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 魄光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2年
- 展厅面积:200平米
- 地 区: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尺寸 | 180.5x345.5(cm) | 创作年代 | 2006年 | ||
---|---|---|---|---|---|
作品分类 | 油画 | 材质 | 布面 | 题材 | 其它 |
作品风格 | 其它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裂变 - 魄光 Fission - The Light of Spirit
仇德树 Qiu Deshu
180.5×345.5cm
宣纸、丙烯、画布 Rice Paper, Acrylics, Canvas
2006-2007
其为云耶?其为山耶?仇德树此幅画作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既象岿然挺峙的山,又似空灵飘忽的浮云。其光辉是从云霄之上播散而下呢?还是源自于山水之中?
裂痕通过纸的撕裂和纸的肌理制作,以一种非人工笔法的、带有偶发的“皴法”。这种操作,大大拓宽了个人笔法的形式疆界,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尺度。那仇德树的撕裂法是融合偶发的个性化肌理。它与波拉克的行动绘画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去笔作画,创造个性化的偶发效果。都是跟着感觉层层叠加。在仇德树那里,这种层层叠加的肌理变化与作品的浑厚、厚重通过托裱操作来完成。
Is it a picture of clouds, or of mountains? The view is both like the standing mountains and the roving clouds, making spectators so exciting and imaginative, is its brilliance spreading from above the clouds or from the landscape?
The cracks are made by paper’s texture and through the way of tearing paper, it is not artificial drawing, but a kind of occasional texturing method, which greatly broadens the form of personal brushwork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works. Thus Qiu Deshu’s tearing method has integrated into the occasional personalized texture,which is quite similar to Paul Jackson Pollock’s Action Painting, both painting without brushes, but creating personalized occasional effects and overprinting following the feelings. In Qiu Deshu’s works, the layers of texture changes and the massiness are completed by picture mounting.
作者介绍
194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1986年辞去公职,现为职业画家
仇德树是近百年中国艺术家结社终结后重新结社的组织者。仇德树作品中的“裂变”成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履历:
1965年-1968年 高中毕业上塑十八厂美工
1977年 上海卢湾区文化馆美工
1979年 组织“草草画社”,提倡艺术的独创性
1982年 逆境中发现裂痕,并从此确认“裂变”为艺术语言和哲学基础
1985年 美国波斯顿塔苻茨大学该年度访问学者
1986年 回国后辞去公职,成为职业画家
1988年 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讲学
1996年 应邀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讲学
展览:
2006年 “来自中国的当代绘画—仇德树个展”,德国法兰克福
2004年 “裂变—现代中国艺术展”,瑞士日内瓦福莱特尔画廊
2004年 “裂变—仇德树新作展”暨《仇德树作品陈列馆》落成,海上山艺术中心
2000年 个展,韩国亚洲美术馆
1996年 香港及新加坡万玉堂画廊
1994年 “裂变”,上海美术馆
1992年 澳大利亚昆士兰默鲁基议会厅画廊、努萨·雷琴画廊、德国Lommel画廊
1988年 纽约苏荷艺波画廊
1985年 “裂变”,美国波士顿塔苻茨大学画廊、美国哈佛大学画廊
本画廊其他作品
- 裂变 (油画) 议价
- 裂变(油画) 议价
- 裂变 - 大音希声(油画 议价
- 裂变 - 关山万里(油画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