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青云阁艺术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
  • 印象:
    周家剪纸 周蕴华 油画 周冰 国画
    确定
  • 经营时间:
    25年
  • 展厅面积:
    800平米
  • 地    区:
    江苏-常州
您所在的位置:青云阁艺术>画廊动态>正文

周氏家庭剪纸的产业化之路

2014-05-06 14:02:46          

妙手慧心调彩管剪刀为二妙,瑟和琴叶融诗情画意于一炉。

             —— 溥杰(清宣统皇帝之胞弟、原全国政协委员)

 

周蕴华的金坛刻纸缘

    金坛刻纸是金坛地域文化的重要品牌,被誉为“江南一枝花”,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金坛赢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然而,金坛刻纸有今日的成就,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周蕴华先生。

周蕴华先生,1935年生于宜兴官林,20岁由省立洛社师范毕业,分配至金坛,因为具有绘画才能,后被调往文化系统工作,在金坛文化馆负责美术工作。周蕴华自幼受家乡民间艺术的熏陶深得宜兴剪纸大家芮金富的真传。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多次举办剪纸创作学习班,请南京剪纸大家张吉根讲授剪纸创作。他同时边学边教,创作了如《山花烂漫》、《祖国万岁》、《普天同庆》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周蕴华是金坛刻纸的主要创始人,他不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刻纸艺术,而且带领妻子、女儿、儿子、儿媳共同创作,并培养学生如朱晓坤、杨兆群、孙荣才、殷卓宁等数十人。在1978年和1980年两次策划组织金坛剪纸到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进行展出,深得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形成金坛刻纸这一群体,前后达十多年之久。           

 

青云阁的由来

    1988年后,周蕴华先生被调往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工作。在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筹建之初,周蕴华去香港拜会海粟大师,在交流中请海老提斋名“青云阁”,海粟大师说:“青云阁好,我的出生地就在青云坊,你现在也住在青云坊,希望你在事业上能青云而直上”。

日后周蕴华先生继续带领全家热衷剪纸创作,数十年来共创作剪纸有红、蓝、黑、白多个系列近千个品种、数万件作品。“周氏家庭剪纸”以单色剪纸为主,创作过程先构思、构图,画成初稿,然后进行制作,一般分工:男主稿、女主刻,在内容上有传统题材,更注重创新,是典型的南方剪纸。并多次在国内及赴挪威、芬兰、马来西亚、曰本、法国举办周氏家庭剪纸展。1998年著名画家关山月观看周家剪纸艺术展后,他说“这些作品内容题材好、形色好、意境好很有江南特色” 评价很高,并为展览题词“剪刀锦绣笔生花”; 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廖冰兄观看了周氏家庭剪纸后评价说:“很有江南特色,艺术水平很高。”并题词:江南一枝花 

 

弃画从商   

    出身于美术专业的周冰,自幼受父亲的影响,毕业后分配到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当了十年美术老师。在剪纸的教学领域中,成绩斐然,他曾带领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剪纸艺术展并获得中国文联 “山花奖”金奖。

    他的父亲周蕴华先生是常州刘海粟美术馆最早的负责人,一辈子执着于中国传统艺术。“画画的父亲早年当然要办展,但受制于经费,常要找赞助商。”为了能实现父亲办展的心愿,为了使剪纸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周冰便弃画下海经商,借父亲斋名,成就了今日的“青云阁艺术”。专门运作剪纸艺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他们一家还向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捐赠作品六百多件,并被永久收藏,为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把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周家剪纸”的产业化之路

    回想起和父亲一起创作的百幅剪纸《延陵刻痕》,他们走遍常州数十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走访了众多街坊和乡亲,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对景沉思,心潮激荡,千载沧桑,风物犹存。何况,时代不同了,生活节奏变快了,小小剪纸虽已在民间普及,但内容形式在变,变得可让人独立欣赏,适应现代居室,伸向现代人的心田。

    2001年8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著名旅美画家徐希(出生江南,又是专以江南水乡为题材创作的版画家)一连三次来观看周家剪纸的展位,细细观摩作品,高兴地与周氏父子交换画集,并伸出大拇指对周蕴华说:“你们的剪纸作品,可是世界级的作品啊!”

    无论是民居题材的黑色系列、花卉题材的红色系列,还是人物、歌舞题材的蓝色系列,都能看出周蕴华、周冰的艺术追求。剪纸曾被人看作雕虫小技,但已在国画上颇有心得的周冰,却迷恋上它,他要为这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观赏周家剪纸,不难发现,与传统剪纸有很大不同。他说:“艺术不但要继承,更要发展,搞艺术应该不拘一格。”于是,他对两千年的传统剪纸进行了变革,不但在题材上大胆创新,而且还从绘画和摄影中汲取营养。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上,自然沾上了江南味——刻工精细、秀美繁茂、玲珑剔透。这些审美情趣与“民间老大娘们”不同,感情与审美要求不全固定在一种观点上,一味玩民间模式。他们的作品,有的古朴淳厚,有的纤巧细腻,不但古韵犹存,更有现代之风。其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日本富士美术馆等收藏的作品有数百件,可以说是中国剪纸艺术的佼佼者。

    1999年至今,周冰已在国内外举办大型剪纸艺术作品展出数十场,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时,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周氏家庭剪纸艺术向人们无声的诉说着江南灿烂文明的神奇,是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做了积极的贡献。”今年11月,周冰先生还将赴法国卢浮宫,参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12月份还将赴澳大利亚举办周家剪纸展。继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为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营而努力。

“周家剪纸”历届展览概况:

◆ 2013年8月我公司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2013年秋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2013年5月我公司参加了北京第二届京交会,在展览期间,我公司周家剪纸应邀参与了剪纸现场演出活动。在展会上,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仇鸿女士在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我公司展位。并对我公司“周家剪纸”和“留青竹刻剪纸电话卡”做出了高度评价。

2008年向常州博物馆捐赠《延陵刻痕》。

2004年100件“忆江南”剪纸作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4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在卡尔卡松举办剪纸展。

2003年4月,应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富士美术馆的邀请“周蕴华家庭剪纸秀作展”在日本展出。

2002年12月,赴马来西亚举办“剪出文化剪出爱”周氏家庭剪纸剪纸义展义卖。

2002年9月,周蕴华家庭剪纸参加中国家庭文化艺术展,并荣或金奖。

2002年3月,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邀请周蕴华家庭剪纸“忆江南专题展”在国际艺苑美术馆展出。展后99件作品全部被收藏,并出版专集《忆江南》——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选。

2001年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法国二画家以二幅油画换二幅剪纸作品进行友好交流。北京国际艺苑从博览会上收藏10件作品。

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周蕴华、骆秀芳的作品荣获金奖,周群、蒋云中的荣获金奖,周冰、沈峰的作品荣获银奖。

1998年周蕴华、骆秀芳的刻纸作品“御道”参加中国刻纸艺术展览荣获金奖。

1998年周家剪纸展应广东美术馆邀请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展后80件作品全部被广东美术馆收藏,并出版“江南剪影”专集。关山月为展览题词“剪刀锦绣笔生花”。

    多年来,周冰致力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剪纸”产业化运作,把艺术品变为产品,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运用现代科技将“周家剪纸”移植到金、银、碳雕、陶瓷、琉璃、水晶、金属、玻璃、木制品、竹制品、塑胶、布质等材质上,并推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市场,在2013年京交会及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上推向大众以及国际市场。

    在市场运营中,实现了剪纸的自身价值,改变了非遗产品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2010年,公司成功参与并设计生产了上海世博会的特许商品:(1)海宝金属书签,以金属为材料,用金属镂空的技术配上剪纸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一改往日民间剪纸只能以纸张为原材料的局面。

(2)金属炭雕,以具有净化空气的活性炭为原材料,镶嵌金属剪纸,具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又是一件具备观赏价值的剪纸艺术品。

(3)以世博会图案为题材的抱枕及T恤,将剪纸图案移植到布匹上,将剪纸艺术与家居用品相结合,使民间剪纸艺术与产业化接轨。

2011-2014年公司参与南京青奥会特许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以留青竹刻(剪纸)电话卡和纯银(剪纸)纪念电话卡为主打产品,用一件件精彩纷呈的剪纸衍生产品记录奥运精神、青春气息、南京文化,使南京青奥元素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元素三者高度融合,全面展示剪纸艺术的文明魅力和悠久历史,演绎“绿色青奥”、“ 活力青奥”、“人文青奥”,让承载民族精神、思想、传统、情感与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剪纸走向世界。在市场运营中,实现了剪纸的自身价值,改变非遗有价无市,受众面少的一个尴尬局面,为破解中国乃至世界的非遗产业化探索一条新路。将剪纸由单一的事业管理转向事业管理与企业经营并重,在市场经济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经济价值,并以此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在保护中获得新生,得到新发展,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生命周期。 

    南京青奥会留青竹刻(剪纸)电话卡首次采用留青竹刻与剪纸艺术的结合,

为了能够研发出好的产品,公司特地组织研发小组到安吉一带选取上等竹材,留青竹刻用材,采用三至五年之竹为上,毛竹为佳,取材标准要求:竹质坚实、竹面平整、净无斑点、节稀杆直,竹肌纹理细致,竹筠看不出立纹的是主要条件,清初封毓秀的竹刻诗里说“取材出幽篁体,搜掘同参苓”。人所共知,人参茯苓是最不易采集的,从这诗里也就说明了取得良好的留青竹刻材料是不容易的。竹材选好之后,还需经过模切,恒温烘干,碳化,打磨等数十道工序,最终选取没有裂痕的竹片作为生产的原材料。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之后,公司还需安排设计人员去南京当地选取有特色的风景名胜,拍照后经过电脑处理、设计成可以用作剪纸雕刻的图案,经过一个月的试验,终于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单个留青竹刻(剪纸)电话卡和组合装留青竹刻(剪纸)电话卡生产数量各为5000套,单个装零售价398元/套;组合装零售价1680元/套.目前已在青奥会指定门店销售。

   南京青奥会纯银(剪纸纪念)电话卡更是首次突破纯银镂空技术与剪纸相结合,并且作为中国南京第一次举办青年奥运会这一国际性重大题材,更赋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投资升值空间。当时在国内还没有贵金属镂空的技术,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公司多次安排研发人员去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寻找厂家一起研发贵金属镂空,提取的技术,与此同时还联系了常州大学化学教授,一起研发纯银镂空技术。经过半年之久的不断试验,总算攻克了贵金属无法镂空,不能提取的难关。之后便可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013年5月,公司参与了北京第二届京交会,对近几年来开发的剪纸产品做进一步推广,展会上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陪同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一起参观了我公司展位,并对我公司留青竹刻电话卡做出高度评价。8月份公司还赴法兰克福参展,将我们开发的剪纸  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青云阁艺术有限公司将原本建立在传统农耕文化基础上的非遗剪纸,融入到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找到了其在社会中的定位,参与上海世博及南京青奥会,确切做到了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从剪纸的材质、图案、主题、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进,给古老的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营销面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周家剪纸已成功走进了企业文化市场。2011年,公司为常运集团做过剪纸订单,内容常州的风景,配上常运集团的中英文文字介绍,作为出国文化交流礼品。2012年,公司为新北区政府设计开发了20周年纪念品,将剪纸与竹刻想结合。之后又为中级人民法院设计开发了50周年纪念品。同时还为常运集团做了一批剪纸竹刻礼品,作为出国文化交流的礼品。

    民族进步离不开文化发展,地区崛起离不开文化繁荣。青云阁将全面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把周家剪纸打造成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品牌,打造成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帜;全面提升剪纸艺术在海内外的影响,促进世界剪纸艺术的繁荣发展;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将借助相关的展销会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时,对现有的销售人员队伍进行有机整合,成立专业的销售团队,专门负责销售市场和订单。

    如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制定保障措施,公司研发人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周家剪纸必将在国内外市场上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