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5
  • 印象:
    郭润文展览 专业机构 像美术馆 展览非常好 很厉害样子
    确定
  • 经营时间:
    1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22院街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画廊动态>正文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冷军(一)综述

2012-10-30 17:28:51          

 相关文章: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冷军(二)市场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冷军(三)作品

艺术家 冷军

  一•综述: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

  “震撼”是多数人看到冷军超写实油画的第一反应,有人这样描述欣赏冷军作品时的感受:“站在这幅作品前,能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它牵扯着你让人无法呼吸。此时,艺术与观者的互动交流达到了完美的境地。透过层层油彩,带给我们的是沉默、冷峻和深刻的思考。”

  评论界则认为,冷军的油画作品以其独到的构思结合非凡的艺术技巧在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化写实。观者在其画前无不被其画面精致入微的形象与技巧所折服。画面物体真真切切,置立其间让人心魂荡溢,不仅如此,由于对当代题材与内容的切入给观者精神上也形成全面张力,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

冷军 《肖像之相——小罗》

  在全球艺术市场上,中国写实画派是有着中流砥柱的影响力和地位,而冷军即是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2012年10月的雅昌拍卖指数来看,冷军作品价格稳居写实画派第一把交椅(如图)。其2005年作品《肖像之相——小罗》在2010年秋拍中以3136万元的天价成交,这幅耗时一年、极致写实的作品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

  冷军,1963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现任武汉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他掌握着无人企及的最为精准的艺术技法,在各种重量级展览中屡获大奖,他的作品“在常人眼里是生动逼真,在行家眼里看到的则是高度严谨完整地控制能力和优雅得体的色彩”(常磊)。

  欣赏冷军的画面,品读他对自然语言的设计和驾驭,几乎可以说无懈可击。冷军形容自己作画如“一场战役”,每一层颜色都是铺垫,是在排兵布阵,完全准备好,他才会发起总攻。冷军的超写实油画往往耗费经年累月的时间,在层层铺垫色彩的过程中,画面最终会有怎样的效果,何时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他都无法预知,这使得铺垫成为一个焦灼的过程。对此,冷军文中述说“往往感慨自己居然选择了这样一条异于常人的如修炼般沉寂的路子,不过我想大概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异于常人,才使得我的作品有些与众不同吧!”

二•艺术风格:“细腻而不腻,逼真而又非真”

  冷军曾说:很多人定义我的油画风格是超写实主义,我却觉得不尽然。我是按照对象的生成过程“造”出来的。其实很多时候我是不自觉地着迷于实物本身的纹理细节,包括不经意造成的残缺和痕迹……造化的是自然的生命,心源是自我心源的展示。作画者内心需要便是此时的心境和意境,便是作中的意境也有了差异,所以即便是同一题材在不同画家笔下都会迥异各趣。

  冷军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中按照风格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超写实的,一类是写意的。他的两类语言方式的作品所依托的都是他强大的语言控制和表现能力,并有观念的隐喻指向。从早期“架上绘画与装置艺术互动”的作品,到超写实主义作品,再到具有“记录性”、“现场性”的有点写意的写生作品,冷军觉得这是一个年龄变化带来的一个自然的状态,有点像知识分子到文人的转变,有可能是艺术境界上的一种升华!

  技艺绝伦,创作中“不择手段”

冷军  《静物》1993年

  在冷军的《肖像之像》系列油画中,人物的发丝都能纤毫毕现,引来无数关于他创作技法的猜测,如他用自动铅笔画头发、利用投影仪摹写照片等。冷军笑说:“其实我自己都不太清楚我用了什么技法,为了让画面靠近我想要的艺术感觉,我会“不择手段”。冷军的许多早期作品用实物为模特,用焊枪烧焊留下的细节表现工业与艺术的连接,已经精细到了极致。这些作品彰显出画家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且通过超写实的语言似乎还想要告诉人们些什么。陈旧的螺丝、破旧的水管和生锈的水嘴,这些现代工业报废的零件和工业垃圾,还有报废的发动机、大块的水泥、电焊枪、老虎钳等等,这些东西在传统绘画中是无从寻找和看到的。然而,冷军把它们当成是自己表现绘画水平和彰显个性的法宝。他说过,凡是适合表现的,都可以为我所用。从选材和技术经验的角度上讲,冷军可以说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正是这种不断尝试的精神,使得冷军的创作方法和技法可谓精妙绝伦,常常创新。冷军有很多艺术家所没有的敏锐的方法直觉,他的良好的方法感是他娴熟地驾驭自然的利器。“细腻而不腻”是对冷军超写实油画的一贯评价,冷军却说:“永远有更细腻的画面。关键在层次和色彩,这是照片无法表达的,而这靠的就是经验的累积。”

 早期创作:带有主题性和价值倾向的观念超写实

  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冷军创作了大量的带有主题性和价值倾向的超写实画作,在艺术界引起极大关注,这些作品包括:1991年《马灯的故事》、《大柿子》等静物写生,1993年《网—关于网的设计》、1994年《文物—新产品设计》、1995年世纪风景系列,1999年《五角星》等。

  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作者用超写实技法再现、还原物象的点、线、面,光、影、体积、空间,并用艺术家自己习惯的手法、艺术风格来表达自己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虽不是借物抒情但创作中也免不了要“巧妙”地借助它物隐喻自己的观点看法,此之物拟他之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超然于物,成为整幅作品的精髓。

  冷军自述:

  我的一件作品《网——关于网的设计》就是如此,虽说画面显得过于设计不太自然,但好在整体构成严谨、大气、单纯而完整。这件作品的设计意在将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工业文明制成一个神龛图腾的画面,如同一个圣物。

冷军 《世纪风景系列之三》

  《世纪风景》之一,是被梦境启发而成就的,梦中那干裂的泥土让我联想到“干裂”、 “枯竭”等工业化后的悲凉景象。我用了世界地图作为载体并随后衍生和设计出后面的《世纪风景》系列作品。这一系列直到现在也未全部完成。《世纪风景》之三,有感于韩国的一次事故。电视播放的汉城一座豪华商厦坍塌了,钢筋水泥问夹杂着华丽的物品和血肉模糊的尸体,这是怎样的一个惨烈景象,而类似事件国内外都不乏例举。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已逐渐被钢筋水泥所覆盖,人类作茧自缚,将所谓第二自然——高楼大厦异化成自己的坟墓,它无疑是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将钢筋水泥与儿童的玩具绞在一起,模拟出电视中那惨绝人寰的场景,强烈的对抗和不和谐、不调和的视觉感觉,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这一感受。这件作品在表现上是相当到位的一件,我非常喜欢,但没有在大展上露过面。参加过一次拍卖,被买者无意间损毁,非常可惜!《世纪风景》之四,设计在一张病床上的世界地图,用了一些与生病和治疗有关的用具,意喻一个亟待医治的世界。也许是与生命有关,与生死相关,所以该作品对观者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是件不可多得的上品。

  《丰碑》是继《文物——新产品设计》之后的又一件有关“发动机”的作品,一个碑一样的设计“不知是纪念还是颂扬”,这是这件作品的基本隐喻。 “纪念”、“颂扬”对于工业化而言都是过去式。其现实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判断了,整个画面十分悲壮。

  我的许多创作,前一件作品会对后一件有相当的启示性作用,如《世纪风景》之一我用的泥土,让我联想并衍生出《文物——新产品设计》,而这件作品让我起用了废铁从而设计出了《世纪风景》之二。《世纪风景》之三中用了儿童玩具——奶嘴,而正是这个奶嘴让我开发出复印丙稀画等等。

冷军 《五角星》

  1999年《五角星》创作的成功让我在绘画事业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不仅仅因为绘画上的价值,其内涵的敏感性使它原本简单的东西也变得复杂了起来,加上它又在上个世纪最后一次全国美展获金奖,更成为学术界注意的焦点,一时间争议不少,仁者智者各有所见,其实也正好体现了艺术本来就具有多义的性质。观众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主动思考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逐渐走出观念设计性的创作状态,进入自在自为的直述状态,开始用感觉来说话了。

  2000年左右我先后画了几件有关汤匙的系列作品,被电焊机高温处理过的汤匙组合成不同形式的画面,在深沉的背景中显得神秘而内藏玄机的感觉。我自己非常喜欢和看好这个系列的作品,视为我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高点,对于这个高点我有着十二分的自信。目前除了我身边经常往来的几个朋友之外,还没有人真正理解或在意它。这么多年过去了,外界仍是无动于衷,所谓高处不胜寒确乎真实的写照,非常的遗憾!这个系列没有继续。其实我有许多类似系列的创作都没能继续下去。一方面是画面制作太慢,前一系列刚开始,后一系列作品思路和感觉就已经形成了,心智上被新的东西占据,前一系列就无法继续坚持。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重复自己或少重复自己,保持艺术感觉的鲜活。

超限绘画: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挑战油画视觉至高点

  2002年之前,冷军创作了上百件带有主题性和价值倾向的观念超写实作品,之所以后来放弃这类创作,对他而言,是为了寻求视觉上的更加丰富,希望达到“理想的高度”,冷军开始画人物肖像类作品,从画物转向画人。

  对这种转变,冷军说:“其实我一直都在考虑画人物的事情。因为人物和普通的事物不一样,对人的观察和看一件东西的深入程度不一样。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脸色好坏,通过照片是拍不出来的,但是看真人一眼能够看出来。在视觉上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和开发出来的东西,如果通过油画材料,将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一直不敢做,觉得自己功力还不够。”

冷军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2004年,冷军完成了他第一幅人物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那是我的初步尝试,就是如何用油画的材料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如实地反映到画布上去。某种意义上我是把油画材料的表现力拉到一个高度。国内很多人把我定位为“超写实”,我认为这个概念还不是很准确,称为‘超限绘画’比较合适,就是达到了油画的极限”。

  冷军而后继续创作了2005年的《肖像之相——小罗》和2007年的《肖像之相——小唐》两件油画作品。冷军在描述自己的这系列作品时认为: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我感到迫切和必要,这一系列的人物肖像作品从平静、祥和的画面里,有意无意间从人物着装和姿态、面部表情和神态透着经典、传统的古典意蕴,意在唤起大家重新审视传统、回味经典的意识。

冷军 《肖像之相--小唐》

  对于《肖像之相——小唐》,冷军曾说:“在满世界都是那些怪异的、暴力的、色情的画面充斥的今天,人们很少能真正看到一些优雅、健康、深刻而审美的好作品,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画些可读、可看的,具有传统审美价值的作品。”

  冷军这一系列的作品也毫无疑问得到了艺术市场的认可,《肖像之像——小罗》在2010年秋拍中以3136万元创造了冷军最高交易纪录。

冷军 《2007年画室写生之五》

  “现场”写生:激发画家的作画欲望和冲动,回到自由状态

  近几年,冷军的创作语言有所变化,他创作了一批尺幅不大的相对比较讲求书写和笔意的作品,主题往往是场景抑或竹子之类的局部景象。虽然表现语言与他之前的写实作品有所变化,但是内在的审美情绪还是一脉贯穿的。

  冷军这批“现场”的场景写生在国内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这样成规模地创作。这批作品对冷军来说可谓“偶得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一直在从事超写实绘画的创作,一画就是几个月。超写实绘画中的技法基本都是在一种重复“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慢慢地“制作”久了,就会把绘画本身的“画意”在无意间丢掉,这样很容易让人的绘画感觉变得迟钝起来。如果艺术家在创作时没有了绘画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我平时会有意变换一些手法或画种来进行调剂,写生也算其中一种。特别是这样的“现场”写生,其高难度更能调动作画的激情,保持感觉,为超写实绘画提供精神动力,使我能一直保持良好的作画状态。而且恰好我有这么好的机会,每年春节期间能和几位朋友在一起画一些这样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出了一批好作品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描绘的就是我们整体一起画画的场面,是现场画的,而不是对着照片去画的,是纯粹的现场写生,画照片和画写生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是对着照片我根本就不会有想画它的念头,画家作画也是需要状态的。只有现场才能激发出画家的作画欲望和冲动,“想画”比什么都重要。再者,这样的现场写生难度很大,一天的时间在一张50×70(CM)的布面上完成一个复杂背景和若干个行动自如的人物,可想而知!因此这样高难度的作画对象,才真正具有挑战性,激发作画的欲望。

  冷军的“竹系列”的作品也是07年的时候开始创作的,在这类作品中,他把国画的竹子的画法跟油画结合起来,从写生入手,因此画面就非常生动。冷军说:“用油画来画竹子,我是第一个,中国之前从未有人画过。西方人也不会画,他们画不了,因为他们没有书法的基础,不会这样用笔。”用油画画竹,从国画中总结、提炼出来叶子之间的穿插、趣味、结构,这是冷军的又一独创。

 

冷军 《2005年写生的朱晓果》

  三•艺术价值:在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中堪称典范

  面对冷军的作品,对主题的诠释和解读已经不是观众第一位所要关心的事情了,简单意象的超级写实使画面产生的诸多细节将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睛,这是纯粹的绘画语言所带来的视觉体验。此外,艺术家在选择对象和艰苦描摹的过程中,将自己对艺术、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渗透到了作品中。

  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是冷军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此基础上,冷军对绘画技艺的极限挑战创造了不可超越的视觉魅力。但冷军同时也认为“艺术首先是艺,技法之类的术只是表面的东西,只关注技法就会匠气。对艺术的感觉、观念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冷军的作品所依托的都是他强大的语言控制和表现能力,同时都带有观念的隐喻指向。

  用著名艺术家兼冷军个展策展人常磊的话来说,冷军在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中堪称典范,他敏锐地把握了他以及他的作品在现代艺术中的位置,以及在当代历史人文环境里的恰当所在。所以,他构建了自身与历史文化的平衡关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