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歌手
2011-04-15 12:32:28
一过八月,天空就变得动荡不安起来,由于今年有传说中的十字星座高悬于苍穹,因此,天地间的任何变化都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但秋天依旧准时来报到了,那满山遍野的红叶依然在炫耀着它的绚丽。在维吉尼亚州的弗农山,或者宾州的特拉华河谷以及佛蒙特、新罕布什尔和缅因,都可以见到层林尽染的秋岚,类似的美景在此时的新英格兰,可谓不胜枚举。然而大自然所展示的美景是否有千篇一律的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要想使这些景物让人不至于产生厌倦,只有高明的风景画家才可能为之,而且画家可以逼视这些景物,通过画面透视秋天的某些不寻常的征兆和背景,在纽约,我见到了一位这样的画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楚夫。
蔡楚夫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一位色彩的诗人,他笔下的风景画非常出名,他以这个季节为主题而创作的一幅《晚秋》的巨幅作品,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那落英遍地、璀璨夺目的秋色,令人爽心悦目,比现实中的画面更耐人寻味,他是如此奇特的一位画家,他是怎样投纵到北美的农林中来到呢?他所创作的举世惊奇的《雪霁》系列,又是怎样给残秋将尽后的冬天以强烈的暗示呢?
一位来自东方的天才画家
蔡楚夫出生于中国广西的梧州,他的老家在西江和桂江的交汇处,他在中国当代最早有“神童画家”之称,十三岁即已加入中国书画研究会广西分会,他早年跟随麦华山习书法,50年代中期他就读于广州美院,开始学习西洋画,深受苏联机体结构的严谨训练。
1963年,年仅21岁的蔡楚夫(蔡家杰)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即已入选全军第三届美展,1964年,油画《一对红》在美术杂志发表后深受好评,当年的代表作《军医到黎寨》在《民族画报》上选为“全军美展专辑”的头版作品。那一时期,他的代表作还有《山城》、《鸳鸯江上》、《月初升》等,那些由竹林、茅舍、芭蕉等构成的景物,笔触生动,富有激情,已具备相当深厚的功力。
七十年代初,他因为感受到现实的环境对他产生的挤迫,而于一九七四年春辗转抵达香港。后经其老师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老画家的介绍,与岭南第二代大师杨善深入“春风草堂”之门。为杨的得意入室弟子,一九七七年其作品被丁衍庸赏识,被收为弟子,并获丁衍庸特赠其作品40余幅。到香港后的第二年,他即举办盛大“中西画展”于香港大会堂,展出作品一百余幅,轰动一时。
但是,香港毕竟不是真正适合于他发展的地方,于是他在1978年移民来到有“现代艺术之都”之称的纽约。
初到纽约,他正赶上“照相写实主义”的末期,以及“新写实”和“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他也曾画了一阵子照相写实主义,当时,他一面在“Man Power”任教国画及人体素描(他前后的素描有七、八千张),一面以照相写实主义的笔触画纽约的街头人物,描绘这座城市的众生相,这期间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所画的一群农业刀一样冷的阳光下闲坐的孤独老人《纽约人系列》,当时的这些超现实主义的力作,在纽约的艺术圈中引起强烈的关注,他很快成为苏荷的著名画廊“OK画廊”的S。L。ASSOCIATE签约画家。
1986年,著名的时装名牌POLO的创办人POLO先生所拥有的POLO公司,想将位于曼哈顿72街角的总部大楼画成一幅油画写实,消息传出之后,一时间在画家云集的纽约,应征者非常踊跃,有在许多著名的画家参与竞争,在收到的众多作品中,Polo本人均不满意,他突然想起一位温和沉静的东方画家蔡楚夫,于是,他立即找了蔡楚夫的经纪人,请他画这幅画,蔡楚夫以他高超的技巧,深厚的写实功力,很快画出了这幅作品,1986年3月9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这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古典建筑画面,此后,许多时装杂志纷纷转载,Polo公司因此而付给了蔡楚夫稿费10万美元,该公司用了近百万美元的广告费,在全球各地刊登这幅作品,蔡楚夫也因此成为举世瞩目的实力派画家。
1986年,蔡楚夫推出他的代表作《早春》,这幅描绘经不住寂寞而在原野上奔涌的溪流的作品,在台湾展出时轰动了台湾的水彩界,那清澈的溪流和溪岸边随着流水而拂动的水荇,体现了画家最高的美学追求,该幅作品已被好莱坞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格的代理人所收藏。1991年11月,著名的《读者文摘》杂志的封面,刊登了蔡楚夫的水彩作品《森林之歌》,再一次奠定了他作为风景画家在西方的地位。
但是,无疑的,他更多的抒情的魅力来自于东方,他的画中表现出一种东方固有的意识,他的画中有诗,气韵生动,他善于观察和处理他周围的景物,将抽象与写实相互交织在他的画中。
《漓江系列》与《岚屿武士》
蔡楚夫曾经创作出一大批表现故国河山的风景的油画,那是他艺术生命中的原乡,是他一直想刻意表现的题材。蔡楚夫从小生活在江边,因而对水乡景物有着特别的感受。他所创作的《漓江系列》,无不浸透着他对各项的怀恋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这组系列中,《憩》是他的一幅重要作品,画家以在漓江岸边的竹筏上不同形态的水鸟,展现人生的苍凉,而在《江边》和《渔归》中,这些水鸟更加拟人化了,象是经历过人生风雨和波涛的洗礼,表现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而在《岁月》中,他更将一位历尽沧桑的老渔夫刻画的最为生动。
在他所画的《雨后》中,被洗濯过的桂林山水,那清澈的漓江如绸缎一般荡漾着山光云影,烘托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而《黄山晨曲》,将霞光投射在雄伟的峭壁上,他以浓重的色块表现山体的雄浑和壮美,他尤其喜欢画晨曦中的黄山,他笔下的黄山仿佛是刚刚醒过来似的,清新,俊逸,气象万千。
他画江南水乡,善于用粗笔和色块去表现,不讲究写实的精确,而更突出一种抒情写意的成分在里面,象是《水乡角楼》以及《屋角斜阳》、《水乡余晖》等,展现了江南的本色和夕阳残梦。
在蔡楚夫的笔下,苏州园林中的虎丘,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观照和体现,那亭台水榭,春风垂柳皆在表现悠然深厚的故国情怀。他所画的《湘西之旅》,将土家山寨以非常逼真细腻的笔触加以表现,展示了湘西村的古朴风貌。
1993年,蔡楚夫应台湾“东之画廊”和“台北甄雅堂艺术中心”的邀请,赴台湾举行画展,引起轰动。在此期间,他深入台湾的乡村,画了一组以台湾风情为题材的油画,其中有以湍急、深邃的溪流而烘托表现的《太鲁的传说》,以及相当出名的一组以反映台湾原住民老人和岚屿的孤舟以及武者的油画,这些作品还包含高耸的妈祖庙和茂密的槟榔树林,无不透露出浓烈而强烈的民俗气息。他的作品在台湾一直非常受欢迎,台湾的秘书教科书中并且也选用了他的水彩作品。
他画他的老师、艺术家大师杨善深,更以画中简练的笔触突出了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孤清高绝的风骨境界。
他笔下的《渔濯图》是一幅活生生的人类生存挣扎的写照,是欲望纠葛与倾轧,画中的意象濯然而出,是一幅高超的佳作。
蔡楚夫的画有强烈的中国文人特质,冷冽中有忧伤,浓艳而不俗气,粗犷而不失细节,他用恣意浑洒的笔触,形成流动闪耀的色块,多层叠合、交替重复,他善于“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突出透视效果,发现自然美中原始本质的东西。
在他的《花的系列》中,他将中国宋代高丽的院体画与法国印象派手法结合,近景的花非常繁复细致,而背景却又以随笔洒脱的笔调加以高度地概括,突出空灵澄澈、纯净无瑕的气氛。
蔡楚夫笔下的《荷》,取材自美国布鲁克林和佛罗里达州的荷塘景色,是一种经受过夏季烈日烘烤的残荷,虽然荷叶本身有焦残的痕迹在上面,但是荷花的枝干却在顽强挺立着,鲜丽的花蕾仍在勃发怒放,展现出无限生机。
他所画的《牡丹樱》、《春光炫目》,那种繁茂热烈和竞相盛开的热闹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春意盎然。他的这一类作品清新绚丽,抽象与具象巧合结合,浑然天成。
在他看来,大自然中的每一滴水,每一棵草都不是偶然的,他的身上有一种飘逸隽永的气质,他受过美国本土风景画派哈德逊流派的训练,对于关注自身所处景物的细腻描述,直接使他对风景画的处理态度产生影响,加上他多年来,承接中西两派,在意境上效法中国山水,又得益于早年俄国写实主义扎实的训练功力,加上善于借用西方媒材来表现,因此使他成为一位集大成的杰出画家。
蔡楚夫笔下的风景画有很强的抒情浪漫成分,欣赏他的画就好像听到大自然的精粹编钟似的铮琮鸣响,他所创造的自然景物无拘无束、纯洁、宁静,是一处刻意忘却自我,在心灵的漫游中找到平和安静的地方。
《幽林泉声》与《威尼斯水乡》
蔡楚夫是描绘大自然的高手,他的《密林鹿踪》画的是加州优胜美地的红杉林,他曾经开车一周,从美国东岸远赴洛杉矶去描绘西部的壮美景色。他尤其喜欢画幽林深涧,他的林中必有溪流,他画夏日的溪谷如《幽林溪声》,那奔腾的溪流,如闻其声。他曾经画过一组日本列岛的农林秋色,如《金色的奥人獭》、《桦林幽涧》、《奥人懒之秋》等,均是极为出色的佳作。其中创作于1993年的《幽林泉声》是他的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画家通过展现密林深处的枯枝朽木,表达人类荒芜悲凉的内心,同时又通过奔向万山之外的溪流,而象征人类征服自然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在这幅画中,画面看似杂乱荒芜,实则是为了突出奔流的清溪,这溪流非常有力量,它穿过荒野与卵石,割裂开荒原的苍茫无极,有生命顽强不息的追求。
1996年,蔡楚夫创作的《春江水暖》是以早春的冰河上游动的两只小鸭为视点,有强烈的印象派的意味,画家对生生不息的水流的倒影处理的非常高超,在这里,色彩不再拘谨于某一空间或对应的物体,而是以多重繁复的波动和交融来加以表现,水中的倒影与空中的冰柯以及水鸭,动静结合,交相辉映,它以符号作为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光感,有一种炫目的诗意。他的这些画,很有些马奈和莫奈的味道,他用水彩和油彩兼用作画,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蔡楚夫曾在1994年前往欧洲旅行,创造了一批欧洲题材的风景画,其中有《瑞士卡贝尔桥》、《远眺阿尔卑斯山》等,在后一幅作品中,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与云影交接,衬托出瑞士山村的美景。他也曾前往意大利的威尼斯,《夕阳》是其代表作,晚霞下的威尼斯水乡,波光潋滟,船上的水手与教堂相映生辉,画家通过《水乡橹生》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威尼斯的魅力风情。这些作品,即使最负盛名的欧洲本土画家,也不得不从心里折服,若非大师,实难以达到如此炉火纯青。正象他所创作的《雪霁系列》所给予人的深刻印象一样。
《雪霁系列》与世纪末的启示
蔡楚夫是海外画家当中,对大自然的观察最为深刻、细致的画家之一,就画雪景而言,无人能出其右,在从1984年,他创作出《雪霁系列》以来,他一直有“雪景画家”的美称,虽然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但是“雪”在他的艺术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蔡楚夫从小生活在南方,从未见过雪,他平生所见到的第一场雪,是在1979年的冬天,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里,他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心情格外激动,在人迹罕至的小溪边,没有脚印,清澈的溪水倒映着雪后的晴空以及溪岸的树林,那景象是如此迷人,此次雪成立他特殊的绘画语言。他开始创作出一系列的以雪为题材的作品,他的第一批作品《雪霁》,在1984年12月参加密西根州伯明翰市的罗伯特•吉蒂联合画廊举办的《美国著名现代画家大展》时,引起广泛关注。
雪似乎对蔡楚夫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味,雪是溪流的映衬,是突出溪流的,在他的作品中,河中丰富的倒映被溪岸包容着,对比非常地突出极为强烈,他笔下的雪,有一种温柔,展现着人生最沉静美丽的境界。他笔下的《雪霁》以油画和水彩组成,他不仅采用了中国画构思的特点和意境,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旅居巴黎的艺术评论家马泽霖在评价《雪霁》时指出:“蔡楚夫用东方理念和静观哲学来看宇宙自然,并用西方技法加以阐述表现,大胆筛滤自我文化而而转换成国际语言,超越西方的物质观,追求东方的空灵味道,他的作品无不蕴藏着它深沉的内在力量,那不可言状的神秘美笼罩一切。”
在《雪河系列的形成》一文中,蔡楚夫指出:“不管雪河分割的构图如何变化,是S型,L型或者橄榄型,所蕴藏的哲理总是不变的,雪包容一切,而小河的融雪又刻意把一切都暴露出来。”
蔡楚夫一直喜欢创作长而横幅式的油画,他所做的雪霁画面都相当大,在构景上,他吸收了传统画“密不容针,疏能走马"的画理,又具有现代艺术中阐明的分割,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河面映出的干枝、枯叶、乱石、流动的水流,既有东方式的浪漫情调,又有现代绘画的强烈因素,因而颇受西方收藏家的欢迎。
他通常是在买回荷兰产的画布之后,先在画布上打塑胶底用Gesso加入各种混合颜料,上七八次底以上,然后画雪时,既容易又有一种特别的效果。著名美术评论家何平南先生说:“他的画一尺之内看是印象画,看到的完全是抽象符号的组合,退步远看,却又是极精细的超写实手法作品,既有鸟瞰的效果,又有逼视的魅力。硕有东西方结合的因素在里面。”
萨拉劳伦斯学院艺术史教授菲立普•哥德,在评价他的画时指出:“蔡画的东西方结合可以总结为,他在运用油彩的质感和表现力时所展现的迷人的力量,蔡的作品的多维品质充实了他的艺术,使最初给人照片印象带上了丰富的实质内容。”
他有时用底白作为亮部,大面积地绘暗构图,白色其实就是未经涂色的画底,因为,在蔡楚夫的眼里,雪本来就是天然的本质的,同时又是清纯与温婉的,从《早春》、《艳雪》、《暖雪》到《残雪》,以及以冬日河床为背景的《雪霁》系列,他的雪无不洋溢着生命的呼唤,因为人们迟早要在冷寒的苦闷里自我解脱,而雪同时又是最严谨最冷峻的考验。他善于洞悉人类复杂、精细而又疏朗的内心,因而,以雪霁作为最深刻而生动的表现。
《雪霁》系列从笔法的曲直、轻重、粗细与画面的静动、虚实,无不流动着生命的韵律,暗示人生的春去冬来,同时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在里面,充满着让人不轻易觉察的静观哲学和空灵的禅宗精神。
蔡楚夫是当代中国油画拍卖场上炙手可热的画家之一,在苏富比拍卖行开始拍卖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以来,他是被拍卖作品最多的几位画家之一,基本上每次都有两张售出,一般都以30万到50万港元的不俗价格成交。他的多幅《雪霁》系列作品,早已被世界各地的著名收藏家收藏,在台湾,蔡楚夫是最受收藏家关注的一位画家,他经常受邀在各地举行画展。
蔡楚夫的主要展览包括:1979年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现代绘画展览》、```````````````
今年因为是本世纪最后的一年,许多艺术家纷纷推出世纪回顾展,蔡楚夫也在9月份与纽约圣约翰大学推出《蔡楚夫水墨画展》,作为以油画而享誉国际的著名画家,蔡楚夫首次推出水墨画个展,共展出100幅水墨画精品,让人不禁揣测他是否已在往水墨画转移,事实上,蔡楚夫积累中国水墨画功力数十年,其水墨画有许多令人惊叹的佳作,其水墨作品早已被港、台、美的众多收藏家藏之,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画家,其在水墨画领域的成就亦是相当令人瞩目的。
由于今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季节变化也相当明显,新英格兰的秋天将比往年短促,蔡楚夫作为一位大自然的歌手,在用他的笔歌颂这璀璨美丽的秋色的时候,已经为秋天之后的冬天留下了余地。因为在这金色缤纷的落叶之后,将会有漫天飞舞的雪花。
蔡楚夫的雪将会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思,因为,在这骚动不安的苦难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雪将覆盖一切,也否定一切,而人类的文明是否可卡因如那溪流中的倒影一样生生不息地流传呢?人类的一切邪恶、挫败和晦气,是否也可以随着这最后的一场大雪而得到驱除和净化呢?而笼罩大地的壮宁和空灵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境界吗?
蔡楚夫的雪将会带给我们某种启示!
下一篇:蔡楚夫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