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广东逸雅堂美术馆>作品>作品详细
国画

国画

  • 编  号:13098
  • 作  者:董文运 查看拍卖记录
  • 销售状态:待售(不可在线交易)  
  • 库  存: 1
  • 售  价:议价
买家服务热线: 400-601-8111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国画
广东逸雅堂美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4
  • 印象:
    很多名人 美术馆挺好 大气 环境不错 最好
    确定
  • 经营时间:
    2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阳江
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交易评价 本画廊其他作品
创作年代 2007年
作品分类 国画 题材 其它 材质 其它
作品标签
适用空间

作品介绍

笔墨三味之参展画家董文运访谈对话
董文运简介:
1956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8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先后在山西大学、山西画院工作。1900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师从宋忠元教授、吴山明教授。199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吴山明教授、任道斌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

王纯纯:董老师在中国美院一直从本科读到博士,您不仅是一位有着感性体会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有着理性思考的学者型教师。凭借着在实践中对线条的浓厚兴趣,董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中国绘画、书法线条分析》、《“书法入画”论》等理论文章,博士论文《中国绘画线性语言之研究》也是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和西方具象写实绘画相比,中国艺术都是抽象达意的。在您看来,线条和用笔有着怎样的关联?线条的魅力又是从哪些方面散发出来的?
董文运:直至今日,我仍然坚持我在自己博士论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当今的中国绘画理论基本倾向于中国绘画的外围讨论,过分的玄虚色彩和太多的人文气氛成为大部分中国绘画理论家们的理论基调,人们很少去关注中国绘画语言形式本身。事实上,中国绘画从来就是双向取值——既关注对客观物像的表现,同时也关注绘画语言形式自身的结构特性。一位中国画家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这种双向取值的平衡。在这种意义上,齐白石“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不似之间”的观点,就不难理解了。张璪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过是中国画家对外在客观物象所进行的绘画语言形式的再造。
我把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简缩为三种要素,即形——线条——画面节奏的把控。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魏晋唐宋元明清诸名家都不外如此。说得极端一点,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最终是几根线条的质量问题。我们试问:如果把线条的质量除掉,齐白石的作品还值得我们去观赏吗?是的,当代中国书画领域看似生机一派,实质却是审美标准的缺失和精神灵魂的丢失,普遍缺失高质量的线条语言作为最基本的表达元素。所谓的“一派生机”不过意味着在中国画行业中,就业人员众多,大家都能通过喧嚣起哄混得一口饭吃,而显得十分热闹而已。
毫无疑问,线条是用笔的结果。中国绘画线条的魅力,无疑在于中国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物我相融的状态下的那种生命律动的物化,那点画、那转折、那提按、那顿挫……既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柔性毛笔所能呈现的物质姿态,又最大限度地展现一个生命体的心理和情感的律动程序,在此,物的品质和人的心律融于同一根线条之中。我们常常提到所谓的“笔性”,就是一位画家先天机能的敏感性和后天学识素养所支撑的理性认知结合的产物。今天,具有好的“笔性”的画家是非常稀缺的。我们从小习惯于用硬笔书写,和毛笔接触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当今诸多中国画家用毛笔也是犹如用硬笔,毛笔潜在的柔性和弹性根本没有尽情地展现出来,因此线条所能传达的信息是极其单一和贫乏的。
中国绘画的线条审美,基本是中国书法线条审美的延伸,既有空间的属性,也有时间的属性。评判标准基本相同,诸如力度、弹性等等。至于用笔的动作结构同样趋于一致。不过,在线条的具体视觉呈现上,较之于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绘画艺术则更加丰富多彩,譬如,中国绘画表现中的皴、擦以及虚线性形态,较之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单一实在的线条,显得更加的活泼多姿。而用笔的姿势,从直立到侧斜的跨度也显然更大。所以就用笔而言,一位书法家向一位中国画家过渡也需要一定的意识转换过程。


王纯纯:在对优秀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懂得称赞,也需要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您曾经以一种理性的思索和批判的态度去接近和理解石涛的“一画”论,您有哪些心得?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当下有学者提出“笔墨当随古代”,在传统和创新方面,您对笔墨有着怎样的理解和体会?
董文运:关于石涛,我坦言,我曾十分迷恋他,也就是说,有一段学画的时间内,特别喜欢他的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的好感渐渐地褪去,有时甚至隐隐泛起一丝反感,特别对他的绘画理论。我不大喜欢他那种“夸大其辞,故弄玄虚”的理论风格。我觉得,他无疑特别崇拜老子,他的《画语录》大抵是老子的《道德经》在中国绘画理论研究领域的翻版,一些本属于绘画表达中的简单问题被玄虚化了。譬如“一画”,不过是一次用笔或一根线条,不过是中国绘画创作过程中一个基本动作或塑造外在物象的一个最基本的语言元素,犯不着和浩瀚的宇宙生成联系起来。这种夸大其辞和玄虚化是中国绘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弊端,这种毛病一直在当今的中国画坛蔓延。譬如直到今日,一些美术院校的老师在绘画技法的传授中,缺乏实实在在的 “画理”讲授,动辄拿诸如“道”、“太极”之类的言辞唬人,弄得学生们晕晕乎乎。就我来说,在作画的时候,思考的仅仅是如何把握画面的结构,如何处理笔墨关系,如何把形象画得生动一些等等。画面之外,我不去想《周易》和《道德经》等高深的东西。也许我自己是一个低能儿!
至于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我说不上它有多大的意义。绘画作品的时代性,应该是画家时代意识的自然流露,而不是靠外在的口号强压出来的东西。一位画家,只要你对中国绘画艺术有一定的理解深度,只要你能正常接收时代传达给你的信息,你的作品大致不会缺乏时代性。或许也可以说,过分纠结于口号的翻新,过分相信口号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品质特性。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中,笔墨应该和用笔和线条纳入一个系统来讨论。一般人对笔墨的理解,隐约倾向于把用笔和用墨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具体的表现中亦如此,用笔似乎牵涉线条,而用墨则是泼墨晕染。就我而言,认为对“笔墨”作“即笔即墨”的理解更为积极,“笔墨”是一体的,“墨以笔立,笔以墨显”,每一根线条既是显示力度又具有墨韵,这样的品质本身就把中国绘画的表现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作者信息

董文运

董文运

出生年份:
籍    贯:

作者介绍

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1956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75年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五年。198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198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往山西大学美术系任中国 画专业教师,后又调入山西省画院任专职画师。1990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师从宋忠元教授、吴山明教授。199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品多次入选国家以及省级重大展览。其中,《无产者》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新嫁娘》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作品展”;《黄河纤夫》入选“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进京展”;《深水码头》入选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浙江.可爱的家乡”美术作品展;《入静》入选“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矿工》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并获“银奖”(金奖空缺),同 时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 画第二部)和《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外文版文献大型画册)《红高粱》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并获浙江 省美术作品“铜奖”。
  论文《中国绘画、书法线条分析》、《书法入画论》先后发表于《新美术》1995年第2期、1997年第12期。与吴山明教授合著的《中国人物画百家》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人物卷.工笔人物法》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艺术经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
  1956年 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
  1980年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
  1984年 获学士学位,先后在山西大学、山西画院工作
  1990年 考取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师从宋忠元、吴山明
  1993年 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3年 考取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吴山明、任道斌
  2009年 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作为浙江水墨人物画派代表性人物入选CCTV4《走遍中国》栏目

主要学术活动及荣誉

  《新嫁娘》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作品展
  《矿工》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并获银奖(金奖空缺)
  《红高粱》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并获浙江省美术作品铜奖
  《咱们的领袖》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黄土情》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获浙江省重大题材创作“优秀奖”

主要学术著作

  《中国绘画、书法线条分析》发表于《新美术》1995年第2期


  《书法入画论》发表于《新美术》1997年第2期
  《中国人物画百家》(与吴山明教授合著)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人物卷·工笔人物法》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石涛画语录>——“一画论”之评述》发表于《新美术》2004年第4期
  《陈洪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发表于《陈洪绶研究文集》
  《有感于贯休三则轶事》发表于《贯休研究文集》
  《中国绘画线性语言之研究》(博士论文)深得专家好评

交易评价

本画廊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