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3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是什么决定了形式
——具体的空间,特定的时间和我们的选择
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会有原始的愿望或理想贯穿整个创作过程,即核心价值和核心思想。艺术家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或接近自己的理想,这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即为“形式”。
在我看来,精神性在创作中的作用远大于形式,甚至决定着形式,但在充斥着“拿来主义”思想、注重形式主义的艺术群体中,具有精神性——特别是具有本土化内涵的创作者少之又少。更多人认为精神性是一个艺术界以及各行各业的众多人士在基本层面上加以质疑的主题,这非常容易使我们丧失建立自己的本土化艺术体系的雄心。例如当我们观看日本绘画(包括阿拉伯艺术)的时候会发现:在全盘西化的20年之后,他们很快回到重建自己的传统,注重如何把东方古老的哲学转化为当代艺术方法,并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可以向西方艺术发起挑战的艺术形式。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其艺术形式,是否喜欢其传达的思想,事实上他们证明了艺术的形式是由绝对的精神层面激发而出。
在全球信息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当代艺术中的模拟、挪用诸种手法眼花缭乱、瞬息万变,被部分艺术家如鱼得水般的拿来。似乎我们根本不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东西,面对画布去讲述内心深处的认知。
这是一种潮流式的悲剧。
对此,必须阐明我们的观点——由具体的所处空间、个人情感所认同的历史时刻以及我们做出何种抉择来决定要呈现的形式,而非由形式孵化精神内涵(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津津乐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展览中,我们选择了更具有思想灵魂的艺术家,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寻觅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子,追溯某一历史时刻或永恒时间的感悟,发掘对自身历史文脉的关注热情。他们处在同一空间之中,一致的东方文脉但有着不同的对自身回忆或对历史时刻的理解,选择了对东方美学的表达和中国美学形式的体现。如冯一尘,作品中运用了相当强烈的中国元素——墨(当然,墨在他的画面中成了主角而不是媒介),但从他画面深层次的含义出发,而墨又非墨。透过墨在水中的似幻似真、虚实转换,画面有着似乎无意识的静谧。实际上我更愿意相信是他通过不断的解读自我而表达出他对自身内心的挖掘、对东方古老禅宗哲学的理解,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异常饱满的智慧。而在颜开与郭子龙这两位用特殊材料作为媒介的作品中,则呈现出了更为质朴的东西。茶在东方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而颜开独辟蹊径运用他自制的以茶为基本媒介的特殊材料进行创作,在他以茶为媒介的系列作品中,又描绘了众多的古代木雕。人、茶、木雕处在一种多重的时空之中,颜开用这种传达出不同文化气息的媒介和对象,“表达他所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物质与精神的继承,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生命与死亡的更替”。郭子龙则运用现代元素——不锈钢、铜、石材表达了他对中国国传统文化的景仰和对无生命与有生命的交替转换与不断发展的探讨。还有陈红波对时间记忆与空间状态的思考、张哲溢对个体记忆中的铁皮物体与历史记忆中的东方传统图示讲述与反思、田田静穆却不刻板地对东方传统韵味描述……
几位艺术家有着对生活近乎偏执的热情、对文化传承的沉着与冷静,他们在寻觅记忆中的剪影,追溯东方文脉的源头中殊途同归。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提供把东方传统美学用当代形式表现的研究范本,并且呈现不同背景和动因下,每个艺术家对传统文脉、现代话语的独立思考。
何超
二零一三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