,需要智慧、才情、悟性、勤奋努力,要学会思考和判断,要平衡生存与理想的矛盾等等,这是艺术家现实中很尴尬的一面。
具体到自己的目标,坦白地说,近期内我希望自己能安心地进行探索,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思考付诸实施。
至于长期目标,我一般不去给自己制定长期目标,我觉得人应该顺势而为,毕竟人生比艺术重要,做人比作画重要。如果说有终极目标,那么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智慧的、通透的、有精神境界的人,在创作上不断突破自己与他人,用一生塑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问: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答:自己评价自己很困难,说高了,让人觉得狂妄浅薄,说低了,又觉得挺对不住自己的。蒙田说得好: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容易受损,自夸则无人相信,自责往往被别人信以为真。
问:对未来的展望
答:我很少去展望未来,因为我觉得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即便是我自己的未来,也未必按照自己的设计的方向前行,很多外在的变数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
不过至少有一点自己还能把握,那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问:你欣赏的作家、画家、艺术家,对你有启发的艺术家
答:我欣赏的文学家、艺术家或许能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给我提供过成长的养分,但你能吸收多少,能否转化为今天的创造,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所欣赏的文学家、艺术家也在发生改变,我现在更喜欢那些智慧超拔、思想博大、学养丰厚、充满创造力的大师们,西方的苏格拉底、达.芬奇, 中国的老子、庄子,陶渊明、苏轼等都是我喜欢的。
对我有启发的艺术家也有很多,但是,就像我的身体长成现在的样子虽然和我饮食习惯、吸收消化状况有关,但至于说是由哪一种食物或哪一顿饭决定的则不好说,我只能说我不偏食,我更喜欢中餐,更倾向于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含蓄、平淡、言有尽而意无穷,如虫蚀木,偶然成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欣赏中国文艺美学充满灵性的生命体验。
我理解的启发应该具有双重含义,即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