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Mary Dinaburg (Fortune Cookie Projects创始人及总监,资深艺博会艺术顾问) 、Yulhee Kim 金律熙(韩国WATERGATE画廊总经理,北京昌阿特画廊负责人)、赵力(《艺术财经》艺术总监)
时间:2010.3.20 上午11:30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爱特咖啡
21世纪以来,亚洲当代艺术逐渐摆脱西方艺术在20世纪长达70年的影响,以一种更加主动、强劲的姿态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反映出全球化时代下亚洲社会的飞速变革和发展。如今,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亚洲艺术市场境况如何?实现亚洲艺术市场一体化还需克服哪些障碍?中国藏家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美国资深艺术博览会顾问Mary Dinaburg和韩国WATERGATE画廊负责人金律熙作客本期会客室,就以上主题,结合自身经验,分别从外部和内部的视角探讨了亚洲艺术市场的现状。
亚洲艺术市场如何度过危机
赵力:现在全球艺术界都比较关心亚洲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部分。Mary能否介绍一下美国和亚洲最近的当代艺术市场情况?也请金小姐介绍一下韩国艺术市场的现状。
Mary Dinaburg(以下简称Mary):美国当代艺术市场,从过去几年到现在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遭遇到一些困难,但现在正如大家所预测的那样,情况有所好转。如果两年前问到资深艺术专家和藏家,世界艺术市场什么时候能恢复活力,大家的回答基本上是三到五年;但最近再问,他们会说只需要一年。这就是不同之处。经过经济危机的调节,现在的拍卖公司对作品质量更挑剔,价格也更趋合理,所以现在总体拍卖情况也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最近的艺术博览会市场,比如军械库,也表现得非常好,所以现在的艺术博览会也在恢复活力,展品比之前更加出色,价格也更合理。自从艺术市场被疯狂热炒以后,以前有些重视艺术品位的收藏家曾一度被高得离谱的价格排挤到边缘,如今他们也开始逐渐回到艺术市场。总体来说,艺术市场恢复速度比预想的要快,且逐渐回归到以艺术品质量为核心,重视艺术家的艺术史地位的阶段。当然总体来说,全球艺术界仍处于相对困难的阶段。
金律熙:韩国当代艺术市场从2008年后半年起也受到经济危机的较大影响,2009年情况比较糟糕,全球每个区域的艺术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亚洲也一样,不过现在也正逐渐恢复。韩国几乎所有的画廊和博物馆的基地都在首尔。首尔是一个很发达的艺术城市,有一个很大的艺术群落,有大约400家画廊,各种私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城市博物馆也都非常活跃。韩国的收藏历史比较长,很多藏家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收藏国际级的艺术品,他们那时就知道艺术品是很好的投资项目,不过那时主要依靠画廊老板来购买艺术品,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太多知识,当时的资讯也不发达,所以购买价格往往是超过国际标准市场价的。但现在的信息很公开,藏家可以在artnet、artprice等国际艺术网站上面获取价格信息,所以现在韩国的艺术品价格是跟国际价格接轨的。
而且,现在交通也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以前藏家买一件国外艺术品是不出国的,而现在他们则会到国外去亲自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甚至和他们建立起联系,如今的藏家的知识更丰富,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市场都比过去了解得多。因此这个群体是比过去发达多了。
Mary:亚洲艺术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是全球艺术界的共识。因此其它地区的艺术界人士都很希望寻找一些渠道将自己介绍给亚洲的藏家和艺术家,与他们建立联系。许多亚洲艺术家的才华出众,在国际舞台上也获得了认可。而亚洲收藏力量是很年轻的,并且成长很快,这对亚洲非常有利:你们有这么多好的艺术家和这么好的本土收藏基础,而且全世界都看好你们。现在对于亚洲艺术市场的发展正是一个关键时期。以怎样的方式发展?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硬件设施、基础建设够不够达标?需要做很多关键的决策,制定很多相关规则,才能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赵力:有人说亚洲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西方那么大,所以我们去年的情况要比西方好一些。你们是否认同?如果认同,理由是什么?不是的话,真实情况是什么?
Mary: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是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亚洲的经济行为是比较明智、可靠的。许多西方的经济问题是与信贷有关,而你们没有借贷的传统和习惯。90年代末亚洲金融风暴后,亚洲应对金融危机有了经验,更懂得保护本国的经济不受损害;第二,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亚洲是新兴的经济体,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状态,创造出大量前所未有的财富。由此引出第三点原因,亚洲本土的收藏力量会因为这个发展势头得到很好的培养,逐渐会出现更多的人对艺术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参与艺术市场,成为新兴的藏家。
金律熙: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同意也有不同意。这要说到韩国的情况。我们在2008年4月在韩国成立了WATERGATE画廊,然而很快便爆发了经济危机,9月份的时候,我们发现参观人数减少了,并且在跟其它画廊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有同样的问题。人们变得比过去更谨慎了,也更加担心他们的经济能力,因为他们有过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也同意Mary的说法,相对西方人,我们更熟悉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恢复得也更快,藏家和客户们很快又找回了安全感,09年经济开始恢复。因为97年已经遭遇过,09年就复苏得快得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就是不管画廊还是拍卖公司,都开始推出年轻的新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价格更便宜,更能适应大家目前的购买力。韩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相对不那么大,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有这个购买力。
收藏家面对怎样的挑战
赵力:去年10月份我们开过一个全球收藏家会议,当时有些西方的专家们认为相对于西方的艺术收藏传统,亚洲收藏界还没有太多经验,而中国收藏就更欠缺;西方收藏界已经遭遇过很多次金融危机,知道收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根据你们对中国收藏的了解,你们认为情况是怎么样呢?坦率地说,你们认为我们的优缺点各在哪里?
Mary:(笑)这是个好问题。实话实说,中国收藏目前的确是有缺陷的,我认为你们需要避免出现1980年代日本的情况。当时他们很流行买国际艺术品,但是他们没有资讯,不了解艺术史也不懂得判断所购买的艺术品质量,很多人都是依靠中介购买艺术品,很少有人直接从画廊主那里交易。中介很多都会出高价,最后藏家花很多钱结果却买一个不怎么样的作品。所以藏家们一定不要轻信。要信任真正懂行的人,并且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不要只是因为喜欢就买。而且现在的资讯比过去发达多了,有网络,可以旅行,去各大艺术博览会多看看。
现在亚洲藏家的一大劣势是:还不够了解收藏的重点是什么,不太会辨别好坏。但新藏家有两点优势:第一点,经过经济危机的调节,目前艺术品的价格已经比较合理了;第二点,由于全球化的资讯共享,大家更容易了解其它地区的风俗文化,理解对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观点,价格也会趋向统一的判断标准。总之,现在的藏家更能在全球化中受益。
而中国藏家有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中国当代艺术还非常年轻。它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时机很难得。对于有志于收藏本土当代艺术的中国人来说,是占据了一个无以伦比的上佳位置——这些艺术家都还活跃在当下,大家因此可以追溯这三十年的历史,参与得更深入。如果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同时,你们又能够到全世界去交流学习,收藏范围很广阔。你们的本土艺术可以为收藏注入原料,然后你们再将它们带到国际上,这是独属于中国收藏界的优势。
总体来说,缺乏相关艺术知识是一个问题。而受经济危机影响,对精品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了。如果你有一幅毕加索的画,如果质量一般,也不值得去买。
赵力:有一个说法是说,中国现在的藏家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藏家。金小姐怎么样看待这个说法?
金律熙:(笑)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说法。就像我之前提到过,韩国藏家对艺术史和艺术市场的知识要普遍深入一些。中国藏家现在也开始学习了,但他们对国际当代艺术的了解没有对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的了解多。
Mary:曝光很有限。
金律熙:是的,中国藏家的眼光相对狭窄,因为在中国展出的国外艺术品太少了。人们说,中国有那么多的博物馆、画廊,但是缺少很有分量的国际艺术展览。
Mary:换句话说,中国有这么多的画廊,但展出的艺术同质化很严重。反之,如果你去韩国,你就像到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样。因为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这使得全球艺术在当地都得到了很好的曝光。
金小姐:没错,所以我认为应该给藏家开展艺术教育项目,这是对像中国这样的新兴艺术市场很重要的。
赵力:那你们是不是可以下一个结论,收藏家是需要被引导的?
Mary:艺术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如果有人告诉我,收藏家是被动引导的状态,我会很生气。因为艺术的有趣之处在于,收藏家可以利用它,将这个世界看得更远,更广,更有趣,更复杂,更诗意。但是,购买艺术跟购买服饰不同。如果你买一个LV的包包,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牌的象征意义。但艺术要复杂得多,它蕴含着哲学、美学、政治以及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果你想从艺术中获得这些,就必须要向真正的专业人士学习。这不是被引导的过程,这是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就像到银行进行理财服务,你不会直接把钱扔在那里,说你们随便处理,而是必须了解金融市场,咨询你该如何做,然后再自己作出决定。对购买艺术品也是一样,必须要做专业咨询。
亚洲市场需要如何整合
赵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近几年,又尤其发生经济危机之后,亚洲市场开始出现整合发展的趋势。比如说韩国和中国、香港和内地之间,画廊之间,或者拍卖公司之间的合作。从你们各自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亚洲艺术市场合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市场的一体化的要求?是亚洲的资源需要整合?还是为了瞄准相互之间客户的需求?
Mary:我认为全球化是首要原因。如果我们在1910年问同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人们当时意识不到我们在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里面,但现在我们已经会自觉地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你会想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共识。
金律熙:我同意。亚洲各个国家之间本来就离得很近,从首尔到北京就两个多小时的飞机,跟到另一个城市没什么两样。而且每个国家的市场发展层次也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话合作起来也是可以互利。
Mary: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他说当传播越来越全球化,到达电子时代,那么世界将变成“地球村”,而每个地区的自我身份意识都将更强。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将自己的市场推向世界、席卷全球的欲望就更强了。每种文化又都会希望征服占领其它文化,成为领导者,因而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赵力:基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需要整合。但亚洲市场之前也没有整合过,对彼此了解也不太多,而且正如Mary所说,大家都会有征服对方的欲望。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整合市场和征服彼此之间的矛盾?
Mary:这再次回到了教育与合作的问题。就像您刚才所说,之前也没有过一个完整市场,彼此了解也不够,而大家都会有征服欲,所以潜在存在一种竞争关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使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最终达到一种平衡。这并非荒谬的论调,这是已经在西方试验过被证明是可行的了。西方有各种各样的协会组织,在画廊、艺术家、策展人、博物馆之间建立沟通合作的渠道,使各方各取所需。作为一个中转站,这样的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通过教育,建立更加标准化的艺术实践规则,这意味着全球的市场信息会同步更新。全球的画廊都用的类似的方式操作,不管在哪儿,价格一致,对客户的服务规则一致。就拿我在中国的八年经历来说,我看到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画廊还是博物馆,行业准则都规范化了很多,这都归功于与外部世界的不断沟通和对西方成熟市场体系的学习。现在我特别希望看到画廊、艺术家、策展人他们有一个更大范围的交流,当这样的交流出现的时候,标准化的规范就更容易制定出来。
金律熙:我认为在亚洲市场上,无论是画廊也好,艺术家也好,都应该更多采用国际通用准则,这是我们与西方市场接轨的唯一方式。我们同样可以在国际规则上强调起自己的民族性和特性,去适应各国不同的国情。
亚洲需要什么样的艺博会
赵力:我知道Mary是第一届ART HK的艺术顾问,其实这个项目也是西方人发起的。我想知道你们最初发起ART HK的动机是什么?
Mary:最早我们是想在香港建立一个与西方一些大型艺术博览会一样水平的艺博会。
赵力:为什么是香港呢?
Mary:他们当时也是想打开亚洲市场。香港是商业化的国际化都会,语言上很方便,拍卖活动也很活跃,所以选择这里。
赵力:您觉得这个目标现在达到了吗?
Mary:没有一个好的博览会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如果它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它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像巴塞尔、军械库这样级别的博览会,也是每年都会增加新的展览、讲座出来吸引民众。一个博览会如果不与时俱进的话,它的生命力只有5年。现在的亚洲市场,在我看来,需要两种重要的艺博会,一种是国际化的大型艺博会,因为大量地引进其它地区的艺术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行业交流,促进艺术品市场的长足发展;另一种,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小规模、高质量的亚洲本土艺博会,它可以巩固你们的收藏基础,提高收藏层次,加强地区间合作。2008年我策划了新加坡一个叫做Showcase Singapore的小型博览会。我们一共邀请了24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廊,档次与去巴塞尔、军械库的一样,非常高规格。目前在新加坡,也有人邀请我们去做另一个区域性的小型艺博会,这次我们计划邀请20个全部来自亚洲的画廊,因为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让它有亚洲本土特色。艺博会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20家画廊各展出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好像一个大型群展。那一个月的前五天,它就像一个正常艺博会,后面25天就是“大群展”。最重要的还是让亚洲的藏家从本土出发,巩固内部力量。我认为现阶段的亚洲市场,建立一个艺术群落是最要紧的,不应该是简单的拷贝既定的模式,而应该是去回应自身的成长需要。
赵力:作为亚洲的画廊,您认为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博览会?
金律熙:我正在考虑,要认真想想,不过我觉得太多竞争会让大家两败俱伤。我刚刚在杂志上看到杭州5月有个艺博会,跟ART HK是同一天,这对画廊和藏家来说都很难选择。Showcase Singapore和KIAF(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都在九月,这也很难,不过我想有可能会去新加坡。因为韩国画廊如果仅仅局限于国内的话,不会有很远的发展。虽然国内的藏家普遍素质比较高,但我们还是需要在其它地方寻找新藏家。
亚洲未来何去何从
赵力:你们对一两年内亚洲艺术市场的行情如何判断?针对中国的藏家,能否推荐一些你们认为值得关注的艺术类别?
Mary:我的判断是,首先,亚洲艺术市场会继续快速成长,在经济危机以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藏家都在关注亚洲了,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现阶段,建议中国藏家关注国内的艺术品和艺术市场,因为要先巩固国内的收藏基础。我跟中国一些画廊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现在他们比过去预想的要忙碌得多,而且大多数活跃的藏家都来自国内。
金律熙:我想藏家们最重要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去看展览、参加艺博会、拍卖会,了解各种知识,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好藏家。美术馆、画廊、艺博会也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多方面研究艺术品,尽可能将正确的信息带给藏家。
Mary:我想对中国藏家讲一句话:艺术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是一扇窗口,我们通过它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金律熙:(补充道)我觉得藏家应该学会去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种。
上一篇:艺术北京2010 相关展览集锦
下一篇:西五艺术中心梁硕新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