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2年
- 展厅面积:450平米
- 地 区:福建-厦门
浅谈艺术品投资证券化的必要性和持续推进
杨再强
【摘要】经常听好友厦门宏宝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宏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张宏聊起他画廊的经营模式。张宏先生说:投资他所经纪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杨培江的画,宏宝斋保证客户每年最少有10﹪的增值回报,且随时可以把买的画按年10﹪的增值回购。可见艺术品投资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但为何迟迟得不到认可和推广,近年刚刚兴起的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为代表的艺术品证券化因为市场哄抬等原因戛然而止,很多人对艺术品投资证券化的方向产生了怀疑。本文以一个书法爱好者和金融从业者的角度,从艺术品投资面临的难题入手,剖析艺术品投资证券化的必要性,并从其面临的困境谈谈如何推进后续发展。
杨培江《百鸟争鸣》彩墨宣纸245x124cm2013年
【关键词】艺术品 投资 证券
一、艺术品投资存在的问题
书画、篆刻等艺术品作为个性化产品,在商品流通环节存在很大的难题,主要就是:变现难、保管难、估价难、真伪鉴定难。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交易流通方式主要有书画家自售、画廊经销、拍卖行拍卖、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等。常言道“盛世收藏”,艺术品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百姓丰衣足食的今天,其收藏和流通价值蕴藏了巨大的潜力,但现实的情况表明,除个别精通该领域的文化界人士,多数人更愿意把手中的资金投资到股市、房产甚至黄金等领域,阻碍了艺术文化领域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艺术品投资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分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难以进行市场定价。艺术品的定价没有市场可比性,很难判断该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因为每一件艺术品大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比性没那么直观或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二是艺术品本身的真伪鉴定困难。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统一的鉴定规定和标准,没有一个国家统一的具有一批有着崇高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来为艺术品的真伪做鉴定,不少所谓的“专家”依仗名家招牌故作权威,乱开证书。在红包的利诱下,不少真专家彻底放弃了专业的判断能力,况且当今市场作假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投资者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许多投资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连经营几十年画廊的专业人士都怕,记得张宏先生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只做活人的,不做死人的(就是只做活着的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只有活着的艺术家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除了提高投资者的鉴别能力外,提高鉴定师的职业道德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艺术品的流通收藏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否则艺术品容易变质、毁损、丢失或者因为水火而化为灰烬、腐烂。
四是缺少成熟安全的交易平台。为何炒股、炒房、炒黄金、期货者众,关键问题是他们都具有一个很成熟的交易平台,有很好的金融支持,有较低的门槛,一般老百姓方便介入,虽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存在,有些人为此大破财、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但也有一些人为此获利丰厚,卖菜的阿婆因为买股票成为千万富翁曾成为街坊美谈。而艺术品要变现,必须自己或者通过画廊找买家,不然就是通过委托拍卖行拍卖,这期间过程有一定的复杂性,变现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变现时间难以预计,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并且有较大交易量的拍卖行太少----可想而知,敢介入这一行当的不是专业型的就是赌徒型的投资者。
杨培江 《大欢喜》宣纸彩墨 182x144cm2011年
二、实现艺术品证券化,解决艺术品流通变现的瓶颈
我曾经跟张宏先生聊过:为什么你张宏和你的宏宝斋做了20多年了,在业内影响力也非常之大,业绩也很好,可以保证客户有每年超过百分之十以上的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存款、理财都高,但是,一般客户还是愿意把钱存到银行,而只有少部分客户愿意把钱投到宏宝斋买画。这其中除了专业化问题以及以上四难问题外,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问题,银行之所以能吸引很多的客户,关键是银行的信用和平台,客户可以无须或少考虑资金风险问题(除了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外)。要让艺术品市场做大,关键要解决艺术品的门槛问题和流通变现问题,要降低门槛,拓宽艺术品投资的受众面,让艺术品投资群体壮大。最重要的是让艺术品证券化,如果把艺术品当成是一种特殊产品,包装上市,那么一定会有很多的客户、资金进场交易,宏宝斋就一定能做大。那么,艺术品投资的证券化必要性和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一是建立起信用和融资平台。艺术品的证券化有三个环节:第一将艺术品整合成一个资产包,折合成均等的份额,形成标准化的交易方式。第二采取集中竞价或者标准化合约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转让、连续进行交易。第三艺术品证券化,包括艺术品的托管与保险,鉴定与评估,发行与交易,以及艺术品退市等业务流程。通过这些环节不难看出,将艺术品鉴定、保管等专业问题交给专门机构打理,使艺术品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专门的安全的交易平台,有利于投资者放下顾虑,积极参与到艺术品投资当中。
二是整合金融工具,降低交易门槛;实现金融创新,拓宽私人银行投资渠道
2010年5月14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拆分模式”,将齐白石、张大千的94幅作品作为理财产品公开发行。同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该“资产包”配置了杨培江四幅油画及八幅宣纸彩墨作品。该“资产包”采取经纪人加发行代理商的组合经营方式,由与艺术家保持了十年代理关系的张宏作为独家授权经纪人,并由深圳市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担任发行代理商和挂牌保荐人,资产包所有权份额总数量为1000份,份额面值为2000元,总价值为200万元人民币。发行人(经纪人)拥有资产包“所有权份额”300份,交易商(天禄琳琅公司)拥有100份,这两部分份额作为非公开发行的初始保留权益,挂牌后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余600份“所有权份额”,折合120万元人民币,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而天津文交所直接将艺术品与股票、期权和基金的模式融合形成了一种混杂模式,以“一元一股”的低门槛向公众公开发售。投资者只负责考虑市场发展和升值空间等商业问题,与其它商品建立同等交易门槛,迅速打开了艺术品交易流通的大门。
不管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拆分模式”,还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份额化”,其运作模式都是将一个艺术品资产包拆细,形成 “分拆权益”,让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及流通这些权益,获得艺术品资产包增值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艺术品证券化,迈出了艺术品证券化金融创新的第一步,丰富金融衍生产品,拓宽私人银行投资渠道,使富人的钱更有去处。
四是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流通市场大发展的最直接受益人就是作者,以往通过自售、委托画廊销售、拍卖等渠道流通其作品,又要创作又要经营销售,顾此失彼。作者往往需要具备足够的知名度或社会影响力才有可能售出自己的部分作品或拍出好价,但多数艺术品创作者穷此一生的心血很难真正兑现或在流通环节实现其价值,导致很多有才华的作者因无力维持生计而被迫放弃继续创作。而实现证券化以后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更多元更开放,有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作品得到关注,对不同等级的作品设定不同的档位供开放交易,使每个阶段的创作者和其作品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了解和比较,大大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这对于文化的推动非常有利。
杨培江《欢乐颂》 宣纸彩墨 97x180cm 2011年
三、艺术品证券化风起云涌,一波三折,遭遇瓶颈
2012年可谓是国内文交所惊涛骇浪的一年。国内首家成立的文交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于2009年6月正式揭牌。2009年9月1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5月,成都文交所成立。6个月后,有南方报业参与投资的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差不多同时,郑州文交所获批。而据《投资者报》调查发现,有超过20个省市酝酿建立自己的文交所。此后,国内文交所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11年3月14日,天津文交所推出份额化交易,上市交易的10个艺术品份额开盘即涨停并一直持续到收盘,继续演绎疯狂上涨的行情。其中,《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在28个交易日内从被拆分后的每份1元,分别被爆炒到12.97元和12.90元,净投资回报率接近12倍,历经1个月零3天共19个交易日,涨幅达到621%和570%,上演了一幕惊险刺激的资本神话。天津模式在此后短短十个月之内被不断复制,在楼市与股市低迷中,“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成为了具有超强吸金能力的“艺术品股票”。
但很快的,这种份额化交易由于规则不明、监管缺位,逐渐异化为“击鼓传花的金钱游戏”。与此同时,诸多乱象不断发酵,规则频改、违法经营、暗箱操作、退市缺陷,纷纷暴露出文交所交易热潮背后的非理性状态。面对如此疯狂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2011年底国务院下发“38号文”、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49号文”, 饱受争议的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进入“整顿倒计时”阶段。2012年6月30日,各地文交所迎来了清理整顿的大限。9月开始,不少文交所已经终止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并进行善后赔偿。泰山文交所、郑州文交所、深圳文交所、南方文交所、湖南文交所、南京文交所等相继以各种方式办理申购款项的退还工作。文交所这一艺术品证券化的交易模式暂告失败,文交所的未来动向将关系到中国艺术品证券化道路的生死存亡。
杨培江 《网中》布面油画 185x170cm 2012年
四、如何使艺术品证券化持续健康发展
天津文交所的乱象,将“金融与艺术品结合”的模式推到前台。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质疑和审视这种金融创新的手段。于是乎,全国各地各路豪杰、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艺术品"证券化"、收藏变"炒股" 是投资还是投机;是创新还是陷阱? 艺术品证券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艺术品股票是创新还是博傻,盲目跟进易受害等等,一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各路豪杰对艺术品证券化这一创新之举褒也好贬也好,都是值得我们在规范艺术品证券市场上借鉴的。但实际上,天津文交所并非中国第一家类似的机构,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家。凡创新必有风险,一如A股市场的逐步完善一样,只有经历过风险和其后的逐渐完善,艺术品的金融创新,才会走向真正的正常与繁荣。笔者认为,任何新生事物都一定会有它考虑不周的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规范其行为,严谨之规则。对于艺术品证券化这一创新举措应该采取疏的办法,而不应该堵。
要使艺术品证券化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完善和规范艺术品证券化市场,弥补艺术品证券化初期产生的漏洞,解决该市场出现的乱象。
(一)分设交易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加强各交易机构的准入审批及日常管理。艺术品证券交易可借鉴股票交易管理模式,区分功能设置交易管理机构(如上交所与深交所)和交易经营机构(各证券公司),交易所负责准入审批和运营管理,交易公司作为前端经营机构供投资者具体参与交易,提供交易和咨询服务,这样一方面便于各地投资者参与投资,另一方面也加强集中管理,避免出现因各地分设交易所导致的政出多门,以及因为相关制度、人才等方面的配套不足而致管理混乱,为艺术品证券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
(二)严格准入门槛,执行实名审查制度。建立艺术品市场的保荐人以及保荐公司制度,以保证上市艺术品的确真、确权以及信息披露;要在竞争和创新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通过修补交易规则和加强监管来规范。中国今后文化产权的交易方案,需要大胆而稳妥地摸索。既然是摸索,政府应有一个机制联合各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精英进行研究,给予指导。
(三)成立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评估机构,专门对拟打包上市的艺术品进行估价、鉴定。将艺术与资本挂钩,将艺术品与股票挂钩,将收藏与炒股挂钩,这确实是一种金融创新行为。开放艺术品金融市场,让艺术品投资从小众变成大众,一定程度上也许能促使购买者去深入了解艺术。但是也要防止金融陷阱的危险。艺术品“证券化”运作归根结底有赖于对艺术品价值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首先要成立统一、权威的鉴定机构,制定完善精准的业界鉴定标准;其次要对艺术品进行数据库整理和监管,艺术品鉴定和估价要做到查有出处;包括系统监管体制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四)增加保障机制。可指定几家保险公司专门对拟证券化的艺术品进行全程保险,确保交易标的真实、可靠。
(五)建立健全退市机制。国外艺术品交易退市机制一般有两种,一是明确了存续期的,到期后进行竞价拍卖交割;二是无定期的产品可以要约收购形式退市。
(六)指定艺术品的托管机构,专业化管理、保管艺术品。
(七)委托相关高等院校培养艺术品欣赏、鉴定、评估、保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充实相关领域如保险公司、私人银行、文交所等机构之需。
(八)加强艺术品市场的监管。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一直是文化市场监管中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十几年前就已经起步,2006年也再一次加大力度,但一直未能上报到国务院法制部门。这是因为市场本身发育程度、规范程度还很低,尽管一些问题已经暴露,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还发育得不够充分。这给立法部门、管理部门带来了难度。从监管的层面来讲,有些问题到底是管还是不管,特别是一些类似于评估的代理人制度还存在争议,如果这样一些核心的问题不能够取得共识,法规上的建设也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九)解决资产包太小,容易被大额资金炒作问题。建议对拟上市的多个资产包进行重组,可以规定拟上市资产包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方能上市。
艺术品证券化是文化产业领域的新兴事物,目前各项政策和举动都处在试水阶段,需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去探讨和摸索。理论上的东西还得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使之走向成熟规范,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摸索,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把它扼杀在摇篮中,否则,艺术品投资领域就将前途渺茫。
参考文献
1、 深圳新闻网 艺术品证券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中国新闻网专家:艺术品证券化需解决五大难题 否则凶多吉少
上一篇:2013.05.23-05.26六合艺术联展(香港)
下一篇:我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