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台湾
成都双年展,一个巨大的艺术展场,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卖场。它所折射出的市场走向,令国内外行家异常关注。
就西方艺术市场来说,投资当代艺术早已成为一种传统。一直以来,传统艺术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如今当代艺术开始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市场威力。所谓市场威力,就是当代艺术潜存着的无穷升值空间。有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在金融、股票、房地产等热门的投资项目中,艺术投资的风险最小。在中国,作为新兴产业,艺术投资以年增长在30%以上的高回报,居各类投资首位。
成都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镇。据2004年度统计显示:成都艺术收藏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排在上海、广州之前。随着当代艺术的热潮涌动,成都艺术市场已经开始展开一场关于当代艺术不见硝烟的“明争暗斗”。
还在进行中的2005年第二届成都双年展,就是成都艺术市场的一个缩影,它已经牵动着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目光。从双年展这面镜子,梳理成都艺术市场现状,关注其巨大的潜力,正视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或许可以让人更清晰地看到这个市场的前景和未来。
缘起
双年展交易额近千万元
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是目前为止今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展出。而对买家来说,这次展览更是一个巨大的卖场———自7月8日开幕以来,近100位买家纷至沓来,世纪城2号展馆俨然变成了一座艺术金矿。
据记者的初步统计,目前前来成都双年展探营的国际买家有瑞士日内瓦画廊、意大利Marella画廊、日本东京画廊、英国中国当代画廊、新加坡斯民艺苑等,而国内买家阵容则强大的多:如北京的紫禁轩画廊、现在画廊、泰康人寿画廊、四分之三画廊,上海的中国内地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沪申画廊、艺廊、东海堂画廊,中国内地目前最大的私人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及香港索尼画廊、艺倡画廊等等。而收藏家方面,则有新加坡收藏家蔡斯民、瑞士收藏家希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策展人朱杨明、中国台湾收藏家林明哲、中国香港收藏家董建平(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之妹)等大腕级人物出场。其中,希客先生系瑞士前驻华大使,手中拥有中国当代艺术作品1200多件,是全世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最多的人。
开展两天后,中国台湾收藏家林明哲斥资100多万元收购了6位参展新人的作品。截至目前,林明哲已在本届成都双年展上出手近200万元。此外,来自瑞士的希客先生也买走了成都艺术家余极等人的全部参展作品。
而成都双年展外围展《“凹凸状态”:曹静萍、陈可作品展》上,两人的作品大部分被人买走,其中陈可的7张画全部卖出。加上双年展主办方成都现代艺术馆的收藏作品价值,本届双年展的艺术交易额几近千万元。
发现
当代艺术升值 成都艺术家升值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代艺术投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却不过20年的时间。长期以来,国画、书法、瓷器、古玩、邮票、连环画等传统艺术主宰着中国艺术市场,成都也不例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崛起,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艺术界一支最重要的力量。世界艺术市场的眼光“贪婪”地注视着中国,中国当代艺术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从此,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转向,当代艺术渐渐成为投资热点。
成都艺术投资人齐向东这样描绘成都的艺术市场:国画等传统艺术市场与全国同步,油画等当代艺术市场比全国慢半拍,但成都当代艺术创作实力很强大。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赵能智、沈小彤等一批艺术家不断出击世界当代艺术展。
在双年展现场,来自美国纽约的亚洲协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招颖思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来成都,但她知道很多成都的知名艺术家;此次前来就是为该馆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物色人选。深圳美术馆策展人鲁虹曾经说:国内艺术市场,从艺术家数量和作品质量来讲,成都可以被称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当代艺术第三城。这些无一例外地表明,成都当代艺术已经形成了雄厚的卖方市场。
同时,当代艺术因其创作语言的国际性和市场的前瞻性,以及较小的风险和产出的有限,增值空间能够保障,从而成为中国投资者追捧的热点。瑞士日内瓦画廊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前80%的买家是外国人,20%是中国人,现在的情形恰好相反;无独有偶,沪申画廊负责人翁菱也透露:沪申画廊的买家20%是外国人,80%是华人,在80%的华人里,国内的个人购买力已经占到了40%。
近年来,成都艺术家的作品基本上在北京、上海等地销售,而且是当地市场的热门。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等人的作品,从10年前的几千元已经升至几十万元。上个月的上海拍卖会上,被人收藏的周春芽的一幅《绿狗》拍出43万元的价格。由此可见,投资成都当代艺术对成都人来说,有着地域的便利和较大的升值空间。
回顾
画廊 见证艺术市场沉浮
画廊是艺术与商业相伴而生的产业形式,现代意义上的画廊肇始于印象派时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画廊在中国内地出现。
由于画廊多云集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比如纽约、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城市,世界知名的有巴黎的法兰西画廊、伦敦的玛勃洛画廊、纽约的佩斯-威尔顿斯坦因画廊、日本东京银座的日动画廊、中央画廊等。作为艺术交易的重要场所,画廊在世界经历了无数沉浮,这些沉浮也是世界艺术市场沉浮的见证。
以日本为例。十几年前,财大气粗的日本人支撑着世界艺术市场的半壁江山。凡高的《向日葵》、《鸢尾花》和《加歇医生肖像》均以天价成交,大量三、四流印象派作品流入日本,各类画廊遍地开花,艺术被想像为资产保值增值的福地。然而随着经济衰退,日本美术市场全面陷入困境。经历过这次洗礼,全世界画廊的格局发生变化,开始逐渐步地向集团化、跨国公司的趋势进发。
经过20多年时间的摸索,中国画廊现在已经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北京已有国内外画廊近百家,上海约有三四十家,广州、南京等地也有几十家,而且这些地方不断有新兴画廊出现。
在成都,除传统艺术画廊外,较早的当代艺术画廊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雅风画廊;后来出现的上河城美术馆,成为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成都画廊;之后,有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的现代画廊、成都现在艺术中心和了了阁画廊;新兴的画廊里,去年9月开张的蓝色空间画廊最具活力。
同世界和全国一样,画廊已经成为成都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链条。
现实
成都买家 前赴后继
在艺术市场,成都最知名的还是传统艺术买家。2000年前后开始,当代艺术开始成为买家的新宠,尽管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成都买家依然执着前行。
成都较早的当代艺术买家,大多是地产商人,如陈家刚、孙玉泾、李旭东等。之后,其他企业家也开始涉足当代艺术投资,如杜坚、蒲果毅、齐向东等,其中最为活跃的当数齐向东。
今年46岁的齐向东,当年曾与罗中立、何多苓一起报考美术学院,落榜之后从事白酒的包装、营销策划。“2000年开始收藏国画,投入了数十万元,结果80%是假画!”2004年9月,建成蓝色空间画廊,转向当代艺术投资。当代艺术在世界上被大众接受,在中国也将如此———这是齐向东转向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全世界架上绘画市场中心将来在中国,不仅中国买家对当代艺术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连徐冰、蔡国强、高小华、程丛林等世界知名艺术家现在都回到国内,他们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在中国。”
与一些纯粹的爱家不同,齐向东投资艺术不只是爱好,还因为它巨大的升值空间。因此,他把白酒营销理念引用到艺术市场,第一步就是把收藏者变成投资者。至今,蓝色空间已办过6次展览,每次商业性展览都是赚了钱的。齐向东告诉记者,他的画廊主要是展出、销售,只有少量收藏。“我只做投资者,不做收藏家。炒股不能炒成股东,做画廊不能做成收藏家。”同时,他给画廊定位为“立足成都,面向全国”,每次商业性展览都与北京、上海、重庆、香港等城市联动巡回展出,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除本土外,还有新加坡的蔡斯民和中国台湾的林明哲等长驻成都的外地买家。林明哲是台湾高雄人,自幼学画,后成为高雄地产第一人,2001年起长驻成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大陆收购艺术品,成立山艺术基金会,主办《山艺术》杂志,建有山美术馆。因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坚持不出手,其藏品现已无限升值。去年底在上海和今年6月在北京的专场拍卖中,其藏品总共拍得8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当年以120元买下山水大师黄宾虹的《吴淞纪游图》,居然拍出了300万元!
未来
艺术市场 成都还需要什么?
1.加强普及性的途径传播
一般的艺术流通系统由艺术家、批评家、画廊、收藏家、博物馆和研究者形成。但是目前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市场还不具备如此完善畅通的流通体系,其中展示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环节尤其缺乏。因此,如“居住在成都———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双年展”等展览活动,在成都还应该多一些。此外,成都需要更多的艺术场馆来启蒙大众,营造市场氛围。
2.各方都需加强职业化
包括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和批评家在内,都需要更加职业化。齐向东认为,现在成都不仅专业画廊很少,而且运作还不够职业,“真正要开好画廊,必须是职业经理人才行”。
要把市场做大,还需要投资者有重视舆论传播。“酒好也怕巷子深”,如果缺乏良好的舆论传播,就是好作品也难得到市场认同。为此,在做高小华作品展览时,齐向东还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
同样,艺术家需要有品牌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指出,一种名牌商品之所以成为名牌,是制造者和使用者供需双方相互满足彼此认同的结果。自己喜欢,别人不买账,没有市场的东西,不能成为名牌。因此,成都艺术家不能够只在国内或成都自产自销,还需要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
3.需要更多企业介入
其实,一次艺术品购买活动,就是一次投资活动和公关手段,成都企业应该利用好这种方式。这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范例:1987年,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3400万美元的高价,从伦敦佳士得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而声名大噪,公司也借此名扬四海;广州市建设银行于1995年以600多万元人民币买走了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至今仍被行内人士所称道。
国内外的画廊很多都有企业赞助,如沪申画廊的斐然成绩,就与赞助商登喜路公司不无关系。在中国富豪榜上,进入百强的四川企业家不少,艺术投资是他们未来的热点。
4.政府调控,让市场规范化
一个市场的形成和成熟,政府调控至关重要。2001年第一届成都双年展后,成都的批评家张颖川就呼吁:对民营资本支持的成都双年展,以及形成中的成都艺术市场,需要扶持文化艺术的基金会体制和税收政策的完善,关于画廊、美术馆、博物馆专业体制的健全,关于公共艺术事业正常运作等方面的完善。此外,江浙商人组成的“炒画团”已开始杀入市场,如此等等。市场规范,非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