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1年
- 展厅面积:150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其他
尺寸 | 150x210(cm) | 创作年代 | 2013年 | ||
---|---|---|---|---|---|
作品分类 | 油画 | 材质 | 布面 | 题材 | 抽象 |
作品风格 | 其它 | ||||
作品标签 | 抽象装饰 空间装饰 荒诞&超现实 艺术礼品 | ||||
适用空间 | 客厅 餐厅 书房 办公室 酒店 酒吧 |
作品介绍
1987年出生的王袆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从学校毕业到当专业艺术家,王袆一路过来最为关心的问题和人们常问的问题一样:怎么画?画什么?其实对他来说,这问题就是一个:我王袆,关心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元问题。因为能引起他思考的东西太多,引起他想像的东西也太多。一如西方启蒙时代的诸多热爱思想、喜欢思辨的思想家一样,王袆很容易进入到对神话、宗教以及哲学的讨论语境中,这一特点在他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思考的活跃反过来能证明,艺术家王袆的脑细胞可能“永无休息之时”,而这也恰恰会给他造成困扰即:被关心的事物如此之多,那么,关心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便是选择的困境。然而,说是“困境”,仅仅表示在选择上是多项的,而不表示它有贬义。王袆的思考,表现在表面的聊天,以及表现在面对作品——或者更具体地说面对自己要落笔的画面之时,王袆不作选择,因此在那个当口,“困境”也是不存在的。
他落笔时是没有思考的,因为这不需要。如果仅仅以他画画时的状态论,他属于激情型的艺术家。只是,他的激情和无理性,是以日常的思考、自我辩驳和反思为基础的,“在理性的土壤中开出感性的花”,所以,他算是哪种呢?都算,也都不算。
对这条途径作出判断,有助于我们比较轻松地进入他的画面。他的作品不讲究美感,但又处处充满知性美;他的作品似乎又很重视哲学思辨,但画面上却没有象征只有直接;他的作品猛一看似乎很难理解,但细细品来却又常常能会心一笑并不难懂……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王袆的作品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站在某个平衡点上,左右交织、但又不站队。
事实上,只要王袆在日后不被这种思考和非思考的交互状态逼疯,他终将画出自己最想画的东西来。而通过他热爱体育、擅长“单口相声”这些特点来看,估计要将这么精力旺盛乐观的他逼疯,是不太容易的事。
作者介绍
艺术家简历及自述
1987 年生于天津,2011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
展览经历:
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2
V 时代大学生提名展/树美术馆 /北京 2014
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美术馆/南京 2014
逸空间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part3/逸空间画廊/2014
艺术北京/农展馆/北京 2015
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美术馆/南京 2015
王祎自述:
我叫王祎,是一名艺术从业者。2011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后来到北京开始独立创作至今。
对于自己作品的介绍,我觉得还是要从认识周期角度说。以一个动态的世界观对于静态的成品定义,会随着时间不停的改变,情绪波澜、认识水平的提高,要把介绍这东西一改再改。就像一个方程式,把时间性抽离,是完全不成立的。
我不确定艺术是否必须表达着什么,艺术的功能,形式有许多。但有一点,我相信艺术会对所有的艺术家予以宽容。他会让艺术家肆意的扩张自己的领土,在自己的世界成为殖民者,而艺术本身会和艺术家保持着距离。但当艺术家受到阻碍、失落、丧失激情,艺术又会渐渐走近,给予艺术家关爱。
艺术这个东西是不可思议的,它拥有很多伟大的品德,他给我很多灵感,让我细致的观察生活,让我把思考当做消遣,把爱融入一切可以触及的地方。通过这些我完成了作品。艺术就是上天的礼物,需要真诚面对。
下面以现今能力及认识水平对于我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我的作品大致分为两个系列,先来说第一个系列,色调灰暗的一个作品,也是创作初期萌生的想法及形式。
由于本科末期接受咨询及社会形势冲击,让我产生了许多质疑。也是由此我产生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种意识形态,时间性所引导的不同认识方式彻底打散了我的刻板印象。我开始尝试在多重角度来审视同一个问题,并且扩张我的知识范畴,将大量的事件,理论转化成绘画语言把多种角度及可能性表达在画面之中。我无法回避着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件,我像一个先接收再过滤的机器,把我觉得是合适东西加以转化,创造一个空间。用构成的美学合理的组成画面,也是对于形式美感的实验。
再来说第二个系列,色彩鲜明,非常活泼的一套。
这个系列的作品主要画我的生活,抽象出给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将长时间发生的事情虚无到一个片段,不借助照片等所有记录工具,全部将生活片段重新塑造。一边记录,一边讽刺我自己。绘画的意义,以及我的目的性。
绘画的不确定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感受的到。直到我发现所追求的本身是虚无缥缈。我必须要把之前所有的印象重新再认识,而且这种重新认识需要周而复始。每天所面对的,所认为的都在改变。所做,所悟只能证明此时此刻我的思想形态。所以此系列我尝试将对待绘画像对待吃饭、睡觉一样完全生活化。扔掉那些艺术的光环,将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个系列已经延续了一年,我不确定是否会延续下去,也许觉悟高了绘画语言就变了。但这不是问题,因为作者要比作品重要的多,生活也比绘画重要的多。
本画廊其他作品
- 《工作室》Working S 议价
- 《遛狗》Walking Th 议价
- 《签合同》The Cont 议价
- 《下午茶》Tea Time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