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美术报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浙江-杭州
您所在的位置:美术报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研讨会纪要

2011-04-15 11:45:50          

  地点:杭州·美术报画廊暨茶中话会所

  2008年11月28日在《美术报》画廊开幕的《霞彩蒂根》绘画、根雕展上,先后有数百位,同是当年的老同学、老校友们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对艺术家李蒂、李霞萍夫妇的艺术成就表示了最热烈的祝贺。其盛况,真是空前。

  在展览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两李的老同学肖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我要祝贺美术报画廊的开业,更要祝贺李蒂、李霞萍夫妇在八十寿辰之际,举办的这个艺术作品展。李蒂、李霞萍是我的老同学,当时李蒂是学生会主席,李霞萍是团支书。上世纪50年代,李蒂为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军事干校。尔后他们又支援边疆,到黑龙江哈尔滨生活工作了几十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各自调回宁波、杭州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埋头苦干。退休以后仍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李蒂的一生用自己的根雕作品以及组织工作,对中国根艺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老院长刘开渠先生对他评价很高。同时,我没有想到,李霞萍临近晚年,还在不断探求艺术,画出了如此精彩的油画作品。今天我能看到这些精品力作,感到很高兴,很兴奋。在她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崭新的画风。真是人老心不老,非常难能可贵。”

  美术报负责人在开幕式上也激动地说:“我代表美术报社首先向李蒂、李霞萍夫妇祝贺画展开幕。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一生不断对艺术追求、不断奉献的精神。他们拥有的艺术财富,令我们敬佩,让我们羡慕。他们的艺术精神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的美术报画廊刚刚起步,非常希望以老艺术家们为榜样,不断开拓创新,为我国的美术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次日的上午,继而在杭州市四宜路的美术报画廊暨茶中话会所召开了“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研讨会。参加研讨的有,当年的老同学、老校友(以发言先后为序)吴德隆、杨成寅、范毓玲、陈冰心、顾盼、郑毓敏、潘长臻、孙恒俊、黄德义、蔡小丽、严荣滨、孙祥亨、林文霞、金沙、赵仁等。冯罗铮作了书面发言。研讨会由中国美院教授、美术报社副社长高照主持。

  研讨前,美术报画廊总经理朱书源先生首先讲话。他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美术报画廊是由一个有志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的文化精英团队精心组建的。目前拥有一支富有创新且有经验的专业策划、资深鉴赏专家和专业评论团队。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杭州云泽(茶中话会所)茶艺馆的资源优势,为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创作、交流的信息平台。我们积极本着“学术+推广+市场”的经营管理营运模式,把经营名家书画作品,推广具有潜力的优秀书画家作为发展重点,全面进行全程策划宣传。为广大的书画家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市场平台、为广大的收藏家们提供一个收藏文化艺术精品的平台、为广大文化艺术精品的经营者们提供一个稳定发展的平台。公司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争取把美术报画廊的领域拓展到全国各个区域,最终达到“传承华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的宏伟目标。

  朱书源说,很高兴参加今天李蒂李霞萍两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研讨会。昨天,在美术报画廊开业之际,我们率先举行了“霞彩蒂根”李蒂李霞萍夫妇绘画根艺作品展览,杭州市政府领导、美术报总编、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及全国各地百余名书画艺术家们出席了开幕仪式,大家给两位老人的作品和艺术人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次展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的工作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美术报画廊的经营理念及方向:那就是“发掘精英人才、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英团队、推广精英艺术”。

  现将研讨会有关发言作如下整理:

  高 照:

  由我来主持《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研讨会,本人深感荣幸。

  李蒂、李霞萍两位是我的老学长、老前辈。我们凡年长的,在“文革”前参加过“社教”的都知道,工作队员必须要做到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实行“三同”。所谓“三同”,即是“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今天研讨的两位对象,在人生道路、艺术追求上,却做到了“五同”。他们一同姓,两位都姓“李”;二同庚,今年他们同享八十大寿;三同学,曾同在一所大学求学;四同伴,昔日共结良缘,今朝百头偕老;五同道,他俩一生追求真善美,走在艺术的大道上,共同实践艺术的理想。他们这“五同”远比“三同”要彻底。

  至于他们两位的艺术成就,早在5年前李蒂老师在他的故乡、山东兖州的博物馆内,就专门设立了他的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为故乡所关爱。昨天肖峰老师也说,李蒂在根雕艺术上更重要的成就,还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开拓了我国古老根雕艺术的复兴。他亲自创建了浙江省的根雕学会,从而推动了包括全国根雕在内的艺术事业的发展!他在根雕界是响当当的开拓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新兴根雕艺术的缔造者。他坚持“天人同构、以根载道”的主张。特别强调根雕的教化作用。在创作上,坚持“一像、二美、三神、四理”的美学原则。是位具有很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坚持艺术的这个走向,也正是我们老一辈所要坚持的人生之路。

  李霞萍老师,特别是这一次展示了这么多作品,又有这么多的老同学来欣赏她的油画佳作,使我感到十分意外。而且画得又如此精彩,真是很不容易。我对油画缺少研究。但是我从画上还是能看出她的绘画文脉及其表现手法。似乎更多的还是从印象派中吸取了养分。印象派的唯美,在形式上主要强调色和光的瞬息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感受与印象。当然,现在李霞萍老师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我独到的绘画语言,色彩表现得十分大胆、豪放。就如她讲话一样,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如何画就如何画。有自己的艺术境界。成就斐然!

 

  我们今天的研讨会,既然是研讨艺术的人生,就让我们在这霞彩纷飞的时光,以他们两位作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艺术的道路上,艺术得更浪漫、生活得更美满。这次研讨会,既是对他们展览的祝贺与艺术的肯定,也会给我们的生活以有益的启迪与激励。现在请让我朗读一首由中共杭州市委副秘书长郭禾阳即兴所赋的一首诗,以表达他参观画展时的一种感受:

  林下双子天仙配,

  逍遥艺海八十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山高潭渊终不悔。

  老同学冯罗铮女士也因故不能前来参加研讨,特作了一个书面发言。全文如下:

  1953年秋,我刚入学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时,就受到学生会的干部李霞萍的接待。她和几位同学陪我们去湖边,向我们介绍学院的情况。总之,她是我最早相识的高班同学,亲切无比。今天看到李霞萍学长充满整个画廊的精彩作品,令我十分震惊。前几年见到过她几幅作品,觉得她的画色彩绚丽,笔触挥洒,构图独特,一种无拘无束,尽情表达内心对大自然的感受的艺术力量。她的代表作《大地新生》更是以一种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色块描绘了大地、生长、春天!《满山红》则比较细腻地刻画了大自然一个局部,令人久久在作品前停留、驻步。《春绿》则是一幅用爽快的大笔挥挥抒写了春意。她的多幅花卉静物更是美不胜收,是我特别喜爱的作品。实在没想到55年过去了,李学长还这么健康,作品还这么充满朝气,我希望学长艺术生命常青,画到100岁!画得更好、更美!

  好,下面就请各位放开胸怀,畅开言路,踊跃发言。

  吴德隆:

  这两天的活动使我的情绪很激动,因为到场的人大多数都是老校友、老同学。这份情谊,让我们一辈子在艺术园地耕耘的同学们难以忘怀。我从前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多他们的作品,像李蒂这样雕塑系毕业的,去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人不多,而且他引导了浙江省根雕艺术事业发展,帮助建立了根雕艺术基地,他对根雕方面的影响是历史性的。我曾经去参观他的工作室,环境很乱,创作条件并不优越,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相当不易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形”是根雕艺术的基础,他比民间根雕工艺的造型观念及审美意识上有更大的发展,他的根雕工艺整体倾向于抽象;“意”是根雕艺术精神,艺术的想象力,构思创作都有他的独到之处。“趣”是根雕艺术的表现,像而不像,似而不似;“美”是根雕艺术的语言,艺术最根本、最本质的就是体现艺术“美”的价值,是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他的作品用线的组合,一种韵律感,从形式法则中提炼视觉美,体现出根雕艺术在民间工艺上有很大的突破,没有艺术个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和李霞萍是在师范学校相识的。一起学习水彩,那时我才17岁。她现在所创作的油画和水彩画不像是同一个人的作品。水彩概括简要,油画较大胆,水彩与油画的材料不同,水彩画很迷人,就如那花卉水彩就像是一个年轻少女一般羞涩,对于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表达和技法上掌握很娴熟。她自己说,是从2005年才开始尝试油画的,很不容易。色彩的表现方式很好,色彩的感染力很强,艺术精神极强。我们要向李霞萍同学学习,她的画有两种手法:一是用小笔画出阳光和空气的效果;二是用大笔触画出大气势的感觉。祝愿李蒂、李霞萍两位身体健康,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

  杨成寅:

  我与李蒂关系较密切,他那时候是班里学生会主席。后来他去部队参军,多年后回到浙江做根雕,他是浙江省根艺学会的会长。李蒂很聪明、务实,对浙江省根雕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因全国根雕艺术协会成立,让他担任副主席一职,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根艺在清朝开始发展到了民国却断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得很快。中国当代的根雕,这与李蒂关系很大。他在理论上的研究、活动与组织,推动了根雕的发展。他的根雕艺术思想比较宏观,和宇宙相联系,思考整个宇宙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有一件作品就像是宇宙一样,还有一个貌似中国的地图,构思新颖,表现手法恰到好处。根雕艺术的取题,有助于根雕艺术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一像、二美、三神、四理。他在取题上就能表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关于李霞萍,我现在很多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不画画了,也不做雕塑了,而李霞萍她一直坚持在画,一直在思考艺术的发展,她的水彩画是真正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她把英国水彩画的技法和我们中国50、60年代水彩画传统技法相结合,发挥了水彩画的特点,色彩丰富、简练。

  范毓玲:

  今天看到她的作品使我非常吃惊,又潇洒又浑厚,我个人把水彩画看作是小提琴,油画是大提琴。李霞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我很羡慕也很尊敬。她在东北生活条件很艰苦,还能有这么多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她非常热爱艺术。并且还十分注重同学之间的情感,她在别人有困难时,就会出现在同学身边,平时她虽然话语不多,但使人感到温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少有人能够在艺术与行政这两方面兼顾得很好,可她做得很好。

  陈冰心:

  他们能把西方的艺术与自己的艺术语言相结合,这是他们最大的成功。我在美国参观每个展览,去学习国外的绘画技法。我发现李蒂、李霞萍的作品与外界相比,油画和根雕的水平,都很高超,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顾 盼:

  艺术创作起点要高,这就必须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李霞萍老师能以色显光,有笔墨意趣,她十分重视色彩的传神效果,很值得研究。

  郑毓敏:

  老同学李蒂对事物反应快,干什么工作总是跑在前面。“文革”前后,他为黑龙江博物馆收藏了不少潘天寿先生的国画。如《独揽春风》别人认为臭,他却以为是臭豆腐,香!“文革”后,他回到浙江,跑在前面,组织中国美院的老校友们,成立了“五五同学会”。此后,他又跑在大家前面,干起了根雕,组织了浙江省的根雕学会。很了不起!我对李蒂学兄很佩服。对他的艺术,我以两个字来概括:“追求”。分解开来有三点;一是艰苦地追求,二是孜孜不倦地追求,三是脱离功名的追求。

  关于李霞萍的作品,我们通常写生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基本练习,要像,研究固有色、构图等。这是写实;二是画家创作。那是凭感觉,讲写意。环境可以移植,这叫写心。李霞萍的写生是创作。在油画作品中,有印象派的传统;有野兽派的鲜艳色彩;又有表现主义的画法。做到不拘一格,随意挥笔。感觉水彩比油画更成熟,是属于最优秀的水彩画之一。

  潘长臻

  今天研讨会的题目很好,叫“《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研讨会”,这不仅是作品的展示,还是艺术人生结晶的展现,当然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总结艺术人生,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从学到用,李蒂、李霞萍他们两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理论总结可以指导我们今后的方向,李蒂用他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艺术服务;李霞萍将她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新意识很明显,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把自己一生的学术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创作中。

 

  孙恒俊:

  关于两位的艺术和人生,不停学习,不知疲倦,令我很敬佩,一直在为自己的艺术努力,刚才大家都把我想说的话说完了,我现在只能在这里祝贺他们的艺术常青。

  黄德义:

  对李蒂、李霞萍在艺术道路上不离不弃的追求精神,我特别的感动。我可以感悟到他们的精彩艺术人生,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地讲,在我们下乡写生的时候,李霞萍的艺术激情不差于年轻人,她这次展览的作品很多都是在那个时候写生的。从李霞萍的画中感觉极赋灵气,她知识广博,并且十分谦虚,能否定自己艺术中的不足成分,会探索自己新的艺术语言,在不停地思考学习。她在开幕式上说:“现在我80岁了,还要从头开始学,”这样的精神很可贵。李蒂老师的根雕,对根雕和石雕我自己也很喜欢,但是自己没有这样的慧眼。他能用自己独特眼力化腐朽为神奇,他赋予了根雕艺术一个时代特点,在他的作品里面有一个“像”,就是似与不似之间,里面有很多新意,值得思考回味。

  蔡小丽:

  我是搞工艺美术的,对油画不是很懂,但是我看了展览后,我的梦中都是色彩,闭上眼都是李霞萍老师的画,怎么也忘不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李霞萍老师一起出去写生,那时我还看不到她画面上有那么多的色彩。可是这次,我根本就想不到会有这么绚丽的色彩。李蒂老师的根雕构思、取材、艺术的处理,好像随心所欲,运用自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细心的构思营造,根雕题材非常新颖,范围非常之广。他们两位的作品使我非常震动。同时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一直能坚持探索到现在,对我们和现在的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在艺术道路上不追求名利,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年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严荣滨:

  两位都是我的老师,今天能看到两位老师的作品,我非常荣幸。李霞老师的水彩和油画,还有李蒂老师的根雕作品,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我也到退休的年龄,我也应该向两位老师一样,去追求自己的艺术。看到李蒂老师的根雕,我总结出来形、神、意,都具备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他的作品整体地提高了我对根雕的鉴赏艺术水平。

  孙祥亨:

  我看大家都谈了很多,今天是艺术人生研讨会,关于艺术我们已经谈论很多了,我都同意大家的观点,我就不谈艺术,只谈人生。当年李蒂、李霞萍一起进学校,那时我们都在学生会做工作。在那时我就感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会照顾、关心和帮助同学。当李蒂回浙江后,搞了一个“五五同学会”,指的是在50年代,当时我们又都50多岁,就取名叫“五五同学会”。当时他就把办班所赚的钱拿出来办这个同学会。从这些地方,就能体现他的人生价值观。

  林文霞:

  我和他们俩都是同班老同学。他们有个很好的儿子叫大军。这次的展览与研讨活动,都是在他的策划下进行的,他们两位很有福气!

  金 沙:

  我刚才一直在听大家聊艺术、聊人生。我在这里看的特别清楚,你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在人的一生中,智慧的巅峰、艺术的巅峰都是在夕阳红的时候。我觉得夕阳红是最美的。昨天我看完展览回家,拜读了他们的人生履历,在艺术上的追求,还有生活上的追求。两位老师让我非常敬佩。

  赵 仁:

  两位恩师曾经都教过我们,平时不常见面。但是我们今天看到两位老师的作品,我们感觉他们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境界。从艺术人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艺术价值。在这里我们祝愿两位老师在80岁后,艺术的道路上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 照:

  今天的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各位都作了很好的发言。谢谢大家。我们如何做人,怎样从艺?要如李蒂先生的座右铭所云:要像根,甘居地下,不露头角;要像根,汲取营养,供给花朵。要像根,攀石扎根,不畏风雨;要像根,死而后已,供作艺品。

  今天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都是六十开外的老同志了!请让我借此机会,祝福各位,在这个《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的研讨会上,请大家不要与自己的昨天比,那样自己会越比越老;只有与自己的明天比,我们将永远年轻。祝福李蒂先生、李霞萍女士;祝愿我们在座的所有各位,永远年轻、永远年轻!大家的艺术永远年轻!

  在研讨会上,李蒂、李霞萍之子李大军先生,代表他的父母,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霞彩蒂根》艺术人生研讨会。他说:“我知道,在大家这个年龄段上,人生经历也都非常丰富,同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在此向各位艺术家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个画展和研讨会的成功,是与美术报画廊的大力协助分不开的,是和各位艺术家的支持分不开的,再次表示我的感谢!”。

  (徐玉明、王俐力、张燕根据录音记录、整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