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信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1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随着20世纪的远去,消费主义与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对现实的关怀、批判与思辨的沉重感逐渐远离大众的视野。作为架上绘画的具象表现主义作品,是艺术家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对隐性意识世界私密性的呓语,同时也是大众生活习俗和审美理想的投射。2010年4月24日,北京798艺术区的龙艺榜画廊把年龄跨度从50年代生人到80年代生人的6位画家同时聚首在一个展览中。中国当代艺术对现实的关注或介入、或批判等等演进变换,在这个展览中或可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展览中不同作品的绘画性与叙事性,色彩与线条具有的象征意义,同时呈现出来。
在马轲的作品中,色彩与造型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发性。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的存在。一个能超越在场,富于想象力和幻想希望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更能传神,更崇高。希望不是空想,希望总是试图把尚未现实的东西,未显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把隐性的存在显现为存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后现代艺术家的追求。艺术家的诗意境界不要求现实的回应,其创作为艺术和视觉审美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意味着冲破界限,意味着从既定的现实框架中挣扎出来。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家如段正渠、朱进和范勃和生于七十和八十年代的王顷、马轲、刘瑞昭对感受的尊重也是作品色彩与造型突显其隐喻意味和作品张力的要义。在作品中摒弃拘谨和匠气,呈现自由创作的精神,提示隐性的存在。
6位画家的创作历程加起来有163年,期间的种种生活境遇、创作感受也只有他们能切身体会,外人都只是做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尝试,美术史是由一个个站在历史节点上的艺术家成就的,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观者传播形成另一种解读、或者是误读。尘归尘,土归土。还是让作品说话吧,文字就此打住。
上一篇:艺术北京2010·当代艺术博览会
下一篇:刘瑞昭:闪断强光下的精神切片