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鸾凤阁·创库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非常好画廊
    确定
  • 经营时间:
    1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河南-郑州
您所在的位置:鸾凤阁·创库>画廊动态>正文

鲜活的生命体验 ——卢中见工笔人物画观感

2013-08-22 16:42:20          

鲜活的生命体验

——卢中见工笔人物画观感

肖映川

卢中见的这一批工笔人物画新作,的确让我们眼睛一亮。

中国工笔画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二千年前的帛画我们已经领略了以线造型,以线赋彩的基本表现手法。以后克孜尔,莫高窟壁画表明,中国工笔画又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双勾细染的画法,从而形成了与纵笔挥写的水墨画具有不同创作理念的绘画样式,作品的色彩变得浓艳了,凝重了。以吴道子、张萱、周为代表的唐代工笔画,以李公麟、赵佶为代表的宋代工笔画,以赵孟、文征明、仇英为代表的元、明、清时期的工笔画,不断地把中国工笔画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尽管后来在文人水墨写意画的主流冲击下,中国工笔画也曾一度处于消沉状态,但总体上没有改变其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繁荣,西方文化的影响,迎来了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春天。当今的工笔画画材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和宣纸,画布、排笔、喷枪、刮刀甚至滚筒已被派上用场,渲染、涂抹、喷洒、刮擦、堆积、揉纸甚至贴箔等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中国工笔画完全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局面。

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而辛勤耕耘的一批工笔画家中,卢中见应该是一名勇将。应该承认,卢中见原本不是一位工笔画家,他的兴趣,他的成就还在于他的写意画,他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获奖作品也都是他的写意画,但这一点也不防碍他对中国工笔画的研究和探索。他的工笔人物画已经出版过一集,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第二本工笔人物画集又问世了。一位写意画家对工笔画创作如此投入,其投入的力度和速度在同行里也是不多见的。

中国画,尤其是工笔画,历来特别重视师承关系,每一位中国画家与他的前辈、导师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化渊源。卢中见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期间,也曾得到他的指导老师周彦生的悉心指导,学成之后他选择了勇于飞翔的邹鹰而不做学话的鹦鹉。

中国工笔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历来注重它的写实性,换句俗话说就是你要画得象,画得真,越象越好,越真越好,对人物的造型、结构、比例要求特别严格,甚至画皮肤时,连皮肤里的血管都要表现出来。我们不怀疑卢中见的造型能力,其实在科学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把人体画准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拍个照片,用电脑放大,依据画面的需要放大或缩小,打印出来,然后拷贝在画面上不就得了。六十年代我们就尝试过用照片经过投影机直接在画布上起稿的方法,你说要多准就多准。可卢中见并不如此,他在作品中更多强调以形写神,追求的是鲜活的生命体验和感知。你认真观察卢中见的工笔人物画就不难发现,他笔下的人物如同他写意画一样不注意比例,头大,手长,脚粗,腰细,有些甚至比他的脑库系列还漫不经心,可是你不得不承认,打开他的画册,他笔下的女人,不管是少妇,少女还是小女孩,一个个鲜活地站在你面前,其喜乐哀愁,甜酸苦辣你可随之品味。这就是一位出色画家创作中的灵性。我觉得画家对作品的空间表达不是最重要的,表现空间的体面构成、透视关系、色彩变化等等只是我们的创作手段,我们只是利用这一切去表达我们的情感,换句话说,为了追求这情感我们应该不择手段,这才是高明的艺术家。

卢中见在工笔人物画取得的成就应该归于他在写意画上建树,他用写意的心态画工笔,以写意的笔墨溶入工笔画创作。从造型的角度看,写意笔墨似乎与工笔创作有矛盾,其实这种矛盾是基于工笔画中追求的素描关系而言,这是我们一些学院派中受前苏联素描体系影响的结果,对素描认识产生的偏差,西画对素描的理解和中国画对素描的理解有很多差异。工笔画对物象的观察直至表达方式,对黑白灰、透视、形体等方面的理解,也是应该归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范围里面的,我们比西画更在乎意念,更注意灵动。正因如此,我们在欣赏卢中见的工笔人物时,是一次鲜活的生命体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下一篇:不求皮相求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