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艺门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8
  • 印象:
    舒适 精致的院落 安静 惬意 展览不错
    确定
  • 经营时间:
    19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艺门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割肉”还是“换筹”?

2011-04-15 12:06:22          


张晓刚 《黄色肖像》

  从今年五月开始,古代、近现代书画就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独一无二的兴奋点,人们在屡创新高的数据中,寻找着金融危机后市场复苏的讯号,并以此推断秋拍的乐观前景。可是,在一片振奋人心的士气中,曾经扛起拍卖市场先锋旗帜的中国当代艺术,却深度失宠。

  记者在某知名拍卖公司的油画拍卖现场发现,前排大部分的座位都被空了出来,几位拿着号牌的买家和一些“看场”的圈内人三三两两地坐在后场,在拍卖师稀稀拉拉的落槌声中,近一半的作品流标,而成交的部分,也多在几万至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最后,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油画专场以几百万元的成交价匆匆结束。记者查询到,仅仅是在一年前的2008春拍中,该公司的油画专拍成交额还能稳居几千万,更不要说,当代艺术火暴期的2007年,各大拍卖公司当代艺术板块的成交额都能轻松过亿。

  一度强劲的中国当代艺术自去年春拍开始显出颓势,并在该年秋天一路下滑,直到今年春天,已经调整了整整一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依然得不到市场复苏的预期,以至于大部分嗅觉敏锐的拍卖公司将工作重点转而投向古代、近现代书画,有些甚至取消了开始赔本的当代艺术专场。

  三方支撑缺失导致油画拍卖市场一蹶不振和其他一些拍卖公司减少当代艺术拍品份额不同,北京荣宝在今年春拍直接取消了油画板块,负责人刘尚勇更是向记者表示,停拍该板块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持续几年。刘尚勇说,公司在作出停拍决定之前,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其谨慎考虑。在他们看来,虽然现在当代艺术市场萎靡,但是只要依然“挣扎”在这个市场中,等到回暖时,就会为自己在这个市场中留有一席之地。但刘尚勇并不认同,他认为,“之所以公司选择撤离当代艺术,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中的人不肯死心。”

  刘尚勇向记者仔细分析了今年春拍市场油画板块的情况,他说,这个市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红色经典部分,如果遇到真正好的作品也能卖到一个好的价格。比如蔡铭超花2000多万元买到的《南泥湾》,“但是这样的作品太少了,能够进入市场的几率非常低,成不了规模,也不能维护一个市场板块的运营”。

  第二个部分是以陈逸飞为代表的写实画派,但是这个板块被严重透支了至少5年的行情。“买家拍到手后,五年内赚不到钱,这样就不能吸引新进买家入市,新进买家力量缺失,单靠原有的几位藏家买来卖去,是支撑不了这个市场的。”

  第三个部分便是曾经一度火暴的中国当代艺术,刘尚勇把流通于拍卖市场中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称作筹码,他说,目前这些筹码都在卖家手中,他们不愿将价位还原到市场能够接受的水平。“虽然现在这些筹码的价格都在降,有的是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市场认可的价位。不受认可,自然没有人愿意接盘。”

  刘尚勇说,油画板块的三个部分都没有支撑点,作为拍卖公司来说,自然没有必要赔本做下去。

 


艺门画廊展出的摄影作品

  当代艺术若想再次获宠,应先学会“割肉”

  按照刘尚勇的说法,当代艺术已经成为油画板块中问题最为突出的部分。记者也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当代艺术作品甚至成了一些拍卖公司的烫手山芋。“都是原有的客户送来的,不收不好交待,收了又卖不出去,卖家也没有仓库,都送到拍卖公司的库房。我们还得仔细为其保管,稍有划痕就要赔付。”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卖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抱怨道,“上个月我们就因一幅作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划了一道而赔了卖方1万。但是如果真正再给卖家退回去,他们也都不愿接收,有的长期拖延时间不来取,有的给了我们地址,物流公司过去后又发现地址根本不存在。毕竟,这些作品放在拍卖公司,卖家省去了租用库房的费用。”

  从宠儿到如瘟疫般唯恐躲之不及的弃儿,中国当代艺术遇到了高峰期以来难以名状的尴尬。对此,刘尚勇建议说,卖方需要学会“割肉”。“其实就和做股票一样,比如这支股票我做成死庄家了,就要找几个朋友分分仓。当时我做这支股票的时候,从5块拉升到45块,中间花费了很多心血,那么分仓后我就少赔点,一股以8块钱的价格给他们。这个朋友认购1000万股,那个朋友认购800万股,参与的人多了,就有积极性。他们会想,这支股曾经有过45块的成绩,现在8块一股,我玩玩,之后哪怕炒到15块一股也赚了。”刘尚勇说,“当代艺术其实和股票一样,比如我有50张某位价位曾经在百万元以上的艺术家作品,现

  在不好卖了,就找几个朋友分分仓。一人拿几张,分别以10万左右一张的价格给他们,自己再留几张,这样,又有人开始参与到这个艺术家的市场中来,继续从10万元开始往上炒,那么藏家留在手中的那10张艺术家作品又会随着市场向上飙升。”

  针对刘尚勇的“割肉”论,业内大多人士表示认可的同时,也认为这样的“割肉”仅限于先前虚高的一些艺术家作品,而那些在当代艺术史上具有标杆意义的艺术家作品,则不会“掉价”太多。还也有一些人认为,真正能够做到“割肉”,对于藏家来说并不容易。“原来几千万买进的作品,现在让他几百万出手,很多人都做不到。”

  除了藏家,一些艺术家对于自己作品价格的陡降也面临两难。艺术品经纪人伍劲向记者介绍说,一方面艺术家大多没有市场概念,往往随行就市,市场能给出多少价格,他们就标价多少,“几百万的时候他们很高兴,80万的时候他们也无所谓。”但另一方面,市场价格陡降,这些艺术家就无法面对先前高价买入自己作品的藏家,因此艺术家为了维护原有藏家利益,又不能在价格方面向买方让利过多。

  而对于这种两难境地,一些知名当代艺术家倒感觉并不强烈。俸正杰就向记者表示说,自己作品的价格并没有“割肉”多少,只是和往年相比没有涨而已。“再说,市场向来都是外界谈论的,对于艺术家来说,有市场的时候,我们在画画,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在画画。”

  当代艺术如不及早清仓,则会面临市场“换筹”?

  虽然“割肉”对于依然囤有当代艺术筹码的卖方来说并不容易,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不及早在这拨市场调整的行情中“割肉”清仓,面临的最大危险则是市场的“换筹”。

  刘尚勇说,原来当代艺术的那批暴涨行情的筹码,都是在西方资金的支持下进入中国的,这些筹码没有文化根基,是西方审美的产物,因此,很快水土不服,但是经过调整,在下一轮的市场行情中,这些海外资金还会卷土重来。因为它们善于把握机会,并在我们这块土地收获颇丰,不会轻易离开。而且,一旦重来,将带来更多的资金。只是,第二次的造访,他们将不再起用原来一度暴涨的筹码,因为这些筹码已经被市场证明,没有生命力。刘尚勇说,“现在大多数参与到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人,还是将炒作艺术品作为一种赚钱方式,因此如果一个筹码被市场抛弃,会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现在很多人手里还有这样的筹码,表面上看好像你在坚守阵地,但是这样的坚持是徒劳的,等‘换筹’一旦开始后,原先你坚持的筹码就会被淘汰,成为‘死筹’烂在手里。因此,现在有‘筹码’的人应该想方设法规避这样的风险。”刘尚勇还说,现在买卖双方互相僵持,一时难决胜负,但是在他们互不相让的阶段,艺术家仍在创作,“比如,我喜欢张晓刚,你800万不卖给我,600万不卖给我,400万还不卖给我,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个王晓刚,李晓刚,我发现他们画地也不错,而且才100万,我很可能就再不和你磨了,去买新艺术家作品。”

  而伍劲也认为市场终究会换筹。“目前5%的艺术品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95%的作品就要面临退市。”伍劲有个“艺术品有效期理论”,他说,尤其是当代艺术,也许有的作品有3年有效期,有的有5年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要退市。

  “换筹”正在悄然进行

  正如刘尚勇和伍劲预料的那样,新兴代藏家逐渐关注起了作品本身,而不是艺术家的名气。当代艺术的“换筹”,正在不可避免地悄然进行。藏家张建梅向记者介绍说,刚进入拍卖市场时,也买过周春芽、喻红等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历练,发现挖掘年轻艺术家更富有收藏和身在其中的乐趣。而且,那些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节节攀升,已经越来越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于是在一些画廊的推荐下,买入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张建梅说,“买有名头的艺术家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好像别人培育的桃子成熟后,我去摘了现成的,总感觉这件作品和我没有什么亲历的关系。而那些我喜欢的年轻艺术家,则是通过我的筛选和挖掘,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是我自身收藏取向、价值判断的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我就会觉得自己和这些作品是有关系的,是亲历和见证的,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也成为我生活方式的多一种选项。”

  对于这样的“换筹”,画廊也有所察觉。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向记者介绍说,现在藏家的比例发生着变化,新藏家进入不多,老藏家的收藏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的调整。“盯名气的人少了,看作品的人多了。有些大藏家也开始关注年轻艺术家作品。”王新友说,“我们有个迪拜的藏家,原来只买我们一两个年轻艺术家的个别作品,现在已经开始购买几个艺术家的多幅作品。”但王新友对藏家也有自己的选择“我会通过拜访、交流等方式确信藏家是真正的收藏者,而不是拿着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筹码的炒家。否则,一些海外买家买到我们现在艺术家的作品,几年后再次拿到中国来高价卖出,将以前的天价泡沫神话再次重演,就没有什么意思。”

  虽然换筹的动作好像正在慢慢展开,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关注70、80后艺术家作品。但中国当代艺术的著名藏家余德耀认为,虽然自己也不间断地关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力军仍然是以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为代表的重要作品。在余德耀看来,新筹码想要完全而迅速地替换原有筹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被替换的只是跟在这些先锋艺术家后面的艺术家作品,而先锋艺术家作品目前只是正常的价格调整,不会被新力量所替换。”

 


“历史的图像——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武汉举行

  惜售使得当代艺术交易萎靡,藏家却并未抛弃市场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深度失宠,但藏家和业内人士并没有真正将其抛弃。在他们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场的萎靡,主要原因之一是拥有精品的藏家惜售。余德耀向记者表示说,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好的作品在内地拍卖场鲜有出现。他认为,国内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都在那些大藏家手中,而真正的藏家除非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一般不会像在艺术品市场中做生意的人那样,频繁地买进卖出。“我曾经买过一幅周春芽某题材的最大幅作品,刚买到后,便有一些相关人等希望我出售,可是我从来不会卖掉自己喜欢的作品。”

  余德耀说,内地拍卖市场没有好的作品出现,他就会去海外拍卖市场买,今年初,余德耀在美国以意想不到的满意价格买下了一幅中国某著名当代艺术家的大幅作品,卖方还给出了20%的折扣。“以前这样的作品要排队才买得到”。余德耀说,“今年半年来,我已经买入不少作品。由于金融危机,欧美一些藏家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原来见不到的当代艺术精品向市面流出,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现在反而正是一个良好的买入时间。”余德耀希望当代艺术的价格调整还能够持续两年以上,这样,可以让像他这样的藏家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作品。

  余德耀还认为,今年的金融危机,对于藏家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判断的机会,令真正的藏家体会到什么是有学术价值的当代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垃圾”。“在6到8个月的时间内,我收藏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架上绘画,还有摄影、装置、雕塑。前不久我就用一个非常好的价格拿到黄永砯的一件装置。另外,杨福东的图片、艾未未的装置等都是我喜欢收藏的内容。”余德耀认为,目前这段时间对于藏家来说充满机会,“这时候正是藏家出动找东西的时候”。

  和余德耀一样,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藏家对以往大名头艺术家作品的兴趣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卖方惜售使得市场已经找不到作品了。

  伍劲说:“前天有个客人让我找某位艺术家作品,出价1000万,但是人家怎么肯卖,买进的时候就1000万,卖方又不缺钱,除非买家给出超过1000万的价格,否则没有机会。这就是当代艺术私下的真实状况:卖方不肯卖,买方又不肯给出更高的价格。拿这件事情为例,作为买方来说,我出价1000万,虽然这是该艺术家在2007年的一个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当时创了纪录,已经是世界最高成交价,你要我给出高于世界最高价的30%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可是对于卖方来说,不要说市场希望以下跌10%的价格成交,就是以原来的1000万成交,也是‘门都没有’。”

  伍劲还说:“今年春拍一件张晓刚900万流标的作品,底价太高,如果调到800万马上成交,因为我知道有人愿意买,但是卖家不愿意。然而,80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狂热的数字,比封面的陈逸飞作品都要贵。所以说,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还是被看好的。一张最精彩的陈逸飞也就卖到600万,一张红色经典最杰出的也就700万,可是一张二流的张晓刚作品,底价就要1000万。这说明卖方供应量已经没有了,惜售了。”

  新一轮中国当代艺术上场需要重视作品本身

  但对于业内的乐观判断,有人也有不同看法。艺术经纪人吴昊则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前几年的暴涨,就像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一样,一些开发商自己买房,造成买家疯抢的假象后又将房子退出来。“其实都是炒作的结果”。吴昊说,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谈市场,不谈艺术。在吴昊看来,张晓刚、岳敏君等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价格不会大跌,但是其他跟风艺术家作品将被市场淘汰。而且,吴昊并不赞同80后等年轻艺术家过早进入买家视野,“在国外,80后艺术家在市场中还是刚毕业的学生,起码要在市场历练10年以上才能进行交易。”

  吴昊说,中国当代艺术是符号的艺术流派,过去购买这些当代艺术品的海外藏家也是真的喜欢他们的作品,但是近些年来,海外买家逐渐将目光投向印度、印尼、阿拉伯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正在拷贝中国的当代艺术模式,他们的当代艺术家也在激增,这样会分去中国在世界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而美国Artkey负责人郭羿承也认为,大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衣”,“特别是798里面的大部分作品,艺术家看不懂,批评家看不懂,策展人、收藏家也看不懂,更别说前来参观的民众了。”郭羿承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很多抄袭美国,是没有艺术思考的艺术。郭羿承说,“中国当代艺术现在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正是反思的契机,只有自己独特创意,而不是一味抄袭别人的艺术才能长久。”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很长一段时间被主流审美边缘化。而自2006年开始疯狂向上飙升以来,便从受人冷落的边缘地带,成为争议的中心。如今,当代艺术要想重新取得宠儿地位并不容易,甚至可能需要五、六年以上的时间,但相信随着买家、卖家的不断成熟,一度饱受争议的中国当代艺术一定会再创辉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