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观猎句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5年
- 展厅面积:1000平米
- 地 区:福建-福州
分支机构
尺寸 | 42x105.5(cm) | 创作年代 | 2005年 | ||
---|---|---|---|---|---|
作品分类 | 国画 | 形制 | 斗(方) | 技法 | 工笔 |
材质 | 纸本 | 题材 | 人物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者介绍
2004代理谢振瓯老师作品至今。 谢振瓯老师雅昌主页:http://xiezhenou.artron.net
综合型丛书《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第一部分“中国画篇”入选50位中国画画家。他们都是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一流中国画家,体现、代表了这一时代中国画的最高品位。温籍画家谢振瓯名列其中。
王志纯20世纪70年代以来,谢振瓯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在古丝绸之路上。在那茫茫荒漠、斑斑残迹之中探寻着大唐帝国的踪影,追逐着他的丝路之梦。为了实现他的梦想,继1979年完成《丝绸之路》之后,他先后又创作了《长安西市图》、《大唐伎乐图》。画家为了完成这三幅巨制,前后竟用了七八年时间。当人们面对第六届全国美展的金奖作品《大唐伎乐图》时,也许难以想象这是一位业余画家呕心沥血、竭尽多年心力的劳动成果。
美术评论家程征曾以“繁”、“盛”二字精辟地概括了谢振瓯作品的审美特色。其构图,多采用长卷,以“大”与“多”来渲染“繁”与“盛”;其内容,丰富充实,人茂物丰;其设色,微妙变幻,绚丽夺目;其制作,极尽工细,不露痕迹。谢振瓯的作品中充盈着龙阁凤阙、玉辇金鞭、罗帷翠帐、碧树银花,一群又一群盛服华妆的矫男艳女或赏花戏雀、行酒歌舞;或对弈击鞠、走马田猎……其景象犹如梦幻一般乐而无忧。而画中的乐园并非再现唐朝的历史真实,而是画家假“盛唐气象”来表述隐在心底的愿望。
1984年8月,为了追寻唐代梦迹,谢振瓯举家北迁古都西安,成为陕西国画院的专职画师,从而结束了15年的业余美术生涯。从温州迁至西安,从业余美术工作者转为职业画家,也成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转折点。到西安后,他基于以前的构想,仅仅画了一幅《唐玄奘荣归长安图》,仍沿续了前期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此后,也许是画家对唐代的历史氛围、社会生活、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观察、认识和体味,谢振瓯的画面开始从繁盛的绚丽趋向内省的平静,一幅幅古丝路组画式的作品取代了那些“万国笙歌醉太平”式的巨幅长卷。在《大漠静土》、《平沙深远》、《倦旅图》、《流沙不淹行行迹》、《天池饮马》、《天山初月》、《惊蛰》、《快雪时晴》、《胡天八月》、《岑参诗意》、《风雪葱山道》等一批作品中,不见了往日风和日丽的天都长街,取而代之的却是风沙弥漫的大漠萧荒;奔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戍将胡商取代了作乐于歌舞场上的红男绿女。作品由表面的宏伟华丽转向内在的深邃博大,并逐渐注入了一种更为深沉、悲壮的审美内涵。画面上那些总是朝着什么目标奔波的使者、商贾、兵士、役夫、工匠……仿佛是在命运的征途上永无休止地向前跋涉着,既没有英雄的夸饰,也没有落魄者的感伤,平淡寻常。然而正是在这些寻常景象中,使人体味到生命的坚毅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我喜欢谢振瓯前期的几幅巨制,它们不愧是当代中国工笔画坛值得称颂的杰作,但我更欣赏他后期的这批丝路组画。谢振瓯前后期的作品都贯穿着一个唿唤大唐雄风以振奋民族精神的主题,其前期作品,规模巨大,轰轰烈烈,使人直面大唐帝国的繁华、强盛,具有一种动魂摄魄的魅力;后期作品,多为小幅,扎扎实实,表现古代各民族勇士坚毅、进取的品格,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历史性的回味和思考。前期作品多悉心于史迹的考证和画面的编排彩绘,以精细的局部之和来体现整体的壮阔、威严;后期作品多表现三三两两的丝路行旅生活,景象寻常,色彩含蓄,却呈现出广袤、空寂、深邃、悲壮的审美意象。前期作品,设计精严、安排周到,偏重于理性制作,表现出熟练的传统工笔重彩画技巧;后期作品,构图灵活,用笔洒脱,偏重于情感投入,更多地吸取了水墨写意画的审美观念。这对当代工笔画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