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油画学会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油画学会>画廊动态>正文

“新现实主义油画”之徐唯辛

2011-04-15 11:46:49          

作品一:《工棚》 作品二:《酸雨》 (三联) [徐唯辛简介]   1958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72年在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始随美术教师李大用先生习素描,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7年油画《馕房》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院长助理、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致公党人民大学支部主委。   1958年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1972年 在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始随美术教师李大用先生习素描      1975年 作为知青下乡插队至三坪农场      1978年 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      1981年 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分配至新疆外贸地毯进出口公司从事地毯图案管理工作      1982年 调赴新疆和田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创作油画《背水》      1983年 创作油画《集市》、《布市》      1985年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87年 油画《馕房》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1993年 游历西藏北部;创作油画《酥油茶馆》      1994年 《酥油茶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从西藏拉萨返广州      1995年 油画《圣地拉萨》始创作      1996年 油画《圣地拉萨》创作中      1997年 油画《圣地拉萨》完成并入选"1997当代中国艺术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徐唯辛油画集》      1998年 《酸雨》创作中;完成油画《过道》之一和之二;当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名家精品·徐唯辛油画作品集》      1999年 油画《酸雨》创作结束,入选广东省美展,获银质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      2000年 作为中国百年160位杰出油画家之一编入6卷大型典籍《20世纪中国油画》;油画《酸雨》入选20世纪中国油画展;参加"世纪之门"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四工作室做访问学者        2001年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      2003年 始创作油画《工棚》;油画《过道》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展;《龙年1976》创作中;作品和创作情况在《东方艺术》杂志"中国著名油画家工作室访问" 专栏发表      2004年 油画《工棚》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及北京《世纪风采》展,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北京市政府文艺奖、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和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佳作奖;《打工图》、《1976·龙年》入选"世纪风骨50家展"。      2005年 任北京油画学会副秘书长。创作油画《打工图》、《矿工肖像组画》、《中东、东北亚核设施鸟瞰》、《天安门广场鸟瞰》、作品入选“此岸的彼岸—当代艺术展”、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代艺术展澳门“城市皮肤当代艺术作品展”。 【相关评论】      现实主义油画的传承和创新 文/徐庆平   油画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探索出一条油画成为中国主要绘画形式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国油画家能自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探索如何以油画反映中国的现实生活,显得难能可贵,而中国当代油画也以其卓尔不群的特色,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徐唯辛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扎实的油画写实功底和独立的思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并造就了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学术价值。   从中学到下乡当知青、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研究生,再到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在对油彩和松节油如痴如醉的爱和迷恋中,徐唯辛的油画写实技法日趋完善。与此同时,他也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展开了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有一些关键的阶段,如民主与法制、工业和后工业文明等都需要补课。仍处在一个后农业社会的中国,文化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还相当遥远。艺术家应该清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能因为落后而急躁,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份的当代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以作品来反映和关注社会进程。      让我们回顾徐唯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油画界产生影响的作品: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获大奖的《馕房》,是一件表现边疆风情的杰作,形式上的唯美伴随思想内容上的单纯,犹如农业社会中一首恬静、优美的牧歌;深入西藏、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的油画《圣地拉萨》,是对西藏文化和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史诗般的展现,令人感到震撼。它是画家天赋、实力和耐力的结晶,由此成为当代画坛的力作。这之后,徐唯辛开始了艰难的蜕变。1998年开始创作的《过道》系列和《酸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明显有了更加靠近绘画本体的趋势,反映的又是当下中国人对于生存环境的焦虑,对工业文明的后果的反思,因而凸现出明显的“当代性”;而近来反映“文革”和“民工”题材的作品《龙年1976》和《工棚》(获十届全国美术展览银奖、第四届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更是试图在形式和内涵上对自己进行突破,反映了画家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敏感问题的思考,同时在油画技巧上也更加挥洒自如。从徐唯辛的艺术发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传承和贡献。 (作者徐庆平为徐悲鸿之子,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