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青云阁艺术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
  • 印象:
    周家剪纸 周蕴华 油画 周冰 国画
    确定
  • 经营时间:
    25年
  • 展厅面积:
    800平米
  • 地    区:
    江苏-常州
您所在的位置:青云阁艺术>画廊动态>正文

简论中国剪纸艺术

2014-04-10 14:46:4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是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以前创造的。闻名于全世界。由于纸的产生,解决了人类记录文字,成为传达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材料。也带动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和发展的精神活动,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自然离不开纸,在中国民间流行深广,群众性很强,而且很有艺术特色的剪纸艺术,更是因纸而生。早在春秋战国前,人类还没发发明纸张,已有人利用其他薄片材料如金箔、银片、皮革丝织物乃至树叶等等进行剪刻,虽然不算剪纸艺术,却是剪纸艺术的近亲。从制作技艺和艺术效果上讲,它开创了剪纸艺术的先河。如从金沙遗址发现商代用金箔剪刻的“太阳神鸟”就是三千多年前产生的。

用笔在纸上绘的叫画,用笔在纸上写的叫书法,用剪刀在纸上剪出的图象叫剪纸,用刻刀在纸上刻出的图象叫刻纸,用香火在纸上烙出的图象叫烙花,用手直接撕纸成图象叫撕纸。但是,不管剪纸、刻纸、烙花、撕纸等等,它们都是在纸上镂空构成画面,其造型特征,在实质上终归一致,这就是它们制作成图象的共同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进行艺术创造,不断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不断花样出新是很自然的事,但为了便于艺术分类,凡在纸上镂空的艺术,人们统统归纳称为剪纸艺术。

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到目前为止,是在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60年到1967年间,在我们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高昌遗址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有的是残片)即对鹿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形团花,(见图)这些剪纸所用的纸张,均为麻料纸,采用折叠的方法剪成,在艺术技巧上显得成熟,如果没有相当经验是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和水平。其中对猴团花和对鹿团花富有变化的动态,形象生动,令人十分可爱。这就是中国出土的最早的剪纸,恐怕也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剪纸艺术。

以后在中国在历朝历代也有一些剪纸发现,但由于纸质物品保存极为困难,加之剪纸艺术品的使用大多数都在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时,有的贴在窗上、插在田间、挂在门楣,有的放在供品上,往往很易风化损坏。或者当作祭品祭祀神灵、追悼亡灵,用后焚烧,还真有点像现代的行为艺术。因此流传下来的作品实物并不多见。由于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作者多数为职业工匠和农村的大娘少姑,作品的流传多在民间民俗活动中,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不大重视这种通俗的民间艺术。关于创作剪纸的系统文字记载还未发现,仅在一些描述节日,民俗景象的诗文,笔记和小说中留下简略的只言片语。直到明清时期,有人将市面上流传的剪纸花样编印成“纹样集”一类小书出售,主要是给家庭主妇们在制作女红时使用,流传下来的也不多。

近代以来,中国的剪纸艺术不光是农村工匠和老大娘的活计了,中国的专业美术工作者也渐渐关注和参加剪纸的创作活动了。如20世纪30年代的陈志农,他是“中国画学研究会”任助教,他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采用剪影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表现当时北京民间风俗习惯的作品,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国画坛泰斗徐悲鸿先生这样评论道:“陈先生的剪纸寻常人以为平淡为奇,我却以为陈先生是今日中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用民间艺术形式的剪纸工具,表现一个高级造型艺术的心灵,这是世界上任何地区很少有的……剪纸当然是一种小型艺术,但是陈志农先生的造诣达到一个大艺术家的程度。”

尔后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主席号召来延安的艺术家到人民群众中去,用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加以改造,创作了一批新型剪纸,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并举办了剪纸的专题展览,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民间艺人、农村老大娘和专业美术家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学习,举办了各种剪纸的专题展览,出版了多种剪纸作品专集。并由一批关注剪纸艺术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组织活动家,组织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会和中国剪纸学会,两个组织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剪纸展览,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尽管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但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生产生活的变化,原来产生在中国农耕社会的艺术形式,和那时的审美趣味显然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因此,中国现代的剪纸艺术向多极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中国是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遍及全国各地,从南方海南到北国的黑龙江,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情风的不同到审美意趣的差异,加之在中国农耕社会时交通不便,各地相对闭塞,形成了不同的地区特色。中国著名学者、作家郭沫若等人都曾异口同声地赞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民间剪纸“各有千秋”,一般来说中国确实存在南北两种流派。“细”和“粗”的二种风格。北方由于天气寒冷经济也欠发达,民众性格粗旷豪放,因此在创作的剪纸作品风格浑厚天真、粗旷豪放、雅拙有劲。一般以剪者为多,信手剪来自然情真、生动活泼。而南方由于天气炎热,经济比较富裕,民众性格相对温顺,因此在创作的剪纸作品中,刻工精细秀美、玲珑剔透,繁密精丽。一般以刻为主。然而这种分法也并非绝对,南北方各地都有粗中有细、细中存粗的作品,而同一地域因人因地而异,剪纸作品的风格也会产生不同变化,如南方名家林曦明的作品就能简约粗放,北方山东一些地方的剪纸刻工繁茂巧夺天工。特别到现代信息社会,交通便捷,交流频繁剪纸的风格变化无穷,有时到了难以分辨的境地,另外,专业工匠的作品和农村老大娘的作品要求做派不同,专业美术家与民间艺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底蕴等不同,作品的风格意境差别也大。所以,目前中国的剪纸艺术真可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了。

就我看来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剪纸有这些地区①河北蔚县出品的点彩剪纸相传起源于清代末期,是蔚县民间剪纸艺人在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本地的刺绣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南张庄的老艺人王老赏就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内以戏曲人物为主,创造了众多的戏曲人物形象。蔚县剪纸创作很有特点,一般是阴刻为主,用薄的宣纸、连史纸为材料点染的水色系用品色加白酒调合,有着较强的渗透力。一次可点染20—30张,颜色渗透自然,画面色彩艳丽。

②浙江乐清的细纹剪纸,相传源于元代是与当地的民间工艺“龙船灯”共同发展起来的。龙船灯需用细纹刻纸来进行装饰,加上村与村的竞争,艺人们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细纹越刻越细,致使有的人能在方寸之内刻出52根细线。真有点不可思议。③广东佛山剪纸相传起源于明代,在制作上以刻为主,使用的材料有铜箔、锡箔和彩纸,或结合彩绘,作品多具有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的特色。在当地又被叫做“铜凿”铜衬等。近百年来曾用于建筑饰品也作祭祀、爆竹、纸盒上的装饰等,多属实用剪纸。④其他如河北的丰宁、陕西凤翔民情剪纸、延安的民俗剪纸、山东民间风情剪纸、安徽阜阳民风剪纸、江苏的南京、扬州,南通剪纸以及东北云贵、四川,湖南等地都有剪纸名人和名作。我们的周家剪纸,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作。只有三十多年历史,因为我们一家都是文化人并非剪纸职业手艺起家。所做的剪纸是以自娱欣赏的目的,我们的剪纸分四个系列,即红色、蓝色、棕色、黑色,根据作品的题材已经来选择颜色。如红色多做喜花、门笺、窗花等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蓝色系列多为仕女,蓝印花布,瓶花等做家庭装饰之用。棕色表现皇家建筑,黑色主要表现江南民居园题材。后面二个系列是最具特色,剪纸艺术一般不用写实手法,不讲透视,我们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探索——仅以民居、皇家建筑为题材的作品就有五百余件,在这些作品中吸收了版面、中国画摄影术的长处,使用写实和装饰相结合,也融合现代抽象因子。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正如中国画大师关山月所说:“这些作品内容题材好,形式好,意境好,非常有特色,你们一家为中国剪纸作了新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追求美好的生活向往美满幸福的未来。在剪纸艺术的取材上,充分体现了以上精神。传统剪纸常用的题材有:吉祥如意、吉庆有余、福禄寿喜、事事如意、鹤寿双全等等。用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生态特征加以联想而赋予象征意义。另外有历史神话,戏曲故事也是经常被剪纸为表现内容。现代人的生活风情,近年来是专业美术家喜欢常用的题材。在表达内容题材的形式方面,中国的剪纸艺术家创造了多种样式,如窗花、喜花、鞋花、灯笼花、寿花、礼花、枕头花、供花、门笺、重阳旗以及现代的独幅画、连环画、书签、贺年卡、邮票、报头、插图等等。这些样式的剪纸各有各的用途。有的专门为美化环境,如窗花门笺,有的装饰民俗活动,如婚嫁喜庆的喜花,有的结合实用工艺,如鞋花、枕头花、灯笼花等。有用于传媒宣传、家居布置、礼品等等。总而言之中国剪纸的题材和形式是为了人们的实用和欣赏相结合。

作为造型艺术的剪纸,其形式特征与特定的工具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分不开的。因为是在纸上通过剪刻进行镂空工艺时才能造型,这种制作过程必然会留下刀味和纸味,还必须线点面相连或线点面相断。这种特点和味道与绘画与书法是不同的。这就形成剪纸艺术的特色。就有了剪纸艺术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所谓线点面相连和线点面相断是剪刻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否则纸碎容易散落难以构成画面——当然有时根据画面形式或内容的需要也可“不连”做完后再拼贴,这是一种特殊的要求。不是常规剪纸的做法。

由于剪纸制作上有这些特点,就会要求剪纸造型时加以夸张变形和装饰。由于剪纸工具和材料的局限,一般的讲剪纸作品不能表现特别复杂的细节,有时只能表现物体的外轮廓。这就是剪纸中的一种剪影。中国的剪影剪纸早就存在,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为了安慰汉武帝,齐人李少翁便剪了李夫人像,放在帐中,晚上在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仿佛是李夫人的影子,汉武帝在另一顶帐中遥望,好象又见到李夫人的形貌。为此汉武帝作诗“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翩姗姗来迟”。在帐篷上映出的人影也可说是中国皮影戏的起源。

中国的剪纸在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经多代艺人的创造已形成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填色剪纸、拼色剪纸、点彩剪纸等多种形式。单色剪纸又叫黑白剪纸,可剪刻单独纹样,也可剪刻对称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纸可折成对折、四折、六折、八折,也有在一张剪纸中间部使用折叠的手法。既可即兴剪刻,也可先画好稿子后进行剪刻,剪刻成成品后又有留边和不留边的二种,几乎手剪的作品多数不留边框,凡刻的作品多数留边,当然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一切看效果而定。

剪纸的要求“连”与“不连”,就形成了二种刻法,我们中国人称之为阳刻和阴刻,线点面相断的叫阴刻,线点面相连的叫阳刻。阳刻、阴刻各有特色,使用那种刻法必须根据各人创作的意图和所表现的物体而定,不可硬性规定,一切要从效果出发,当然一个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强化刻法。如使用得当,能取得特殊的效果的。阴、阳两种刻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交叉结合。我在一件“宜两轩”的作品中,把阴刻、阳刻、剪影等多种手法熔一炉,效果非常之好。总之创作中一定要集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在“连”与“不连”时一定要处理得自然。

总上所述,中国剪纸是历史悠久,流行面广,作者众多,作品丰富多彩,而且是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适应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欣欣向荣地遍地开花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