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大田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
您所在的位置:大田>画廊动态>正文

刘开渠艺术年表

2011-04-15 12:27:26          

  刘开渠艺术年表

  1904年 甲辰 清光绪三十年 诞生

  ● 我国卓越的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教育家、组织者刘开渠出生于安徽萧县(原属江苏徐州,今为安徽淮北市)刘窑村。父亲识字少许,母亲文盲,无能为其命名,取乳名大田。

  1911年 辛亥 清宣统三年 7岁

  ● 在家族创办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17年 丁巳 中华民国六年 13岁

  ● 离刘窑村12里路的王寨成立小学。远房伯父刘兆年送其二子上学求读,雇请刘开渠陪伴。教书先生按其刘姓“开”字辈,给他取名“刘开渠”。

  1918年 戊午 中华民国七年14岁

  ● 随堂兄弟考入萧县高等小学。王子云先生在校任教美术。刘开渠喜欢画画,在王先生的帮助下,刻苦努力学习。

  ● 4月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设有绘画、图案两科,郑锦任校长。

  1919年 己未 中华民国八年 15岁

  ● “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 庚申 中华民国九年 16岁

  ● 高小毕业,准备考北京美术学校,得王子云先生支持,为其申请“留外学生贷金”。9月,考入北京美术学校中等科。师从李毅士、吴法鼎、王梦白、肖谦中、陈师曾等,学习素描、油画、花鸟、山水。

  1921年 辛酉 中华民国十年 17岁

 

  ● 北京美术学校设立大学部,校名改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后又改为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制七年。校长初为郑锦,后为林风眠。美术教员有李毅士、王梦白、肖谦中、吴法鼎、陈师曾等人。齐白石、郁达夫等亦有讲课。闻一多曾任教务长。他在校学习努力,兴趣广泛,尤其关心时事和爱好新文艺。结识文学家郁达夫,经郁达夫介绍,结识沈从文。曾与赵其文、丁月秋等积极帮助“创造社”推销刊物《小说月报》(郑振铎主编)。

  ● 由父母包办,与徐姓女子结婚。

  1922年 壬戌 中华民国十一年 18岁

  ● 三年级开始分科,刘开渠选修油画。同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于北京《晨报》副刊,以通讯体写的文明剧(话剧)《英雄与美人》观后记,赞扬文明剧通俗易懂,使人受益。

  1923年 癸亥 中华民国十二年 19岁

  ● 与同学李有行、陈宗向等人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经常举行画展,展出人像、风景写生和创作等。不久,雷圭元也入会。

  ● 暑假,由于学校辞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陈师曾、吴法鼎、李毅士等五人,引起学生不满和抗议,校方拒绝学生要求,开除15名学生(其中包括刘开渠),接着又开除了20名学生,激起罢课斗争。

  ● 刘开渠喜欢新文艺,喜欢读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小说,而且每天都阅读北京《晨报》副刊连载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苦闷的象征》时,他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听讲。结识文学界的朋友柯仲平,后又与作家胡也频、丁玲等相识,对他影响很深。

  ● 在朝阳大学听马寅初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并结识马寅初。

  ● 经谭祖尧介绍,结识李大钊。

  ●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在北京孔德小学教美术课勤工俭学。

  1924年 甲子 中华民国十三年 20岁

 

  ● 7月,发表《艺术上的批评》于北京《晨报》副刊。八月四日,写给《晨报》孙伏园的关于《禁止展览裸体画》的信函被《晨报》副刊刊载,这封信对以“有伤风化”为借口反对裸体画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 秋季,考入该校大学部油画系。学习期间,曾为北京西城中学担负刻蜡版兼代美术课程,换得一点经济报酬,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 在老师李毅士家中得知吴法鼎老师病逝,题诗《哀鸣——挽新吾我师》,这是报刊上刊载的刘开渠写的唯一的一首新诗。

  1925年 乙丑 中华民国十四年 21岁

  ● 林风眠被任命为北京艺专校长,并请了法国油画家克罗多到校任教。取消开除学生的决定,校内学潮平息。

  ● 5月至7月,发表《现在的国画》、《敦煌石室的壁画》、《西方极乐世界图》等文章于北京《晨报》副刊。

  ● 孙中山先生逝世。为建纪念碑,治葬会在全国及苏联征集孙中山纪念像雕塑稿,结果因没有作品入选而未建成。全国各地举行追悼会。北京在中央公园举行,刘开渠应邀为追悼会画巨幅油画《孙中山先生遗像》,悬挂在祭坛前。

  1926年 丙寅 中华民国十五年 22岁

  ● 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数千人在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领导下,于天安门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制造“大沽口事件”,侵犯中国主权,会后游行并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遭血腥镇压,造成“三·一八惨案”。北京艺专学生会主席姚宗贤和北师大刘和珍等四十七人惨死,二百余人受伤。刘开渠参加了抬着死难烈士遗体的示威游行。在这次集会和游行中,刘开渠担任北京艺专学生队伍的宣传员和联络员,壮烈的爱国主义反帝斗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影响。

  ● 8月至10月,发表《艺术的新运动》和《石涛的画论》等美术论文,并发表了钢笔画《长生殿》等作品。

  ● 在北平中央公园举行个展,展出油画写生、习作等作品100多件。北京《晨报》副刊曾为其画展发表消息。

  ● 画油画《流民图》,表现因军阀混战、水旱灾害造成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体现了民族的苦难和自己的苦难。

  1927年丁卯 中华民国十六年 23岁

 

  ● 2月,发表《严沧浪的艺术论》于北京《晨报》副刊。3月至9月,又连续发表《徐枋的画》、《评画与看画》、《翟大坤的作风》以及《傅山及其艺术》等美术论文于《现代评论》。他的美术论文,贯穿了一个艺术革新的主题。这年,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星期日》、《长城上》、《生的折磨》和《惨白的湖光》等作品,抒发了少年时代的生活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

  ● 4月28日李大钊被害。同时遇难的烈士中有艺专同学谭祖尧,尸陈陶然亭,他曾冒着风险为谭收尸送葬。

  ● 艺专毕业,学校准备聘任刘开渠为助教,由于北洋军阀政府以画裸体模特儿“有伤风化”关闭学校,刘开渠就业成了泡影。这时《现代评论》编辑凌叔华女士劝他去上海谋生,于是便随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丁西林去上海。

  ● 10月到上海,借住《现代评论》驻上海编辑部,遇正在筹建国立音乐院的肖友梅(原任北京艺专音乐系主任)和郁达夫,并认识了胡适和当时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王世杰(肖友梅之妹夫)。后随张奚若、钱端升转赴南京,借宿闻一多处。经大学院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奚若介绍,到南京大学院担任抄写员和刻蜡版工作。

  ● 在报上发表考察栖霞山石雕的文章《南京栖霞山的雕刻艺术》。

  ● 大学院(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持者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是学者从政,十分珍视培养人才。刘开渠有一次在学院内遇见他时,曾提出想去法国学习雕塑的要求,蔡先生表示赞成。

  ● 年底,林风眠由北京到南京。蔡元培在大学院增设艺术委员会,任林风眠为主任委员,刘开渠为干事,筹备成立杭州艺术院。

  1928年 戊辰 中华民国十七年 24岁

  ● 大学院(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创设我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校——国立西湖艺术院(杭州),这是蔡元培提倡创办的。艺术院设有绘画、雕塑、图案、建筑等系,蔡元培兼任院长,校长为林风眠,教务长是林文铮。教授有潘天寿、吴大羽、李超士、蔡威廉、克罗多(法国人)、林文铮、孙福熙、李金发、王静远(女)等人,王子云任讲师。李金发任雕塑系主任。刘开渠为助教兼图书馆主任。学生有四十几人,首批学习雕塑的学生有:艾青、张谔、曾竹韶等。蔡元培参加了首届开学典礼。自此,雕塑开始列入我国的艺术教育。

  ● 与丁玲、胡也频在杭州葛岭山坡合租一套住房。应丁玲之约为《莎菲女士日记》作插图,后因赴法留学未果。在《现代评论》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池头》。

  ● 5月,收到大学院公函,以驻国外著作员(撰述员)身份,月薪80元派往巴黎。又得蔡元培先生帮助,凑足路费。6.7月间,从上海搭法国邮船起程,在船上结识林铁(原名刘树德,中国共产党老党员,大革命失败后,身份暴露,被组织派往法国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李风勉。邮船8月底抵达马赛港,转坐火车前往巴黎。到达巴黎后的第二天,即前往参观卢浮宫美术馆和巴黎凯旋门楼上的军事博物馆,西方美术使他大开眼界。

  ● 在巴黎学法文,由于生活费用高,不久便迁往里昂继续攻读法语。

  1929年 己巳 中华民国十八年 25岁

 

  ● 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导师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朴舍教授,他的作品很多,卢森堡美术馆和凯旋门楼上的军事博物馆均有藏品。朴舍的艺术表现手法近似罗丹,但又与罗丹的造型不同,刘开渠受他的艺术影响很深。

  ● 刘开渠结识了法国雕塑家布德尔、德斯比欧、马约尔等人。当年布德尔逝世时,他参加了葬礼。

  1930年 庚午 中华民国十九年 26岁

  ● 创作马克思肖像,参考照片是由同班同学马克思的外孙卡尔·龙格(Karl Longuet,后来成为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提供的。这是刘开渠平生第二件雕塑作品。

  ● 国立杭州艺术院“西湖一八艺社”准备在广州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后因故未展。这是雕塑首次被列入展览会。

  1931年至1933年 辛未中华民国二十年至癸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27至29岁

  ●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国币在国际市场上贬值,法郎上涨,80元月薪被取消,刘开渠开始勤工俭学。为装修公司画水彩画和设计室内装饰,为印染公司设计蜡染头巾图案。

  ● 被导师朴舍留在工作室做助手。其间,帮助导师堆大泥、放大小稿、制作衣纹、道具等。同时做些人像和习作。工作之余,陪伴朴舍上咖啡馆、啤酒店等巴黎艺术家聚会之地。艺术家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使他增长不少见识。

  ● 与吕斯百等人发起组织“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参加者有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李韵笙(女)、陈芝秀(女)、程鸿寿、滑田友、郑可、王子云、吕斯百、唐一禾、陈策云、马霁玉(女)、张贤范(女)、常书鸿、陆传文(女)、周圭、虞炳烈、黄显之、庄子曼、胡善余、韩素功、杨炎、秦善鋆、陈士文、程曼叔、唐亮、等三十余人。通过发表文章和美术作品于国内文艺刊物《艺风》杂志,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美术。刘开渠发表文章《雕刻篇》和译文《布德尔的雕刻教学》等。

  ● 完成编写《艺用解剖》书稿,由蔡元培转交至商务印书馆出版。不幸因日军炸弹击中商务印书馆,一场大火,烧掉了刘开渠十年的心血。

  ● 与蔡元培先生书信往来,蔡先生要求他回国为发展中国雕塑事业担起重担,并收到林风眠的信函和聘书。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巴黎的优越条件,踏上了归国的征途。

  ● 1933年夏季回到上海,第二天便去拜访蔡元培先生,鲁迅先生当时也在座。鲁迅先生幽默地对刘开渠说:“过去中国的雕塑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了。”

  ● 林风眠聘请刘开渠到国立杭州艺专任雕塑教授兼雕塑系主任。9月到任。当时,雕塑系教员与学生只有十余人。

  1934年 甲戌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30岁

  ● 编译《朴荷特尔的雕刻教学》,发表于《艺风》杂志第一、二期。

  ● 在杭州市西大街武林村租一住房,在仅有两平方米的天井上加玻璃顶棚做工作室,他的雕塑事业从此起步。首先做了两件男女青年像和一件裸女像。后经郁达夫先生介绍,曾为一位文人的母亲做浮雕遗像,郁达夫亲笔在雕像后面写了铭文,铸铜后交付主人,便被埋入坟墓中。这说明了当时的中国人对雕塑的认识。

  ● 经艺专教员周天初介绍,刘开渠创作《”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碑顶树立两人立像,台座镶嵌四块浮雕,表现爱国志士英勇抗敌和人民对殉难者哀悼的情景。纪念碑立于杭州西子湖畔,气势雄伟,仿佛是江城卫士。

  ● 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首次举办的专题性雕塑展览在杭州举行,共展出刘开渠及杭州艺专雕塑系学生的雕塑作品数十件。

  ● 王朝闻、朱培钧、卢鸿基、黄新维、曾新泉等人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雕塑,师从刘开渠教授。

 

  1935年 乙亥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31岁

  ● 杭州艺专校刊《神车》等杂志报刊纷纷报道刘开渠的成名之作《“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李朴园、郁达夫、林文铮、雷奎元和陈得位等人均为其撰文。

  ● 同年,又做了几件头像,其中有《李朴园像》、《雷圭元像》、《蔡元培像》、《曹振声像》等。郁达夫先生为其题诗:“扁舟来往烟波里,家住桐州九里深;曾与严光留密约,鱼多应共醉花荫。”并在报纸上著文《雕塑家刘开渠》。

  ● 其间,应中央航空学院邀请创作《蒋介石铜像》,但因战争形势紧迫,没有竖立。后来《良友》曾刊载了此像,并附有黄震遐的《雕塑家刘开渠》文章。

  ● 创作《蔡元培像》。

  1936年 丙子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32岁

  ● 结识杭州艺专绘画系毕业生程丽娜。程丽娜在杭州弘道女中教美术,她的父亲程锡培是一位颇有声誉并担任沪、杭、甬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的门生。她不仅擅绘画,更喜欢京剧,饰演老生。演唱京剧有《辕门斩子》、《空城计》、《借东风》、《斩子》、《斩谡》、《斩黄袍》、《碰碑》、《击鼓骂曹》、《三娘教子》等,曾与李可染、李苦禅等同台演出,是当时杭州有名的京剧票友。31年与李朴园、邱玺联名筹建了“艺专剧社”,后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剧社。主演了《茶花女》、《西施》、《伟大的女性》、《西哈诺》等话剧及歌剧《浮士德》,誉满杭州,深得郁达夫赏识,并曾著文评论她的表演。

  ● 这年,发表《艺人伦勃朗》于杭州艺专校刊《亚波罗》杂志第四期,并创作《孙中山先生像》。

  1937年 丁酉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33岁

  ● “七·七”事变后,由于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杭州艺专决定内迁,由贵溪而长沙,刘开渠随校在长沙住了一段时间。

  ● 《中华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展出。这是雕塑首次列入全国美展。刘开渠《战士》、《李朴园像》、《少女像》等7、8件作品参展。参展的雕塑家及其作品还有腾白也《前进》、《唐少川先生像》;张充仁《马相伯造像》;陈得位《工作》;金学成《少女头像》、《梳》;张澄江《友人像》、《陈鸿藻像》;王如玖《胸像》、《人像》;卢鸿基《梁启煜像》;梁竹亭《铜龟》;李韵笙《少女像》;郭乾德《石雕男人半身像》;黄浪萍《憨》;王时峩《救亡的烽火》、《乞》、《守士战斗》;魏垣扬《肖像》;董文郁《男女头像》;陈万宜《女半身像》;梁洽民《普洛苛乐师头像》、《友人像》等。吴作人在《新民报》发表文章《美展中之雕塑》,特别对刘开渠的《战士》给予充分肯定。时任中大美术科主任的徐悲鸿为美术科将刘开渠的全部参展作品买下。

  1938年 戊寅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34岁

  ● 春季,艺专从长沙迁往沅陵。由于程丽娜父母住武汉,刘开渠与丽娜前往武汉举行简单的婚礼,郁达夫夫妇和中央航空学校校长为证婚人,郁达夫还作为刘开渠的家长代表。

  ● 杭州艺专在湖南沅陵与南迁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迁校昆明,1940年迁于重庆。刘开渠、王临乙时为雕塑系教授,随校转移。后来刘开渠先行,他跋山涉水,经过贵阳,最后来到成都,从此脱离艺专工作。

 

  1939年 己卯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35岁

  ● 居成都。经徐悲鸿和成都戏剧学校校长熊佛西介绍,创作《王铭章骑马铜像》。王铭章是在滕县保卫战中殉难的将领,这座雕像是为纪念他而建立的。雕像高三米多,立于成都少城公园,是刘开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亲自翻砂铸铜完成的。

  ● 王朝闻和梁洽民曾为其助手。

  ● 春季,长女刘微娜出生,乳名微微。

  ● 创作完成了立于成都军校本部的《蒋介石像》。并在军校校长家结识张治中将军。

  ● 在成都遇赵其文。经赵介绍结识进步作家萧军、陈翔鹤、李劼人、周文、刘盛亚、曹葆华、周太玄、谢文炳、萧蔓若、牧野、陶雄、沙汀、何其芳及成都文坛“三波”卢剑波、穆济波、毛一波等人。是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成立,刘开渠、赵其文、陈翔鹤、萧军为理事,李劼人任理事长。抗敌分会活动频繁,会场多设在刘开渠的工作室。

  ● 傅抱石、沙汀、王朝闻等人在成都期间都曾经居住在刘开渠家。音乐家马思聪夫妇、木偶专家余所亚、国画家关山月夫妇、黎雄才、吴作人等人都在刘开渠家搭伙达两月之久。

  1940年 庚辰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36岁

  ● 夏,二女儿刘米娜出生,乳名米米。由于环境恶劣,医术水平不高,接生人员处理不当而落成终身残疾。

  ● 秋,夜晚,周恩来同志来刘开渠家,委托转递一封密件给刘百亮,希望他为抗战多做些工作。并欢迎他介绍人去延安。周文同志去延安后来信说,凡经刘开渠介绍的人,皆可去延安。王朝闻去延安就是他写的介绍信。

  ● 萧军等人去延安途经成都躲在刘开渠家。

 

  1941年 辛巳 中华民国三十年 37岁

  ● 艺专由昆明迁往重庆。刘开渠再次应聘任教,举家赴重庆。艺专校址位于重庆市郊青木关,刘开渠住在农村,生活十分清贫,然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 艺专迁址沙坪坝,刘开渠全家移居刘家坟祠堂内,与丰子恺邻居。丰子恺笔下许多玩耍的孩子形象皆为他的儿子和刘薇娜。

  1942年 壬午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38岁

  ● 三女儿刘沙平出生。沙平因地而得名,乳名毛毛。

  ● 夏,应成都市政府邀请赴成都接受《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亦名《无名英雄铜像》)的创作。

  ● 李金发将他在重庆自1931年—1942年写的游记和散文集中编著成《异国情调》,其中《二十年来艺术运动一篇》概述了我国艺术之发展。文中提及留学西洋,学习雕塑的有:刘开渠、梁竹亭、王临乙、梅与天、滕白也、陈锡钧、江小鹣、张充仁、王静远、王子云、张伯宗、郑可、岳仑、汪浪萍等人。

 

  1943年 癸未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39岁

  ● 创作《伊仲熙》、《蓝文彬》和《邓锡侯》等肖像雕塑。

  1944年 甲申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40岁

  ● 《无名英雄铜像》落成,立于成都东门外广场。

  ● 应成都市政府邀请创作《孙中山先生铜质坐像》,高2米,以此换去原来的石雕像。铜像安置在成都春熙路,至今保存完好。

  1945年 乙酉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41岁

  ● 抗日战争胜利。

  ● 创作《李家钰骑马铜像》。李家钰是牺牲于河南洛河的一位川军抗战将领,雕像是为纪念他而立。

  ● 完成多年构思的高低浮雕《农工之家》,这是他第一次刻画工农形象的作品。

  ● 由郭沫若发起争取民主、反对内战,拥护成立联合政府运动,文艺界和全国人民一道纷纷响应,联名写信表示热烈支持,刘开渠在联名信上签名。

  1946年 丙戌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42岁

  ● 从成都迁居上海,住在上海园场管理处苗圃的库房中。任上海市工务局技术室技正,上海园场管理处美术室主任,负责园林和广场的美术设计工作。

  ● 3月24日,与陈秋草、吴作人、丁聪、张乐平等进步艺术家组织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以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组织的“美术协会”。刘开渠当选为主席,会员有陈秋草、吴作人、丁聪、潘思同、陈烟桥、张乐平等20余人。曾在新新公司举办展览会,展出了刘开渠的《开路工人》雕塑和《无名英雄像》、《农工之家》照片。

  ● 创作《春种》、《秋收》大型浮雕。

  ● 发表文章《上海雕刻的过去与未来》于《文潮》杂志。

 

  1947年 丁亥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43岁

  ● 为上海交通大学创作《叶恭绰像》。

  ● 为中央研究院创作《蔡元培铜像》等。

  ● 创作《鲁迅先生头像》和《女人体》等作品。

  1948年 戊子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44岁

  ● 积极投入上海人民反饥饿斗争运动,并在反饥饿的信条上签名。

  ● 接受宋庆龄发起的对贫病作家的救济。

  ● 承制创作南京科学界名人、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立像》。

  ● 创作《开山筑路》。戏剧家陈白尘均躲避在刘开渠家中,为上海解放做准备。

  ● 为上海大公报创作《篮球运动员》,作为给运动员获奖用的小型纪念品。

  ● 国民党反动派追捕地下党员曾庶凡和戏剧家陈白尘,刘开渠将他们掩藏家中。

  ● 胡风的夫人梅志将一些进步书刊藏至刘开渠家,直至解放方才取走。

  1949年 己酉 45岁

  ● 3月,中共地下党员陈白尘到刘开渠家,告诉他上海快要解放了,希望大家准备欢迎解放军进城。刘开渠秘密联络陈秋草、潘思同和庞薰琹等人。他们找来几匹大白布,由程丽娜用缝纫机扎成大标语条幅,刘开渠和几位油画家一起,在上面画了两幅《毛主席像》,写上欢呼胜利的口号。5月25日上海解放那天,大幅画像和标语悬挂在国际饭店大楼上,从楼顶倾泻而下,壮丽醒目。

  ● 上海解放当天早晨,吕复通知刘开渠去《申报》社和军管会沈子瑜、吕蒙同志见面。四天后,刘开渠和上海部分美术家发表拥护共产党的联合声明。

  ● 7月,刘开渠被选为上海市文艺界代表,出席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在会上,聆听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讲话和报告。并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委和中国美协全委。周总理宴请文艺界十几位著名文艺家、艺术家,其中包括刘开渠、梅兰芳等。

  ● 9月,江丰同志带着周扬同志的信件来上海找刘开渠,希望他去杭州接收国立杭州艺专。刘开渠欣然同意,并立即前往杭州,出任杭州艺专校长兼雕塑系主任,江丰、倪贻德任副校长,庞薰琹任教务长,郑野夫任总务长,刘炜(苇)任人事科长。

  ● 创作《鲁迅浮雕像》。

  ● 全国文代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展出各类艺术作品包括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年画、画报、油画、水彩、洋片等556件。其中雕塑作品十余件。雕塑作者有:刘开渠、王朝闻、麦桿、蔡里安、石榴、滑田友、钟敬之、凌春德、王丙召、王临乙、邹佩珠、刘荣夫、苏晖、冯香生等人。

  ● 9月15日,上海美协在大新公司四楼举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选出陈叔亮、陈烟桥、沈同衡、刘开渠、郑野夫、庞薰琹、赵宏本、米谷、张乐平、张文元等11人为常务委员。主任委员刘开渠,副主任委员米谷、陈烟桥。

  ● 9月30日,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首都北京建立革命先烈纪念碑(即人民英雄纪念碑)。****主席亲自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仪式,周恩来总理在奠基仪式上讲话。

 

  1950年 庚寅 46岁

  ● 首次提出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

  ● 2月,被独自派出国。取道莫斯科去波兰华沙。3月29日,与漫画家华君武在华沙会合,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波兰造型艺术会议。4月20日,参观德、捷边境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杀人厂”。并前往布拉格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国庆活动,受到哥特瓦尔德热情接见。4月底,返回莫斯科,参加中国工会代表团出席苏联“五一”节观礼活动,见到了斯大林,瞻仰了列宁遗体。这是我国雕塑家首次参加美术代表团出访。回国后,写了《我参观了法西斯杀人厂》一文,发表于《人民日报》上。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美术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徐悲鸿任院长、江丰任副院长、吴作人为教务长、王朝闻为副教务长、王临乙任雕塑系主任。杭州艺专相继被批准改制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刘开渠任院长。

  ● 任中苏友协杭州分会会长。

  ● 浙江省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

  ● 任华东文联筹委会主任。

  ● 任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 创作《任弼时同志胸像》。

  1951年 辛卯 47岁

  ●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 当选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抗美援朝委员会副主席。

  ● 任杭州市副市长,主要负责杭州市园林规划工作。

  ● 创作大型《毛主席立像》和《毛主席半身像》。

  ● 经过广泛征稿、讨论和研究,人民英雄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大型纪念碑)由北京17个单位组成筹建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稿,共收到一百四十余个方案。从中确定为矩形立柱式,并制作出五分之一比例的大模型于国庆节前陈列在天安门前,以便过往群众提出意见。

  1952年 壬辰 48岁

  ● 首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工作开始。由北京十七个单位组成兴建委员会,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刘开渠任设计处处长和美术组组长。同时参加纪念碑雕塑设计制作的有雕塑家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傅天仇、肖传玖、张松鹤和王丙召等。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兴建。

 

  1953年 癸巳 49岁

  ● 与其他设计人员一起,开始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稿的选材设计。表现形式采用叙述性,内容为:焚烧鸦片——鸦片战争;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南昌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碑身改为矩柱形,顶端盖四坡庑殿,底部由双重须弥座承托碑身。碑心为百吨整块长大理石,安装后纪念碑正面刻有****主席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9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改组,主席为齐白石,副主席有江丰、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蔡若虹。

  ● 10月,率领纪念碑雕塑作者进行中国古代雕塑考察,历时50天。

  1954年 甲午 50岁

  ● 当选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安装,十块浮雕定稿放大制作。

  ● 接受作家丁玲的邀请,完成了丁玲母亲的浮雕头像。

  ●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

  1955年 乙未 51岁

  ● 出席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大会由居里夫人的女婿、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担任主席。中国代表团成员有:郭沫若、刘宁一、廖承志、刘开渠、茅盾、李一氓、楚图南、罗隆基、焦菊隐、陈叔通、杨士达、王芸生等。郭沫若任团长,刘宁一、廖承志任副团长。

  ● 6月底,第二次到莫斯科,会见了苏联青年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柳波芙·克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后来,她给刘米娜来信说她正在为世界儿童的幸福和避免原子战争在努力奋斗。

  ● 7月,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代表中国美术界在开幕式上讲话。

  ● 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泥塑工作。

  ● 编撰《中国古代雕塑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将考察的中国古代雕塑进行整理介绍。

  1956年 丙申 52岁

  ● 春,任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与王朝闻、董希文等出席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第三次到莫斯科。

  ● 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泥塑工作。

  ● 受中央编译局委托,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封面创作《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

  ● 创作圆雕《工农红军》立像。

 

  1957年 丁酉 53岁

  ● 2月,与王朝闻、董希文组成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苏联参加第一届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

  ● 4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在京理事、美术家等四十余人报告大会情况,并谈了他们的感受,以及参观其他展览和与苏联美术家接触的印象。

  ●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三块浮雕,开始由著名石刻艺人王二生刻制。

  1958年 戊戌 54岁

  ● 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月1日举行盛大的开幕大典。纪念碑总高37.94米,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碑身由两层须弥座承托。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石材。碑身正面(北面)镌刻****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 为了发展我国雕塑事业,提出建议将纪念碑的制作人员组织起来,成立“雕塑院”,推荐王朝闻委员长。此建议在“反右运动”中被认为是篡党夺权的阴谋,遭到错误批判(后因周总理力保得以幸免)。为此天天写“检查材料”,并由正在准备高考的长女刘微娜帮助抄写。使她因劳累过度和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得了肾炎。不幸医治无效病逝。年仅19岁。

  ●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由纪念碑雕塑组部分创作人员和雕刻工人组建为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隶属北京市房管局领导。贾国卿为厂长,刘开渠为顾问。

  ● 创作《毛主席胸像》。

  ● 创作大型浮雕《战斗英雄董存瑞》。

  1959年 己亥 55岁

  ● 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 创作完成《列宁全集》封面《列宁浮雕像》。

  ● 创作完成《斯大林选集》封面《斯大林浮雕像》。

 

  1960年 庚子 56岁

  ● 为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创作诗人杜甫半身纪念像。同时还创作了《牦牛》和《犀鸟》等小型雕刻作品。《牦牛》后来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 7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

  ● 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雕塑研究班的教学工作(第一届为苏联专家任教)。学制三年。傅天仇、钱绍武为助教。研究生是来自北京、四川、广州、沈阳、西安等地的青年雕塑教员。有张德华(女)、俞士松、叶如璋、叶毓山、伍明万、刘小岑、陈淑光(女)、孔凡伟、黄俭、田金铎、孙纪元、刘万琪、刘政德和张淑赢等。

  ● 父亲刘兆宽在京去世。

  ● 母亲胡氏在安徽萧县病逝。

  1961年 辛丑 57岁

  ●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开渠雕塑集》。选入圆雕和浮雕作品7件。

  ● 8月,经华君武特意安排夫人程丽娜陪同到西南写生,为期一个月。

 

  1962年 壬寅 58岁

  ● 创作《林铁同志像》。

  ● 创作《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像》。

  ● 小女儿刘沙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 中国美协、北京市文联在北京联合举办小型雕塑展。展出北京雕塑家的雕塑作品123件。其中有刘开渠的《牦牛》、刘焕章的《少女》、王合内的《小鹿》、盛杨的《民兵》、张友明的《非洲青年》、王殿臣的《喂猪姑娘》、关竞的《铁蛋》、李祯祥的《炼钢》、王万景的《傣族姑娘》、张德华的《渔民》等作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专题雕塑展览,被称为“抒情的小夜曲”。

  1963年 癸卯 59岁

  ● 被任命为中国美术馆馆长。

  1964年 甲辰 60岁

  ● 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年 丙午 62岁

  ● “文革”开始,刘开渠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揪斗,抄家,隔离审查。

  1967年 丁未 63岁

  ● 7月,在批斗刘开渠的会后,小女儿刘沙平因准备次日的高校“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一周年”游泳比赛,在北京玉渊潭游泳练习中不幸遇难。年仅24岁。

  1968年至1969年 戊申至己酉 64至65岁

  ● 继续被隔离审查。

 

  1970年 庚戌 66岁

  ● 随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下乡,先后在河南磁县、河北获鹿县(今鹿泉市)参加劳动。

  1976年 丙辰 72岁

  ● 9月,毛主席逝世。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由中央直接领导、盛扬为雕塑组组长的毛主席纪念堂雕塑组成立,集中了全国各地优秀的雕塑家一百余位和一百余位翻制工人,创建堂内毛主席坐像和堂外四组大型群雕,纪念、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刘开渠担任艺术指导。全部工程历时10个月。

  ● 10月,“四人帮”垮台,十年内乱结束。

  1977年 丁巳 73岁

  ● 毛主席纪念堂雕塑于8月全部完成,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副秘书长顾明指示:保留纪念堂雕塑组,由刘开渠任组长,盛扬、王克庆、李祯祥任副组长,一方面对已完成的雕塑作修改提高,换作永久性硬制材料,一方面为推动全国雕塑事业的发展作组织准备。

  ● 仍被聘为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顾问。

  1978年 戊午 74岁

  ● 毛主席纪念堂修改小组分期赴西安、沈阳、上海、广州、重庆、北京等地征集修改方案,同时与各地有关领导和雕塑家商讨如何发展中国雕塑等问题。

  ● 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筹备小组在京召开雕塑工作座谈会。雕塑家四十余人参加座谈,刘开渠、王朝闻主持会议,讨论雕塑创作如何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如何为城市建设服务等问题。文联秘书长林默涵参加了第一次会议。

  ● 参加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 创作《男青年胸像》。

  ● 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届雕塑研究班的教学工作。

 

  1979年 己未 75岁

  ● 10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

  ●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雕塑考察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刘开渠任团长,团员有盛扬、张松鹤、潘鹤、田金铎、陈启南、王卓予、王二生、苏晖、韩福裕等人。

  ● 创作《周恩来总理像》。

  1980年 庚申 76岁

  ● 以刘开渠为团长的中国雕塑家赴法国、意大利考察团考察归国后,由刘开渠亲自率队赴全国各大城市为市级干部和雕塑家讲学并放映雕塑幻灯片,宣传普及城雕,提高人们对城雕、对美化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被重新任命为中国美术馆馆长。

  ● 免除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

  ● 8月8日,主持第一次馆长会议,顾问杨廷宾、黄濯及三位副馆长曹振峰、冯迪、张谔参加。主要讨论馆的机构设置及人事安排。此后,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共召开十余次会议。

  ● 为《周恩来选集》精装本封面制作《周恩来浮雕像》。

  1981年 辛酉 77岁

  ● 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谈谈北京市城市规划问题》的文章,提出以雕塑美化城市和园林的问题,认为北京应当按美的规律建设,使它成为既是我国文明古都而又是现代化的城市。他呼吁全国各地重视这个问题,把城市雕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任务来实施。

  ● 7月,《刘焕章雕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在美术馆首次举办的雕塑家个展,刘开渠为展览题写前言,鼓励作者的创新精神。

  1982年 壬戌 78岁

  ● 2月,主持中国美术馆馆务会议。研究82年工作计划。强调全馆应搞好各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美术馆是事业单位,要重视馆藏优秀作品的陈列,不能单纯追求利润,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很重要,大家应齐心合力,搞好美术事业。

  ● 2月25日,为了发展城市建设,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的报告。3月,中央领导人周扬、王任重、胡乔木、谷牧、赵紫阳、姚依林等先后在报告上批示,同意中国美协提出的《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每年拨专款50万元,支持城雕事业。另中央批准,组成以刘开渠为组长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由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和中国美协共同领导。

  ● 批准研究部董玉龙起草的关于支持四川美院1982届油画专业毕业班创作经费和毕业作品来京展出的报告,并派其专程前往重庆考察和落实。

  ● 8月17日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共同召开为期5天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辽宁、浙江、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市和解放军的雕塑家、园林家以及城建、规划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人士共一百余人。中国文联主席周扬、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谢北一到会讲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副主席华君武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刘开渠,副组长曹大澄、李刚、王克庆。同时成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建筑家、园林家组成的“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开渠,副主任委员王朝闻、吴良镛、曾竹韶,秘书长傅天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美术界、雕塑界的一件大事,也是雕塑艺术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 《牦牛》参加法国巴黎春季沙龙美展。

  ● 受意籍华人画家肖勤之托,为我国音乐教育家肖友梅创作《肖友梅纪念铜像》,建立于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内。

  ● 为汤泰旺、王媛杰编著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撰写序言。

  ● 将自己创作并珍藏二十多年的大理石浮雕《妇女头像》,捐赠中国美术馆。

 

  1983年 癸亥 79岁

  ● 主持中国美术馆馆务会议,详细阐述了美术馆有关收藏、保管、研究、陈列、展览以及藏品研究出版和对外交流等的方针、任务。要求本馆有研究能力的干部、特别是专职研究人员,应以研究和宣传馆藏作品为主要任务。

  ● 主持馆长会议、研究年度陈列、展览计划及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工作。

  ● 2月2日,主持“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召开的学术报告会。王朝闻做《城市雕塑与城

  市建设的关系》的报告。

  ● 5月17日,以刘开渠为团长组成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应邀参加在阿尔及利亚举办的苏卡赫拉斯第二届国际造型艺术节活动,代表团带去中国画9件,雕塑6件,版画3件。并访问突尼斯和法国。

  ● 6月,代表文化部、美术馆接受张乐平捐献《三毛流浪记》作品手稿,颁发了证书、奖金,并发表讲话。

  ● 9月,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扩大会,专题讨论中国美术馆抗震加固工程,并决定办公室起草报告,向文化部、财政部、建设部提出申请,尽早进行维修工程。

  ● 10月,为加强中国美术馆干部、职工美术业务学习,提高美术素质,责成研究部组织和开办美术业务讲座。并应邀主讲第一课《雕塑的作用》。

  ● 为发展全国城市雕塑事业,以全国城雕规划组名义派出赴苏考察组。成员有曹春生、章永浩、司徒兆光。归国后该组到各地作考察报告,放映幻灯,获得领导部门的赞赏,引起雕塑界的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城市雕塑的发展。

  ● 应邀请去荣宝斋参加琉璃厂文化街建筑设计方案讨论会。

  ● 11月,参加全国宣传画评奖发奖大会。

  ● 12月,当选第四届民盟中央常委。

 

  ● 为美术馆的加固工程、画库的修建及申请恢复原建筑土地等问题,向中央有关单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写提案等,做了许多工作。报告内容为:《关于申请恢复美术馆原建筑土地和长远发展使用土地范围的报告》,《关于修建中国美术馆画库的报告》,《美术馆事业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草案)等。

  ● 1月18日,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在京委员举行了工作会议。制定了规划组1983年重点工作的内容:重点抓好《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办好《中国雕塑》及《城市雕塑简讯》;抓好全国城市雕塑规划项目;努力促进各地城市雕塑的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城市雕塑建设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防止一哄而起、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艺术委员会就如何抓好规划、提高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刘开渠、王朝闻、吴良镛、曾竹韶等针对如何迎接展览、搞好规划、提高我国城市雕塑的艺术水平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曾竹韶提出建议:建立“国家歌剧院”、“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刻博物馆”。

  1984年 甲子 80岁

  ● 1月,应邀代表全国城雕规划组出席沈阳城市雕塑组成立大会。

  ● 2月,由研究部组织和主办的《塘沽版画展览》在美术馆展出,出席开幕式。此展在首都美术界特别是在版画界引起较大轰动。

  ● 5月1日,主持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地区的346件设计稿、雕塑模型和已建城雕的照片78张。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文化部、建设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行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王震、张劲夫、胡乔木、谷牧、邓力群、周扬、胡启立、赛福鼎、严济慈、王兆国、周巍峙、吕志先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给予指示。这在我国美术史上也是罕见的大事。

  ● 主持召开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研究规划和发展全国重点城市雕塑的问题。

  ● 5月5日,主持由文化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城市雕塑第二次规划会议”在北京举行。贺敬之、李刚到会讲话,刘开渠、王朝闻等做了工作报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人和雕塑、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专家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交流了各地的情况。会议进一步研究了规划和发展全国重点城市雕塑的问题;讨论并通过了我国城市雕塑十年规划,拟定了第一批重点雕塑项目。其中有:《民族大团结群像》、《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碑》、《龙华烈士纪念碑》等。经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提出,中宣部批准了全国第一批(138人)纪念性塑像的名单。

  ● 5月7日,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在北京新侨饭店联合举办“庆祝刘开渠从事艺术活动60周年庆祝会”。胡乔木、夏衍、朱穆之、林默涵、林铁、周巍峙、肖军、王朝闻、李可染、吴作人、古元、吕志先、李刚、曹大澄和首都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及来京参加全国城市雕塑第二次规划会议的代表共三百余人,出席了庆祝会。

  ● 6月,赴上海出席《马克思、恩格斯雕像》揭幕仪式。

  ● 李锡铭以市长研究班领导小组组长的名义邀请刘开渠为市长研究班授课,内容为雕塑艺术和城市建设的关系。

  ● 7月,《中国美术馆通讯》出版“庆祝刘开渠从事艺术活动60周年专号”。

  ● 《刘开渠美术论文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 创作《向新时代致敬》,获第六届全国美展特别奖。

  ● 应《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邀请,担任《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顾问。

  ● 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杨力舟受部领导之托,前来访问,并就召开全国部分省、市美术馆工作会议征求意见。

  ● 12月,批准《关于馆藏作品出版问题的报告》。

  1985年 乙酉 81岁

  ● 应聘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体育美术评展委员会顾问,北京博物馆学会顾问、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协会顾问。

  ● 和副馆长张谔、曹振峰、冯迪共同签批同意研究部撰写的关于《中国美术馆藏品出版计划和设想》。

  ●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当选为副主席。

  ● 主持中国美术馆藏品出版合同签字仪式。

  ● 主持全国城市雕塑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做《努力创作更美的城市雕塑》讲话。会议通过《全国城市雕塑建设的若干规定》,《举办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奖活动》、《颁发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决定》。为城市雕塑的建设逐渐走上正轨铺设道路。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成立,被推选为名誉主任。

  ● 主持美术馆馆长扩大会议,讨论《中国美术馆收藏工作条例》(修订稿)。决定成立中国美术馆收藏委员会。重申收藏作品应集体选定的工作原则。

  ● 完成《科学家孙健初胸像》(汉白玉,高1米)

  ● 应云南省个旧市之邀,为其做城标。刘开渠约叶如璋同行个旧市,并合作。

  ● 由崔开宏、刘米娜合著的《雕塑家刘开渠》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6年 丙寅 82岁

  ● 1月,向中国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委员曹振峰、冯迪、刘岘、董玉龙、赵更生、胡孟炎、刘曦林、赵俊生颁发聘书。

  ● 应邀偕夫人与程允贤,王克庆等人赴香港出席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作品展览》,并接受台湾《雄狮》杂志专访。

  ● 出席在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部分省、市美术馆专业工作会议》,任会议领导小组组长,并向大会致开幕词。

  ● 当选为中华美术馆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 应上海市静安区共青团委之邀,开始创作《蔡元培坐像》(铜质 2.7米高,立于静安公园)。

  ● 完成《常德善烈士胸像》(汉白玉 高1米)。

  ● 由诗人纪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记刘开渠的长篇传记文学《青铜与白石》问世。

  ● 与他人合作完成《****主席纪念碑》在湖南落成。****主席、王光美等同志出席揭幕仪式。

  ● 重返阔别66年的故里,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女儿及外孙们同行)

  ● 冬季,与华君武、盛扬出席《歌乐山烈士纪念碑》在重庆歌乐山落成揭幕仪式。

  ● 赴成都出席《伍明万雕塑展》开幕式。

  ● 成都市政府决定恢复在“文革”中被毁的其代表作《无名英雄纪念碑》。该纪念碑于1988年再度落成,立于成都。

  ● 文化部批准《关于修建中国美术馆画库的报告》。

  ● 为《全国部分省、市美术馆专业工作会议文集》题词:“萃集古今瑰宝 发扬民族精神。”

  1987年 丁卯 83岁

  ● 批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全额资助女雕刻家张得蒂赴意考察。

  ● 完成《文学家李劼人胸像》,(汉玉白,立于李劼人故居)。

  ● 6月27日,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织召开的“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评选会议在北京举行。从全国各地选送的四百余件作品中,评选出9件最佳奖,41件优秀奖,入选作品274件。这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组织的级别最高的首次城市雕塑作品评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副部长储传亨、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荣天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刘开渠、李刚等领导到会讲话并颁发了获奖证书;王朝闻、吴良镛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刘开渠等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荣获最佳奖;《肖友梅》获优秀奖。同年在北京、天津举办“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优秀作品奖评选入选作品巡回展览”。

  ● 应聘为秦皇岛市长寿山建设委员会顾问。

  ● 《刘开渠雕塑集》问世,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朝闻作序。收录了包括已毁的作品图片。

  ● 中国根艺研究会召开了根艺评奖大会,组织了《刘开渠根艺奖》评委会,并颁发了《刘开渠根艺奖》。

  ●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文化部外联局录制了对外宣传的文化纪录片《雕塑大师——刘开渠》,由马驷骥编导并摄制,关山月为其题写片名。

  ● 在湖南长沙主持全国美术教育学会筹委会会议,并当选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应澳门贾梅士博物馆邀请,访问澳门,出席《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览》在澳门市政厅的开幕式,开始了以中国美术馆为主的对外交流工作中首次对外展出活动。

  ● 应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评选委员会会员,并于12月赴广州出席了第一次工作会议,钱伟长为主任委员。

  ● 出席云南省曲靖市的大型浮雕《诸葛亮与孟获》落成典礼,并为其剪彩。

  1988年 戊辰 84岁

  ● 1月,应香港艺术节的邀请,批准冯迪、董玉龙、陈奇峰赴香港艺术中心举办《齐白石作品展》,该展览深受港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的欢迎。观众人数达到破记录的数万人次。

  ●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继续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 应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专业顾问团顾问。

  ● 与他人合作《梅兰芳坐像》(汉白玉,2.3米,立于泰州梅园)。

  ● 蔡元培研究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被选为第五届民盟中央参议会委员、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 刘开渠创作的《蔡元培像》在上海市落成。

  1989年 己巳 85岁

  ● 与他人合作,为深圳大会堂创作大型组雕(铝合金)

  ● 在澳大利亚大使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版画作品展览会开幕式上,向澳大利亚大使沙德伟先生颁发捐赠作品收藏证书,请大使转交有关版画家。

  ● 在美术馆圆厅主持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40周年馆藏作品陈列的座谈会”。指出“依靠美术界、新闻界大家的力量,是办好美术馆的一个必要因素。”

  ● 完成《周恩来立像》(高2.25米)。

  ● 应庞薰琹夫人之邀,为常熟《庞薰琹纪念馆》的名誉馆长。

  ● 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

  ● 12月底,美术馆抗震加固维修工程开工,出席开工典礼。

 

  1990年 庚午 86岁

  ● 安徽电视台拍摄专题电视片《雕塑大师——刘开渠》,禹成明编导,楚图南题写片名。

  ● 为馆藏作品《齐白石作品展》题写书名,并签发文稿。

  ● 应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专业顾问团顾问。

  ● 应聘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 应聘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体育美术评委会顾问委员。

  ● 向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书法作品一幅。

  ● 与他人合作完成《项英立像》(高 3 .25米)。

  ● 指导助手裴建国恢复已毁的代表作品《农工之家》。

  ● 中国美术馆开始历时18个月的加固大修。

  ● 应烟台市城雕小组之邀,视察烟台地区(文登、莱州、威海等地)城市雕塑,并写出视察报告,载于《全国城雕通讯》。

  ● 应邀出席了深圳“锦绣中华”开业一周年庆典,并参观珠海、中山两市。

  ● 艺术局局长曲润海来访。刘开渠向他提出关于美术馆建设的一系列建议。并提出中国美术馆应举办长期陈列,向社会介绍它的藏品。

  ● 担任主编的《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中国画编》、《油画编》、《版画编》、《雕塑编》四卷本出版。该画集获国家编辑出版质量特别金奖。

  ● 担任艺术顾问的馆藏作品《齐白石作品集》大型精装画集出版。该画集荣获全国编辑出版质量金奖。

  1991年 辛未 87岁

  ●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聘请,为澳门行政区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委员。

  ●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名师足迹》作品展览。

  ● 为《黄宾虹精品集》题写书名并签发该画册前言文稿。

  ● 为王子云著作《从长安到雅典》写序。

  ● 撰写《读史与雕塑》,载《北京日报》4月13日。

  ● 赴香港出席由中华雕塑书画艺术研究会在香港主办的“中国六位雕塑名家作品展览”,刘开渠展出作品八件。新华社香港分社周南社长参加开幕式。

  ● 3月20日,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研究会实施细则(试行)》,并经提名与表决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刘开渠、张仃为名誉会长。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雕塑家及有关专家学者85人参加会议。

  ● 当选为文化部职称评委会美术口的主任委员。

  ● 担任艺术顾问的《黄宾虹精品集》大型精装画册出版。该画集在全国编辑出版质量优秀图书展评中荣获银奖。

  ● 馆藏作品《任伯年画集》出版。

  ● 撰写《关于中国美术馆建设的几点建议》,递交文化部。

  ● 写政协提案《关于中国美术馆拆迁及修建画库的请款问题》。

  ● 获文化部系统的先进个人奖。

  ● 在中国美术馆重新开馆前,召开如何办好中国美术馆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美术馆大修完毕,在开馆典礼上致词。

  ●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作品展览》并题词祝贺。

  ● 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突出贡献人员的津贴”。

  ●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画展》并题词祝贺。

  1992年 壬申 88岁

  ● 任北京市政府顾问团顾问。

  ● 为青年画家《张胜远现代山水画展》赴香港展出题写展名。

  ● 参加与他人合作的广东中山市城标《志在冲天》的落成典礼。

  ● 召开全国第三次城雕塑工作会议,“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经文化部、建设部、中国美术 家协会共同研究批准,更名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刘开渠任城雕委主任和艺术委员会主任。会议出版有《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选》。同时制作《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选》图集报送中央领导。

  ● 担任艺术顾问并以文化部艺术局名义主编的《中国美术五十年》——1942—1992巨型精装画集出版。该画集以美术馆藏品为主,并由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董玉龙负责主持编辑工作。本馆杨力舟、董玉龙任编委会副主任。

  ● 第六届民盟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召开。当选为参议会副主任,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为《齐白石精品集》题写书名并签发前言文稿。

  ●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大明星》节日中作热线广播讲话。

  ● 参加日本富士博物馆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世界名画收藏展览会开幕式。

  1993年 癸酉 89岁

  ● 召开全国城市雕塑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