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高地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
  • 印象:
    展览少 独具匠心 位置不好 空间大
    确定
  • 经营时间:
    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高地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雅昌网专访高地画廊艺术总监林栋

2011-04-15 11:01:49          

  记者:林总您好,高地画廊是哪年成立的?   林栋:05年10月份做第一次展览,第一个展览是蔡志松雕塑展。   记者:是雕塑的个展?基本上看到画廊、美术馆做个展的雕塑并不多,是怎么想到开幕展做个展呢?   林栋:刚好比较巧,蔡志松准备很长时间的一个展览,他又是沈阳籍的人我们之间又是朋友,那个时候我们刚好开业,然后大家谈了一下在这里做了一个展览是这样开始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记者:画廊都有自己的定位,高地画廊成立之初是怎么考虑定位包括在艺术家的选择上?   林栋:我们因为进这个行业算是新兵,之前没有做过这个行业。   我们因为自己一方面是艺术家,另外还在学校里面,可能关注高一点是学术,还是从艺术的本源和艺术的本体语言上考虑这个问题这样来把握自己的方向。   记者:现在包括画廊、拍卖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做艺术市场上的明星,高价位的画或者做一些比较好卖的展览,高地画廊坚持学术这方面具体是怎么运作呢?   林栋:我们是这样考虑。好的艺术作品或者好的艺术家还是应该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当然别人有别人的方式做,因势利导根据我们的长处从学术出发,做一个长线的推广和宣传让大家逐步地认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好的地方,我们是这样来做的。   记者:798大概是04年开始就火起来,火起来不仅有本土画廊的进入还有很多西方或者韩国的画廊。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您认为个人画廊的风格,还有坚持一些学术方面怎么能做到更好?   林栋:今天艺术市场的繁荣肯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都有关系,中国走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到了一个适合艺术发展很好的时代,作为画廊这种样式的机构应该有各自的长处。有些商业指向性很明确操作起来有很熟悉的一套路数,我们认为从学术出发、艺术本体出发来坚持我们的线路,因为这个东西作为一家画廊不可能做的特别全面,肯定要做一个窄角里面去。这个窄角是你能把握住的东西才可能走的很长、很远,是这样一个想法。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按正常艺术市场的规律应该是一级市场(画廊)很成熟进入到二级市场(拍卖)的火爆,现在目前在国内好象正好相反,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和拍卖有商业上的合作?   林栋:我们也是这样一个阶段的经历者。我认为今天中国这个层面的发展可能是必经之路,中国社会今天本身人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特征不仅是这个行业,可能普遍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层面。   在艺术的行当里面这样一个经历过程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自然修正也好或者是某些有力量的机构、人也好来介入能把它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发展状态上去,这肯定需要一点时间,大家需要耐心等待我认为是这样一个状况。   记者:高地画廊定位应该是在学术的同时发掘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之前我们看到赵晓佳的展览当时在业界的反映比较好,在选择年轻艺术家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规定或者方向?   林栋:方向是有的。我们判断所谓今天看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和艺术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当然不会具体到有什么框框,也是拿到艺术家的资料和他整体包括人的取向性我们来判断,因为这个东西不可能有一个很具体的东西来界定,艺术是很有感知力的东西。   记者:从高地画廊成立到现在一共做了多少个联展和个展?   林栋:大概八、九个展览。我们做的展览并不多,开了两年左右但是每一次我们做得比较认真,尽我们的可能和力量。我认为我们的方向是这样的在798本身定位可能是当代性的东西,我们在当代里面做比较严肃的当代艺术,并不是那种不怎么判断然后就玩起来看的,我们和那种是有区别的。   记者:画廊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是什么,因为每个画廊的代理、合作都不一样?   林栋:这个方式很多种都有。纯学术没有任何营利的也是一种,比如说我们和泰国艺术家马尼特的合作,我们提供了他在北京做项目的所有费用、画册和展览,实际上是没有经济收益的。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很有价值,当然商业上也有成功的案例,还是比较普遍的方式和其它画廊一样,跟艺术家谈一个分成的方式是这样来运作的。   记者: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雕塑的联展,之前是怎么想做这么一个展览?   林栋:实际上我观察在此之前相对关注雕塑的展览还比较少,今年刚好可能大家共同感受到这个问题。最近还真有几个雕塑的联展,同时在我们之前也开了,我想大家关注差不多是一种问题。架上的、平面的东西多起来了,雕塑多少显得有点滞后,对于雕塑的样式和语言的研究,我们认为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我们选了一些艺术家请吴鸿先生帮助,研究出来这个案子怎么来做,其实还是对雕塑本体语言的一个探讨,是一个研究性的展览。   我觉得在当代艺术语境里面,雕塑本体语言的东西是不是还重要这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追问、需要拿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是这么一个想法,这是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记者:艺术家的情况李象群、李鹤、张峰、蔡志松是不是大多来自于学院的艺术家?   林栋:实际上中国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学院、都有学院背景,有的现在还在学院里面做教师、教授,有的可能离开学院了。   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其实中国的大部分艺术家还是来自于学院的背景。   记者:这五个艺术家分别的情况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林栋:李象群先生在我认为他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型艺术家的一个代表,在雕塑家他是新闻人这个层面的一个主要人物。   李象群先生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在雕塑语言的把握上和手感上可以说在国内数一数二的,这是他的情况。   他这次的作品是反映了他手头上的功夫和境界上的东西。   蔡志松大家也比较熟悉了,蔡志松的情况他也是把握用中国传统样式来表达一个当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张峰是近些年出来比较活跃的一个艺术家,他的雕塑语言特征是他利用了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的表现方式,强调了雕塑语言书写性的感觉,并不是很密的来做很爽快,一件作品做的很快,有点泼墨利用这个语境。   当然他的雕塑样式又很西方,表达出来的气势又很西方,实际上主要元素来自于国画水墨的东西。   李鹤他也是经历了两个学校,一个是在鲁美雕塑系毕业,他又在清华美院雕塑读研究生,我们讲功夫语言控制能力很强。他的雕塑概念是他以一个客位的身份来看待文革题材,因为李鹤是72年生人实际上他没有真正亲历文革最重要的时期,文革结束的时候他还很小,他实际上不是一个文革的亲历者。他关心的是文革呈现出来的某种样式,比如说他表现文革当时象征性题材的东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客位的思考和客位的感受。   曲英左实际上我认为他是一个“新老人”了,他做了很多积累。但是他一直以来参加展览比较少,也没怎么太多参加公共活动。但是他积淀很深,他做雕塑、文化这些研究我觉得是积累得非常厚实,他有大量的手稿我都看过(甚至有几万张的手稿),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跑到法国去在卢浮宫一待就是半个月,研究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关联,这么一个态度来做东西。   他的作品指向就是很明显地受中国古典雕塑元素的影响,这些汉代的雕塑语言符号的一些东西,同时又带有一种西方宏观大气的控制能力,是这样表达出来的。   我大概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情况。   记者:这样的展览我们也希望在学术上建立一种共识。   最后我想请教希望达到的问题和预期效果是什么样的?   林栋:我们只是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希望雕塑圈子也好或者关心雕塑圈子的人也好,真正能拿出一种态度来研究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的一个关系的话题,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都很满意了就是这样的。   记者:感谢林总为雕塑家们提供了这么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