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7
  • 印象:
    商店品种多 墙纸很好看 财力雄厚 很热闹! 看护员太多
    确定
  • 经营时间:
    18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是纪实?是观念?还是其他:记“中国当代摄影论坛”

2011-04-15 11:04:26          

  作为中国新摄影进入第十个年头的回顾,“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对十年前中国当代摄影经历的重要转折时期作出一个重大而特殊的纪念,2007年6月28日在草场地155号举办了“中国当代摄影论坛”。论坛邀请美国乔治•伊斯曼机构及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摄影艺术策展人艾利斯•诺德斯托姆,台湾当代摄影评论家兼摄影家阮义忠和日本摄影评论家饭尺耕太郎和中国摄影评论家顾铮,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主任,策展人费大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艺术评论家巫鸿以及艺术策展人凯伦•史密斯等。   论坛围绕着新摄影的理念,发展和形态以及台湾摄影和日本摄影在历史与当代中寻求表达和阐释的手段与方法,美国摄影博物馆的建立,建成以及在基金会和赞助人的支持下寻求发展的机制以及管理,对中国当代新摄影的观念确立,表现和延伸作出一定的参照和具有标准范式的参考。    一, 中国新摄影   尽管中国新摄影十年前在一群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年轻人的艰苦实践下获得经验,然而新摄影的理念和推广或多或少带有先锋实验的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熏陶着一批更为年轻的摄影人。在他们那里戏剧性的摆拍,实验性的纪实和模糊而真实的历史影像,则让思想更为前卫的青年人寻找到了一条迎向即将消逝的灵光的道路。也许在我们看来,那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道路,然而毕竟寄托着希望和未来的光明。   虽然中国主流媒体依然沿袭着新闻纪实的摄影风格,延续着古典审美的标准和表达手段,但是中国新摄影的形成,发展和延伸则是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产生发展和进行着的。如果抛开主流媒体对政治事件的关注和对敏感问题的立场来看,中国新摄影的形成对非主流意识的高度关注,对边缘艺术家群体的倾向和对国际当代艺术潮流的敏感,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媒体的缺憾和遗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中国新摄影走过的十年坎坷。   中国新摄影在形成和发展中是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抗衡的情形中,寻求一条出路和突破口的,也是在与国际摄影界的交流和互动中寻找一条带有鲜明本土色彩的观念摄影的道路的。如何在观念上打破既有的模式,如何在文化交流中演绎和拓展“中国概念”是他们一直探寻的。在近十年的变迁中他们依然固守着最初的理想,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印证着艺术理想的美好。或许他们还是年轻,或许他们还是执着,或许他们依然固守遥远的“乌托邦”?   当十年后,站在理想的旗帜下,仍然忘我而执意于观念摄影的道路时,他们是让人敬佩的!!   二,观念摄影实践   十年前在北京“东村”生活过的一些年轻人成为最早进入新摄影视线的主要人物,他们为理想远征的实践,为新摄影进行观念探索提供最初的素材和内容;而乡村边缘群体的朝朝暮暮,黄昏春晓,小径树林,小孩老人则成为被关注的另一类题材;恍惚的镜像,模糊的视线,远距离的焦点让“成像”成为一门突破经典样式的新选择。在对人物的拟真描绘和戏剧性摆拍中,新摄影改变了古典欧洲美学的传统,而代以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拟写”和“摹绘”,将故宫,紫禁城和护城河等象征古代帝王权利与意志的符号加入,使得新摄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地域文化象征。新摄影改变了传统以叙事为主流风格的摄影观念,代之以诗性的模糊和理念的呈现,冲击着主流媒体赞誉的典型样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将国际化的摄影观念悄然纳入中国人的视野。将瞬间与永恒,将流光与即将消逝的历史,将平淡与镜像后的思想变成摄影镜头下的思考和记录,而使得新摄影的题材,手法和模式突破了惯有的陈旧和滞后,在一个意识潮流的潜化中实现着一些先锋人物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挑战。   也许十年后,新摄影的主将们从青年进入了拥有实力的年纪;也许十年时间,改变了世界的许多角落,而新摄影的实践者们则在经历了艰难,困惑,彷徨,迂回和再次选择后,重新站到历史的制高点上,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投向更遥远的时光。   三.新摄影的国际化   也许象日本现代摄影追求光影,速度和变幻一样,飞鸟,树影,幻化的光线使得中国摄影师在追求新摄影的观念变化时,注意到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表达对象和陈述方式,如戏剧性的人物和着装,如舞台一样的明清宫殿,如废墟一般的城市建筑,如流水一样的时光岁月,如岁月老去的村庄和街道,如面具一样的人物面孔,如虚构的故事中心,如遗忘的角落和尘埃----   传统摄影强调的“一瞬间”似乎是被重新诠释的摄影理念,而带有思想性和前卫性的新摄影则是在融合和重新阐释后,运用新技术手段的合成和后期制作获得完全具有荒诞意味的新画面和新视觉影像。传统摄影如布列松的著名影像作品更强化现场感和新闻性,而新摄影在实践中更多地注意画面的合成效果和最终试图实现的意味与表达情景。   也许中国摄影历史上最具有现实意味和审美感的,是强调再现中国文人审美意味的台湾摄影,最早如郎静山的《黄山松》是中国现代表达东方审美的绝好作品,而如电影大师侯孝贤的乡土影片展现的则是具有台湾本土色彩的文学演绎,如何突破和呈现当代形态下的摄影新理念则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美学追求。当代摄影的都市化和现代感成为台湾摄影的新主流,如何在全球意义上,表达和传递具有本土意味的摄影观念则是一个急待思考的问题。   而美国摄影博物馆对摄影的期待则透出价值观念恒久不变的真理---“好的永远是不过时”的。   四.如何探寻新摄影的未来道路   在探寻新摄影的道路上,年轻的新摄影的探索者继续着他们的征程。也许,是一条通往埃及巴别塔的胜利凯旋之路;也许是犹太人出走埃及,寻找自我精神家园的艰辛之旅;也许是无数信众寻找信仰的希望之路。新摄影十年走过的道路预示着一种未来,也许是辉煌等待着他们?也许是国际化摄影博物馆的收藏等待着他们?也许是身价日益高涨的事实期待着他们的开拓?新摄影的最早实践者如刘铮,荣荣,洪磊等,他们的摄影理念和摄影表现已经形成一种摄影的新语汇和新价值构想,影响着摄影界无数更为张扬和更为年轻的摄影人。   “三影堂摄影中心”的成立和展现对当代新摄影的推动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而美国摄影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保管对摄影影像的消失和留存,对珍贵的历史事实的记录和对历史影像文献的价值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摄影和台湾摄影某种程度上再现和表达了东方理念的深邃和旷远,更在某种程度上传递着一种源自遥远东方的美学思想和深远隽永的意味。   在寻求体制的突破上,新摄影走出了一条不唯意识形态至上的实验道路,在表达手段和传递思想上更为自由和无边界,在与主流意识形态抗衡的过程中获得了与其平分秋色的状态。也许新摄影跨出的每一步都意味着艰难,也许来自基金会的支持和国际摄影人的无形援助是他们赖以存在和继续下去的理由,但是源自十年前的青春构想和对新摄影的理想追逐将他们内心的坚持和执着保留下来,继续下去。也许他们付出的是青春代价,是与制度冲突后的胜利,也许是牺牲掉现实利益的获得,也许还是价值实现后的回顾和怆然悲歌,一种古典英雄主义情节占据着他们的内心和世界,也许是支持他们继续新摄影道路的心泉。   “中国当代摄影论坛”和“三影堂摄影中心”的成立是先锋摄影人们历经岁月洗礼和磨砺后的选择,是诸如先锋摄影家荣荣和映里女士为当代摄影作出的新贡献,也是新摄影影响和召集同道人的工作平台。也许再有一个十年,它们也将进入历史的视野,被当代摄影史载入史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