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1年
- 展厅面积:200平米
- 地 区:山东-济南
眼与心
事实上我们也看不见一个心灵 能作画,正是把自己的身体借用给世界之时,画家才把世界变成绘画……
——梅洛·庞蒂
为什么西方绘画中有光影,而中国画家只看到线条?
为什么西方绘画中有色彩,而中国画家只用笔墨?
在塞尚和贾克梅蒂的眼中,世界为什么会是那样?
在我眼中,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自从1984年巴黎回来后,这些问题始终在我心中纠结。
1906年,67岁的塞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喃喃自语:我是否能达到我那苦苦寻找,长期追寻的目标呢?我每天都在研究自然,却似乎少有长进……
塞尚苦苦追寻的是什么?梅洛·庞蒂在《塞尚的疑惑中》将其归纳为:他努力在不离开直觉感受中,寻找真实,同时,他追求真实,但又拒绝用以往达到真实的手段。也就是说在看似无法调合的二律背反之中,塞尚将感觉和理性、观察和思考同时融进了直观中,使绘画真正重新回归绘画的本身。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作参考,所以他苦苦寻找,同时,疑惑也就始终伴随在他的绘画中。但这种尝试却开启了西方现当代绘画运动,也让个人的视觉体验和感受成为了绘画的主体。
贾克梅蒂将视觉的瞬间感受,注入了对绝对永恒的追求之中,他将塞尚开启的真实观推向了世界存在的本身,并影响了具象表现绘画的众多画家们。然而在我眼中的真实是什么?1995开始的写生,我是以他们为榜样的,23年以来我的眼中总充满着疑惑和纠结。
首先我感受到,眼睛要做到全然的“无先验”的观看几乎不可能,因为以往的经验总是在视觉中闪现,而在对象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也是绘画表现之中的已有因素,甚至是照片也全然可以捕捉到的因素。我逐渐体会到,“回到事物本身”和“无先验”的观看可以是我们在已有的价值判断中寻找新视觉基本姿态,但绘画终极的价值却要落脚于你看到了什么?
在塞尚眼中,色彩的感性直觉揭示了世界理性存在。而在贾克梅蒂眼中,却只有人物鼻尖到耳根的空间距离。塞尚在现象学的境域中生发了全新的审美语言,而贾克梅蒂的眼中投射出的更具存在主义的思想意蕴。
我曾迷恋于我所看到的任何事物。
在我的视觉之中,开始是静物,然后是人物和风景。我曾不加选择的描绘我见到的任何事物,那是为了迫使自己进入“无先验”的状态,但却始终感到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绘画思想……,今天我艰难的开始了不断的提炼节段。
直接对物写生确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但观物和体验,却是常态,“以物观物,物不能瘦其真”,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品质是将“心”安顿于自然之中,让心随着风起云落之动而动,在庄子般清空了的心斋中体味自然,在纯然的游戏状态中表现自然。然而这“纯然”的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取向——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之境。
潘天寿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我的视线被有选择的引向了生活中最熟悉的人与物之中,我画家乡的发小,在他们已过中年的脸上,我看到了岁月和生命的流变的痕迹,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内心的冲动;我画家乡的风景,在那些近乎原始的低山浅水中,寻找着儿时的记忆,我更迷恋于在那枯枝麦绿的对比中抒发自己对家乡自然真挚的热爱。
眼在看,其实是心在看,我的眼睛开始躲避着一些风景,也开始寻找新的风景,特别是近期的庭院创作中,我仿佛感到那些松针和枝干与中国传统文人之间的心灵相通。
我深知自己的视觉中有了更多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独特的“心意”。
我在眼与心的纠结中,实践20多年,我深知写生的行为本身不是我们画画的目的,但只有在直观体验中,我才能感受到世界所具有内涵,因此,我只能不断前行。
杨参军
2017年9月
上一篇:“又见大明湖”闫平油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