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耿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
  • 印象:
    耿桂英 当代艺术 台湾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台湾-台湾地区
您所在的位置:耿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2010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摄影类提名

2011-04-15 11:42:01          

  

  

  01. 陈家刚

  提名理由:

  毕业于重庆建筑学院建筑系的陈家刚,是****主张“先富起来”的内地首批暴发户,靠做房地产成为巨贾。1997年,酷爱艺术的他成立了全国首间民营当代艺术馆“上河美术馆”, 当时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曾受过他的资助,周春芽、张晓刚、叶永青和方力钧等和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2010年9月陈家刚个展“钓鱼台”在白盒子艺术馆举办。继作品《三线》之后,又将创作转向中国经济奇迹的引擎产业房地产来发力,推出摄影新作《样板房》系列。他一口气跑了大江南北数十个高端楼盘,借景于各式样板房,再借助一拨专业演员为摆拍模特,虚构出一个个情景剧场景,从而拍得这批颇具视觉连续性的系列照片。在创作手段上,陈家刚以一个专业的摄制小组和一部特制的大画幅相机,对场景的每一个细节的布置都如同拍摄电影一样,这种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作品可以放大至6米以上,这个尺寸在摄影作品中是前所未有的。

 

  

  02.崔岫闻

  提名理由:

  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油画研修班。自2000年始,崔岫闻的创作重心转向影像艺术,2000年的代表作品《洗手间》于 2003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所收藏。2004年成为第一位进入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的华人艺术家。2010年“神域”崔岫闻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同年“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在台湾大未来耿画廊举办。2010年荣获年度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年度青年艺术家奖”,同时荣获“2010年时装杂志优雅女性评选大奖”。崔岫闻最新的系列作品《真空妙有》,完成了崔岫闻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精神世界的升华。崔岫闻表示,本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最近的一趟日本之旅。在旅途中,她偶然看见将偶人运用在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似乎很常见。她认为偶人很能够带出身体与灵魂的二元对立性。而作品主要以单色为主,色彩运用与构图上则可追溯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新作的背景犹如朱耷(八大山人)所绘被冰雪覆盖的山脉;几乎难分你我的人物和相片呈现着一种诡异的宁静,荒凉的雪景则为雄伟的山峦披上了情感色彩。藉由这个风格的改变,崔岫闻以较抽象的构图方式,佐以柔和的色调,长画轴、缩小的人物等等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元素,来超越某个当代场景的时空特定性。因此,作品重点由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转向更举具普世的意义。

 

  

  03.封岩

  提名理由:

  1964年出生于西安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98至2001年旅居纽约,现居北京。2010年:参加“春分”联展(元典美术馆);“艺术北京”个展;参加白兔美术馆展览(悉尼澳大利亚);参加TMIC群展。在封岩的摄影作品中,镜头前的被拍摄的景色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任何场景。“任何场景”是指它们并不属于哪一类形态,不具备形式选择和素材选择的依赖性。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无可避免的平凡生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平凡到没有人留意,没有人用心。它们的存在是人们在感受和交流的时候所删除的那一部分。漫不经心是生活的训练所致,习惯使人们将情感分为重要的与不重要、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对“不重要”的感受的表达和关注需要付出的代价更高。如果将一个人的生活的画面铺开,你会发现画面中有大量的拼图缺失,如同一副无法修复的残卷。

 

  

  04.姜健

  提名理由:

  1953年生於河南开封,198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84年调入河南省艺术研究所从事专业摄影,大河画廊艺术总监。2010年在上海比极影像举办“纱阁戏人”个展;2010在大河画廊举办“纱阁戏人”个展。姜健具有摄影师-音乐家的双重身份,而他的摄影生涯始于河南省歌舞团的剧照摄影师。“纱阁”是指山西一带放置于漆木盒中的戏剧场景,“戏人”是由一百年前有名的纸工匠许师傅所制作的纸偶,而这一技艺现已失传。姜健的照片已经成为这28出小戏的唯一的“正宗”的影像记录。这些纸偶年代久远而易碎,由于不易保存,也无何维修的方法,它们可能很快就将化成灰烬。摄影是一个记忆与观看的艺术,同时也是对人类生存史的最佳收藏方式。姜健将这些在“纱阁”中沉睡多年的“戏人”苏醒过来,通过影像艺术的再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并同享中国戏曲的文化精髓。2010年姜健完成这一类似于“舞台照”的纸偶拍摄,并在北京、上海展出。

 

  

  05.刘立宏

  提名理由:

  1958年生于沈阳,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举办2010香港摄影节个展,策划并出版《摄影馆》系列丛书。刘立宏同时肩负着摄影教育工作者与创作实践者的双重身份,从《脂粉》到《工业城市的花园》至《冬至》其作品的延续性始终贯穿着作为一个文化知识分子的乡愁主义创作热情,“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节气,在中国北方更为明显,作为其拍摄地点的沈阳是一座工业气息浓厚并在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处于重要地位的城市,今日的沈阳不见机器轰隆的生产热情,留下的更多的是作为历史一部分的城市思考,在他的作品中,城市的变化和城市中人的生活,特别是心理变化就成为了个体的重要说话方式。

 

  

  06.骆丹

  提名理由:

  1968年生于重庆,现居成都,自由摄影师。2010年《北方,南方》骆丹摄影作品展,在北京爱普生影艺坊开展;《素歌》在中国·香港摄影节上展出。曾经骆丹行走在中国最长的,也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国道,由上海到西藏,全程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2010年骆丹又完成了中国北方,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行走、拍摄。骆丹不是为了行走而行走,而是想在现实当中去发现找寻,印证属于自己内心的种种迹象。骆丹的摄影可以说是中国“在路上”摄影的标本,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都放在了这一条寻找自己的心灵318上。成为中国“新彩色摄影”的代表,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对彩色摄影的理解。在完成“北方·南方”这一主题后,骆丹开始了用湿版摄影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传统手工摄影术进行着“素歌—怒江基督徒”这神圣的命题拍摄,并于香港摄影节展出。在摄影回归传统的今天,骆丹首先用湿版完成了室外拍摄人像,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艺术效果上,都完成了一次质的突破。

 

  

  07.马良

  提名理由:

  1972生于上海,1995年-2003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2004年至今从事独立艺术创作,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2010年03月在挪威卑尔根举办马良个展;在深圳举办《梦乐园》马良、刘韧摄影双人展。马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道具的摆拍,布景然后又由手工着色,使得作品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且在这手工上色的偶然性间,保证了其摄影作品的唯一性。马良献给人们的作品里从来不曾有现实,只有无边的幻境。他希望人们带着隔雾看花的朦胧喜悦,将那些作品视为是一个柔软的可以随时穿墙而过的迷宫,一个我们可以任意破解的迷题。

 

  

  08.缪晓春

  提名理由:

  1964年生于江苏无锡,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1999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系主任。2010年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缪晓春个展“两个大录像”;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十年曝光”联展。缪晓春试图以新技术发现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连接点。缪晓春以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手动,试图探讨作品本身的命运和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中利用合理的形式表现“所想”的艺术能力,2010年的缪晓春在其创作中充分运用影像技术和想象力向观者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觉想象世界,并通过此世界带动观者进入一个深度思考自我存在的状态,仰观缪晓春的作品时,其作品的叙事语言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接近于“神灵”的高度。

 

            09.卢广

            提名理由:

      卢广凭借个体持续对中国污染的调查式拍摄,使新闻摄影的社会感知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拍摄过程中,卢广做了很多环境的调查,成为中国社会摄影的标杆,2010年他拍摄大连油污染获救者照片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10.王宁德

  提名理由:

  1972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宽甸县,1995 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2010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举办个展“要有光”、在巴黎北京画廊举办“某一天”、在东京禅画廊举办王宁德作品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出“要有光”王宁德个展。王宁德在图片作品《某一天》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后,渐渐从摄影向装置转移。但是从摄影衍生出的一些问题还是萦绕在他的脑际。这是一些被解开的因素,被拆散的动作,王宁德仍然继续着有关“影”和“像”的思考。例如,“光”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按下快门的瞬间,摄影师看不到图像,就像人闭起眼睛的瞬间,但是图像还是马上出现了。“摄影”就是这两种状态的交替。王宁德想把“看不见”和“看见”重叠在同一层面。和照相纸一样,普通纸也能因光的照射而显影。时光流逝,影子却在纸上留下足迹。一场宗教的晚宴能够激起千年的崇拜,而它所留给我们的证据仅是一场幻象。

 

  

  11.严明

  提名理由:

  1972年生于安徽蚌埠,毕业于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2007年任职于南方都市报,2007年至今任职于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现为自由摄影师。现生活在中国广州。2010年7月获2010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比赛冠军,2010年8月获大理国际影会最佳新人奖,2010年12月参加“四度空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当代摄影展(香港)。严明是中国纪实摄影的新生力量,在长江沿岸拍摄的《我的码头》同样体现着某种视觉的超验,但他似乎更关心人本身,在其全部照片中都有人的存在。这种存在经常伴随着一种痛感和荒诞。当这种视觉上的荒诞和痛感被放置在一个正方形的画框内来体现着被摄者的存在状态时,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一种建构在大的历史时代——后三峡移民时代背景下的微观影像表达。生活境遇的变迁导致了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方式的改变。在严明看来,这种状态和方式的改变给他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拍摄感觉的源泉和“心灵的对等物”。因为,他自己的生活境遇也随着辞职,发生重大改变。两种境遇的相互契合,也是导致这种深度的日常观看的主因。在我们看来,他是在用一种深刻的生活感悟和个性化的影像模式,去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视觉场域。

 

  

  12.张大力

  提名理由:

  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生活于北京。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大力就以街头涂鸦的作品《对话》而闻名,他也是最早关注民生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2010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第二历史”张大力个展,同年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展出。自从有了数码相机和电脑技术,人们就习惯了修改照片,裁剪、构图,去红眼,调颜色等等。2010年张大力对“第二新闻”、“第二历史”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和展出。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张大力作品展“第二历史”,将今天的“PS”带到了历史中,让观众猛然发现,原来修改照片在每个时代都存在。艺术家的呈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照片被修改的先后背景,更看到了时代的痕迹,那些最初的、原始的照片由此呈现出历史的另一种面貌,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修改,基本上是和绘画相结合,被修改的照片精心用画笔填补画面的空白,进行改动,毛主席眉间的一丝皱纹也可以被细致地抹平。这种专业与技术在展览中,也屡屡让观众惊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