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文化大道是中国第一条画廊街,以经营油画为主,着力打造当代高端艺术品经营集聚区。目前的营业面积总共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50家。入驻的主要画廊有都美画廊、云峰画苑(中国香港)、Art8空间(中国台湾)、兴艺东方艺术品中心(新加坡)、林大美术馆(印度尼西亚)、龙一阁、可创空间等。
中国画廊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
■画廊保护缺乏“绿色通道”
中国的画廊缺乏法律保护,画廊经营者不能注册画廊,而只能注册一个相关的公司经营画廊,这就很难避免两家公司旗下画廊名称相同的尴尬。由于没有保护画廊发展的“绿色通道”,很多纠纷只能靠打官司解决。
艺术品交易税过高
据了解,在法国和韩国等艺术相对发达的国家,艺术品交易税仅仅为5%;而中国的艺术品交易税达到了近35%,使得中国画廊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为了逃避过高的税率,很多画廊不得不另辟蹊径。
“画廊街”接轨国际困难重重
■将中国艺术品推向国际
观音堂文化大道立足于与国际接轨,发扬中国文化艺术。2007年,观音堂文化大道举办了北京国际艺术暨奢侈品展,邀请国外60多位皇室贵族、大银行家等知名人士前来参观,把中国的艺术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同年,观音堂文化大道以集体的形式参加第52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将原本6万美元的租金降到了4万美元,不仅将中国的艺术品推向了国际,还凸显了“画廊街”的集群效应。
■文化旅游遭遇尴尬
观音堂文化大道的各色画廊对于发展文化旅游是非常好的资源,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却遭遇了缺乏“独立名片”的尴尬。去年,法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应邀来观音堂文化大道参加活动,由于之前他没有来过,而司机也不清楚具体位置,找了很久也都没有找到,一直在附近转圈,最后把车开上了京沈高速公路差点开到沈阳。对于这种找不到地点的尴尬,记者在本次采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由于不是位于主路,而又缺乏明显的路标指示牌,观音堂文化大道的确很难找。想要发展文化旅游,必须要把自己的牌打出去,观音堂文化大道也曾在附近几个主要地段设立路牌,对其地址进行指示,但都被拆除,不知道“画廊街”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名片”?
另外一个困扰观音堂文化大道发展的问题是,在其所在的街上经常过一些大卡车,形成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对于画廊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场所,需要的是安静的环境,噪音污染显然无法让艺术爱好者静下心来欣赏名画。观音堂文化大道的管理部门也曾考虑过自己出资在附近的五环路上修一条辅路,让噪音污染严重的大卡车绕行,而在这条街上挂上限行的牌子,现在正在等待政府部门的批文。希望这条路早日修成,还“画廊街”一个宁静的环境。
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自2006年6月正式开街,占地3万平方米,逐步成为以油画艺术为主的当代艺术品经营区,成功地引进了国内外高品位、有实力的47家画廊经营者入驻。
二期于2007年8月竣工,占地4万平方米,整体规划为以油画、国画、艺术品鉴赏、美术馆等为主的艺术品综合交易区,除了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更有适合中西方不同文化特点的公共艺术区、360度全景观公共艺术区展厅适合中小型拍卖、艺术展、酒会等,与画廊一起构建了优越的文化艺术品交流环境。
三期工程主要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基地,完善大产业链,全部工程将于2010年前竣工。
上一篇:赵庆伟先生和他的浮士绘
下一篇:藏家变基民:艺术红利流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