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作者为著名美术理论家 南远景)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2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9年
- 展厅面积:111平米
- 地 区:广东-汕头
对生命的崇拜、敬畏、热爱、赞美,是著名画家蒋宜勋先生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他用的是他的画笔。
西藏——太阳最明亮的地方,冰雪最纯洁的地方,离天最近的地方,生命最强盛的地方。宜勋先生付出几乎全部心血、智慧、热情和年华讴歌西藏和那里的强悍的生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十多年里,他无数次赴西藏,对西藏的悠久历史和宗教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他笔下的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牧民、喇嘛以及与之相应的宏大、苍茫、高迈的背景——草原、雪山、寺庙、牧场、骏马、牦牛、藏獒、猎狗……,都是阳光的。他们饱经风霜,
却没有痛苦状;岁月斧凿,却没有消极悲怆;诉说由衷的企求,同时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望,对未来的憧憬,宁静、淡泊、宽柔、坚韧、淳朴、热情、豪放、蓬勃向上,绝少焦灼、困惑、迷茫和虚无。
“生命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宜勋先生如是说。他的西藏系列国画作品就是对生命积极进取意义的诠释和解读。这种解读不是空洞的概念符号,而是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洞达精神在画面人物微微一笑或凝神静思的生动形象和表情中传达出来。如《多梦花季》,便是一幅藏家青春少女图。花样的年龄,多梦的季节,少女似乎听到了、看到了、遇到了令她心醉的事情,于是避开大人、躲开同伴,一个人靠在自家羊栏的木条上,含羞、窃喜,未来梦幻般的日子飘荡在脑际。《大师》,是一幅喇嘛活佛肖像图。画面上的大师身披袈裟,头戴“鸡冠”,饱经风霜雨雪,惯看秋月春风,洞悉天上人间,沉静安详睿智,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坚韧、执着,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向着心中的偶像。《大地》,一幅沧桑圣母图。岁月在老母亲的脸上留下纵横交错的皱纹,辛勤劳作的手指粗壮有力同时又有些变形,硕大的金戒指向世人展示她儿孙满堂的幸福日子,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眼睛半眯半睁,深邃的目光里充满希望和温情。这就是大地母亲,这就是苍天厚土。《春天的脚步》,展示了一幅藏女牧归图。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队健康活泼的少妇,手握转经筒,背负劳动果实,伴着夕阳,悠闲地行走在归途。羊群和牛群已经远去,心底的悄悄话还没有说完。宜勋先生把风雪高原原本艰难、粗旷的生活画得很雅,既保留了生活原来的面貌,又赋予生活以理性和秩序。诸如此类的数百幅国画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对家园的爱,对梦的追寻,对高天厚土的崇敬,对未来的信心,构成了宜勋先生西藏系列国画创作的主轴。透过这些优秀画作,读者会惊奇地发现:西藏高原的风雪和稀薄的氧气,造就了地球上最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也造就了人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毅力;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能扼杀生命的活力,世界上最爽朗的笑声原本在海拔最高的地方。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生命的本质永远是坚强。生命的真谛由此得到进一步揭示,人类永恒的故事通过宜勋先生的画笔得以传扬。
宜勋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他阳光心理和阳光性格的真实反映。他几十年专心事画,孜孜以求,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文雅神秀又平和内敛。他身上宁静、达观、充满童稚的气息,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他的作品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平和,一份高尚和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自汉、魏、六朝始,国画人物画已臻成熟。千百年间,无数先贤大师在国画人物画领域创造性地开拓,丰功至伟,留给宜勋先生的开拓空间已经极其有限。然而,在这片前人耕耘过千百年的土地上,宜勋先生还是找了自己的坐标。他早年创作连环画,继而刻版画、画油画、国画,对中西绘画语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够将西画的光影、色彩,版画的黑、白、灰处理引入中国画笔墨体系之中,从而形成新的绘画语式。他具备扎实的素描造型和色彩运用基本功,格调恬静优美而不俗艳。他吸收了南、北国画人物画的风格特点,工写结合,巧拙互用,笔画简洁凝练,造像妙趣横生,整个画面明朗而大气。他因此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这就是以健康明朗的情调感人,以美的形象让人赏心悦目,使阳光、大气、自信、漂亮的人物充盈画面,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这样的画作正好适应了现代人积极进取、追求温馨和谐生活的需求,成为现代家庭和现代收藏家们喜爱的珍品。可以预见,蒋宜勋先生西藏系列画作所创造的田园牧歌式的艺术氛围,在当代,将如一缕春风驱走都市的嘈杂,缓解人们沉重的生活工作压力,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若干年后,当岁月的砥砺使人类的记忆淡漠如烟,蒋先生的西藏系列画作将会成为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生命画卷。
上一篇:放歌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