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良和慈航文化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5
  • 印象:
    沙龙高雅 优雅 格调
    确定
  • 经营时间:
    11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四川-成都
您所在的位置:良和慈航文化>画廊动态>正文

黑白草草间挥洒真性情——书法家唐昌虎专访

2014-08-04 13:55:50          

 

 

 

 

黑白草草间挥洒真性情

 

——著名书法家唐昌虎先生专访

 

在当今书坛上,唐昌虎是一位隐士,他所面对的是自己的草书世界,一个他自己在里面可以欢乐、可以忧愁的世界。如果说,生命情调中的“逸”是一种生命沉生命之肯定、生命之祝福,那么,唐昌虎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在他释智遗形、忘怀天地的挥洒瞬间,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沉醉之感与肯定之感。

 

 

唐昌虎的草书,以数十年临池之努力,于书法艺术已深入堂奥,如今以纵横笔意挥写草书,流露出的是个性的真趣,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理趣,从中可以窥测到他超脱淡泊的心理状态。他的草书有着空诸一切的胆量与气韵,以草隶体,化恣肆于简约,凝情采于蕴藉,偶作长卷,略伸散狂笔意,便见神采斑斓。《文殊坊》编辑部一行,特地于夏消秋长之际,邀约著名书法家唐昌虎先生于文殊坊历史文化名街一隅,品香茗、论书法、笑人生。

 

《文殊坊》:唐老师,您是著名的书法家,在您的理念中是如何理解书法的,又是怎样看待书法艺术的历史过程的?

 

唐昌虎:书法就是以汉字为载体,表现作者情感的视觉作品。书法中笔法的表现,构筑形式的表现,就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在世界上来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够把它当做一种艺术来表现,只有中国书法,是作为一种艺术品种来表现的。

为什么书法会成为艺术,这是与它的象形文字之本源息息相关。书法最早是象形的甲骨文,其实就是在画符号,画族徽,比如喜欢鱼,就画一个鱼的符号;喜欢鸟,就画一个鸟的符号;喜欢乌鸦,就画一个乌鸦的符号,这就是图腾。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字,把象形文字的那种符号进行了简化、归纳,之后甲骨文变成大篆,叫做籀文。最早的文字,一个字有很多种表达表达形式,甚至有十几种写法,把文字规范成一种写法,把籀文再进行整理,大篆变成小篆。小篆再发展下来就是隶书,然后才是行书、草书。过后是正书,也就是楷书。正楷书法真正的完成是在晋隋的时候,法度的完成应该是在唐代,所以楷书的法度在唐代就成为一个高峰。现在的学生写字,一学就要学楷书,那么就是学它的法度。这个法度就是一种规矩,就是要按照这个写,大家都按照这个写,如果我们现在还在画图腾,那么就回到了原始,那么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符号了,就不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文字的变化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文殊坊》:唐老师,刚才您讲到了书法的法度,那么历史上以及现代社会,法度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唐昌虎:书法的法度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当中,其间最大的进步,就是在法度之前的变化过程当中,正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法度要求,个人的自我心性的表现就会更为突出,艺术性的表现成分也更多。所以在各个朝代当中,比如说在甲骨文当中,在大篆中,或是小篆当中,以至行草书中,就有非常优秀的作品。正是因为法度还没有完成,就可以更多地表现自己。最典型的就是王羲之,尤其是他的行草书。因为他还没有受到那种很正规的法度的约束,所以他形成了高峰,甚至是很高的高峰。所以唐代过后,法度完成了,倒转来看前头的东西,反而觉得前头的有些东西非常美妙,而后面因为法度过多,反而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所以书法从古代起到唐代的过程当中就逐渐爬上高峰,这个高峰过后,因为法度的制约,加之由于文字是语言的一个工具,要表现语言,要表现思想,要表现文化,那么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的书写文字。一直到清代,就出现了馆体,学生应试考官,作为一种规范,要写那种“乌光亮”,就是字要很黑并且要发光,要发亮。状元卷子写得之好,莫说是状元,就只是秀才的字,我们现代人可以说是望而却步、难见项背、望尘莫及。

以前的人就是把书写当成了一种工具,我们现在写书法,要赶上前人的这种功力,是永远无法达到的。我们把书法作为一种心性的表现,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写字功。反过来说,正因为我们没有那种功力,也就很少束缚了,那就更加容易表现艺术性的东西,向艺术性的高峰去攀登。但是问题也出来了,更多的人因为西方的美术思潮进来了,比如构成派、印象派等,既然书法是心性的表现,所以怎么写都行,就想到了各种形式和色彩的变化。然而,黑白两色,中国的白纸黑字,是道家思想的表现。根据道家的思想,只有两种色,只能用两种色表现。如果书法做成了一种那个行为艺术,使用夸张、放大的手法来表现,这就扭曲了书法的真谛,把书法本质的东西否定了。

 

《文殊坊》:唐老师,您对书法的认识真是精到、深入。您是何时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您与书法的缘分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您初期的书法老师对您又有些怎样的启发?

 

唐昌虎:应该说我是从8岁开始学习书法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是用毛笔写字的。写作文、记账等等,都是用毛笔。虽然也有少量的钢笔,但是钢笔是很少见的,有钢笔的人都是干部。8岁的时候,我已经读二年级了,因为家境的原因,我早早就开始了读书生涯,那时的人很多都没有读幼儿园,我是读了幼儿园的,因而相对读书比较早。所以,家学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让我对中国文化、对书法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与天赋。

当时有个老师叫彭桂祥,他看了我的作文后,就特地跟我说,你的字写的相当好,你是有天赋的。8岁之前我没有正式练习书法,他说我写的好,应该好好练一下,就是这一句话,于是我就很想写字。所以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娃都有表现欲,老师说我写得好,我就一定要写好,一定能写好,就是这样。初中时,我的老师沈名福教我写隶书、碑书,接触到历代优秀的名帖。到了高中时,我的老师,就是四川美专的创始人之一周稷,他是四川美专原来的系主任,后来又当教务长,再后来当校长,89年辞世的。我在周老师那里见到了清代的书法长卷,印象深刻,对我写手卷影响很大。周老师有个故事很典型,让我们对认识书法有些启发。82年的时候,周老师全国旅游,走到黄山时,恰恰遇到他的老师刘海栗,刘老师当时给他写了一首诗,全诗28个字,却写掉了2个字。周老师便说,老师写掉了2个字,刘老师说,你是爱字吗?你是爱诗啊?若是爱诗,书上都有,何必我写?的确,书法是一种视觉享受,文化内涵作底,写的字要让人感觉好,感觉美,这很重要、很核心!

 

《文殊坊》:唐老师,在您早年练习书法时,有没有特别的事情让您感到自己的书法天赋得到发展,使自己在早年的书法路上充满乐趣?

 

唐昌虎: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有很多难忘的事,非常有趣,记忆犹新。上高中时,每个年级都要办板报,是用毛笔写的板报。其他年级一般都是几个人合写,唯独我们那个年级的板报全部由我一个人写,那时我们写的是正楷。我的字在全校是佼佼者,写得漂亮,备受称赞,我也在书法上发挥着自己的快乐。58年大炼钢铁时起,学生们也要参加劳动。因为我的字写得好,学校就把我留了下来,不让我参加体力劳动,当时全校只留下两个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留下来也是有工作的,那就是刻钢板弄复习资料。所以,凡是劳动差不多我都走脱了。全校所有的文字资料都是我们两个人刻的,这个工作我很喜欢,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受益匪浅,我回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感叹。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更有我的事情做了,主要是刷标语、抄写大字报。其中就有写一米大的字,字越大越不好写,书写难度很大,书写的方式也很不一样,甚至有过危及生命的险情。记得有一次,学校的四个女老师,搭了条桌,架起了很高的梯子,就让我爬上去写标语,而这四个女老师就负责把桌梯扶住。不多时女老师们便与部队的几个参谋长聊起天来,当然也就忽略了我的安全,结果一下子桌子塌了。我当时大概在三楼那么高的位置,倏地就掉了下来,在掉的过程中,我便以为:完了,我可能要死了。结果,掉下来的时候,我带的手表已经破碎不堪,完全被我摔下来的冲击力撞压烂掉,梯子也被我完全压烂,条桌也按断了,可幸的是,人却尚好,有惊无险。我依然乐此不疲继续着自己每一次可以发挥的书法情愫,每每回想起这些年轻时与书法为伴的时光,我总是有发源于内心的欣喜。

 

《文殊坊》:唐老师,草书的魅力在哪里,您对草书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唐昌虎:草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更容易表现心性,特别是性格比较开放的人,草书便是容易、更好地表现、诠释个体情感。

我选择草书,首先与我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的个性是比较率真的。我曾经当过民办教师,有一次,地区文工团到我地演出,写海报的同志,字写得相当好,他的书法造诣也是颇具名气的。他在我们学校的专栏看到我写的字,高兴地一直看了20多分钟,后来终于走了,却又转回来看。当时,我那幅字写的就是草书,而那么有名的人看到我写的字如此喜欢,我也是备受鼓舞。那时我才20出头,于是,我就认为我要写草书。因此,有意、无意地写草书了。还有一个趣事,是我与恩人的缘分之事,刘伯骏老师现在92岁高龄,也住在成都,是潘天寿的学生。刘老师在抗美援朝后,就去了中国画院学习,后来回到达州当美编。我写了一副草书,杜甫《春夜喜雨》,投到了他们报社,他为我写了很长的评论,说我的字写得好。现在那张报纸,我都还保留着。恰恰那年就成立了书协,于是,我就进了市书协。省书协成立的时候,《书法报》选登了四川全省12个人的书法,其中就有我,那也是写的草书。所以我知道,只有在草书方面才能最大发挥自己的天赋。开始时缘分使然,逐渐有了信心,又有了知遇之景,草书便成了我的必然。

 

《文殊坊》:唐老师,在长期的书法创作中,您的艺术心境是怎样的,您的草书有什么特点,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唐昌虎:我所追求的艺术心境是:干净!这是佛教禅宗的心性,我对禅宗的表现形式情有独钟。禅宗的表现就是净,线的变化不要过分大了,要表现一种优越、干净、静谧的气氛。草书禅宗便是我的特色!我早期的作品法度会稍显多点,而现在心性方面的东西却淋漓尽致。

我的书法使我把一切都看得很淡,包括自己的命运、生命。我本身有一种宗教意识,认为钱多了不是好事,会带来灾祸。我的家世殷实富足过,但也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我的父亲也因此离世。我的生活也是非常简单,我总觉得生命短暂,无须累赘,我没有冰箱,空调也是今年女儿给我装上的,我也少有用过,我过的生活就是僧人的生活。另外,在写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书法还具有养生的功效。我的身体各方面机能本身已经损伤很大,今年来却因为专注书法有了大的改观。

 

《文殊坊》:唐老师,您的个人体验使我们感受到,书法真的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那么,您对书法的文化性是怎样解读的?

 

唐昌虎:是的,书法的内容是由中国文化支撑的,它的外观形式是视觉艺术,内涵是文化。比如诗词,为什么选择诗词作为表现,因为诗词就是文学思想艺术的集中表现,是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所以在简短的诗词当中,就可以用书法表现,把人的思想以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的美感来表现出来。中国人看不懂书法的很多,从文化角度讲,书法确实太高深了。它是文化高深的一种表现,到一定的程度,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抽象画。文化性就是指文字内容、文字底蕴里面的东西,深层次的内涵,是“大文化”的意思,是那一个时期、那一个作者、在那种情势下写的那一篇文章,那一篇文章又通过那个笔墨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是独一无二的,是特有的。

书法是我们民族的根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在原生的文化背景下,作为艺术去承认、继承、发扬,不能过分把书法的概念无限的扩张。所以,无论是泛文化性,还是不要文化性都是不可取的。基于此,我的书法很多都是自己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是历史上的优秀篇章,它们恰恰与我的思想、心性相吻合,我当然也要撷取里冕面的精华。年轻时我也喜欢整篇整篇的抄写诗词,比如苏东坡的词,整首词都会抄下来。而现在就不一定了,为了艺术上的需要,现实所能接受的线条的表达,我便可以少写一些字,把里面的精神表现出来即可,写最关键的内容即可,因为要的是书法艺术表现的视觉形式。

 

链接:唐昌虎简介

 

唐昌虎,字智力,号明月楼主,曾署名皇父、昌佛、力夫等,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约美术师。

书法作品60余次参加全国和国际书画展并获奖,曾出展过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香港等。

参加过“日本名笔展”、“中韩第二届书展”、“全国第二届楹联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展”、“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2000世界华人艺术展”、“全国第八届书展”,获奖“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岳安杯”国际书法论文优秀奖,作品提名奖。

书论文章入选全国第三届、第六届书学理论研讨会,获“第三届全国专业书画媒体理论奖”,入编《书法新论》、《青年书法家谈书法》,文载于《中国书法》、《十方书道》、《画道》、《美术之友》、《未名艺术》、《中华儿女》、《门里 东方艺术》,出版《唐昌虎书法集》、《唐昌虎书法选》。

作品入藏或碑刻于“颖州西湖碑林”、“石林碑林”、“陈毅博物馆”、“遵义湘山寺”、“肖红故居”、“洛阳白马寺”、“李宗仁纪念馆”、“大千纪念馆”、“炎皇纪念馆”、“千年碑林”、“墨子碑林”、“双桂堂碑林”等20余处。

入编《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大观》(浙江文艺出版社,主编:卢国俊),《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第二集(《今日中国》主编:金通达),《中国书法家选集》(1900-2000,中国文联、中国书画艺术),《中国近现代书法展》(1840-2000,中国当代艺术编委会),《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中国书协)等论著。

 

《文殊坊·舞墨书法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