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晓嵛
- 出生年份:1986
- 籍贯:福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秋千其实是一种高度,意在讲孤独。当然秋千也时常和少女联系,如苏轼言“墙里秋千墙外道”,只不过此画面中的秋千是死寂的,女主角也不是活泼的。
主体头部被置换成烛台,而烛台选择了古代婚嫁时的那种雕有“喜”字的形式。一来定位该女性的身份,二来从叙事的角度上讲,此与“秋千”的孤高构成了一种关于伦理孤独的隐涉,即早期那种“二十为君妇,就生生世世随君姓”的伦理之意。
不断在伸长的脚,本质是在说时间引发的形变,这种形变伴随着孤独感,其实就是一种等待。因为伦理的束缚,内心关于任何出走的可能都被压制,这双“脚”就这样,每当要够着鞋子的时候又慢慢的收回了。
于是,主角永远也不能离开,反反复复在重复着矛盾,就如下方的鞋——船,永远都想要游走而去,却始终停在原地一样。
时间久了,头发就长了,长发是时间的河流。三千烦丝,浩浩汤汤,只能飘满记忆。故着“河水”之中,就有昔日片断:“秋以为期”的残庭,“以望复关”的渡口,“其叶沃若”的桑树,“渐车帷裳“的马匹….这是《诗经》中纯爱的画面,是大部分女性最初对于情感的共性。只不过这个主角,是林觉民的遗孀。
对陈意映而言,因为丈夫是英雄的缘故,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所以有这么一只鹦鹉,以荒诞的学舌,来传递她内心的真实独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保存图片,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