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 千山雪霁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1年
- 展厅面积:200平米
- 地 区: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尺寸 | 180x180(cm) | 创作年代 | 2005年 | ||
---|---|---|---|---|---|
作品分类 | 油画 | 材质 | 布面 | 题材 | 其它 |
作品风格 | 其它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裂变 - 千山雪霁 Fission - Mountains after Snowing
仇德树 Qiu Deshu
180×180cm
宣纸、丙烯、画布 Rice Paper, Acrylics, Canvas
2005-2006
此一时期在精神层面上,对传统的致敬,对东方式的诗画境界的营造,使艺术家再一次回归到文人士大夫寄情于山林的题材中,对“雪景”的描述更是尤为钟情。
不见一草一木的刻画,更无人工景致的表述。展现的则是大面积的构成与切割,雪与山、云与天互为应拖,生命在此刻予以定格。山峦由形状相近的块面累积组成,突破了蜿蜒辗转的传统气象,每一块面所处的空间深度都是在偶然的裂变中生成,黑白灰的交依,错落的将山高雪密有机融合,萧瑟淡远的山林之志跃然于图像之中。
The tribute to the traditions and the building of Oriental painting realm in the spiritual level this period makes the artist once again back to the mountain them, which the literati had always focused on, and the description on the snow scenery is the artist's favorite topic.
No characterization of trees and grasses, no artificial landscape, but what displayed is a large area of composition and cutting, snow and mountains, clouds and sky, life at this moment is fixed. The hills are composed of blocks of similar shape, breaking through the meandering traditional patterns, each block's depth of space is generated in the occasional fission, black and white ash lean against, which merges the hills and snow in picturesque disorder, and makes the bleak mountains of the forest appear vividly in the image.
作者介绍
194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1986年辞去公职,现为职业画家
仇德树是近百年中国艺术家结社终结后重新结社的组织者。仇德树作品中的“裂变”成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履历:
1965年-1968年 高中毕业上塑十八厂美工
1977年 上海卢湾区文化馆美工
1979年 组织“草草画社”,提倡艺术的独创性
1982年 逆境中发现裂痕,并从此确认“裂变”为艺术语言和哲学基础
1985年 美国波斯顿塔苻茨大学该年度访问学者
1986年 回国后辞去公职,成为职业画家
1988年 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讲学
1996年 应邀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讲学
展览:
2006年 “来自中国的当代绘画—仇德树个展”,德国法兰克福
2004年 “裂变—现代中国艺术展”,瑞士日内瓦福莱特尔画廊
2004年 “裂变—仇德树新作展”暨《仇德树作品陈列馆》落成,海上山艺术中心
2000年 个展,韩国亚洲美术馆
1996年 香港及新加坡万玉堂画廊
1994年 “裂变”,上海美术馆
1992年 澳大利亚昆士兰默鲁基议会厅画廊、努萨·雷琴画廊、德国Lommel画廊
1988年 纽约苏荷艺波画廊
1985年 “裂变”,美国波士顿塔苻茨大学画廊、美国哈佛大学画廊
本画廊其他作品
- 裂变 (油画) 议价
- 裂变(油画) 议价
- 裂变 - 大音希声(油画 议价
- 裂变 - 关山万里(油画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